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衛抱拳道:“曹操以大將於禁為先鋒,率軍三萬人左右從巨鹿郡出發,一路直奔高邑城而來。”


    “從敵軍行進速度來看,預計四五天之後可以趕到城下。”


    “除此之外,曹軍主力也在後方進行調度,預計三月底差不多能夠趕到高邑城跟於禁所部進行會師!”


    曹軍主力十萬人以上,於禁率領三萬軍先行。


    剩下六七萬大軍,所需糧草有不少都要從河南之地進行調運。


    在糧草齊備之前,曹操應該不會對高邑城發起主攻。


    聽罷這番稟報之後,審配略一拱手道。


    “主公,自從曹軍入侵河北以來,幾番大勝之下,多少有些氣勢驕橫,根本不把我軍放在眼中的意思了。”


    “屬下以為,於禁此番大軍三萬為先鋒,還有四五日即可到達城外,而敵軍主力卻在巨鹿郡一時半刻趕不上來。”


    “或許我們可以主動出擊,先想辦法滅掉敵軍先鋒!”


    “然後再憑借此番大勝之威,繼續固守高邑城!”


    審配之所以如此建議,主要是出於兩方麵緣故考慮。


    第一是正好趁著敵軍主力未至而先鋒在前的機會,先想辦法一舉破敵,滅掉一部分敵軍兵力再說。


    至於其二,主要是袁軍麵對曹軍猛攻屢次大敗。


    先是黎陽城,而後鄴城,接下來又是巨鹿郡和趙郡等地!


    這連番大敗之下,軍中將士們早已經氣勢低迷,兵無戰心了!


    眼下之局,必須要有一場勝利來提振軍心才行!


    隻是辛評聽到審配這番建議,卻忍不住立馬拱手道。


    “主公,於禁此人乃曹操極為信重之大將。”


    “他此番領兵三萬為先鋒,肯定是早已經做好了萬全之策。”


    “就算我軍主力主動出城,於禁也不是傻愣愣等著我軍去攻,他肯定會帶兵進行轉移。”


    “如此兩次三番之後,我軍主力沒辦法滅掉敵軍先鋒,而敵軍主力卻已經準備妥當,很快趕到高邑城下!”


    “所以屬下以為,此番對敵,我軍主力最好還是繼續留在城中加固城防,然後主動等著敵軍來攻啊!”


    曹營諸將之中,曹操最信任的是夏侯兄弟,曹仁曹洪這些本家將領。


    於禁之所以比不過他們,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主要他不是曹操親族!


    可身為外姓之將,居然能夠獨自統率三萬軍為先鋒。


    光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於禁肯定不好對付!


    城中上下幾萬軍一下殺出去,人家明知道打不過難道不會轉移?


    審配皺眉道:“仲治此言差矣,敵軍主力遠在巨鹿郡,一旦於禁靠近高邑城之後,根本來不及進行救援。”


    “而我軍在高邑城中,至少還有四五萬軍守衛。”


    “隻要我軍全力出動,就算不能大勝一場,至少也能擊退敵軍提振軍心士氣,此所謂動則有功是也!”


    “可我軍若是繼續困守城中,等到敵軍趕至,屆時又當如何?”


    審配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趁著於禁手中兵力不足去打一仗!


    如果於禁想要硬碰硬,那就借助兵力優勢進行壓製!


    如果於禁不敢迎戰轉身逃走,這也算是成功“擊退敵軍”!


    到時候隻要大肆宣傳一下,本部將士們必然可以提振軍心!


    所以此戰無論成功與否,都能占據不少優勢!


    辛評歎息道:“我軍出城之後若能擊退敵軍,確實能夠提振軍心。”


    “可正南想過沒有?曹軍主力在於後方,於禁手下不過是先鋒而已。”


    “如果我軍出城之後,於禁憑借自身兵少的優勢跟我們互相周旋,一直拖到後方曹軍主力趕至。”


    “到時候我軍出城不但寸功未立,反而還要耽誤咱們加固城防,如此一來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審配的想法,是建立在於禁此人平庸無能,不知進退的基礎上,然後才有可能占到便宜!


    可於禁幾乎是曹操手下外姓第一將了,你說打就能打得過?


    看到審配還要繼續反駁,袁尚略一擺手沉聲道。


    “此戰就按仲治的意思辦吧,於禁此人為大將,他這一路上肯定會多派斥候仔細打探高邑城附近之動向。”


    “如果我軍小股精銳出城,根本沒辦法打得過敵軍。”


    “可若是我軍主力出城,又沒辦法瞞得過敵軍斥候耳目!”


    “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屯駐城中加固城防。”


    “高邑城跟鄴城不一樣,曹賊再想故技重施是不可能的!隻要城中防禦穩固,咱們自然無懼敵軍來攻!”


    鄴城之戰,袁尚到現在還是耿耿於懷!


    可曹操掘水淹城的做法,換了誰來也沒辦法抵抗啊!


    還好高邑城這邊情況不一樣,雖然城防比不過鄴。


    可城池地勢足夠高,最近一條大河濟水也在幾十裏之外。


    曹軍不可能繼續引水灌城,自然無懼大軍來攻!


    看到袁尚根本不願意大軍出城主動出擊,審配不複再勸。


    而辛評想了想開口道:“主公,高邑城雖然足以固守。”


    “可敵軍在城外,各路兵員調度十分簡單,而我軍困守城中,沒辦法如同敵軍一般四處布防。”


    “想要繼續固守城池,屬下建議城中留下兩萬軍駐守即可,另外三萬軍,可以主動出城屯駐於城池之後。”


    “為了以防萬一,可以再讓高刺史返迴並州,袁刺史返迴幽州,然後各自整頓兵馬,伺機進行反攻!”


    高邑城之戰,不能隻慮守不慮攻。


    否則的話,曹局在城外源源不斷,最終肯定會有守不住的一天。


    所以辛評這個建議,首先就是利用掎角之勢消耗曹軍兵力。


    等到曹操手下大軍兵力不足之時,再讓高幹和袁熙分別從並州和幽州率領援軍進行反擊!


    如此一來,自然就能解開高邑城危局,然後再擊退曹軍主力!


    聽到辛評這個建議,袁尚立即點頭道。


    “此計可行,傳本將軍令,立即在城北安紮營寨準備調兵出城。”


    “另外,二哥,元才(高幹),你們先各自返迴幽州和並州調兵。”


    “等到敵軍攻打高邑城久攻不下,兵力消耗巨大之時再帶兵來援!”


    “到時候咱們三方大軍合力,必然擊破曹賊,重新奪迴冀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載酒青衣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載酒青衣客並收藏三國:我呂布,白門樓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