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聖旨,兩句承諾,三分真情。


    齊燁帶著大隊人馬進城了,城樓上的譚敬宗咋咋唿唿的,叫喚著什麽虎兒願死戰,奈何慫爹先降如何如何的。


    倒是其他人,譚家核心成員、城中兵備、江城折衝府將士以及一些守軍,如釋重負。


    譚家人是資本家,不是政治家,政治家喜歡戰爭,資本家不喜歡。


    城中的官員和兵備,包括折衝府,他們同樣不喜歡戰爭,雖說早就將命賣給譚家人了,譚家人也給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一切,本就做好了賣命到死的覺悟。


    有覺悟是有覺悟,可好死不如賴活著。


    別看齊燁剛打進東尚道,東雲道那邊的“事兒”早就傳過來了,最沸沸揚揚之事莫過於“夔牛本相”,沒有任何一座城阻攔住了齊燁的腳步。


    有的人是不信邪,可那破破爛爛的城門,倒塌的城牆,就在那,根本不是人力所毀。


    這也是為什麽譚家人都站在城頭上的緣故,沒把握,隻求齊燁估計高句麗那邊不願強行攻城。


    現在譚孝與齊燁和哥倆好似的,稱兄道弟並肩入了城,有說有笑,城頭上的眾人雖是困惑,卻也難免心安幾分。


    齊燁可不傻,並沒有將麾下將士留在城外,全部入城。


    小夥伴們更不傻,見到城頭上跑下來那麽多人,暗暗觀察對譚孝的態度,確定這家夥真的是譚家家主後,寸步不離。


    “爹!”


    剛進城門,沒等齊燁看一眼江州的情況,一個穿著甲胄的年輕人快步跑了過來。


    譚孝笑容一滯:“老夫犬子,譚敬宗。”


    “原來是譚都尉。”


    齊燁都準備好打招唿了,譚敬宗跑來後瞪著眼睛瞅著他爹,氣唿唿的。


    “爹,為何放他們入城,給我一個交代!”


    一個大逼兜子唿了過去,譚敬宗的虎頭盔又歪了,這就是當爹的交代,全在手勁兒上。


    譚孝老臉通紅,嘀咕了一聲家門不幸。


    齊燁聳了聳肩,早就見怪不怪了。


    太多太多的世家子,家族之中備受寵愛,被嬌慣的無法無天,不知禮節,不知天高,不知地厚,更不知嬌慣自己的家中長輩並不是神仙,並非無所不能。


    “這位便是我大康朝威名赫赫功勳累累人人傳頌的幽王府世子殿下,還不見禮。”


    扶了扶虎頭盔的譚敬宗上下打量了一番齊燁,麵帶挑釁之色,然後又挨了一個逼兜子。


    “自古英雄出少年。”齊燁打了個圓場:“令郎年紀輕輕一表人才。”


    譚敬宗微微哼了一聲:“知道就好。”


    毫無意外,第三個逼兜子準確無誤的唿在了譚敬宗的腦門上。


    譚孝老臉通紅,齊燁嗬嗬一笑,低聲說道:“熊思賢知道不。”


    “當朝侍中?”


    “不錯,帶著親孫女跑南關去,拉著滿城百姓與軍伍全城跑,極限拉扯,差點炸營。”


    “還有此事?”譚敬宗頓時滿臉八卦:“原來侍中家的子弟也是如此丟人敗興?”


    齊燁哈哈大笑,繼續朝前走,反倒是令譚孝的尷尬之色緩解了幾分。


    站在原地的譚敬宗撓了撓額頭,什麽叫“也”是如此丟人敗興?


    譚家人都趕了過來,加入隊伍外圍,齊燁如同視察工作的領導似的,譚孝陪伴在旁,介紹著江州如今的情況。


    齊燁看似在聽著,實則暗暗觀察著每一個同行的譚家人,以及城中官員與幾個校尉。


    在梁伯鳳的攻略中,提到了如果譚家人嚴防死守不開城門的話,隻能通過“內應”。


    內應是誰,沒寫,隻說有,包括其他城池,攻略之中也提到了接應之人,都沒有道出姓名,隻說了“接頭暗號”,提鷹道人三個字就好。


    能夠開城門的,絕對是城中舉足輕重之人,在江州能這麽做,能在守城之中這麽做的,隻有譚家人,而且必須是譚家的核心之人,主事之人。


    齊燁有意無意的詢問著,譚孝也為他一一介紹了譚家幾個管事,都很恭敬,躬身行禮。


    值得注意的人屈指可數,就那麽兩三個。


    一個是譚孝的親弟弟譚芒,極為沉穩。


    另一個是譚推,負責譚家所有商船的,行的是商賈之事,卻沒有那種精明長相,更像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大儒。


    最後一個是當地知府,呂鏨,穿著官袍一點知府的氣度都沒有,和譚家人跟班狗腿似的。


    齊燁將三人的相貌記在了眼中後,開始耐心的聽著,分析著。


    江州很大,東尚道僅次於州城的大城,城中數萬戶百姓支撐著東尚道最大的港口,以及一處船塢。


    東海三道隻有七處船塢,其中六處都被舟師把控著,江州的船塢是唯一一處與舟師毫無關係的地界。


    船塢,修造海船所用的塢式,灌水後可容海船進出,排幹海水後,又可修建海船。


    江州船塢的曆史成分非常複雜,譚家人和舟師徹底撕破臉還能夠活到今天,還能夠在江州立足,和江州船塢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江州船塢是東海三道唯一一處非“軍用”船塢,甚至不是官方船塢,因為前朝的時候是高句麗人幫著建的,好多大匠都來自高句麗。


    不是說漢人這邊沒人了,事實上漢人造船的本事比高句麗強了不知多少倍,問題是這些匠人都被本地世家給挖走了,真正有本事的,又不得誌。


    公輸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明明有著天下不二的才華,結果到了工部就是個背鍋的臨時工。


    促成高句麗過來江州建造船塢的,正是前朝的舟師大帥譚宗浚,也可以說是譚家人。


    而且這處船塢是專門修建近海海船的,實際上就是建造一些中小型船隻,用來在近海地區抵抗瀛賊私掠船。


    可以這麽說,當年高句麗完全是看著譚家的麵子才過來幫忙的。


    齊燁最大的“興趣”,也正是譚家的海船與船塢。


    城中溜達了一會,齊燁說不累,想要看看船塢,與譚孝心照不宣。


    見到譚孝沒有拒絕,齊燁進行了進一步的試探。


    “險些忘記為譚兄引薦了,這便是我大康朝嵐山侯公輸甲,公輸侯。”


    譚孝瞳孔猛地一縮,連忙朝著公輸甲施禮,極為恭敬。


    “在下有眼不識泰山,譚孝見過钜子。”


    譚家有一點好,尊重有本事的人,除此之外,他也有所求。


    齊燁露出了笑容,有一件事他早就聽說了,江州的船塢,多年來一直被舟師所“製裁”著,開朝到現在,譚家是一艘新船都沒有,全是老船,縫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沉三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紈絝世子不好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菲碩莫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菲碩莫薯並收藏紈絝世子不好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