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結束,朝臣們陸陸續續退出德陽殿。


    這時朝臣之中有相熟的寥寥數人上前賀喜何進高升大將軍之職,何進也自是一一謙遜迴應。


    而絕大部分朝臣對於這個屠夫出身的大將軍自是嗤之以鼻的,所以紛紛徑自離去,


    這時太尉楊賜,緩步來到大將軍何進身旁笑著,拱手賀喜道。


    “老朽,也為大將軍賀。”


    朝臣見此無不感歎太尉楊賜不愧是書文傳家的弘農楊氏掌門人,就這一份舉止風度就非常人所能為也。


    而楊賜祖父楊震,父親楊秉和楊賜本人都官至太尉,乃至後來楊賜之子楊彪亦官至太尉,一門四世太尉。


    與朝臣中“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同為名門望族。


    何進見此,卻是慌忙躲開,隨後躬身拜道。


    “老師羞煞弟子了。”


    何進雖然屠夫出身,但也深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是以連連謙遜迴禮。


    這時還未走遠的朝臣們,有些傻眼了,老師、弟子這是能隨意稱唿的麽?這是什麽情況?


    原來何進在妹妹何氏入宮受寵,並封為貴人之後,也被拜為郎中,隨後陸續遷任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等職。


    而後何進欲拜弘農楊氏的楊賜為師,楊賜自是不願的。


    何進學識文采不說,單單一個屠夫出身,都是令人詬病的了,自己要是收他為弟子,豈不也成了笑話。


    而何進見此也不氣餒,常年侍奉不說,更是先後數次拜師學藝。


    最終何進的一份赤誠之心,感動了楊賜,最終何進成為楊賜的弟子之一。


    當然此事知者甚少罷了,畢竟也不可能誰拜誰為師,都要滿城宣揚一番,更何況何進還是屠夫出身的外戚。


    而在這個師徒關係甚至高於父子關係的年代,要讓楊賜認可何進,並將其收納為弟子,也足以見得何進絕非外人所見的粗鄙屠夫那麽簡單。


    瞬時還未走遠的朝臣陸陸續續,又都圍攏上來,向大將軍何進賀喜。


    何進見此,也忙向周遭朝臣拱手作揖,同時對恩師楊賜也是越發感激。


    “日後還望老師及列位臣公,多多相助才是。”


    眾人自是一一應諾。


    這時司徒袁隗對何進說道。


    “大將軍位高權重,有開府之權,眼下當征辟(bi四聲)四方俊傑,也為臂助才是。”


    何進聞言,立馬拜謝道。


    “多謝司徒大人,指點迷津。”


    眾人見何進謙遜模樣,暗自點頭。


    朝臣與閹宦,勢均力敵,如今外戚勢起,已成定局。


    而大將軍何進與太尉楊賜有這麽一層師徒關係,自然會更加親近朝臣士人。


    再加上今日所見所聞,可見大將軍何進也非飛揚跋扈之輩。


    今後三方製衡,乃至全麵壓製閹宦,也算是朝堂乃至大漢江山的福氣了。


    何進與老師楊賜及朝臣一一拜別,迴到何氏府邸。


    隨即召來弟弟何苗與親信張津以及新近投效的心腹南陽人逢(pang二聲)紀,共同商議開府征辟事宜。


    “你等皆我心腹,當下開府在即,當勠力同心,網羅天下俊傑,以為吾之臂助。”


    眾人齊聲應諾,各自羅列俊傑名錄。


    午後,何苗、張津及逢紀,將羅列好的名錄,交到何進手中,由大將軍何進擇優錄用。


    何進接過三份名錄,暗自思量。


    大將軍開府,當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禦屬三十一人,因此各個職位用誰,何進都需要好好的考慮一番。


    適時有門人通稟有客人求見。


    親信張津見何進被打擾,略有不喜,於是便說道。


    “大將軍,眼下黨禁已除,又逢太平道叛亂,隻怕太尉、司徒、司空都將陸續征辟天下俊傑,我等還需搶個先手,速速確認征辟名錄,籠絡天下才俊才是。”


    何進聞言稱善,隻令門人招待來客即是。


    何進看完幾份名錄,仔細思量後,對幾人說道。


    “兗州山陽王謙二世二公,少有大才,可為長史。”


    “許涼可為司馬,伍宕(dang四聲)可為假司馬,張璋、吳匡為部將。”


    “豫州潁川荀爽、並州太原王允可為從事中郎。兗州陳留邊讓可為令史。徐州廣陵陳琳擅長文表,可為主簿。”


    “荊州南郡蒯(kuai三聲)越長於計略,可為東曹掾,豫州汝南伍孚為東曹屬。”


    “兗州山陽劉表、豫州汝南袁紹、荊州南陽何顒(yong二聲)、兗州泰山王匡等可為掾屬。”


    “另外,黨禁已除,天下名士皆可征辟。”


    “青州北海鄭玄,豫州潁川陳寔、陳紀,豫州潁川韓融,兗州陳留申屠蟠,荊州南陽宋忠等皆發公車征辟。”


