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僧等離開陳家莊後,就隨金剛駕風而起。


    其實這裏就有一個疑問?就是說到駕雲駕風,猴子的筋鬥雲不比任何人差,八戒沙僧也會駕雲,他們4人明明可以自己飛迴東土,那麽如來為什麽要安排八大金剛來送?


    當他們飛到東土時,漸漸的看到了長安。原來在唐僧等出發了三年後,唐太宗建一個望經台,年年都會來看,正好這天唐太宗在望經台,看到滿天祥瑞。


    此時金剛卻停在了半空,對唐僧等說:


    原文:金剛停在空中叫道:“聖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裏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孫大聖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迴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


    解:金剛說:唐僧,這裏就是長安了,我們不方便下地,這裏的人都會機靈,容易泄漏了我們法象。猴子等也不要去,你一個人去把經書傳給唐太宗,然後就迴來,我們在這裏等你,於你一起繳旨。


    這裏就有點疑問了,金剛等為什麽此時不願下地?而且要猴子等也不去,讓唐僧一個人去。而且最後還說一起迴去繳旨。


    這裏得知如來為何要八大金剛駕雲來送了,是為了等他們的交了經後讓八大金剛帶他們迴來,說好聽點八大金剛是護送他們,說不好聽點,就是監督他們。


    為什麽要監督他們?繼續往下看。


    金剛說要唐僧一個人去後。猴子迴:師傅哪裏挑的起擔,牽的了馬,還得我們三徒弟隨他一起去。麻煩你在這裏等等,我們不敢延誤。


    金剛又說:當日觀音說了8日後是一藏之數,今天已過4天,恐怕八戒他貪圖富貴,會延誤日期。


    這裏就明白了為什麽要派金剛來監督他們,怕他們延誤了日期。對八戒是特別的不信任。說明八戒先前有意延誤取經進度已被佛門有所察覺。


    八戒此時迴“師傅成佛,我也想成佛,你這說的什麽話,你們都在這等我,交了經,就與你們一起迴去。”


    說完,唐僧等師徒4人就下了地,見唐太宗。之後隨唐太宗迴宮。


    在唐僧等隨唐太宗迴宮時途經唐僧昔日住處洪福寺。寺裏大小和尚見到幾顆鬆樹頭向東,唐僧當年前往取經時,有和尚問他何時迴來,唐僧說過當鬆樹頭向東時就是我迴來之時。


    今日出此景象,大小和尚得知唐僧歸來,出門一看,果然迴來了,但有皇帝在那,不敢近前打擾,隻能尾隨在皇帝車後到朝門外。


    太宗帶著唐僧等迴宮後就詢問他們如何取的經,走了多少路,經過了哪些地方。


    唐僧就一一如實迴答,同時交上通關文牒。通關文牒上有他們經過所有地方的記錄。


    原文: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覽畢,收了。


    到了第二天早朝。


    唐太宗就為唐僧表功。


    太宗說: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象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象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禦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厘。無滅無生,曆千劫而亙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見常隱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禽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佛有經,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傳訛邪正之術。我僧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長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鬆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使千古而傳芳。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振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法遊西域。乘危遠邁,策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沙夕起,空外迷天。萬裏山川,撥煙霞而進步;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欲達。周遊西宇,十有四年。窮曆異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三乘六律之道,馳驟於心田;一藏百篋之文,波濤於海口。爰自所曆之國無涯,求取之經有數。總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計五千四十八卷,譯布中華,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陲。聖教缺而複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幹焰,共拔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嶺,雲露方得泫其花;蓮出綠波,飛塵不能染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矧乎人倫有識,寧不緣慶而成慶?方冀真經傳布,並日月而無窮;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也歟!


    這段文字把佛教吹的無教能及,又說唐僧等一路艱辛,取得真經,那真經比寶物還珍貴。


    所以這段文字就是在稱讚佛教,唐僧,經書。


    然而終合全文,我沒看到如來的偉大,也不曾見佛教的光明,我看到的是佛教安排取經的所有陰謀在最終時全部得逞了,就連長安也淪陷了!


    太宗說時便要文官同時寫下來,又將這段文字送給了洪福寺,並將此文命名為“聖教序”。


    之後唐僧等交經之事已完,就被金剛帶迴靈山。有了唐僧取迴的經書,太宗也完成了水陸大會,超度了亡靈。


    再說唐僧等迴到靈山受封。


    原文:此時靈山諸神,都在佛前聽講。八金剛引他師徒進去,對如來道:“弟子前奉金旨,駕送聖僧等,已到唐國,將經交納,今特繳旨。”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職。如來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汝因大鬧天宮,吾以甚深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於釋教,且喜汝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汝為鬥戰勝佛。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雲棧洞造孽,喜歸大教,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


    靈山諸神正好在佛前聽講,實指如來早就安排好了封賞他們。


    最終,唐僧成為旃檀功德佛,猴子成為鬥戰勝佛。


    唐僧這佛名一看就是專門讓人敬仰,膜拜之用。說直白一點,就是個門麵佛,稱麵門用的。猴子那佛名就不一樣了,一看就是打架,打仗專用,說白了就是個不得了的將領。


    而之後又說八戒有頑心,色心,將八戒封了個“淨壇使者”,淨壇使者是個什麽職位?估計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不太清楚。


    接著看,八戒迴話


    原文:八戒口中嚷道:“他們都成佛,如何把我做個淨壇使者?”如來道:“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淨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沙悟淨,汝本是卷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於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又叫那白馬:“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聖僧來西,又虧你馱負聖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長老四眾,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


    解:八戒對自己的受封表示不服,就說為什麽他們都是佛,我卻是個淨壇使者?如來卻滑稽的說:“你那麽好吃。天下貢拜佛教的人又很多,所有貢品,都讓你去淨壇,是個享福的品級,怎麽不好?


