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相田恆將眾人召集到這裏,並不是要大家反思齊國軍工技藝為何如此落後的,這一點雖然也重要,但卻不是田恆的主要目的。


    田恆現在是希望能和眾人一起探討,當齊國水軍全軍覆沒後,在麵對在琅琊海外虎視眈眈的楚國水軍時,齊國應該采取什麽樣的對策?


    當年吳國的水軍被齊國擊敗後,盡管吳國陸軍在淮泗地區和齊國本土攻城掠地,高奏凱歌,士氣高昂,但他們始終擔憂吳軍的歸路會被齊國水軍切斷,因此最終選擇撤退。


    現在齊國麵臨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齊國是在自己的領土上作戰,不存在後路被斷絕的危險。然而,楚國的三萬水軍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他們既可以在琅琊登陸,也有可能在即墨或東萊登陸。如今,齊國在東部可供調動的兵力已經非常有限了。


    “楚國三萬水軍可以隨意在齊國東部各地登陸,我們該怎麽辦?”齊國相田恆環視四周,對著眾多大臣們問道。


    “國相,琅琊、即墨、東萊在齊國都是大城,隻需要讓這三地加強戒備,楚軍縱然登陸,也無法破城,最多隻能劫掠鄉野,於齊國並無大礙”,田氏家宰站出來說道。


    “國相,下臣以為家宰之言荒謬,即墨東萊乃是齊國產鹽重地,每年出產的海中珍奇數不勝數,乃是齊國稅賦重地,隻要楚軍在東部海域盤桓,時間一久,齊國沿海之民如何生活?最重要的是齊國在東部的稅賦將會銳減,所以,下臣以為應該派遣大軍嚴防死守”,有一個人站起身來,對著田恆說道。


    田恆看了這人一眼,這人乃是即墨大夫,他的領地就在即墨,若是真要讓楚軍在即墨登陸,受損最嚴重的肯定是如即墨大夫這等當地的大夫領主。


    “齊國有數百裏的海岸線,現在失去了水軍的守衛之後,楚軍可以在沿海任意一處登陸,齊國如何防守得住,又需要多少人去防?”有人開口對即墨大夫懟道。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憤怒和質疑,仿佛在指責即墨大夫的計劃是多麽荒謬可笑。


    即墨大夫皺起眉頭,顯然對這種質問感到不滿,但他並沒有立即發作,而是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東部兵力不足,就從齊國西部調軍。”


    即墨大夫一臉堅定的說道,然而,他的話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反對聲。


    “調軍?那依即墨大夫的意思,那是調衛國之軍,還是調魯國邊境的大軍?”田氏家宰反諷地問道。


    他的眼神充滿了嘲諷和不屑,似乎覺得即墨大夫的想法過於天真。


    “齊國在衛國有十一萬大軍,如今齊國已經取得了衛國頓丘至菏澤一線大片土地,齊國援助晉國的收益已經到手,齊國完全沒必要在衛國投放如此多的兵力。”即墨大夫嚴肅地迴答道。


    他的表情顯得十分認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他的觀點。


    接著,他繼續說道:“若是楚軍在淮泗一線突破了齊國的防線,齊國東部之地受損,那齊國這次出兵援晉不僅沒有得到便宜,反而被楚國傷了根本,這是不值得的。”


    他的聲音漸漸提高,仿佛在強調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聽到即墨大夫的話,齊國相田恆暗自點頭。


    即墨大夫的話雖然是在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但他的話卻沒有說錯,若是讓楚國在淮泗一線取得突破,最後齊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要從衛國撤軍。


    既然遲早要撤,還不如現在就撤,這樣就能將大軍布置在齊國沿海重地,這樣既能保證本土的穩定,也不會因為晉國、衛國而損傷自己的力量。


    “即墨大夫當真短視!此番齊國幫助晉國難道隻是為了眼前的這點小利嗎?齊國此舉,乃是為了日後的霸業!”


    “當今的天下形勢,晉國稱霸中原已久,但如今已經失去霸主的威嚴和實力,就算是與齊國均分霸業也做不到了,而楚國十數年間迅速崛起,對齊國現在的霸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此時與晉國結盟,正是為了打壓楚國崛起的勢頭,維護齊國在天下的霸權地位。”田氏家宰義正言辭地說道。


    “哈哈……家宰的話若是在齊楚水戰前說出來,本大夫一定會支持你。但如今的實際情況卻是,我們的水軍在淮河、泗水一帶大敗,且是一敗塗地。”


    “楚國已在淮泗一線掌握了主動權,就連剡國也已投靠了楚國。如果齊國在東部再次失利,那家宰大人不妨大膽猜測一下,魯國是否還會坐山觀虎鬥呢?”,即墨大夫反駁道。


    即墨大夫的這番話,猶如一盆冷水潑在了田氏家宰身上,讓他啞口無言。


    的確,如果齊國在東線和西線都無法取得進展,甚至有一條戰線陷入頹勢,那麽魯國必定不會繼續置身事外,而是選擇出兵,以謀取利益。


    要知道魯國數年間,已經兩次被齊國攻打恫嚇,縱然魯國國君懦弱,但人家也不是傻子,何況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國相,下臣支持即墨大夫的提議,齊國已經得了衛國肥沃之地,那就落袋為安,在維持西部戰線的同時,全力支援東部,務必不要讓楚國在淮泗做大”,其他人也對齊國相田恆勸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即墨大夫之言,從衛國撤迴五萬大軍,力保齊國的海岸防線”,齊國相田恆說道。


    雖然齊國相田恆有心趁著這次晉楚聯盟一舉將楚國打趴下,但楚國每次都能給對手一個驚喜,上次對宋國是如此,這次對齊國也是如此。


    “陳逆大夫,工學院和百工苑可都交給你了,一應所需給本相報上即可,以後你可直麵本相,無需通報”,齊國相田恆對陳逆大夫說道。


    齊國相田恆再次給陳逆強調他對工學院和百工苑的重視和期許。


    這次齊國跟楚國的正麵交鋒,讓齊國相田恆明白了楚國的軍工器械的威力。


    “田豐,由你在濟水招募一支三萬人的水軍,配合百工苑進行戰船的改進”,齊國相對一名田氏族人說道。


    “下臣領命”,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起身領命,日後他就是齊國的水軍大將了。


    可以說齊國相的決策是英明,也是及時的。


    當齊國從衛國撤迴的五萬大軍剛到琅琊的時候,莒城就被楚國大軍攻破,齊國在莒地的五萬大軍隻有兩萬平安的撤離到了琅琊,其餘的人要麽死在楚軍攻城的時候,要麽在城破之後,被楚軍追擊而死。


    當這個消息傳到臨淄的時候,齊國相在憤怒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到慶幸,要不是自己及時在琅琊增派援軍,真要等到莒城被楚軍攻破之後再進行增援,恐怕琅琊都不一定能保住。


    隻是齊國相在慶幸之餘也感覺到心痛,莒地和邾地可是齊國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沃土,現在還沒有捂熱,就丟了,實在是可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師小麵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師小麵包並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