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向著農莊一側的學堂走去。
長樂有些埋怨的瞪了一眼李斯文的背影,他和父皇也不知道是不是八字不合,但凡不是有大事相邀,每次見麵都是針尖對麥芒,恨不得把對麵氣死。
這讓夾在兩人中間的長樂,每次都是又無奈又心急。
抬頭見李二陛下餘怒未消,柔聲勸慰道:“阿耶你也別太在意彪子的氣話,他這人小心眼,記性還好,一氣上頭恨不得把之前所有不快都抖出來計較...”
李二陛下扭頭看了一眼寶貝閨女的側臉,剛想點頭,突然就發現哪裏不對。
有些疑惑的問道:“長樂你剛才說什麽?”
長樂白了李二陛下一眼:“我說,你這麽大人別老和彪子計較,也不嫌丟人。”
“不是,某是說上一句。”
長樂歪了歪頭,不太確定的說道:“阿耶你指的是‘彪子這人小心眼、記性還好?’”
李二陛下嘴裏嘟囔著:“小心眼、記性還好、愛翻舊賬,心細如發、博聞強記、講舊情...”
心裏這才反應過來,為什麽之前李斯文好端端的,會調轉語氣誇起自己,原來是在陰陽怪氣。
想起當時自己坦然收下這兩句稱讚,再迴憶起當時李斯文嘴角的笑意,李二陛下隻覺得氣不打一處來,伸腿就是一腳,狠狠踹在了前方帶路的李斯文屁股上。
“沃日——”
冷不丁的,李斯文一個踉蹌差點摔了個狗啃屎。
還沒站穩身體就陰著臉罵了聲,轉過身來都沒看清人臉,就臉色不善的罵道:“特奶奶滴,哪個陰人踹的老子!”
迎上李二陛下還沒收迴去的大腿,一堆親切問候就卡在了嘴裏,偷摸觀察著李二陛下臉色,好像也不是很生氣的樣子。
當即便挺著腰杆,滿臉不忿:“大人無緣無故的為何踹某?這沒個說法可說不過去...”
李二陛下氣笑一聲,你什麽身份,敢跟他這個皇帝要個說法?
抬腿便又是一腳:“就踹你了,咋滴?”
李斯文歪身一躲,暗暗慶幸藥王他老人家的步法就是好用,拍了拍屁股,迴懟道:“人家大理寺還知道找證據抓人呢,你這個做皇帝的反倒帶頭枉法,嘖嘖...人心不古啊!”
李二陛下被這話氣得直發笑,下巴一揚,霸氣側漏。
“藍田公果真好膽色,這十幾年來天底下敢找某要說法的人,不多,偶爾蹦出來一個,也很快被某送下去投胎了。”
李斯文怒氣一收,滿臉笑意,隻在心裏腹議——這吊人是真玩不起,就為了這麽點口角衝突,怎麽還上綱上線的要砍人呢。
但自己就這麽認慫,豈不是很沒麵子?
侯傑他們幾個過來礙眼的暫且不說,一個個的都有各自把柄在自己手裏,也不怕他們嘴上沒把說出去,反正到時候丟麵子,大家夥一起丟人。
但兕子還在這裏呢,李二陛下就敢表現的這麽蠻不講理,也不怕教壞了小孩。
仗著兕子在,雖然心裏沒底,但也覺得李二陛下不敢翻臉上手,李斯文摸了摸鼻子,很是硬氣的斜指著地麵,說道:
“本藍田公大人有大量,就繞過你剛才那一腳。但醜話說在前頭,要是大人你再敢動手動腳...信不信某直接躺地上,讓你一邊掐某人中,一邊求某不要死!”
“噗嗤...”長樂捂著嘴,嬌軀止不住的亂顫。
她實在是沒想到,李斯文這家夥竟然用這麽硬的語氣,說出這麽慫的話來...以前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虎彪,怎麽成了這副德行!
“沃日,二郎這家夥真夠不要命的!敢這麽和皇帝說話。”
跟在最後邊的侯傑幾個先是瞠目結舌,聚在一起小聲嘀咕,隨後就反應過來:“等會兒——剛才李斯文說的什麽東西?”
秦懷道歎了口氣:“他說...挨了踹就直接躺地上,讓陛下求他不要死。”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繃不住捂著肚子,笑得跪倒在地,捶打個不停。
“誒呀...是某高看二郎了,這家夥真是,慫的又快又果斷,佩服...哈哈哈!”
