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並州都督楊延昭
三國:出來混要講家世,你算什麽 作者:莯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廠公,我啊?韋小寶。”
那漢軍裝束男子扯下臉上的假胡須一臉諂媚的說道。
張三符這才看清眼前的人是誰,不就是當年自己發現的曆史人物韋小寶嗎?
張三符疑惑的問道:“小寶,當初不是讓你去洛陽伺候我師父魏大人嗎?”
“你怎麽會在冀州?還偽裝成漢軍的樣子?”
韋小寶笑道:“我確實去了洛陽,也伺候了魏大人一些時間。”
“後來魏大人看得起小人,便將小人引薦給了長公主。”
“當時恰逢北漢丞相尹桃剛清剿冀州錦衣衛,導致冀州錦衣衛人手折損甚重,所以才派我來了冀州。”
“廠公,以後再解釋吧,我有急報!”
張三符微微一愣,才意識到自己有些避重就輕了:“說!是和密報!?”
韋小寶走上前道:“廠公附耳過來!”
騎在馬上的張三符俯身側耳,韋小寶湊到張三符耳邊小聲道:“小人知道劉備殘部將去往何處!”
張三符心中一咯噔,沉聲道:“在何處?!”
韋小寶神秘的說道:“劉備分兵五路,隻有兩路是真的。”
“尹桃剛帶著劉備的兒子劉禪往常山國方向突圍,打算從代郡出塞。”
“還有一路往西北出魏郡進入了太行,這一路劉備、龐統、關羽,俱在其中。”
“其餘三路,都是虛張聲勢。”
張三符大聲道:“拿輿圖來!”
身旁的錦衣衛立刻解下背在背上的皮筒拿出一份地圖,與另一個錦衣衛一起將地圖展開。
張三符眉頭微蹙,問道:“壺關至中山國一線,是哪一支兵馬?”
一旁的錦衣衛立刻答道:“迴稟侯爺,是天波府的楊延昭昭將軍。”
張三符聞言一愣,自語的笑道:“且賣天波府一個人情吧,陛下的親族宗將封王,也是應該的。”
經過半月的清掃,鄴城的漢王宮變成了楚帝楊陵的行營。
隨著漢軍主力的潰敗與劉備的逃遁,冀州各郡傳檄而定,劉備耗費心血建立起來的北漢正式淪為了覆滅邊緣的流亡政權。
但楊陵並未返迴襄陽,而是留在的鄴城,他要等劉備的消息。
龍朔七年(201年),三月。
江南之地已是春風十裏,但黃河以北的萬裏山河依舊銀裝素裹。
在鄴城原漢王宮的書房內,執掌東廠與錦衣衛的玄幽侯張三符,正向楚帝楊陵稟報今日辰時從太行傳來的消息。
“你是說延昭的兵馬在太行發現了劉備的蹤跡?”楊陵放下手中的簡牘抬頭望著張三符。
張三符麵帶笑容的拱手道:“延昭將軍明察萬裏,用兵如神,已將劉備的殘部堵在了一處山穀之中。”
“想必數日之內,必有捷報傳來。”
楊陵微微頷首道:“延昭如何部署?劉備殘部兵力幾何?”
張三符笑道:“延昭將軍雖然年輕,但老成持重有老將軍之風。”
“漢軍月有萬餘人,但軍中缺糧。延昭將軍以重兵堵住了穀口,待到漢軍糧盡,漢軍將不戰而降。”
楊陵起身衝著守在門外的典韋喊道:“老典!收拾收拾,準備迴家了。”
莽莽太行,綿延千裏,從南至北,將並州與冀州東西分隔。
太行山川相接,易守難攻,可藏兵百萬,當年黑山軍的首領張燕曾嘯聚山林,縱橫並冀。
而此時太行山東麓的一處山穀外,張燕頂盔摜甲,神態恭敬的向一名容貌俊美的青年將軍稟報這不防情況。
“都督,劉備殘部並無多少糧草。十日前哨騎發現後被末將驅趕入此穀中。”
被稱為都督的俊美將軍正是楚帝楊陵的宗族大將,並州大都督楊延昭。
積雪未融,朔風刺骨,楊延昭身後的黑色大氅被寒風揚起。
他望著穀口戒備森嚴的漢軍城寨,楊延昭淡淡的說道:“此穀三山麵環山,四周山峰飛猿難越。”
“將本都督的勸降書射入山穀吧,降者免罪,發放錢糧遣還故裏。”
“紛亂數十年,亂世就在此處終結吧。”
楊延昭身後的大將盧象升頷首道:“戰亂多年,天下十室九空,百姓流離失所。”
“九州之地,良田荒蕪,千裏無雞鳴。”
“而西域羅馬與波斯爭雄,勝負恐在數年之間。”
“我大楚若不能速平天下,休養生息,他年恐難有震懾西胡之力。”
盧象升四十有餘,身形高大,頷下留著武威的短須,寥寥數語,皆是老臣謀國之言。
自從當年並州之戰歸順大楚之後,盧象升與他的天雄軍並入了並州軍團,而並州軍團的主帥則是楊陵的族弟楊延昭。
楊陵北伐北漢,並州軍團出壺關,攻略常山、中山、廣平、巨鹿等郡,奪地千裏,其中盧象升的天雄軍屢立奇功。
在重大決策製定之前,楊延昭都會先征求盧象升的意見。
早先盧象升因為是降將的身份,加上楊延昭又是楚帝楊陵的宗族大將,軍議之事多是旁聽,隻要不點將他一般都不會發言。
但隨著相處日久,盧象升也漸漸了解了楊延昭的帥才,加上盧象升欽佩已故的楚國大將軍楊業,愛屋及烏之下慢慢也與楊延昭相交莫逆。
見盧象升也讚同自己的意見,楊延昭大喜道:“建鬥兄,我有一策,還請參詳。”
盧象升拱手道:“都督請說!”
