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禿鷹氣槍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皇帝問道:“換什麽樣的門窗?”
王遠笑道:“換玻璃的。”
說完,王遠招唿護衛們將玻璃用小推車推進來。
老皇帝三人被晶瑩的玻璃震撼到了,紛紛起身,走過去觀看。
老皇帝問道:“如此多的琉璃,你從何處得來?”
“陛下別管了,就算微臣孝敬你的。”
老皇帝知道有些秘密是不能說的:“好吧,這麽多珍貴琉璃做門窗豈不是有些暴殄天物?”
“東西就是拿來用的,陛下身份尊貴,用點好東西又怎麽了?”
老皇帝心情高興,笑道:“哈哈哈,好,朕聽你的,讓他們裝吧!諸卿,隨朕去酒樓,今日朕來買單!”
“多謝陛下!”
四人來到酒樓包間,老皇帝說道:“王愛卿,我們三個老家夥牙口不好,讓他們上些軟和的,再來壇好酒!”
“好嘞!微臣也喜歡吃軟飯哩!”
一頓飯吃完,四人都喝的有些微醺,迴到老皇帝的別墅,都差點被眼前裝上玻璃的門窗閃瞎了眼。
王遠在建造別墅之時就將門窗規劃好了,以便後來安裝玻璃,所以安裝起來很方便。
別墅內不用開窗也顯得非常明亮,透過玻璃看著外麵扭曲的景物也非常有趣。
侍女泡上茶水,四人坐在別墅內看著外麵的景色,確實比以前舒暢許多。
四人閑聊著,直到天色漸暗,李綱和裴寂各自迴去。
老皇帝才開口問道:“王愛卿,你陪了朕一天了,有什麽話盡管說吧。”
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洞察人心的技能絕對頂尖。
王遠說道:“陛下,臣首先聲明,我所說的,當今聖上並不知情。”
“你說!”
“那微臣就直說了,民間傳言二聖不和,就連上朝都在東宮,都說陛下想著複辟,所以臣為了大唐社稷,抖膽肯請陛下搬出太極宮,陛下想住哪座宮殿,微臣全力承擔改建工程,定讓陛下住的舒服。”
說完,王遠就定定地看著老皇帝,老皇帝與王遠對視著,眼神中沒有戾氣和怒意,目柔和,仿佛在迴憶著往事。
就這麽怔怔地看著王遠,良久之後,緩緩開口:“朕豈有不知?朕年事已高,早沒有了年輕人的心氣,二郎皇帝做的很好,朕心甚慰!沒了那些煩心事,做個逍遙快活的太上皇豈不美哉?但畢竟朕是大唐的開國皇帝,原以為朕住在太極宮,二郎住於東宮,更顯得父慈子孝,並未想那麽多,想不到竟有此等傳言。”
王遠說道:“陛下自太原起兵,雖受到那些世家資助,但那些世家並非與皇家一心,這次太原王家資助梁師都便可看出,他們都是多方投資,隻要一方得勢,他們便是功臣,所以便有千年的世家,流水的王朝之說法。這些謠言一定是那些世家之人傳出的,底層百姓連溫飽都難以解決,誰會去關心什麽人做皇帝?”
老皇帝點點頭,說道:“也罷,朕這就迴去與二郎商議。”
說完,老皇帝便帶著侍女太監坐車迴宮。
第二天,王遠來到渭南基地。
氣壓表研製成功,王遠就讓工匠們用彈簧鋼製作了幾個一尺長小臂粗的氣罐,氣壓表裝上玻璃罩。
畫了一些零件圖紙,和楊老四製作氣步槍,並讓工匠們製作錐形氣槍彈,這種彈可以裝進彈匣裏。
第一把禿鷹氣步槍做好,王遠試了試,射程能達到三百米,一百五十米內殺傷力巨大,這還是沒有膛線的情況下,威力比手槍都大。
將來氣壓再增加一倍,槍管再拉上膛線,那威力絕對能堪比狙擊槍。
接下來幾天,讓工匠們製作出十支禿鷹氣步槍和十個高壓打氣筒,再做了二十個彈匣。
帶著十一支氣步槍又返迴灞遠鎮,又待了五天,終於做出來了四倍鏡。
玻璃內的氣泡問題依然沒有解決,但已經在減少了,王遠便讓他們用這種帶氣泡的玻璃製作瓦片,到時將自己別墅上的瓦片換上,絕對流光溢彩非常漂亮。
有了自己別墅作為樣品,這些廢玻璃也能賣出個好價錢。
剛製作出來兩個四倍鏡,就接到飛鴿傳書,李二讓自己明日上朝,王遠隻好返迴長安,並拉迴去十車的玻璃瓦。
迴到長安才知道,老皇帝已經搬出太極宮,去了大安宮,明日是李二第一次在太極殿上朝。
想不到因自己的一席話,竟使老皇帝提前一年搬出了太極宮。
第二天一早,王遠和許家兄弟帶著三支氣步槍騎車來到皇城外。
坐下吃著餛飩,杜如晦問道:“賢侄,那是你新研製的武器?”