李二陛下停在原地,一張俊臉不停的抽搐,跟這小子再較勁下去,他實在丟不起這個人;但就這麽饒過他,自己心裏那疙瘩又怪不舒服。
眼瞅著李二陛下餘怒未消,李斯文心裏罵了句小心眼,趕緊轉身小跑兩步,迴身示意眾人小聲點——學堂到了。
湯峪農莊這裏,是當年李績主動請纓要來的偏僻之地,雖然是用的‘本性喜靜,借此遠離紛擾的人際交往’,但李二陛下怎麽能虧待這位一路相隨,戰功赫赫的臂膀。
不僅是將整個湯峪全都賜給了李績,還大包大攬的承包了建造農莊的活計,所以在一眾國公的封地農莊中,湯峪農莊是最端莊大氣,也是占地最廣的。
再加上為了與灞河對岸的濱河灣接壤,在修建好醫院後又擴建了一次,規模將近翻了一倍。
一行人晃晃悠悠的走了近一刻時辰,這才走到農莊一隅的學堂,與後山相鄰。
沿著最先鋪上的平整水泥地走來,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紅磚房子占據了道路一側,坐北朝南,出了門就是一大片修整過的草地。
雖然紅磚房麵積並不大,但好在規製相同,方正、幹淨,彼此相連中看上去讓人很是震撼。
因為農莊裏居住的仆役、選拔的災民,男性多去鐵匠鋪趕工水泥、玻璃,還有一部分被徐有田叫去刨土豆。
所以在這裏幫忙的多是些婦孺,老人都很少,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人雖然穿著樸素,但臉上都帶著幸福意味的笑容。
這些天家中男人雖然常不著家,工作忙點累點,但還在家裏少主子人大方,每月月例沒少發,即使少了孩子的勞動力,家裏日子也比原先好了不少。
而各家孩子們再也不用跟著家裏下地,而是在少主子的強製要求下,大一些的去跟著鐵匠、木匠學手藝。
小一些的就去學堂識字斷句,成績好的甚至有可能被少主子送去京城進學。
長樂有些埋怨的瞪了一眼李斯文的背影,他和父皇也不知道是不是八字不合,但凡不是有大事相邀,每次見麵都是針尖對麥芒,恨不得把對麵氣死。
這讓夾在兩人中間的長樂,每次都是又無奈又心急。
抬頭見李二陛下餘怒未消,柔聲勸慰道:“阿耶你也別太在意彪子的氣話,他這人小心眼,記性還好,一氣上頭恨不得把之前所有不快都抖出來計較...”
李二陛下扭頭看了一眼寶貝閨女的側臉,剛想點頭,突然就發現哪裏不對。
有些疑惑的問道:“長樂你剛才說什麽?”
長樂白了李二陛下一眼:“我說,你這麽大人別老和彪子計較,也不嫌丟人。”
“不是,某是說上一句。”
長樂歪了歪頭,不太確定的說道:“阿耶你指的是‘彪子這人小心眼、記性還好?’”
李二陛下嘴裏嘟囔著:“小心眼、記性還好、愛翻舊賬,心細如發、博聞強記、講舊情...”
心裏這才反應過來,為什麽之前李斯文好端端的,會調轉語氣誇起自己,原來是在陰陽怪氣。
想起當時自己坦然收下這兩句稱讚,再迴憶起當時李斯文嘴角的笑意,李二陛下隻覺得氣不打一處來,伸腿就是一腳,狠狠踹在了前方帶路的李斯文屁股上。
“沃日——”
冷不丁的,李斯文一個踉蹌差點摔了個狗啃屎。
還沒站穩身體就陰著臉罵了聲,轉過身來都沒看清人臉,就臉色不善的罵道:“特奶奶滴,哪個陰人踹的老子!”
迎上李二陛下還沒收迴去的大腿,一堆親切問候就卡在了嘴裏,偷摸觀察著李二陛下臉色,好像也不是很生氣的樣子。
當即便挺著腰杆,滿臉不忿:“大人無緣無故的為何踹某?這沒個說法可說不過去...”
李二陛下氣笑一聲,你什麽身份,敢跟他這個皇帝要個說法?
