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嬤嬤伏在桌子上將就了一晚,醒來時看到李隆業合衣側臥在陪診的長榻上。
孫嬤嬤悄聲推門出去,山中清晨,鳥鳴山澗、空氣清新,複折返迴到房間,輕手輕腳地推開一扇窗戶,這才出去盥洗籌備早餐。
江風醒來,仍覺得四肢無力,但是身體和喉嚨卻不是痛了。側頭見大胡子在另一張榻上熟睡著,男人劍眉星目、挺鼻如峰、棱角分明。
許是大病初愈心情好的緣故,江風看那把胡子也有型起來。
若按血統來算,李隆業屬於1\/8混血兒,唐高祖李淵可是妥妥的鮮卑後裔。到李隆業這一輩,雖然早已褪去粗獷,但是依舊雄性氣息十足。再加上身份加持且常於軍中行走,更具一派尊貴且威風凜凜之勢。
正看得出神,大胡子也醒了。
兩人都側臥著,此時正四目相對,誰也不動一下。
最後還是江風先敗下陣來,粲然一笑,剛要說話,卻發不出任何聲音來,“啊啊噢噢”地胡亂著急。風心中大驚:“上輩子喝酒殞命,這輩子貪杯,要變成啞巴嗎?”
李隆業忙起身安撫道:“無妨,你吃壞東西傷了喉嚨。那孫神醫便紮了啞穴,隻是暫時不能出聲,來養嗓子。”
江風狐疑。
李隆業見她不信,便嚇唬道:“不過神醫也說,你若再像昨夜那般聒噪,哭個不停,他就一針下去,一勞永逸,讓你連夢話也說不出來。”
江風對自己昨夜發燒說胡話的情形一無所知,一下子便當了真,雙手捂著脖子做防衛狀。
李隆業見她這副模樣,連日的勞累一掃而空,心情大好。他不自然地捋一把大胡子,起身說:“本王去叫嬤嬤給你梳洗。然後咱們吃飯。”
他闊步走出門外,站在院門打了個手勢,不一會親隨李讚跑過來待命。
他從袖中取出昨夜寫好的書信:“三件事。一是將這封信交給獨孤先生,就說我有要事耽擱些時日,非常之時要行非常手段,不要婦人之仁,讓他按早前商量好的,務必將太子拉下水。”
李讚恭敬道:“屬下明白!”
李隆業轉頭看了看屋內,嘴角露出一色得意,繼續道:“你安排人去江家,就跟江大人說三姑娘今早已醒,身體無大礙。但是神醫說若要痊愈,還需時日。若江家使人來看,就說神醫向來古怪,規矩甚多,每次隻醫一人,若再有來人,就隻能請三姑娘暫停醫治下山去了。”
少年對第二個指令頗為費解,怎得不讓人家父母來看?但還是忠誠恭敬地道:“屬下遵命。”
“三是,你去……”李隆業猶豫片刻,看著少年氣性的李讚道:“算了,這事你做不來,叫李貶過來迴話。”
李讚臉上露出“我不服”的表情來,對上李隆業“你不靠譜”的眼光,悻悻地下去了。
李讚轉身剛走,李隆業又叫住他,吩咐道:“山上路口安排些人手,本王要在山中靜養幾日。”
靜養?就是不能有人上山嘍?當然包括江家人吧?那李讚領命,隱沒在杏林裏。
一會兒功夫,另一個“麵癱”侍衛李貶過來聽命。李隆業斟酌問道:“成安公主看上的新科進士叫什麽沈顧行的,是不是字宜業。”
李貶麵無表情:“迴王爺,成安公主原本要下嫁沈家,隻因沈顧行拒婚才未成。他去年任了右拾遺,字號就是宜業。”
李貶頓了頓又道:“沈顧行和巴陵郡王交情頗深,跟壽春王家的吉安縣主也是熟識的。”
李隆業對那個溫潤公子有一些印象,暗暗生氣女人為啥都喜歡那一掛的。
“他可曾來過涼州?與江家有什麽交集?你細細查探一番,務必詳實。”李隆業猶豫半晌,斟酌道:“袁恕己的孫女袁瑛同她相熟,那個東西至今沒有下落,這也許是個線索。”
又指了指屋內道:“務必小心,不要引起風言風語。”
“屬下遵命。”李貶波瀾不驚道。
下屬的對答語調平緩,沒有抑揚頓挫,李隆業總擔心他沒懂。這就是他明明曉得李貶辦事比較靠譜,還是願意把工作安排給李讚的原因。
凡事沒有十全十美,他無奈地擺手,李貶“嗖”地消失了,比來時快多了!