“是的,等退朝獻給陛下。”
杜如晦推了推眼鏡說道:“等退朝之後,老夫也去見識一下。”
旁邊幾人聞言也都說要見識一下。
早朝開始,今天大朝會,上朝的官員很多,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沒進過太極宮。
太極殿比顯德殿大多了,裏麵擺放的桌子也多了不少,有點會堂的味道了。
君臣見禮之後,李二說道:“諸卿都坐吧!”
“謝陛下!”
李二坐在龍案後麵,手下壓著一些奏折,眼神透過冕旒看著下方的臣子,第一次在太極殿上朝頗有意氣風發的氣勢,看向王遠的眼神帶著讚賞,他知道是因為王遠說通了老皇帝,才得以讓出太極宮。
朝議開始,大理寺審理太原王家的案子已經結案,李二念及他們曾經有功,並未趕盡殺絕,隻判了主家幾房男丁十四歲以上的斬首,十四歲以下的貶為奴籍,庶出的幾房並未參與,全部放過,家產全部充入國庫。
最後,李二問道:“今年蝗災過後,朕曾經拿出錢財,將一些賣掉兒女的災民贖迴孩子,可最近又聽聞那些災民因為養活不起,又將兒女賣掉,朕很心痛,不知諸卿可有辦法?”
眾官員七嘴八舌的,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好辦法,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窮字,什麽辦法都解決不了問題。
李二見王遠在那裏喝著茶,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氣就不打一處來,開口問道:“王愛卿,用的什麽茶?”
王遠笑道:“換玻璃的。”
說完,王遠招唿護衛們將玻璃用小推車推進來。
老皇帝三人被晶瑩的玻璃震撼到了,紛紛起身,走過去觀看。
老皇帝問道:“如此多的琉璃,你從何處得來?”
“陛下別管了,就算微臣孝敬你的。”
老皇帝知道有些秘密是不能說的:“好吧,這麽多珍貴琉璃做門窗豈不是有些暴殄天物?”
“東西就是拿來用的,陛下身份尊貴,用點好東西又怎麽了?”
老皇帝心情高興,笑道:“哈哈哈,好,朕聽你的,讓他們裝吧!諸卿,隨朕去酒樓,今日朕來買單!”
“多謝陛下!”
四人來到酒樓包間,老皇帝說道:“王愛卿,我們三個老家夥牙口不好,讓他們上些軟和的,再來壇好酒!”
“好嘞!微臣也喜歡吃軟飯哩!”
一頓飯吃完,四人都喝的有些微醺,迴到老皇帝的別墅,都差點被眼前裝上玻璃的門窗閃瞎了眼。
王遠在建造別墅之時就將門窗規劃好了,以便後來安裝玻璃,所以安裝起來很方便。
別墅內不用開窗也顯得非常明亮,透過玻璃看著外麵扭曲的景物也非常有趣。
侍女泡上茶水,四人坐在別墅內看著外麵的景色,確實比以前舒暢許多。
四人閑聊著,直到天色漸暗,李綱和裴寂各自迴去。
老皇帝才開口問道:“王愛卿,你陪了朕一天了,有什麽話盡管說吧。”
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洞察人心的技能絕對頂尖。
王遠說道:“陛下,臣首先聲明,我所說的,當今聖上並不知情。”
“你說!”
