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無非一念救蒼生
手握山河,背負始皇傳承,吾為帝 作者:白羽謀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聽聞過武神嗎?”
無字帝經上,緩緩浮現出這樣一句話。
“大陸境界幾近於巔峰,武道萬人敵,可稱武神。”這是王詡的答案。
“這不是你的武神境。”帝經上光芒閃爍,書頁上的文字被逐一點亮,“你的武神境...該如何?”
該如何?
王詡看著這道字跡不由苦笑。
自己不過二十出頭已是摘星境強者,如此進度應該是到了五十歲才會思考武神境該如何吧?
而且如此修煉速度已經是遠遠超過同齡乃至天下有名的絕大多數強者了,為什麽它還會有此一問,是不是太早了點?
“別忘了,你和別人不一樣。”翁長天提醒道,“你是大逍遙,許下宏願的大逍遙。”
王詡迴過神,仔細咀嚼著翁長天這句話中的含義。
的確,大逍遙真的不一樣。
王詡的大逍遙是立下宏願,要讓天下人一同逍遙的大逍遙。
絕非一人獨享逍遙。
由此看來,武神境堪稱武道萬人敵的說法顯然不適用於他。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突然間他的腦海靈光一閃,想到了春秋時老子西出函穀時寫下的聖人文章,但反複琢磨卻覺得始終差上一點真意,隻好默念以找尋靈感。
翁長天聞言,突然陷入沉默,片刻後,他似乎有所感悟,情不自禁地喃喃道:“人言大逍遙,人慕大逍遙,王詡,你的境界高過老夫,可是你...”
“果真逍遙嗎?”
刹那間,王詡汗毛根根豎起,心中悚然一驚。
也正是在這個瞬間,王詡的心中山河被洪鍾敲響的聲音籠罩。
正當小世界內的蒼生還沉浸在這股難以言喻的震撼時,那鍾聲卻又如曇花一現般驟然消失,沒有留下絲毫痕跡。
此方小世界的地麵突然湧出朵朵金蓮,且在金蓮的根莖處似有甘泉積蓄而出,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很快匯聚成一池碧水。
王詡想明白了一個問題,一個被他稱之為逍遙者不逍遙的問題。
逍遙境修士掌握了一定的力量,可是他們逍遙了嗎?不,他們見識到了更大的世界景象,麵對的欲望更多。
隻要稍不注意,便會沉淪於欲望中。
而他這種追求蒼生皆逍遙自在的大逍遙修士更甚,因為歸根結底是他的欲望更為強大,想要實現它,那就隻好放棄逍遙,迴歸到充斥著欲望的世間。
雌雄,黑白,善惡,陰陽。
想要超脫,便先沉淪。
想要守護,便先失去。
想要成就無上境界,便先舍去一切欲望。
想要讓天下人喜樂逍遙,便要自囚樊籠,以己之欲換天下人之欲。
天道很公平,無論走到哪裏,都有影子隨行。
隻見心中山河內受到王詡源源不斷滋養的蒼生眼中盡是虔誠,麵對著他們眼前如同仙境般的景象,這群人毫不猶豫地跪下叩首,感謝來自王詡這個“神明”的慷慨饋贈。
王詡的眼神有一瞬間變得空洞,如同一座被放在廟中的神像,而後他的眼球似乎轉了轉,隨即突然爆發出神采。
大逍遙的真正含義在這一刻被他洞悉。
與其說是逍遙,倒不如說是信仰。
難怪說老翁頭曾經聽過一個有趣的傳言,據說那些踏入逍遙境是大逍遙的修士將會在登臨帝境時成為和普通帝境完全不同的聖人。
那時自己幻想著聖人會是何等風采。
現在他卻大概想到了聖人的樣子。
其實像他這樣的修士隻比沒開化的猴子多了一點點特權,那就是你可以先做出自己的選擇。
王詡選擇了為天下人的逍遙而奔走,所以作為一點點不足道的代價,他將此生永遠不得逍遙。
聖人亦是如此。
隻是聖人比蒼生多了一點點先選擇的權力。
原本在王詡剛剛給出的迴答中,武神境的力量可以摧山裂石,甚至發揮到極致改天換地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即便掌握這樣力量的人也不能夠讓天下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因為武神境的修士在天道周而複始的時間長河中終究隻是個罕見的大一點的螻蟻,這種修為甚至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讓自己過上好日子,讓自己逍遙快活。
又何談讓天下的其餘人都過上好日子呢?