早飯到底豐盛了,李隆業的人早購置了一應物資。再加上孫嬤嬤手藝著實不錯,一桌人都吃的津津有味。那兩個十來歲的藥童吃了三碗白粥並一個豆沙餅。
江風還要第二碗的時候就被李隆業攔住,說:“你大病初愈,切忌吃得太多。”
江風楚楚可憐,眼睛發藍地盯著筍絲,李隆業看看白胡子老頭補充道:“少食多餐。晚點讓孫嬤嬤燉雞湯喝,再放一些新采的白菇。”
孫嬤嬤也看了廚房裏那隻新得的野雞,煲湯最合適了。
白胡子老頭不說話,李隆業便知無妨了,江風悻悻地放下竹筷。
接下來的幾天白胡子老頭依舊每天施針,穴位各不相同,用針也不同,長短大小形狀各異。初時江風還能忍受,直到老頭拿出一枚差不多7寸長,針鋒銳利芒針來,江風說什麽也不幹了。
孫嬤嬤自來對江風是沒辦法的,還是李隆業連哄帶騙終是紮了下去。
還有每天一碗黑乎乎又苦又嗆人的中藥,李隆業要求一滴不撒,一點不剩。
直到第五天,江風真的喝吐了,白胡子老頭才撫著稀疏的胡子說:“可以停藥了。”
果然第二日針、藥俱停了,江風也慢慢地可以發出聲音,開始時同鴨子叫聲一樣難聽,她也不覺丟人,每天“嘎嘎”地說個不停,誰五天不說話試試!
李隆業恨不得再把她紮啞。
又過了兩三日,聲音才漸漸變迴來,可她又惜字如金了,不肯多說一個字。
李隆業又恨不得她再變迴鴨子聲。
而那神醫見狀,也不再管病人如何,既不診治也不送客。言外之意是不願意待就可以下山了,願意待就繼續給師徒三人做飯。
李隆業不提下山之事,每日隻哄著江風看山、望雲、遊杏,兩人又都愛在吃的上下功夫,挖空心思研究新鮮花樣,並指揮孫嬤嬤來做。
邱山一時間雞飛狗跳、獸心惶惶,今天擔心被紅燒,明天擔心被鹽鹵。
孫嬤嬤悄聲推門出去,山中清晨,鳥鳴山澗、空氣清新,複折返迴到房間,輕手輕腳地推開一扇窗戶,這才出去盥洗籌備早餐。
江風醒來,仍覺得四肢無力,但是身體和喉嚨卻不是痛了。側頭見大胡子在另一張榻上熟睡著,男人劍眉星目、挺鼻如峰、棱角分明。
許是大病初愈心情好的緣故,江風看那把胡子也有型起來。
若按血統來算,李隆業屬於1\/8混血兒,唐高祖李淵可是妥妥的鮮卑後裔。到李隆業這一輩,雖然早已褪去粗獷,但是依舊雄性氣息十足。再加上身份加持且常於軍中行走,更具一派尊貴且威風凜凜之勢。
正看得出神,大胡子也醒了。
兩人都側臥著,此時正四目相對,誰也不動一下。
最後還是江風先敗下陣來,粲然一笑,剛要說話,卻發不出任何聲音來,“啊啊噢噢”地胡亂著急。風心中大驚:“上輩子喝酒殞命,這輩子貪杯,要變成啞巴嗎?”
李隆業忙起身安撫道:“無妨,你吃壞東西傷了喉嚨。那孫神醫便紮了啞穴,隻是暫時不能出聲,來養嗓子。”
江風狐疑。
李隆業見她不信,便嚇唬道:“不過神醫也說,你若再像昨夜那般聒噪,哭個不停,他就一針下去,一勞永逸,讓你連夢話也說不出來。”
江風對自己昨夜發燒說胡話的情形一無所知,一下子便當了真,雙手捂著脖子做防衛狀。
李隆業見她這副模樣,連日的勞累一掃而空,心情大好。他不自然地捋一把大胡子,起身說:“本王去叫嬤嬤給你梳洗。然後咱們吃飯。”
他闊步走出門外,站在院門打了個手勢,不一會親隨李讚跑過來待命。
他從袖中取出昨夜寫好的書信:“三件事。一是將這封信交給獨孤先生,就說我有要事耽擱些時日,非常之時要行非常手段,不要婦人之仁,讓他按早前商量好的,務必將太子拉下水。”
李讚恭敬道:“屬下明白!”
