劉表聞言,輕歎一聲。


    “桓帝時期的三場大疫,以及當今聖上登基之後的四場大疫,想來二位都是知道的。”


    張伯祖及張仲景師徒都是南陽人,其他幾次姑且不論,單單兩年前的那場大疫,二人就記憶尤深。


    就連黃忠所在的南陽黃氏都死傷殆盡,黃敘還是在張仲景的醫治下,方才轉危為安。


    更何況是普通百姓了,就連張仲景自己家族兩百餘丁口,都因為這場大疫死難十之一二。


    是故張仲景師徒聞言,盡皆感同身受的點了點頭。


    劉表見此,又繼續說道。


    “常言道,大兵之後、必有災年,今歲南陽黃巾叛亂,隻怕死傷不下二十萬人,我南陽死難者皆已安排妥善掩埋,可其他州郡就不好說了。”


    “本太守已上書朝廷,恐有大疫之事,可是大漢畢竟多達十三州郡,萬一有所遺漏之處,恐怕不久之後必有大疫橫行於世。”


    “是故劉某欲聘請兩位神醫任府衙醫曹掾,統調南陽各縣醫師,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大疫,救我南陽兩百餘萬百姓,也隻有如此方能真正的做到萬無一失。”


    張仲景師徒聞言,盡皆對劉表的所作所為欽佩不已,不過麵對劉表請二人擔任府衙醫曹掾的請求,張仲景師徒卻是又有些猶豫。


    劉表見此,忙開口言道。


    “兩位不知有何疑慮,不妨直說,劉某定當竭盡所能,為二位排憂解難。”


    張伯祖聞言,輕歎一聲。


    “太守為國為民之心,老朽著實佩服,老朽要是年輕少許,身子骨還硬朗,定然是願意效犬馬之勞的。”


    “隻是太守剛才也見得,老朽身子骨著實不行了,就連日常行走都還需要人攙扶,隻怕是有心無力了。”


    “至於仲景,仲景年輕之時便已舉孝廉,為何這十來年一直不願意涉足官場呢?”


    “一來,確實是因為疫疾,見多了生離死別,是故欲精進醫術,一直停留於此。”


    “二來,則是南陽曆屆的官場皆為混亂,貪官汙吏,橫行於世,是故多有抗拒吧。”


    “太守若能解他心結,料來仲景定然是願意為太守效勞的。”


    “而且仲景現今的醫術已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若是仲景為醫曹掾,也定然能助南陽百姓避此災劫的。”


    說完之後,老醫師張伯祖一臉慈祥的看向徒兒張仲景,那目光中還滿含對徒兒張仲景因為跟著自己學醫,以致於未能在仕途上有所進展的遺憾。


    張仲景迎著老師的目光,輕輕的點了點頭,似乎在告訴師父這都是自己的選擇一樣。


    劉表見此,微微思索片刻,隨即輕聲笑道。


    “二位所思所想,本太守已然明了。南陽以往確實是貪官汙吏,橫行於世,不過本太守在任期間,定然是不會姑息養奸的。”


    “至於張仲景的心結,劉某稍後再為你疏解,不過劉某現今卻是有一個小小的疑問,還想請教老醫師。”


    老醫師張伯祖聞言,倒是眼前一亮,隨後饒有興致的問道。


    “太守有何疑問,還請明言。”


    劉表聞言,忙說出心中的疑惑。


    “劉某方才見得兩位為病患診治之時,若是有貧苦百姓無錢支付診金和藥費之時,二位皆是讓其寫上一張欠條即可,診治期間也並無苛責,足以見得二位醫者仁心。”


    “隻是劉某有些疑惑的是,這些人本就貧苦無著了,即便寫上欠條,日後隻怕也不一定能還得上,那這寫欠條之事又有什麽意義呢?


    “而且若是寫欠條的人太多,你們這張氏藥堂又怎麽開得下去呢?”


    這時老醫師張伯祖笑著迴道。


    “太守著實觀察入微,老朽佩服。”


    “老朽也非自誇,我師徒二人也算得上是醫術精湛之人了。”


    “是故平日裏隻是小病小痛的病人,也不會刻意尋我二人,這樣也能讓我二人有足夠的精力,為其他疑難雜症者診治。”


    “而除了我南陽各縣,尚有其他州郡的病患慕名而來。”


    “可並不是每一位病患都是家境殷實之人,他們千裏迢迢而來,本就不易,總不能讓他們敗興而歸吧。”


    “與其讓這些藥材徒留生灰,倒不如讓這貧苦無著的百姓,寫上一張欠條,拿迴去治病救人呢。”