抬腿便又是一腳:“就踹你了,咋滴?”
李斯文歪身一躲,暗暗慶幸藥王他老人家的步法就是好用,拍了拍屁股,迴懟道:“人家大理寺還知道找證據抓人呢,你這個做皇帝的反倒帶頭枉法,嘖嘖...人心不古啊!”
李二陛下被這話氣得直發笑,下巴一揚,霸氣側漏。
“藍田公果真好膽色,這十幾年來天底下敢找某要說法的人,不多,偶爾蹦出來一個,也很快被某送下去投胎了。”
李斯文怒氣一收,滿臉笑意,隻在心裏腹議——這吊人是真玩不起,就為了這麽點口角衝突,怎麽還上綱上線的要砍人呢。
但自己就這麽認慫,豈不是很沒麵子?
侯傑他們幾個過來礙眼的暫且不說,一個個的都有各自把柄在自己手裏,也不怕他們嘴上沒把說出去,反正到時候丟麵子,大家夥一起丟人。
但兕子還在這裏呢,李二陛下就敢表現的這麽蠻不講理,也不怕教壞了小孩。
仗著兕子在,雖然心裏沒底,但也覺得李二陛下不敢翻臉上手,李斯文摸了摸鼻子,很是硬氣的斜指著地麵,說道:
“本藍田公大人有大量,就繞過你剛才那一腳。但醜話說在前頭,要是大人你再敢動手動腳...信不信某直接躺地上,讓你一邊掐某人中,一邊求某不要死!”
“噗嗤...”長樂捂著嘴,嬌軀止不住的亂顫。
她實在是沒想到,李斯文這家夥竟然用這麽硬的語氣,說出這麽慫的話來...以前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虎彪,怎麽成了這副德行!
“沃日,二郎這家夥真夠不要命的!敢這麽和皇帝說話。”
跟在最後邊的侯傑幾個先是瞠目結舌,聚在一起小聲嘀咕,隨後就反應過來:“等會兒——剛才李斯文說的什麽東西?”
秦懷道歎了口氣:“他說...挨了踹就直接躺地上,讓陛下求他不要死。”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繃不住捂著肚子,笑得跪倒在地,捶打個不停。
“誒呀...是某高看二郎了,這家夥真是,慫的又快又果斷,佩服...哈哈哈!”
李二陛下停在原地,一張俊臉不停的抽搐,跟這小子再較勁下去,他實在丟不起這個人;但就這麽饒過他,自己心裏那疙瘩又怪不舒服。
眼瞅著李二陛下餘怒未消,李斯文心裏罵了句小心眼,趕緊轉身小跑兩步,迴身示意眾人小聲點——學堂到了。
湯峪農莊這裏,是當年李績主動請纓要來的偏僻之地,雖然是用的‘本性喜靜,借此遠離紛擾的人際交往’,但李二陛下怎麽能虧待這位一路相隨,戰功赫赫的臂膀。
不僅是將整個湯峪全都賜給了李績,還大包大攬的承包了建造農莊的活計,所以在一眾國公的封地農莊中,湯峪農莊是最端莊大氣,也是占地最廣的。
再加上為了與灞河對岸的濱河灣接壤,在修建好醫院後又擴建了一次,規模將近翻了一倍。
一行人晃晃悠悠的走了近一刻時辰,這才走到農莊一隅的學堂,與後山相鄰。
沿著最先鋪上的平整水泥地走來,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紅磚房子占據了道路一側,坐北朝南,出了門就是一大片修整過的草地。
雖然紅磚房麵積並不大,但好在規製相同,方正、幹淨,彼此相連中看上去讓人很是震撼。
因為農莊裏居住的仆役、選拔的災民,男性多去鐵匠鋪趕工水泥、玻璃,還有一部分被徐有田叫去刨土豆。
所以在這裏幫忙的多是些婦孺,老人都很少,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人雖然穿著樸素,但臉上都帶著幸福意味的笑容。
這些天家中男人雖然常不著家,工作忙點累點,但還在家裏少主子人大方,每月月例沒少發,即使少了孩子的勞動力,家裏日子也比原先好了不少。
而各家孩子們再也不用跟著家裏下地,而是在少主子的強製要求下,大一些的去跟著鐵匠、木匠學手藝。
小一些的就去學堂識字斷句,成績好的甚至有可能被少主子送去京城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