看著有些失神的王詡,翁長天注視著來自始皇帝經上的字跡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變淡,那是本次機緣即將結束的標誌。
如果王詡還是想不通也不開口,那翁長天可以坦言這小子一定會錯過這次來之不易的機緣。
據他所知,陛下從不做無用功。
既然來自始皇帝的傳承問出了這個問題,那就代表嬴政大概準備讓王詡成為一名武神境強者了。
盡管怎麽做到的翁長天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妨礙他做出精準的判斷。
“天下蒼生想不通就不要想了,先把眼前的問題答出來,不要錯過這次機緣,那個問題太宏大了,別說是陛下,就是昔日公認的孔聖也沒法迴答這個問題。”
“據老夫所知,孔聖一開始和你思路是一樣的,但後來他選擇獨辟蹊徑,通過教化天下的方式成為了聖人,歸根結底不就是個問題連他也解決不了嗎?”
“要說陛下,那就更是簡單粗暴,他沒有選擇成聖,但是境界卻先孔聖一步,利用最基本的帝王殺伐脫胎於眾生,直接踏足神隻。”
“要知道,他們二人都是帝境強者,而陛下甚至已經踏足神隻,他們都沒有碰這個問題,就代表這個問題無解,而你還太年輕...”
“真的不必糾結於天下蒼生這四個字。”
王詡聽到這句話,緩緩轉頭看向翁長天,因為長時間深思,此刻那雙原本充滿璀璨神采的雙眸已經隱隱流出滴滴血淚,看得人心驚肉跳。
“能不救嗎?”他輕聲呢喃道。
這句話像是在反問翁長天,也像是王詡在叩問自己的本心。
毫無疑問,此刻隻需要他選擇一個差不多的答案來進行迴答,王詡預感到自己定能在始皇傳承的幫助下順利踏足武神境,一舉成為天下武道之巔的宗師大能。
但是正如他自己問自己的這句話。
能不救嗎?
能不救嗎!
各國相互攻伐五百年,天下蒼生流了多少血?
每一個死去的人,在他自己的世界裏都曾鮮豔的活過,哪怕不算是鮮豔的活,最起碼也算是苦中作樂的活著。
可是最起碼他活著,他或許可以在日後得到自己的幸福,爭取到這個世俗囚籠中一點點忙中偷閑的逍遙,追求一點點小愜意。
老婆孩子熱炕頭,不也是逍遙嗎?
他想要給天下的人帶來這麽一點小小的怡然自得,哪怕隻有微不足道的一丁點。
現在如果自己放棄這些,放棄遞給天下蒼生一個選擇的權利。
即便成了武神,王詡也會成為首先看不起自己的人。
“知道嗎?老翁頭...”王詡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細膩的弧度,“我選擇修煉不是想要一個人享受這個世界的,我想讓大家都能有機會看看這個世界的樣子。”
“盡管這個世界不算美好,但這是他們本身就應該有的權力。”
“我做不到看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缺醫少藥、被這個狗屁亂世折騰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那些人的眼睛,對他們說:‘對不起,我想成為武神,想成為大帝,想成為天上高高在上的神隻,而這需要你們再多犧牲一點點’。”
“犧牲多少算多,一家老小全死完多不多?恐怕這些也遠遠不夠,填不上王朝爭霸的無底洞,可這已經是他們能獻出的全部。”
“如果哪一天我成了神,百姓貢台上的貢品就要多擺一點,他們就少吃一點。”
“蒼生何苦,要受此劫難?”
當這句話從王詡嘴裏說出的那一刻,翁長天鼻子一酸,肅然起敬。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王詡長長吐出一口氣,雙目璀璨神采逐漸褪去,“如果讓我放棄這個大宏願來成為武神,我寧願不踏入武神境。”
這是他的信仰,永不動搖。
“人們愚鈍,我便啟蒙,總有一天他們會成長起來的,而我能做的就是培育一點點在未來足以燎原的火種。”
“我相信他們有一天有充足的資源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而非像現在這般一切為了戰爭赴死做準備。”
“不做萬人敵,便成萬世師。”
“不師王朝教化,唯授天下大同。”
望著眼前僅剩最後一絲光澤的始皇帝經,王詡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這就是我最終關於武神境的答案。”
無字帝經上,緩緩浮現出這樣一句話。
“大陸境界幾近於巔峰,武道萬人敵,可稱武神。”這是王詡的答案。
“這不是你的武神境。”帝經上光芒閃爍,書頁上的文字被逐一點亮,“你的武神境...該如何?”