李隆業轉頭看了看屋內,嘴角露出一色得意,繼續道:“你安排人去江家,就跟江大人說三姑娘今早已醒,身體無大礙。但是神醫說若要痊愈,還需時日。若江家使人來看,就說神醫向來古怪,規矩甚多,每次隻醫一人,若再有來人,就隻能請三姑娘暫停醫治下山去了。”
少年對第二個指令頗為費解,怎得不讓人家父母來看?但還是忠誠恭敬地道:“屬下遵命。”
“三是,你去……”李隆業猶豫片刻,看著少年氣性的李讚道:“算了,這事你做不來,叫李貶過來迴話。”
李讚臉上露出“我不服”的表情來,對上李隆業“你不靠譜”的眼光,悻悻地下去了。
李讚轉身剛走,李隆業又叫住他,吩咐道:“山上路口安排些人手,本王要在山中靜養幾日。”
靜養?就是不能有人上山嘍?當然包括江家人吧?那李讚領命,隱沒在杏林裏。
一會兒功夫,另一個“麵癱”侍衛李貶過來聽命。李隆業斟酌問道:“成安公主看上的新科進士叫什麽沈顧行的,是不是字宜業。”
李貶麵無表情:“迴王爺,成安公主原本要下嫁沈家,隻因沈顧行拒婚才未成。他去年任了右拾遺,字號就是宜業。”
李貶頓了頓又道:“沈顧行和巴陵郡王交情頗深,跟壽春王家的吉安縣主也是熟識的。”
李隆業對那個溫潤公子有一些印象,暗暗生氣女人為啥都喜歡那一掛的。
“他可曾來過涼州?與江家有什麽交集?你細細查探一番,務必詳實。”李隆業猶豫半晌,斟酌道:“袁恕己的孫女袁瑛同她相熟,那個東西至今沒有下落,這也許是個線索。”
又指了指屋內道:“務必小心,不要引起風言風語。”
“屬下遵命。”李貶波瀾不驚道。
下屬的對答語調平緩,沒有抑揚頓挫,李隆業總擔心他沒懂。這就是他明明曉得李貶辦事比較靠譜,還是願意把工作安排給李讚的原因。
凡事沒有十全十美,他無奈地擺手,李貶“嗖”地消失了,比來時快多了!
早飯到底豐盛了,李隆業的人早購置了一應物資。再加上孫嬤嬤手藝著實不錯,一桌人都吃的津津有味。那兩個十來歲的藥童吃了三碗白粥並一個豆沙餅。
江風還要第二碗的時候就被李隆業攔住,說:“你大病初愈,切忌吃得太多。”
江風楚楚可憐,眼睛發藍地盯著筍絲,李隆業看看白胡子老頭補充道:“少食多餐。晚點讓孫嬤嬤燉雞湯喝,再放一些新采的白菇。”
孫嬤嬤也看了廚房裏那隻新得的野雞,煲湯最合適了。
白胡子老頭不說話,李隆業便知無妨了,江風悻悻地放下竹筷。
接下來的幾天白胡子老頭依舊每天施針,穴位各不相同,用針也不同,長短大小形狀各異。初時江風還能忍受,直到老頭拿出一枚差不多7寸長,針鋒銳利芒針來,江風說什麽也不幹了。
孫嬤嬤自來對江風是沒辦法的,還是李隆業連哄帶騙終是紮了下去。
還有每天一碗黑乎乎又苦又嗆人的中藥,李隆業要求一滴不撒,一點不剩。
直到第五天,江風真的喝吐了,白胡子老頭才撫著稀疏的胡子說:“可以停藥了。”
果然第二日針、藥俱停了,江風也慢慢地可以發出聲音,開始時同鴨子叫聲一樣難聽,她也不覺丟人,每天“嘎嘎”地說個不停,誰五天不說話試試!
李隆業恨不得再把她紮啞。
又過了兩三日,聲音才漸漸變迴來,可她又惜字如金了,不肯多說一個字。
李隆業又恨不得她再變迴鴨子聲。
而那神醫見狀,也不再管病人如何,既不診治也不送客。言外之意是不願意待就可以下山了,願意待就繼續給師徒三人做飯。
李隆業不提下山之事,每日隻哄著江風看山、望雲、遊杏,兩人又都愛在吃的上下功夫,挖空心思研究新鮮花樣,並指揮孫嬤嬤來做。
邱山一時間雞飛狗跳、獸心惶惶,今天擔心被紅燒,明天擔心被鹽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