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的時候,幾乎一夜未睡的齊燁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讓人尋訪城中了解當年聞倩兒之事的百姓們。
整整三日,能打探的都打探出來了,到了第四天,齊燁帶著大家離開了商縣。
官道上眾人騎著馬,心頭沉重。
笛子,抓在齊燁的手中,眾人總是看向那個笛子。
這笛子,是梁伯鳳的。
梁伯鳳,正是當年那個來到商縣的道人。
道人,為那個女子立了墓碑。
女子叫做聞倩兒,是道人的姐姐。
齊燁來到東海,目前階段最重要的事就是殺厲良玉,早在京中,來到東海,哪能不將厲良玉有關的事調查個一清二楚。
調查厲良玉,就不得不提聞家,當初正是聞家令厲良玉聲名鵲起。
聞倩兒,也正是當年厲良玉出海在海島上救下來的聞家小小姐。
聞家小小姐聞倩兒有一同父異母的弟弟,因沒了生母,長姐如母的聞倩兒對這位弟弟極為關愛,見其在府中遭受百般淩辱,十四歲那年,派人將他送出了東海,而這人的生母正是姓梁。
那麽如果梁伯鳳是聞倩兒的弟弟的話,很多事情就解釋的通了。
商縣縣老爺孫大雅與七叔口中的將軍,很有可能就是厲良玉。
聞倩兒當年也沒有在府中自縊而亡,而是被厲良玉派人送到了商縣。
有一封信,應該是聞倩兒所寫,寫給了梁伯鳳,這封信對厲良玉極為重要,因此厲良玉派人將聞倩兒軟禁在了商縣,逼問信件到底給了誰。
隻是梁伯鳳那時候並不在道觀之中,而是去了北地,去了草原。
等到梁伯鳳來到東海時,聞倩兒已經死了。
“信,信…”
齊燁喃喃自語道:“難道真的被季渃嫣誤打誤撞說對了,當年根本不是其他人怯戰不敢下船,隻有厲良玉和聞家管事上島上敵,而是反過來了,隻有厲良玉怯戰,同船的舟師軍伍上島奮勇殺敵,厲良玉是聞家為了保聞倩兒清譽才將他包裝成了英雄,信裏的內容,是關於這件事的真相?”
“那就說的通了。”季元思若有所思的說道:“真真假假,隻有當事人知曉,當年聞家被滅口,是因聞倩兒之死,都說厲良玉是為了聞倩兒報仇,聞倩兒沒死,厲良玉就不是為了報仇,不是為了報仇,那隻有可能是滅口了。”
“不錯。”喻斌點頭表示讚同:“當年厲良玉去聞家求親,聞家對其極為鄙夷,不但拒絕了還出言奚落,之後才有了聞倩兒自縊而亡的傳聞,沒過多久,厲良玉突然與聞家人翻臉,帶著軍伍將聞家人屠戮一空。”
龔信擰著眉,插口說道:“倘若梁伯鳳當真是聞倩兒弟弟,為何先創辦了濟世堂,而非先尋厲良玉複仇,多年來,他已成了厲良玉的心腹之人,要殺厲良玉易如反掌,又為何遲遲不動手。”
去了一趟商城,提及梁伯鳳,已無人用妖道來稱唿他了,就連龔信也是如此。
“不知道,我隻知道聞倩兒寫的信,信的內容令厲良玉極為忌憚,滅了聞家數百口,卻不敢殺聞倩兒,隻能將聞倩兒藏起來,藏在了商縣。”
齊燁看向手中的笛子,望向那一行詩。
到了現在,他對厲良玉與聞家的事已經沒什麽興趣了,這些關於人心,關於背叛,關於人世間最醜陋的事,他見的太多太多了,他隻想知道一件事,梁伯鳳為了聞倩兒從北地迴來,來到了東海,也成功的接近了厲良玉,為什麽不複仇?