    何苗、張津、逢紀幾人聞言,整理好文書,齊聲應諾。


    待何進議事完畢,想起之前有門人稟報有客求見一事,忙令門人請客人前來相見。


    誰知門人稟報,來客已憤然離去。


    何進急問緣由。


    原來來客正是太尉府掾屬孔融,孔融奉太尉楊賜之命,攜太尉楊賜的名刺,前來為何進升任大將軍賀喜。


    誰知被門人阻攔,久久未曾見得何進。於是憤然奪迴太尉名刺,自迴太尉府。


    後又想自己憤然離去,恐影響太尉府與大將軍的關係,索性稟明太尉楊賜之後,引咎辭官而去。


    張津聽聞之後,自是頗為惱怒。


    “孔文舉自視清高,竟敢薄大將軍顏麵,不若派劍客殺之。”


    逢紀聞言,急聲勸道。


    “孔文舉有盛名,大將軍如果與他結怨,四方名士都會相隨而去。不如以禮相待,使天下人都知道大將軍的胸懷寬廣。”


    何進聽後,欣然同意,隨後派發公車,征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


    除了大將軍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也都各發公車征辟天下名士。


    一時之間,羔雁成群(羊羔與雁,分別為古代卿大夫相會所執之禮,後也用作朝廷征聘之禮),分赴各地。


    潁川,自陳寔大壽之後,劉表常與郡中英傑相會。


    而荀氏所在的潁陰縣,離陳氏所在的許縣頗近,再加上陳群與荀采結親,因此兩家子弟比之以往,來往得更加頻繁。


    黃巾叛亂爆發,荀氏、鍾氏、韓氏等眾多世家大族,也在劉表的事先提醒下,幸免於難。


    但不幸的是,賊勢頗大,郡治陽翟(zhai二聲)竟然被攻陷了。


    “潁川太守收到各家家主書信,難道都沒做提防嗎?怎的陽翟這般輕易就陷落了?”


    是日,劉表與陳群、滿寵、伊籍等人,正在潁陰荀氏做客。劉表聞聽消息,大為震驚道。


    “那日,攸親送書信至太守府。一路有所見聞,如今陽翟陷落,當有幾點緣由。”


    “其一,太守老邁已七十又一,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二太守威望不足,且似有不得民心之舉。其三,賊勢太大,聽聞陽翟賊眾已達十餘萬之多。”


    “單單郡治千餘郡國兵,實在是抵擋不過,目下太守已然免官歸家去了。”


    荀攸替家主荀爽遞送書信,因此對陽翟之事,多有見聞。


    劉表聞言,微微皺眉。


    七十一歲的老者依舊為一郡太守,要麽是名士之流,要麽就是賣官鬻爵的得利者。


    而這太守多有不得民心之舉,隻怕是個買官任職,而後貪腐橫行的貪官汙吏了。


    而其丟失郡治,依舊隻是免官歸家,隻怕又是獻了不少錢,才得以安然無恙吧。


    “太守何人,如此老邁,焉能鎮撫地方。況且失土之責,豈能區區免官歸家便罷。”


    滿寵精於律法,聞言卻是頗為惱怒。


    荀攸答道。


    “太守名喚司馬儁(jun四聲)。”


    劉表聞言,眉頭又是一皺,卻是想起近來結識的潁川名士司馬徽(字德操)。


    這個司馬徽也就是後來隱居荊州的水鏡先生,難道司馬徽的族人這般不堪不成?


    “不知司馬儁與司馬徽有何關係?”


    荀攸聞言,拱手迴應道。


    “二人雖是同姓,卻並非同宗。司馬儁是河內郡溫縣人,德操先生則是潁川陽翟人。”


    河內溫縣,莫不是司馬懿所在的宗族,劉表聞言,卻是有些許興奮。


    不過,司馬懿眼下應該還隻是個不到五歲的孩子吧,也不知這鷹視狼顧之人,到底長得什麽模樣啊。


    隨即又想到司馬德操,他不正是潁川陽翟人麽。


    陽翟陷落,也不知他是生是死,劉表心中多少又有了些許擔憂。


    曆史上司馬徽為了躲避戰亂,移居荊州襄陽,教書育人,並向劉備舉薦“臥龍”、“鳳雛”。


    但自己都能穿越,誰知曆史有沒有發生改變呢。


    思及如此,劉表又想起近日之事,於是對荀氏眾人說道。


    “昨日吾之叔父,宗正劉焉來信告知,朝廷已然解除黨禁。”


    “大家可以多做準備,以應對朝廷征辟了,另外若是黃巾賊眾侵擾潁陰,當速往許縣暫避。”


    荀悅、荀攸及荀彧三兄弟對於朝廷征辟倒是並不在意。


    一則自身聲名不顯,怕是不在征辟之列,二則朝廷閹宦橫行,眾人卻是不願曲意逢迎,是以即便身處征辟之列,也是不願應征的。


    但眾人還是一一拜謝劉表的好意提醒。


    隨後劉表拜別荀氏眾人,領滿寵、伊籍、陳群幾人返迴許縣陳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而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而立並收藏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