    “至於日後,他們能不能還上倒也無所謂了。不過絕大多數人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三年五載,他們總是會親自把診金藥費還上的。”


    “至於藥堂經營之事,每當世家豪強子弟前來問診之時,待診治之後,他們往往也會多給一些賞錢,是故我張氏藥堂倒也不存在經營不下去的困擾。”


    “而且此舉除了治病救人之外,倒也還有幾點其他含義。”


    “其一,是要告知世間眾人,生病看診是要花錢的。”


    “其二,若是隻收富人的錢,不收窮人的錢,早晚有一天,大家都會不願意給錢的。”


    “其三,我等醫師登山采藥,炮製藥材,為病人看診,這些都是很辛苦的。”


    “若是隻有一味的付出,而沒有收入,又有幾人願意做醫師呢?若是沒有醫師,百姓生病了,又去指望誰呢?”


    “而我等看病收錢,哪怕是病患隻寫上一張欠條,也隻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學醫罷了。”


    老醫師張伯祖說到最後一句,卻是又頗為憂愁的輕歎一聲。


    劉表聽得老醫師輕歎,也明白是何緣由。


    有一句話叫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雖然這句話是在宋朝時才出現,但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諸子百家著實大為沒落。


    若是眾人隻一心讀聖賢書,反而不利於諸多先賢思想的傳播,也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是故劉表沉凝片刻,開口言道。


    “多謝老醫師答疑解惑,關於即將到來的疫疾,本太守有以下幾點想法,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首先是關於老醫師的,老醫師年邁,身子骨不再硬朗,精力有限,料來每日也最多診治十幾、二十名病患。”


    “本太守欲在郡學中再開醫科,公車聘請老醫師為郡學講師,待老醫師桃李滿天下之時,方能更好的醫治天下病患,老醫師以為然否?”


    老醫師張伯祖聞言,頓時激動得麵色潮紅。


    學醫之人地位本不太高,劉表此舉無疑將之拔高到士人學子的地位,這又怎能不讓一心振興醫家的張伯祖激動莫名呢。


    劉表朝著老醫師張伯祖微微點頭,隨後又看向因聽得自己對老醫師張伯祖的安排,而欣喜不少的張仲景。


    “仲景憂心官場混沌,貪官汙吏,橫行於世,而不願與之同流合汙,此乃人之常情。”


    “本太守帳下督郵曹掾滿寵,十八歲任山陽東部督郵,便能懾服一方。”


    “現今又有太常劉焉幼子劉璋及少府樊陵後輩樊忠,為其帳下督郵,且吾深恨貪官汙吏,定當廓清寰宇,還南陽百姓一片安寧。”


    “現今大疫在即,為百姓計,還請仲景任我南陽醫曹掾,統籌南陽各縣醫師,護我南陽百姓安危。”


    “此外張氏藥堂可遷往南陽宛城,二位閑暇之時,亦可坐診,救治各路病患,二位以為然否?”


    涅陽神醫張仲景聽得南陽太守劉表,這一番懲治貪官汙吏的決議,況且還有九卿太常、少府的助力,定然能肅清官場。


    同時劉表又有為南陽百姓安危的一番赤誠之心,再加之老師張伯祖聽得劉表願意弘揚醫學而激動莫名的欣喜。


    而且劉表為了自己師徒診治病患,直接將張氏藥堂遷往宛城。


    劉表考慮得如此細致入微,自己若是再行推托,豈不是不識抬舉,是故張仲景躬身拜道。


    “屬下張機張仲景拜見主公,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劉表見此,自是欣喜的扶起張仲景。


    一旁的軍師荀攸見此,也是拱手拜道。


    “恭賀主公,再得賢才,此亦南陽百姓之幸也。”


    劉表聞言,自是喜不自禁。


    隨後劉表便令涅陽縣令送來幾架馬車,在其中一架馬車裏墊上厚厚的坐墊,隨後親手扶老醫師張伯祖登車。


    其他幾架馬車則裝上藥材與藥師、藥童,隨後便與荀攸、張仲景一道返迴宛城。


    返迴宛城之後,劉表自是又為一眾部屬介紹一番張仲景師徒。


    眾人聞知二人乃涅陽神醫張仲景師徒,自也是恭敬有加,畢竟若是真有疫疾爆發,著實需要醫術精湛的神醫出力呢。


    隨後劉表又在宛城內城裏,親自為張仲景師徒的張氏藥堂選址,同時又令郡丞劉闔每年從府庫中撥給張氏藥堂五百萬錢,用於診治貧苦百姓。


    待張氏藥堂布置完畢之後,劉表更是為張氏藥堂手書一副對聯,以為慶賀。


    “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橫批:扁鵲再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而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而立並收藏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