季元思撓著後腦勺:“要是梁伯鳳能殺了厲良玉的話該有多好,為咱們省去了不少麻煩。”
“不對!”
齊燁神情一變,望向身旁騎著馬的小夥伴們,似是提問,也似是自言自語。
“如果厲良玉突然暴斃,東海,會發生什麽情況?”
一語驚醒夢中人。
從時間線上來看,梁伯鳳到東海時,厲良玉還沒擔任大帥之職,卻也有了大帥之實,並且是舟師眾多將領中唯一一個有能力帶領所有人抵抗瀛賊的將軍。
如果厲良玉突然死了的話,舟師內部一定會大亂。
內部,各營,各山頭,各投靠世家以及和海商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將軍、校尉們,定會出現矛盾,為了爭權奪利,從而引發無數起流血事件。
再說外部,世家、海商,也會迅速滲透舟師,擴大軍營內的影響力。
世家、海商,就是一群隻懂得賺錢和壓榨百姓的蛀蟲,哪裏懂什麽行軍打仗。
如果舟師內部大亂的話,東海三道也會亂,東海三道亂了的話,瀛賊定會聞風而動!
要知道那時候是前朝末期到老六造反,以及老六登基的階段,國朝不穩,東海亂,天下亂。
“梁伯鳳剛到東海時,人生地不熟,就是身手再好也不可能殺掉親隨從不遠離的厲良玉,更何況厲良玉很少離開戰船,也鮮有離開軍營之舉。”
齊燁開始分析了起來:“那時,梁伯鳳沒有任何辦法為聞倩兒報仇,過了沒多久,改朝換代,厲良玉扛起舟師大旗,成為了東海三道百姓口中唯一能夠帶領舟師抵抗瀛賊的大英雄,要是梁伯鳳隻為私仇的話,殺了厲良玉,後果不堪設想,陛下登基後,厲良玉成了舟師大帥,更是如此,如果梁伯鳳宰了厲良玉…”
“不見得。”敢打斷齊燁的,也隻有龔信了,老道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
“梁伯鳳要是為三道百姓考慮,又為何在接近厲良玉之後,讒言不斷,令厲良玉放任舟師縱容瀛賊私掠船,要知梁伯鳳接近厲良玉之前,這老狗也並非對瀛賊私掠船放任不管,知曉私掠船靠岸後,也會調兵遣將追擊瀛賊。”
“是啊。”
齊燁又開始撓頭了,大家也是如此,根本說不通。
要說梁伯鳳為大義舍私仇,這家夥通過毛遂自薦為厲良玉診病調養身體後,多年來不知用什麽法子影響了厲良玉,舟師越來越爛,不但繞著私掠船走,還主動為私掠船放行,還不如之前呢。
“姐夫,昨夜梁伯鳳不是說有朝一日會有一個道童交給你一個物件嗎,神神叨叨的,說是天下最珍貴也是最卑微之物,到底是什麽。”
“不知道。”
燁再次看向了笛子,望向了那一小字,那一首詩,腦海中是昨夜梁伯鳳那說不清道不明的麵容與神情。
不知為何,齊燁總覺得這事還有隱情,厲良玉、梁伯鳳、聞家聞倩兒,似乎事情並非如此的簡單。
“算了,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先自保,然後鏟除世家,肅清舟師,內部問題解決後,帶領東海三道所有人抗擊瀛賊,同時打造戰船,時機成熟後發兵瀛島,將日狗亡國滅種!”
齊燁就是這樣,想不通的事從來不浪費腦細胞,專注眼前的事,為了相同的目的,帶領眾人朝前看,向前狂奔,想得到就想,想不到就莽,曆來如此。
一路狂奔,入夜的時候,大家終於趕迴了夅城,一來一迴,正好六日的時間。
結果眼看著快到夅城了,沒下官道,突然見到四五百軍伍高舉著火把疾馳而來。
大家紛紛拉住韁繩,季元思一頭霧水:“?城折衝府的將士們出城迎接咱來了?”