楊延昭沉吟片刻道:“我欲入漢軍,勸降劉玄德!”
“不可!”
“不可!”
楊延昭話音未落,盧象升與張燕連忙大聲製止。
張燕更是麵露惶恐,神態緊張。
楊延昭蹙眉道:“漢軍已是窮途末路,敗亡隻在須臾之間。”
“兩位不是都讚同盡早平定戰亂,與民休養生息嗎?”
“本都乃天子宗親,總督並州,入漢軍勸降,也是合適的。”
張燕牛眼圓瞪,急忙攔在楊延昭身前拱手道:“都督不可!”
“都督欲陷並州七萬將士於死地乎?”
“若是都督有所閃失,天子怪罪下來,我等萬死難辭其咎啊!”
盧象升也拱手道:“都督身為宗室大將,心係萬民,乃天下之福。”
“然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都督身份尊貴,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不若讓末將替都督出使漢營?”
楊延昭笑道:“非本督親至,否則難動漢軍將士之心也!”
那漢軍裝束男子扯下臉上的假胡須一臉諂媚的說道。
張三符這才看清眼前的人是誰,不就是當年自己發現的曆史人物韋小寶嗎?
張三符疑惑的問道:“小寶,當初不是讓你去洛陽伺候我師父魏大人嗎?”
“你怎麽會在冀州?還偽裝成漢軍的樣子?”
韋小寶笑道:“我確實去了洛陽,也伺候了魏大人一些時間。”
“後來魏大人看得起小人,便將小人引薦給了長公主。”
“當時恰逢北漢丞相尹桃剛清剿冀州錦衣衛,導致冀州錦衣衛人手折損甚重,所以才派我來了冀州。”
“廠公,以後再解釋吧,我有急報!”
張三符微微一愣,才意識到自己有些避重就輕了:“說!是和密報!?”
韋小寶走上前道:“廠公附耳過來!”
騎在馬上的張三符俯身側耳,韋小寶湊到張三符耳邊小聲道:“小人知道劉備殘部將去往何處!”
張三符心中一咯噔,沉聲道:“在何處?!”
韋小寶神秘的說道:“劉備分兵五路,隻有兩路是真的。”
“尹桃剛帶著劉備的兒子劉禪往常山國方向突圍,打算從代郡出塞。”
“還有一路往西北出魏郡進入了太行,這一路劉備、龐統、關羽,俱在其中。”
“其餘三路,都是虛張聲勢。”
張三符大聲道:“拿輿圖來!”
身旁的錦衣衛立刻解下背在背上的皮筒拿出一份地圖,與另一個錦衣衛一起將地圖展開。
張三符眉頭微蹙,問道:“壺關至中山國一線,是哪一支兵馬?”
