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告退之後,何進又陸續召見袁紹、孔融,商議四府會麵的相關事宜,而劉表則攜眾人住進了皇帝特賜的北軍中侯府。


    傍晚,孔融來訪,眾人相聚,自是一番其樂融融。


    隨後孔融又為眾人講解朝中局勢,朝臣、閹宦各成一派,又相互參雜,鬥得你來我往,劉表對於朝中公卿及閹宦又多了幾分認識。


    待孔融離去,夜色漸深。劉表吩咐眾人好好安歇,明日當去北軍五校行掌監之事。


    隨後劉表帶上幾名侍衛,備上一份厚禮,前往宗正府。


    夜色已深,入得宗正劉焉府邸,眾人皆已安歇,卻有管家引劉表徑直去往內院。


    穿過眾多庭院,好半天之後,終於來到一間尚有燈火的房間,這正是宗正劉焉的書房。


    隻見燈火映襯下,手捧卷宗,三尺須髯的劉焉,顯得頗具威嚴。


    待聽得腳步聲,劉焉抬起頭來,略顯疲倦的眼神中,瞬間洋溢出滿滿的笑意。


    劉表見此,忙上前拜倒。


    “侄兒山陽劉表見過叔父,勞叔父久等,著實罪過。”


    劉焉起身攙扶,劉焉已經將近六旬,但其身材高大,竟與劉表相差無幾。隻是那稍顯斑白的鬢發,在述說著時光的滄桑。


    “都是自家人,莫要多禮,快快起身。我知你到得洛陽,要來拜會,定然有諸多不明之處,是以多等了一會兒。”


    “等你之時,也正好梳理梳理近來宗親之事呢。”


    二人分主客坐定,劉焉看著眼前氣宇軒昂的劉表,不禁感歎道。


    “十六年不見,景升鋒芒內斂,倒也成熟了不少。”


    劉表十六歲之時,入得洛陽太學,並拜得名士王暢為師,正是鋒芒畢露,風華正茂之時。


    而此時劉焉正是光祿勳下屬中郎之職,因為兩家關係親近,劉焉又是劉表叔父,因此時有來往。


    此後多年,劉表闖下偌大聲名,更是名列“八及”之一,所以可以說劉焉完全是看著劉表長大的。


    後來劉焉因老師司徒祝恬離世,辭官去職,為師守孝。


    此後劉焉又於陽城山講學授徒,不涉官場,也因此躲過了黨錮之禍。


    靈帝劉宏即位之後,劉焉又受司徒胡廣征辟,再涉官場,曆任洛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直至今日的宗正。


    當然日後劉焉還將出任太常,益州牧。


    劉表聞言,也是苦澀一笑。


    年輕之時,鋒芒畢露,認為對的,就絕對要堅持到底的去抗爭,以致於後來身陷黨錮之禍,蹉跎歲月十六載。


    經曆了那麽多事情,哪能還不成熟起來,是以也感歎道。


    “當年確實是有些年少輕狂了,如今思來,或許迂迴一點會更好吧。”


    桓帝後期,閹宦當政,確有不少不法之事。


    比如說桓帝延熹五年(162年),當時的“涼州三明”皇甫規(皇甫嵩的叔父)時任議郎。


    皇甫規平定叛亂後,論功之時,因沒向宦官行賄,就被閹宦誣陷,身陷囹(ling二聲)圄(yu三聲)。


    當時劉表所在的太學,有太學生300多人,聚集宮門,向皇帝申訴此事,後來皇甫規才得以無罪釋放。


    而當時的太學生運動,更是形成了幾種固定的申訴方式。


    第一,詣闕上書,即趕赴宮闕拜見官員遞交文書。


    第二,伏闕上書,瞅準機會拜伏於宮闕之下直接向皇帝上書。


    第三,守闕言事,長時間守候於宮闕前,進行抗爭式靜坐示威。


    第四,太學清議,品評人物,來促使政治批評風氣的形成。


    而太學生們的這些申訴,也是他們表達政治思想的方式,以及期盼清明吏治,國家繁榮昌盛的途徑。


    劉焉聞言,微微點頭,含笑說道。


    “當年太學議事,蔚為壯觀,也確實懲治了不少不法之事。”


    “可凡事都有好壞,隻是立場不同而已,你認為呢?”


    “另外太學生就一定對,閹宦就一定錯嗎?”