    這裏就明白淨壇使者是什麽職位了。就是古人拜佛都是把貢品裝到壇子裏,常年負責把那些壇子清理幹淨的人就叫“淨壇使者!”說白了,就是個好吃好喝的佛門清潔工,連羅漢都不如。


    這裏表明佛門沒有打算重用八戒,原因早就推出,由於八戒的有意延誤取經,導致佛門對他極度不信任。


    如來又將沙僧封為羅漢,小白龍封為八部天龍馬,並將馬推了化龍池。


    原文: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裏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什麽《緊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兒念個鬆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麽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當時隻為你難管,故以此法製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此時旃檀佛、鬥戰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俱正果了本位,天龍馬亦自歸真。


    解:馬入龍池,變成了龍馬,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裏的一根擎天柱子上。此刻要留意的是有關龍馬的一切名詞,八部天龍馬,化龍池。龍馬啊龍馬,先前是馬還是龍?如今是龍還是馬?答曰昔日是龍,如今是馬。名曰龍馬。


    佛門化龍為馬。


    然而上文中表明,此時猴子問了唐僧一句:


    上文中片段原文: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什麽《緊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兒念個鬆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麽菩薩再去捉弄他人。


    解:猴子問唐僧:“師傅,我已經成佛了,和你一樣,平起平坐,怎麽我還帶著禁箍兒(這裏原文說金箍因該是因為禁箍本就是金子做的),還讓你念緊箍咒?趁早念個鬆箍咒,拿下來打的粉碎,勉的留著害人。


    猴子這一問徹底表明了猴子的立場,猴子之所以願意取經,禁箍起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而且這東西一直讓猴子受製於唐僧和觀音,猴子對禁箍是恨之入骨。所以才會說拿下來打的粉碎,勉的留著害人。


    猴子也不希望還有人跟他一樣被禁箍逼著去幹這幹那,而且猴子說的是別在讓什麽菩薩再拿禁箍去捉弄人。什麽菩薩不就是指的觀音菩薩,猴子用什麽菩薩來指觀音,還說是觀音捉弄人,可見此時,猴子已不把觀音放在眼裏。


    這可是猴子成佛後說的第一句話,到此而知,最終猴子之所以變的願意取經,一乃為心中所誌,三教同一。二乃是為拿下禁箍,不在受製於人。


    之後唐僧迴你已成佛,你自己都可以將它拿下來,說明唐僧早就知道禁箍這東西對佛無效。


    接下來作者描述了一下他們受封後的場景。


    原文:五聖果位之時,諸眾佛祖、菩薩、聖僧、羅漢、揭諦、比丘、優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藍、土地,一切得道的師仙,始初俱來聽講,至此各歸方位。你看那


    靈鷲峰頭聚霞彩,極樂世界集祥雲。金龍穩臥,玉虎安然。烏兔任隨來往,龜蛇憑汝盤旋。丹鳳青鸞情爽爽,玄猿白鹿意怡怡。八節奇花,四時仙果。喬鬆古檜,翠柏修篁。五色梅時開時結,萬年桃時熟時新。千果千花爭秀,一天瑞靄紛紜。


    大眾合掌皈依,都念:


    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南無清淨喜佛。南無毗盧屍佛。南無寶幢王佛。南無彌勒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接引歸真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善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婆留那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才功德佛。南無善遊步佛。南無旃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慧炬照佛。南無海德光明佛。南無大慈光佛。南無慈力王佛。南無賢善首佛。南無廣主嚴佛。南無金華光佛。南無才光明佛。南無智慧勝佛。南無世靜光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南無慧幢勝王佛。南無妙音聲佛。南無常光幢佛。南無觀世燈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uu看書 .uuanshu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南無西天極樂諸菩薩。南無三千揭諦大菩薩。南無五百阿羅大菩薩。南無比丘夷塞尼菩薩。南無無邊無量法菩薩。南無金剛大士聖菩薩。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在大眾念到菩薩名時有個南無淨壇使者菩薩。這是不是就是指八戒的那個淨壇使者呢?是不是說八戒其實成了菩薩呢?明顯不是,如來批評八戒連頑心色心都沒滅,怎麽會安排他做菩薩,再說受封時,成佛成羅漢都已說的很明確,有佛,羅漢,等字,而封八戒時沒有菩薩二字!所以淨壇使者是淨壇使者,“淨壇使者菩薩”是“淨壇使者菩薩。”就同後麵的那個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一樣,有菩薩二字是菩薩,沒有菩薩二字就是羅漢。


    全文最後一句


    原文: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同生極樂國,盡報此一身。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西遊記》至此終。


    作者最後還在稱讚佛教,將筆墨隱晦之意藏的確實是深。但凡是心細的讀書者,思考事情起因經過,無論最終得出什麽結論,都會看出佛門於眾表裏不一,於天庭陽奉陰違。


    說什麽出家人不打誑語,整部西遊裏,佛教從頭到尾打誑語。


    全文完,接下來的就是全文解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裏那些真正含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失的小道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失的小道士並收藏西遊記裏那些真正含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