一旁的錦衣衛立刻答道:“迴稟侯爺,是天波府的楊延昭昭將軍。”
張三符聞言一愣,自語的笑道:“且賣天波府一個人情吧,陛下的親族宗將封王,也是應該的。”
經過半月的清掃,鄴城的漢王宮變成了楚帝楊陵的行營。
隨著漢軍主力的潰敗與劉備的逃遁,冀州各郡傳檄而定,劉備耗費心血建立起來的北漢正式淪為了覆滅邊緣的流亡政權。
但楊陵並未返迴襄陽,而是留在的鄴城,他要等劉備的消息。
龍朔七年(201年),三月。
江南之地已是春風十裏,但黃河以北的萬裏山河依舊銀裝素裹。
在鄴城原漢王宮的書房內,執掌東廠與錦衣衛的玄幽侯張三符,正向楚帝楊陵稟報今日辰時從太行傳來的消息。
“你是說延昭的兵馬在太行發現了劉備的蹤跡?”楊陵放下手中的簡牘抬頭望著張三符。
張三符麵帶笑容的拱手道:“延昭將軍明察萬裏,用兵如神,已將劉備的殘部堵在了一處山穀之中。”
“想必數日之內,必有捷報傳來。”
楊陵微微頷首道:“延昭如何部署?劉備殘部兵力幾何?”
張三符笑道:“延昭將軍雖然年輕,但老成持重有老將軍之風。”
“漢軍月有萬餘人,但軍中缺糧。延昭將軍以重兵堵住了穀口,待到漢軍糧盡,漢軍將不戰而降。”
楊陵起身衝著守在門外的典韋喊道:“老典!收拾收拾,準備迴家了。”
莽莽太行,綿延千裏,從南至北,將並州與冀州東西分隔。
太行山川相接,易守難攻,可藏兵百萬,當年黑山軍的首領張燕曾嘯聚山林,縱橫並冀。
而此時太行山東麓的一處山穀外,張燕頂盔摜甲,神態恭敬的向一名容貌俊美的青年將軍稟報這不防情況。
“都督,劉備殘部並無多少糧草。十日前哨騎發現後被末將驅趕入此穀中。”
被稱為都督的俊美將軍正是楚帝楊陵的宗族大將,並州大都督楊延昭。
積雪未融,朔風刺骨,楊延昭身後的黑色大氅被寒風揚起。
他望著穀口戒備森嚴的漢軍城寨,楊延昭淡淡的說道:“此穀三山麵環山,四周山峰飛猿難越。”
“將本都督的勸降書射入山穀吧,降者免罪,發放錢糧遣還故裏。”
“紛亂數十年,亂世就在此處終結吧。”
楊延昭身後的大將盧象升頷首道:“戰亂多年,天下十室九空,百姓流離失所。”
“九州之地,良田荒蕪,千裏無雞鳴。”
“而西域羅馬與波斯爭雄,勝負恐在數年之間。”
“我大楚若不能速平天下,休養生息,他年恐難有震懾西胡之力。”
盧象升四十有餘,身形高大,頷下留著武威的短須,寥寥數語,皆是老臣謀國之言。
自從當年並州之戰歸順大楚之後,盧象升與他的天雄軍並入了並州軍團,而並州軍團的主帥則是楊陵的族弟楊延昭。
楊陵北伐北漢,並州軍團出壺關,攻略常山、中山、廣平、巨鹿等郡,奪地千裏,其中盧象升的天雄軍屢立奇功。
在重大決策製定之前,楊延昭都會先征求盧象升的意見。
早先盧象升因為是降將的身份,加上楊延昭又是楚帝楊陵的宗族大將,軍議之事多是旁聽,隻要不點將他一般都不會發言。
但隨著相處日久,盧象升也漸漸了解了楊延昭的帥才,加上盧象升欽佩已故的楚國大將軍楊業,愛屋及烏之下慢慢也與楊延昭相交莫逆。
見盧象升也讚同自己的意見,楊延昭大喜道:“建鬥兄,我有一策,還請參詳。”
盧象升拱手道:“都督請說!”
楊延昭沉吟片刻道:“我欲入漢軍,勸降劉玄德!”
“不可!”
“不可!”
楊延昭話音未落,盧象升與張燕連忙大聲製止。
張燕更是麵露惶恐,神態緊張。
楊延昭蹙眉道:“漢軍已是窮途末路,敗亡隻在須臾之間。”
“兩位不是都讚同盡早平定戰亂,與民休養生息嗎?”
“本都乃天子宗親,總督並州,入漢軍勸降,也是合適的。”
張燕牛眼圓瞪,急忙攔在楊延昭身前拱手道:“都督不可!”
“都督欲陷並州七萬將士於死地乎?”
“若是都督有所閃失,天子怪罪下來,我等萬死難辭其咎啊!”
盧象升也拱手道:“都督身為宗室大將,心係萬民,乃天下之福。”
“然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都督身份尊貴,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不若讓末將替都督出使漢營?”
楊延昭笑道:“非本督親至,否則難動漢軍將士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