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權衡
三國:出來混要講家世,你算什麽 作者:莯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叮!主線任務第四章【宰割天下】第二環【整頓吏治】發布!請及時查看!”
主線任務卷軸緩緩在楊陵麵前展開,任務的內容清晰的展現在楊陵眼前。
【第四章:宰割天下】
第二環:整頓吏治
說明:中平九年(192年)四月,督察院左副都禦史張居正為河南尹期間,深感地方官吏瀆職不法,行政拖遝,屍位素餐。遂呈《考成法》於楚公楊陵,諫言以豪族蔭恩官吏入手,整頓吏治!
【任務選項】
1、肅清吏治:督察院左副都禦史張居正調任吏部右侍郎,著令推行《考成行》。《考成法》施行完畢之後,疆域內所有官吏行政效率提高30%,腐敗降低40%,俸祿支出降低15%,豪族好感降低50%。
2、暫且不議:張居正所呈《考成法》一旦施行,將清退大量地方豪族官吏,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地方出現混亂與士族離心。先行擱置,容後再議。
“甄有錢的事隻是一個引子。張居正這是一步一步的拿刀子在割豪族的肉啊,不愧是為大明續命的人的啊。但現在就推行會不會操之過急啊。”楊陵望著《考成法》施行後的那一串buff不禁有些心動。
楊陵並未迴複張居正,而是打開張居正遞來的折子細細的看了起來。
張居正的《考成法》其實並不複雜,這個新法的核心就是由六部與都察院將從中樞到地方,各級文武官吏應辦之事羅列清楚並立定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吏冊之上,再由六部與都察院根據吏冊逐月進行檢查審核,並進行考評。
考評分為甲上、甲中、甲下、乙上、乙中、乙下、丙上、丙中、丙下,共三等九級,以此為憑據賞優罰劣,影響官吏的升遷與黜落。
如此一來,這樣便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不僅如此,還能實現中央對地方政務的糾偏,改變了漢代直接籠統品評官員的方法。
此法一旦施行,在每月的考評之下,辦事拖遝,庸碌無為的官吏將暴露無疑。
當年楊陵威勢不及現在,當年推行科舉之時,楊陵雖然不樂意,但還是向潁川荀氏、陳氏,襄陽蔡氏、蒯氏有過一些妥協。
雖然中平七年,楊陵東征江東損兵折將,但依舊占據了江東西部四郡。若是楊陵願意,大軍隨時便可再次東征一舉吞並江東。
加上楊陵在襄陽之叛中展現的果決與狠辣,楊陵今日之威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楊陵正想拍案應允,但抬頭正對上了張居正那熱切的目光,話到嘴邊,卻又收了迴來。
楊陵眉頭微蹙道:“叔大果然有濟世之才,但······”
張居正上前一步,急切道:“楚公有何疑慮?!”
楊陵沉吟片刻道:“此法看似簡單,卻能一掃官場汙穢。然牽扯甚重·······”
“若有豪族阻撓,叔大如何處之?”
張居正眼中狠厲盡顯,沉聲道:“卑職正愁無人頭為新法立威!若有人膽敢阻撓,卑職雖為文官,但腰間之劍亦能殺人!”
楊陵冷笑道:“叔大可知景帝時的晁錯乎?此人亦如叔大博學多才,銳意革新,但最後卻落得個腰斬棄市的下場。”
張居正大聲道:“楚公要做景帝!臣,便敢做這個晁錯!”
楊陵起身哈哈一笑,斥責道:“叔大到襄陽十日也不短了,怎會如此失禮!我等皆是陛下的臣子,切莫胡言!”
“叔大可願入吏部任個郎中啊?”
《考成法》首在治吏,楊陵將張居正調入吏部,基本就是同意此事了。
張居正聞言大喜道:“但憑楚公吩咐!那····”
楊陵抬手打斷道:“此事事關重大,今日之事不可言他人。”
“至於考成之法······等你到吏部之後,先呈送吏部尚書房玄齡,由吏部商議之後,再進行廷議。”
張居正雙眉蹙起,上前一步道:“楚公······”
楊陵坐下身拿起一份折子冷聲道:“退下!”
張居正微微一愣,連忙躬身拱手道:“卑職失禮了,卑職告退!”