“不對!”阿卓叫道:“戒備,他們並未減緩馬速。”
司衛們齊齊端起了手弩散開,小夥伴們也將齊燁圍了起來。
折衝府將士的確沒減緩馬速,直奔東側,領頭的校尉見到了齊燁,趕緊止住馬速。
“殿下您迴來啦?”
齊燁冷聲問道:“你們去幹什麽。”
“去虎城。”校尉麵色極為古怪:“去虎城占城。”
“虎城?!”齊燁滿麵不敢置信之色:“莫須問真給虎城占下來了?”
“不知,光知莫知府令人報信,叫史都尉派遣軍伍去接手虎城。”
“真的假的。”
齊燁狂喜不已:“我莫哥真的做到了,他怎麽給虎城打下了的,調動的是哪的兵馬?”
“這…倒是不知,隻知…隻知和您的死訊有關。”
“死…”齊燁一臉懵逼:“什麽死訊。”
“虎城那邊傳瘋了,說您死了。”
“我他媽這不是活的好好呢嗎。”
一旁的旺仔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之前在城樓上的時候,莫須問說幹掉秦家人易如反掌,隻是有傷人和。
整整三日,能打探的都打探出來了,到了第四天,齊燁帶著大家離開了商縣。
官道上眾人騎著馬,心頭沉重。
笛子,抓在齊燁的手中,眾人總是看向那個笛子。
這笛子,是梁伯鳳的。
梁伯鳳,正是當年那個來到商縣的道人。
道人,為那個女子立了墓碑。
女子叫做聞倩兒,是道人的姐姐。
齊燁來到東海,目前階段最重要的事就是殺厲良玉,早在京中,來到東海,哪能不將厲良玉有關的事調查個一清二楚。
調查厲良玉,就不得不提聞家,當初正是聞家令厲良玉聲名鵲起。
聞倩兒,也正是當年厲良玉出海在海島上救下來的聞家小小姐。
聞家小小姐聞倩兒有一同父異母的弟弟,因沒了生母,長姐如母的聞倩兒對這位弟弟極為關愛,見其在府中遭受百般淩辱,十四歲那年,派人將他送出了東海,而這人的生母正是姓梁。
那麽如果梁伯鳳是聞倩兒的弟弟的話,很多事情就解釋的通了。
商縣縣老爺孫大雅與七叔口中的將軍,很有可能就是厲良玉。
聞倩兒當年也沒有在府中自縊而亡,而是被厲良玉派人送到了商縣。
有一封信,應該是聞倩兒所寫,寫給了梁伯鳳,這封信對厲良玉極為重要,因此厲良玉派人將聞倩兒軟禁在了商縣,逼問信件到底給了誰。
隻是梁伯鳳那時候並不在道觀之中,而是去了北地,去了草原。
等到梁伯鳳來到東海時,聞倩兒已經死了。
“信,信…”
齊燁喃喃自語道:“難道真的被季渃嫣誤打誤撞說對了,當年根本不是其他人怯戰不敢下船,隻有厲良玉和聞家管事上島上敵,而是反過來了,隻有厲良玉怯戰,同船的舟師軍伍上島奮勇殺敵,厲良玉是聞家為了保聞倩兒清譽才將他包裝成了英雄,信裏的內容,是關於這件事的真相?”