該如何?
王詡看著這道字跡不由苦笑。
自己不過二十出頭已是摘星境強者,如此進度應該是到了五十歲才會思考武神境該如何吧?
而且如此修煉速度已經是遠遠超過同齡乃至天下有名的絕大多數強者了,為什麽它還會有此一問,是不是太早了點?
“別忘了,你和別人不一樣。”翁長天提醒道,“你是大逍遙,許下宏願的大逍遙。”
王詡迴過神,仔細咀嚼著翁長天這句話中的含義。
的確,大逍遙真的不一樣。
王詡的大逍遙是立下宏願,要讓天下人一同逍遙的大逍遙。
絕非一人獨享逍遙。
由此看來,武神境堪稱武道萬人敵的說法顯然不適用於他。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突然間他的腦海靈光一閃,想到了春秋時老子西出函穀時寫下的聖人文章,但反複琢磨卻覺得始終差上一點真意,隻好默念以找尋靈感。
翁長天聞言,突然陷入沉默,片刻後,他似乎有所感悟,情不自禁地喃喃道:“人言大逍遙,人慕大逍遙,王詡,你的境界高過老夫,可是你...”
“果真逍遙嗎?”
刹那間,王詡汗毛根根豎起,心中悚然一驚。
也正是在這個瞬間,王詡的心中山河被洪鍾敲響的聲音籠罩。
正當小世界內的蒼生還沉浸在這股難以言喻的震撼時,那鍾聲卻又如曇花一現般驟然消失,沒有留下絲毫痕跡。
此方小世界的地麵突然湧出朵朵金蓮,且在金蓮的根莖處似有甘泉積蓄而出,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很快匯聚成一池碧水。
王詡想明白了一個問題,一個被他稱之為逍遙者不逍遙的問題。
逍遙境修士掌握了一定的力量,可是他們逍遙了嗎?不,他們見識到了更大的世界景象,麵對的欲望更多。
隻要稍不注意,便會沉淪於欲望中。
而他這種追求蒼生皆逍遙自在的大逍遙修士更甚,因為歸根結底是他的欲望更為強大,想要實現它,那就隻好放棄逍遙,迴歸到充斥著欲望的世間。
雌雄,黑白,善惡,陰陽。
想要超脫,便先沉淪。
想要守護,便先失去。
想要成就無上境界,便先舍去一切欲望。
想要讓天下人喜樂逍遙,便要自囚樊籠,以己之欲換天下人之欲。
天道很公平,無論走到哪裏,都有影子隨行。
隻見心中山河內受到王詡源源不斷滋養的蒼生眼中盡是虔誠,麵對著他們眼前如同仙境般的景象,這群人毫不猶豫地跪下叩首,感謝來自王詡這個“神明”的慷慨饋贈。
王詡的眼神有一瞬間變得空洞,如同一座被放在廟中的神像,而後他的眼球似乎轉了轉,隨即突然爆發出神采。
大逍遙的真正含義在這一刻被他洞悉。
與其說是逍遙,倒不如說是信仰。
難怪說老翁頭曾經聽過一個有趣的傳言,據說那些踏入逍遙境是大逍遙的修士將會在登臨帝境時成為和普通帝境完全不同的聖人。
那時自己幻想著聖人會是何等風采。
現在他卻大概想到了聖人的樣子。
其實像他這樣的修士隻比沒開化的猴子多了一點點特權,那就是你可以先做出自己的選擇。
王詡選擇了為天下人的逍遙而奔走,所以作為一點點不足道的代價,他將此生永遠不得逍遙。
聖人亦是如此。
隻是聖人比蒼生多了一點點先選擇的權力。
原本在王詡剛剛給出的迴答中,武神境的力量可以摧山裂石,甚至發揮到極致改天換地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即便掌握這樣力量的人也不能夠讓天下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因為武神境的修士在天道周而複始的時間長河中終究隻是個罕見的大一點的螻蟻,這種修為甚至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讓自己過上好日子,讓自己逍遙快活。
又何談讓天下的其餘人都過上好日子呢?