等到張居正走遠,楊陵抬起頭望著殿外投射進來的夕陽餘暉若有所思。
殿中的浮塵隨著殿外吹入的微風在光線中遊動,如同億兆生靈。
楊陵望著殿外喃喃道:“張居正,這家夥功利心很強啊,如刀如劍。得磨一磨,二十來歲,距離入閣還有很長的路啊。”
“這個就不同啦,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忠誠,還是乾綱獨斷,架空幼主的權臣呢?”
楊陵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案上的一份奏折,折子上筆鋒瀟灑,文辭優美,讀起來令人心曠神怡。
左側蜀錦繡封上寫著《請修漢律疏》,右側的封底落款上寫著,戶部侍郎,諸葛亮!
相比張居正的簡單直接單刀直入,諸葛亮的折子則引經據典娓娓道來,不愧為琅琊諸葛氏的大家子弟。
曆史上的諸葛亮製定蜀律,儒法並舉剛柔並濟治理蜀中,不過數年便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若非諸葛亮卓越的內政才能與高超的政治手腕,季漢如何能以區區一州之地數次北伐魏國?
但諸葛亮同樣是個專權的人,事必親躬,不僅手下的人得不到鍛煉,還把自己給累死了。
杜甫以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將那種遺憾表露無遺。
但有了張居正,諸葛亮估計大概無法成為權臣。同樣,有了諸葛亮,張居正也難以成為權臣了。
就怕兩個人各自結黨,為了權力亂搞一氣。
想到這裏,楊陵笑道:“隻要居中調和,黨爭之事絕不可能讓他發生,這兩個家夥都得給我賣力幹活。”
“我得找一找諸葛亮要修的漢律裏麵有沒有不利於《考成法》推行的。再看看《考成法》裏有沒有和《漢律》相悖的。”
“既然是漢律,要不要先把諸葛亮調到刑部去做個侍郎呢?”
就在此時,值守在殿外的典韋神色凝重的進殿拱手道:“楚公!郭祭酒之子,郭奕殿外求見。”
楊陵正想著如何讓手下這兩個年輕人幹起來,也並未看到典韋的表情,隨口說道:“讓他進來吧。”
片刻之後,一個頭戴儒冠的少年進殿伏地痛哭道:“楚公!郭奕特來報喪。”
“家父故去了!”
主線任務卷軸緩緩在楊陵麵前展開,任務的內容清晰的展現在楊陵眼前。
【第四章:宰割天下】
第二環:整頓吏治
說明:中平九年(192年)四月,督察院左副都禦史張居正為河南尹期間,深感地方官吏瀆職不法,行政拖遝,屍位素餐。遂呈《考成法》於楚公楊陵,諫言以豪族蔭恩官吏入手,整頓吏治!
【任務選項】
1、肅清吏治:督察院左副都禦史張居正調任吏部右侍郎,著令推行《考成行》。《考成法》施行完畢之後,疆域內所有官吏行政效率提高30%,腐敗降低40%,俸祿支出降低15%,豪族好感降低50%。
2、暫且不議:張居正所呈《考成法》一旦施行,將清退大量地方豪族官吏,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地方出現混亂與士族離心。先行擱置,容後再議。
“甄有錢的事隻是一個引子。張居正這是一步一步的拿刀子在割豪族的肉啊,不愧是為大明續命的人的啊。但現在就推行會不會操之過急啊。”楊陵望著《考成法》施行後的那一串buff不禁有些心動。
楊陵並未迴複張居正,而是打開張居正遞來的折子細細的看了起來。
張居正的《考成法》其實並不複雜,這個新法的核心就是由六部與都察院將從中樞到地方,各級文武官吏應辦之事羅列清楚並立定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吏冊之上,再由六部與都察院根據吏冊逐月進行檢查審核,並進行考評。
考評分為甲上、甲中、甲下、乙上、乙中、乙下、丙上、丙中、丙下,共三等九級,以此為憑據賞優罰劣,影響官吏的升遷與黜落。
如此一來,這樣便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不僅如此,還能實現中央對地方政務的糾偏,改變了漢代直接籠統品評官員的方法。
此法一旦施行,在每月的考評之下,辦事拖遝,庸碌無為的官吏將暴露無疑。
當年楊陵威勢不及現在,當年推行科舉之時,楊陵雖然不樂意,但還是向潁川荀氏、陳氏,襄陽蔡氏、蒯氏有過一些妥協。
雖然中平七年,楊陵東征江東損兵折將,但依舊占據了江東西部四郡。若是楊陵願意,大軍隨時便可再次東征一舉吞並江東。
加上楊陵在襄陽之叛中展現的果決與狠辣,楊陵今日之威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楊陵正想拍案應允,但抬頭正對上了張居正那熱切的目光,話到嘴邊,卻又收了迴來。
楊陵眉頭微蹙道:“叔大果然有濟世之才,但······”
張居正上前一步,急切道:“楚公有何疑慮?!”
