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不是科舉舞弊。主考官劉三吾看著還挺冤?那麽是否是其餘人在結黨營私,想著在老朱死前試探一波?


    這個觀點,咱也不是很認同哈,首先,得看這件事發生在什麽時候,是在洪武三十年啊,老朱他允許在他手裏結黨營私?結黨營私的人墳頭草都兩米高了,說的就是你封建王朝最後一個丞相胡淮庸。


    後麵這群人被老朱打成胡黨、藍黨…有些過了…在我這裏,是認為他們隻是一群自以為堅持了正義的虛偽人而已,他們隻想著借此事出些名聲,名望,完全沒有考慮過老朱所憂心的南北平衡。】


    <試試就逝世[狗頭]>


    <信文人?嗬嗬,怎麽被騙了都不曉得…>


    <這些人對皇帝的話置若罔聞,還故意給皇帝看差的試卷,本來就死得不冤>


    <虛偽!聽說明朝後麵就發展成巴不得被打廷杖,這樣還能得到好名聲[捂臉]>


    <就算不是結黨營私,他們這群人也太可惡了…老朱真的老了,太仁慈了,沒全部誅九族,換成是洪武十幾年的時候,老朱全都哢哢一頓殺>


    [宋仁宗趙禎:嗯…戾氣會不會太大了]


    [唐太宗李世民:像宋朝一樣不殺士大夫就很好?該殺還得殺]


    [漢武帝劉徹:嘖,還敢拿天子來做收獲名望的筏子]


    [宋熙寧三年王安石:所以我們都是封建王朝咯?]


    [宋熙寧三年司馬光:光幕的視頻對文人越來越不待見…?]


    [漢元狩五年東方朔:宋朝對你們太好了,真不敢相信你們是過得多麽舒服]


    …


    朱元璋大怒道:“是!就是!怎麽就不可能了?他們就是在試探朕,文人的心有多黑,朕能不知道嗎?!”


    在場的所有文官們,戰戰兢兢。


    不是這樣,不是這樣的啊,陛下你得相信我們,光幕說得對,我們怎麽敢啊?試探您?那是嫌命活的太長了啊~


    …


    【再來,排除老朱有籠絡人心的想法,籠絡北人,給南方文官集團警告?這次科舉,北人的學識就真的那麽不堪嗎?


    要知道現在是洪武三十年,這一屆的學子生於大明,長於大明,是通過明初的大興學校而培養起來的,與元朝有什麽關係?新學子們是從小讀《大誥》、《禦製》的人,老朱完全沒必要擔心北人心係元朝。


    而且故元勢力在洪武二十年時,藍玉平定遼東納哈出及洪武二十一年於捕魚兒海大敗元順帝孫脫古思帖木兒之後,元殘餘勢力對明邊已經構不成威脅了。所以,老朱需要費盡心思去籠絡人心?


    而明初的文官集團還沒達到網傳的妖魔化地步,他們現在可沒那個能力與皇帝對抗…


    所以啊,那些不錄北方學子的考官們,複閱後也不錄的人,不就是在打老朱的臉嘛,明晃晃告訴你,你明朝的教育水平還沒元朝的教育水平高…】


    <南方文人勢力一直存在,是消除不掉的,最後大明也是亡在這些手中>


    <朱允炆的水平真菜,怨不得北方都跟燕王混了[捂臉]>


    <對嘛,那時候科舉的都是新一批儒子,與明初那些舊元臣子可不同[吃瓜]>


    <其實想想這事不是那麽好解決的,古人重鄉,當官的要是都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那肯定是都維護這個地方,這樣不就形成了利益鏈>


    <所以那些人都是自尋死路,老朱要是再年輕些,顧慮少些,這些人都是誅九族的料>


    [元世祖忽必烈:嗯…]


    [明洪武二十九年朱棣:大侄子又有什麽騷操作?]


    [宋太祖趙匡胤:鄉黨該重視起來了]


    [秦始皇帝嬴政:官吏被各地家族掌握,朝中起黨爭,作為經濟重心的南方又收不到稅,此不得不令人細究]


    …


    【這時候,就得替老朱叫冤了。北方曆經多年戰亂,社會不穩定,經濟文化也受到了重創。


    老朱對此感到十分憂心,根據《明史記事本末》記載:上曰:“地有南北,民無二心。德以化君子,威以製小人,不因乎地也。”


    老朱對待南北地區是一視同仁。


    根據《明史》記載:“初,以北方喪亂之餘,人鮮知學,遣國子生林伯雲等三百六十六人分教各郡。後乃推及他省,擇其壯歲能文者為教諭等官。”


    老朱擔心北方官學沒有教師教學,學生學業會因此荒廢。於是便選了366位國子監生去北方支教。後又命令大明禦史台和吏部分別從國子監和南方學官中選調,還從民間也選拔一些有學行的儒士,不拘人數名額。選上後免除家中賦稅徭役,用此來鼓勵學官儒士們到北方去支教,改變那裏的文化教育落後麵貌。


    也因此北方缺老師的現象暫時得到解決。


    後來,又有人在老朱麵前說:“北方學校沒書可讀。”


    老朱又下令,由大明禮部出麵,頒行書籍於北方學校,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送書下鄉”。書籍斷貨了,洪武大帝就讓人去福建采購,再送往北方。


    既然講到這裏,再多說一點,不僅是北方,洪武大帝對邊遠地區的文教也很關心,不斷下令督促駐守邊地的軍衛機構與各地方衙門興辦官學。一些十分偏遠的邊地還有少數民族地區也開始發展起了當地的官方教育。


    洪武大帝還曾說:“邊夷設學,姑以導其向善耳,免其貢”。可見,對其文教是有多看重了。


    洪武大帝他真的,我哭死,為南北彌合做了好多實事。比某些隻顧自己利益的官員好多了...】


    <哇,這裏確實該稱唿為洪武大帝了!!!>


    <老朱一直都在努力平衡南北,為各地的文教事業的恢複和發展做貢獻>


    <害,看得我都替老朱委屈了[捂臉]那些完全不顧國家未來的人,心裏隻有自己利益的人,真該殺啊>


    <咱們現在的支教活動還有愛心圖書館…>


    <老朱是真的窮過,潦倒過,所以他知道讀書有好重要>


    [漢武帝劉徹:送書下鄉?是個好法子!可惜,印刷技術還在研究…]


    [唐太宗李世民:哈哈哈哈!!!朕明白了!!!]


    [唐貞觀三年杜如晦:支教和送書下鄉均是大善]


    [明萬曆七年張居正:太祖所創之教育,我輩應繼續延續]


    [明成祖朱棣:洪武大帝!!!]


    [明正德帝朱厚照:祖宗萬歲!!!]


    [明嘉靖帝朱厚熜:太祖是心有大家之人!!!]


    ...


    眾多學子在光幕上誇讚明太祖朱元璋,讀書人最愛的當然是書了,看見後世有一位皇帝對文教憂心至此,感動。


    漢 元狩五年三年


    劉徹問丞相莊青翟:“朕亦想如此,可行?”


    莊青翟先對正座上的劉徹拱手行禮,再道:“陛下有此心乃漢之福。臣亦認為可將官學擴大,然終究繞不過技術一問題…”


    後麵的話劉徹沒有細聽了,他本來也就是象征性的問問丞相的意思,他想做的事,還沒有得不到結果的。


    “技術問題,無需憂心。朕近日得了一本奇書,書中有此方法,隻是仍需工匠多試驗幾次 ”


    於是,兩人又就著擴大一事商量了會。


    莊青翟走後,劉徹自言自語道:“衛青他們也該迴來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摸魚的鹹魚並收藏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