    劉表聞言,微微皺眉凝思。


    這時,劉焉卻又說道。


    “先帝劉誌與現今皇帝劉宏,都非天資聰穎之輩,也非強勢之主,因此很多帝王心術都用不出來。”


    “他們想要穩固朝政,就隻得讓朝臣、外戚以及閹宦,三方相互製衡,不使得任何一方獨大,如此方能安享太平。”


    “畢竟自大漢至今,可是發生過不少廢立之事的。”


    “可是隻要是個人,他就有功利之心,人人都想著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因此朝堂之上,朝臣、外戚、閹宦常年爭鬥不休,都想著獨攬朝綱。”


    “皇帝也隻得鋤強扶弱,方能維係三方平衡,不使一方獨大。”


    “所以啊,有時候太學生,不過是朝臣乃至外戚,揮向閹宦的刀,而閹宦則是皇帝平衡朝臣、外戚的刀罷了。”


    劉表聽聞叔父劉焉之言,不禁想起東漢的曆史來。


    東漢自漢光武帝劉秀伊始,至漢獻帝劉協而終,共計有14位皇帝。


    其中年少即位的皇帝就有11位,而這11位皇帝中在位隻有一年的就有4位之多。


    其餘的皇帝幾乎也都是英年早逝,最年長的漢桓帝劉誌也不過36歲。


    皇帝年少即位,自然是太後臨朝聽政,而太後要治理朝政,自然要倚仗娘家人,也就是外戚,自此外戚權傾朝野,皇權旁落。


    而皇帝稍長些時,想要親政,外戚貪念權勢,不願放權,那怎麽辦?


    皇帝隻能倚仗,朝夕相處的宦官,合力幹掉外戚,皇權自然就迴到了皇帝手中,而宦官因功封侯拜相,權傾朝野。


    前麵也有說到這些年少天子,奪迴權柄之後,幾乎都是英年早逝。


    自然又會出現新的外戚,於是外戚又幹掉宦官,權傾朝野,甚至出現了外戚“跋扈將軍”梁冀毒殺少年皇帝漢質帝的情況。


    外戚通過廢立皇帝以及立小皇帝的方法,來達到長期把控朝政的目的,其中甚至有出現立出生不足百日的嬰兒為帝的情況。


    於是東漢出現了外戚、閹宦相繼掌權,輪番亂政,雙方都恨不得置對方於死地的局麵。


    這時劉焉見劉表皺眉凝思,想通了不少,稍緩一口氣,便又開口說道。


    “自光武帝劉秀之後,地方上世族做大,再加上察舉製,以致於世家、朝臣盤根錯節,皇命不下鄉裏。”


    “桓帝末年,閹宦多有不法,但在陛下大赦天下之後,朝臣以及外戚依舊擅自斬殺閹宦之中不法之人。”


    “這可不可以視為外戚乃至朝臣,對於皇權的挑釁。而這才是第一次黨錮之禍的根源所在。”


    “至於第二次黨錮之禍,外戚與朝臣聯合,欲屠戮閹宦一黨,閹宦矯詔自保罷了。”


    “皇帝劉宏外藩即位,那時也才十二歲,他也不過借閹宦之手,自保而已。”


    “畢竟先帝劉誌斬殺的外戚梁冀,可是有毒殺漢質帝的舉動的。”


    “是以若是外戚再行權傾朝野,那時候說不得既然能迎他即位,再行廢立甚至毒殺也不過指掌之間罷了。”


    “至於你們這些士人,也不過是遭了池魚之殃罷了。”


    劉表聽完劉焉話語,又釋然了不少。


    “多謝叔父解惑。”


    劉焉看向劉表,見他眉頭舒展不少,也知自己話語,讓他想通了過往諸多內幕。


    “現今可還怨恨皇帝?”


    劉表聞言一愣。


    “君臣父子,侄兒不敢有絲毫怨恨。”


    劉焉聞言,輕歎一口氣。


    “人生來又有幾個十六年呢,何況還是最為青春活力的年紀。”


    “哪怕是我,我也會有所埋怨的,不過埋怨也就罷了,切記萬萬不可記恨君主才是,要知道他是我們大漢王朝的天啊。”


    劉表聞言稱是。


    劉焉見此,又說道。


    “景升可知,北軍中侯乃陛下欽點,北軍中侯府亦是陛下親賜。”


    劉表聞言說道。


    “今日已聽大將軍告知。”


    劉焉聞言,卻是憤憤道。


    “這何屠夫,慣作一副實誠模樣,近日方知,不知何時竟已拜得太尉楊賜為師。”


    劉表聞言也是一愣。


    太尉楊賜出身同樣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且學識淵博,弟子眾多。


    何進竟能得楊賜青睞,收為弟子,果然這朝中重臣,都沒一個簡單的啊。


    這時劉表開口說道。


    “多年未曾入京,又蒙陛下欽點,不知明日可否入宮拜謝。”


    劉焉聞言,不禁點了點頭。


    “自無不可。明日若見到陛下,也可多說說對當下時局的想法。”


    “若得陛下信重,日後說不得也能早登三公九卿之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而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而立並收藏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