楊陵沉吟片刻道:“此法看似簡單,卻能一掃官場汙穢。然牽扯甚重·······”
“若有豪族阻撓,叔大如何處之?”
張居正眼中狠厲盡顯,沉聲道:“卑職正愁無人頭為新法立威!若有人膽敢阻撓,卑職雖為文官,但腰間之劍亦能殺人!”
楊陵冷笑道:“叔大可知景帝時的晁錯乎?此人亦如叔大博學多才,銳意革新,但最後卻落得個腰斬棄市的下場。”
張居正大聲道:“楚公要做景帝!臣,便敢做這個晁錯!”
楊陵起身哈哈一笑,斥責道:“叔大到襄陽十日也不短了,怎會如此失禮!我等皆是陛下的臣子,切莫胡言!”
“叔大可願入吏部任個郎中啊?”
《考成法》首在治吏,楊陵將張居正調入吏部,基本就是同意此事了。
張居正聞言大喜道:“但憑楚公吩咐!那····”
楊陵抬手打斷道:“此事事關重大,今日之事不可言他人。”
“至於考成之法······等你到吏部之後,先呈送吏部尚書房玄齡,由吏部商議之後,再進行廷議。”
張居正雙眉蹙起,上前一步道:“楚公······”
楊陵坐下身拿起一份折子冷聲道:“退下!”
張居正微微一愣,連忙躬身拱手道:“卑職失禮了,卑職告退!”
等到張居正走遠,楊陵抬起頭望著殿外投射進來的夕陽餘暉若有所思。
殿中的浮塵隨著殿外吹入的微風在光線中遊動,如同億兆生靈。
楊陵望著殿外喃喃道:“張居正,這家夥功利心很強啊,如刀如劍。得磨一磨,二十來歲,距離入閣還有很長的路啊。”
“這個就不同啦,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忠誠,還是乾綱獨斷,架空幼主的權臣呢?”
楊陵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案上的一份奏折,折子上筆鋒瀟灑,文辭優美,讀起來令人心曠神怡。
左側蜀錦繡封上寫著《請修漢律疏》,右側的封底落款上寫著,戶部侍郎,諸葛亮!
相比張居正的簡單直接單刀直入,諸葛亮的折子則引經據典娓娓道來,不愧為琅琊諸葛氏的大家子弟。
曆史上的諸葛亮製定蜀律,儒法並舉剛柔並濟治理蜀中,不過數年便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若非諸葛亮卓越的內政才能與高超的政治手腕,季漢如何能以區區一州之地數次北伐魏國?
但諸葛亮同樣是個專權的人,事必親躬,不僅手下的人得不到鍛煉,還把自己給累死了。
杜甫以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將那種遺憾表露無遺。
但有了張居正,諸葛亮估計大概無法成為權臣。同樣,有了諸葛亮,張居正也難以成為權臣了。
就怕兩個人各自結黨,為了權力亂搞一氣。
想到這裏,楊陵笑道:“隻要居中調和,黨爭之事絕不可能讓他發生,這兩個家夥都得給我賣力幹活。”
“我得找一找諸葛亮要修的漢律裏麵有沒有不利於《考成法》推行的。再看看《考成法》裏有沒有和《漢律》相悖的。”
“既然是漢律,要不要先把諸葛亮調到刑部去做個侍郎呢?”
就在此時,值守在殿外的典韋神色凝重的進殿拱手道:“楚公!郭祭酒之子,郭奕殿外求見。”
楊陵正想著如何讓手下這兩個年輕人幹起來,也並未看到典韋的表情,隨口說道:“讓他進來吧。”
片刻之後,一個頭戴儒冠的少年進殿伏地痛哭道:“楚公!郭奕特來報喪。”
“家父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