“那微臣就直說了,民間傳言二聖不和,就連上朝都在東宮,都說陛下想著複辟,所以臣為了大唐社稷,抖膽肯請陛下搬出太極宮,陛下想住哪座宮殿,微臣全力承擔改建工程,定讓陛下住的舒服。”
說完,王遠就定定地看著老皇帝,老皇帝與王遠對視著,眼神中沒有戾氣和怒意,目柔和,仿佛在迴憶著往事。
就這麽怔怔地看著王遠,良久之後,緩緩開口:“朕豈有不知?朕年事已高,早沒有了年輕人的心氣,二郎皇帝做的很好,朕心甚慰!沒了那些煩心事,做個逍遙快活的太上皇豈不美哉?但畢竟朕是大唐的開國皇帝,原以為朕住在太極宮,二郎住於東宮,更顯得父慈子孝,並未想那麽多,想不到竟有此等傳言。”
王遠說道:“陛下自太原起兵,雖受到那些世家資助,但那些世家並非與皇家一心,這次太原王家資助梁師都便可看出,他們都是多方投資,隻要一方得勢,他們便是功臣,所以便有千年的世家,流水的王朝之說法。這些謠言一定是那些世家之人傳出的,底層百姓連溫飽都難以解決,誰會去關心什麽人做皇帝?”
老皇帝點點頭,說道:“也罷,朕這就迴去與二郎商議。”
說完,老皇帝便帶著侍女太監坐車迴宮。
第二天,王遠來到渭南基地。
氣壓表研製成功,王遠就讓工匠們用彈簧鋼製作了幾個一尺長小臂粗的氣罐,氣壓表裝上玻璃罩。
畫了一些零件圖紙,和楊老四製作氣步槍,並讓工匠們製作錐形氣槍彈,這種彈可以裝進彈匣裏。
第一把禿鷹氣步槍做好,王遠試了試,射程能達到三百米,一百五十米內殺傷力巨大,這還是沒有膛線的情況下,威力比手槍都大。
將來氣壓再增加一倍,槍管再拉上膛線,那威力絕對能堪比狙擊槍。
接下來幾天,讓工匠們製作出十支禿鷹氣步槍和十個高壓打氣筒,再做了二十個彈匣。
帶著十一支氣步槍又返迴灞遠鎮,又待了五天,終於做出來了四倍鏡。
玻璃內的氣泡問題依然沒有解決,但已經在減少了,王遠便讓他們用這種帶氣泡的玻璃製作瓦片,到時將自己別墅上的瓦片換上,絕對流光溢彩非常漂亮。
有了自己別墅作為樣品,這些廢玻璃也能賣出個好價錢。
剛製作出來兩個四倍鏡,就接到飛鴿傳書,李二讓自己明日上朝,王遠隻好返迴長安,並拉迴去十車的玻璃瓦。
迴到長安才知道,老皇帝已經搬出太極宮,去了大安宮,明日是李二第一次在太極殿上朝。
想不到因自己的一席話,竟使老皇帝提前一年搬出了太極宮。
第二天一早,王遠和許家兄弟帶著三支氣步槍騎車來到皇城外。
坐下吃著餛飩,杜如晦問道:“賢侄,那是你新研製的武器?”
“是的,等退朝獻給陛下。”
杜如晦推了推眼鏡說道:“等退朝之後,老夫也去見識一下。”
旁邊幾人聞言也都說要見識一下。
早朝開始,今天大朝會,上朝的官員很多,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沒進過太極宮。
太極殿比顯德殿大多了,裏麵擺放的桌子也多了不少,有點會堂的味道了。
君臣見禮之後,李二說道:“諸卿都坐吧!”
“謝陛下!”
李二坐在龍案後麵,手下壓著一些奏折,眼神透過冕旒看著下方的臣子,第一次在太極殿上朝頗有意氣風發的氣勢,看向王遠的眼神帶著讚賞,他知道是因為王遠說通了老皇帝,才得以讓出太極宮。
朝議開始,大理寺審理太原王家的案子已經結案,李二念及他們曾經有功,並未趕盡殺絕,隻判了主家幾房男丁十四歲以上的斬首,十四歲以下的貶為奴籍,庶出的幾房並未參與,全部放過,家產全部充入國庫。
最後,李二問道:“今年蝗災過後,朕曾經拿出錢財,將一些賣掉兒女的災民贖迴孩子,可最近又聽聞那些災民因為養活不起,又將兒女賣掉,朕很心痛,不知諸卿可有辦法?”
眾官員七嘴八舌的,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好辦法,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窮字,什麽辦法都解決不了問題。
李二見王遠在那裏喝著茶,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氣就不打一處來,開口問道:“王愛卿,用的什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