看著有些失神的王詡,翁長天注視著來自始皇帝經上的字跡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變淡,那是本次機緣即將結束的標誌。
如果王詡還是想不通也不開口,那翁長天可以坦言這小子一定會錯過這次來之不易的機緣。
據他所知,陛下從不做無用功。
既然來自始皇帝的傳承問出了這個問題,那就代表嬴政大概準備讓王詡成為一名武神境強者了。
盡管怎麽做到的翁長天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妨礙他做出精準的判斷。
“天下蒼生想不通就不要想了,先把眼前的問題答出來,不要錯過這次機緣,那個問題太宏大了,別說是陛下,就是昔日公認的孔聖也沒法迴答這個問題。”
“據老夫所知,孔聖一開始和你思路是一樣的,但後來他選擇獨辟蹊徑,通過教化天下的方式成為了聖人,歸根結底不就是個問題連他也解決不了嗎?”
“要說陛下,那就更是簡單粗暴,他沒有選擇成聖,但是境界卻先孔聖一步,利用最基本的帝王殺伐脫胎於眾生,直接踏足神隻。”
“要知道,他們二人都是帝境強者,而陛下甚至已經踏足神隻,他們都沒有碰這個問題,就代表這個問題無解,而你還太年輕...”
“真的不必糾結於天下蒼生這四個字。”
王詡聽到這句話,緩緩轉頭看向翁長天,因為長時間深思,此刻那雙原本充滿璀璨神采的雙眸已經隱隱流出滴滴血淚,看得人心驚肉跳。
“能不救嗎?”他輕聲呢喃道。
這句話像是在反問翁長天,也像是王詡在叩問自己的本心。
毫無疑問,此刻隻需要他選擇一個差不多的答案來進行迴答,王詡預感到自己定能在始皇傳承的幫助下順利踏足武神境,一舉成為天下武道之巔的宗師大能。
但是正如他自己問自己的這句話。
能不救嗎?
能不救嗎!
各國相互攻伐五百年,天下蒼生流了多少血?
每一個死去的人,在他自己的世界裏都曾鮮豔的活過,哪怕不算是鮮豔的活,最起碼也算是苦中作樂的活著。
可是最起碼他活著,他或許可以在日後得到自己的幸福,爭取到這個世俗囚籠中一點點忙中偷閑的逍遙,追求一點點小愜意。
老婆孩子熱炕頭,不也是逍遙嗎?
他想要給天下的人帶來這麽一點小小的怡然自得,哪怕隻有微不足道的一丁點。
現在如果自己放棄這些,放棄遞給天下蒼生一個選擇的權利。
即便成了武神,王詡也會成為首先看不起自己的人。
“知道嗎?老翁頭...”王詡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細膩的弧度,“我選擇修煉不是想要一個人享受這個世界的,我想讓大家都能有機會看看這個世界的樣子。”
“盡管這個世界不算美好,但這是他們本身就應該有的權力。”
“我做不到看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缺醫少藥、被這個狗屁亂世折騰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那些人的眼睛,對他們說:‘對不起,我想成為武神,想成為大帝,想成為天上高高在上的神隻,而這需要你們再多犧牲一點點’。”
“犧牲多少算多,一家老小全死完多不多?恐怕這些也遠遠不夠,填不上王朝爭霸的無底洞,可這已經是他們能獻出的全部。”
“如果哪一天我成了神,百姓貢台上的貢品就要多擺一點,他們就少吃一點。”
“蒼生何苦,要受此劫難?”
當這句話從王詡嘴裏說出的那一刻,翁長天鼻子一酸,肅然起敬。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王詡長長吐出一口氣,雙目璀璨神采逐漸褪去,“如果讓我放棄這個大宏願來成為武神,我寧願不踏入武神境。”
這是他的信仰,永不動搖。
“人們愚鈍,我便啟蒙,總有一天他們會成長起來的,而我能做的就是培育一點點在未來足以燎原的火種。”
“我相信他們有一天有充足的資源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而非像現在這般一切為了戰爭赴死做準備。”
“不做萬人敵,便成萬世師。”
“不師王朝教化,唯授天下大同。”
望著眼前僅剩最後一絲光澤的始皇帝經,王詡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這就是我最終關於武神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