“那就說的通了。”季元思若有所思的說道:“真真假假,隻有當事人知曉,當年聞家被滅口,是因聞倩兒之死,都說厲良玉是為了聞倩兒報仇,聞倩兒沒死,厲良玉就不是為了報仇,不是為了報仇,那隻有可能是滅口了。”
“不錯。”喻斌點頭表示讚同:“當年厲良玉去聞家求親,聞家對其極為鄙夷,不但拒絕了還出言奚落,之後才有了聞倩兒自縊而亡的傳聞,沒過多久,厲良玉突然與聞家人翻臉,帶著軍伍將聞家人屠戮一空。”
龔信擰著眉,插口說道:“倘若梁伯鳳當真是聞倩兒弟弟,為何先創辦了濟世堂,而非先尋厲良玉複仇,多年來,他已成了厲良玉的心腹之人,要殺厲良玉易如反掌,又為何遲遲不動手。”
去了一趟商城,提及梁伯鳳,已無人用妖道來稱唿他了,就連龔信也是如此。
“不知道,我隻知道聞倩兒寫的信,信的內容令厲良玉極為忌憚,滅了聞家數百口,卻不敢殺聞倩兒,隻能將聞倩兒藏起來,藏在了商縣。”
齊燁看向手中的笛子,望向那一行詩。
到了現在,他對厲良玉與聞家的事已經沒什麽興趣了,這些關於人心,關於背叛,關於人世間最醜陋的事,他見的太多太多了,他隻想知道一件事,梁伯鳳為了聞倩兒從北地迴來,來到了東海,也成功的接近了厲良玉,為什麽不複仇?
季元思撓著後腦勺:“要是梁伯鳳能殺了厲良玉的話該有多好,為咱們省去了不少麻煩。”
“不對!”
齊燁神情一變,望向身旁騎著馬的小夥伴們,似是提問,也似是自言自語。
“如果厲良玉突然暴斃,東海,會發生什麽情況?”
一語驚醒夢中人。
從時間線上來看,梁伯鳳到東海時,厲良玉還沒擔任大帥之職,卻也有了大帥之實,並且是舟師眾多將領中唯一一個有能力帶領所有人抵抗瀛賊的將軍。
如果厲良玉突然死了的話,舟師內部一定會大亂。
內部,各營,各山頭,各投靠世家以及和海商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將軍、校尉們,定會出現矛盾,為了爭權奪利,從而引發無數起流血事件。
再說外部,世家、海商,也會迅速滲透舟師,擴大軍營內的影響力。
世家、海商,就是一群隻懂得賺錢和壓榨百姓的蛀蟲,哪裏懂什麽行軍打仗。
如果舟師內部大亂的話,東海三道也會亂,東海三道亂了的話,瀛賊定會聞風而動!
要知道那時候是前朝末期到老六造反,以及老六登基的階段,國朝不穩,東海亂,天下亂。
“梁伯鳳剛到東海時,人生地不熟,就是身手再好也不可能殺掉親隨從不遠離的厲良玉,更何況厲良玉很少離開戰船,也鮮有離開軍營之舉。”
齊燁開始分析了起來:“那時,梁伯鳳沒有任何辦法為聞倩兒報仇,過了沒多久,改朝換代,厲良玉扛起舟師大旗,成為了東海三道百姓口中唯一能夠帶領舟師抵抗瀛賊的大英雄,要是梁伯鳳隻為私仇的話,殺了厲良玉,後果不堪設想,陛下登基後,厲良玉成了舟師大帥,更是如此,如果梁伯鳳宰了厲良玉…”
“不見得。”敢打斷齊燁的,也隻有龔信了,老道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
“梁伯鳳要是為三道百姓考慮,又為何在接近厲良玉之後,讒言不斷,令厲良玉放任舟師縱容瀛賊私掠船,要知梁伯鳳接近厲良玉之前,這老狗也並非對瀛賊私掠船放任不管,知曉私掠船靠岸後,也會調兵遣將追擊瀛賊。”
“是啊。”
齊燁又開始撓頭了,大家也是如此,根本說不通。
要說梁伯鳳為大義舍私仇,這家夥通過毛遂自薦為厲良玉診病調養身體後,多年來不知用什麽法子影響了厲良玉,舟師越來越爛,不但繞著私掠船走,還主動為私掠船放行,還不如之前呢。
“姐夫,昨夜梁伯鳳不是說有朝一日會有一個道童交給你一個物件嗎,神神叨叨的,說是天下最珍貴也是最卑微之物,到底是什麽。”
“不知道。”
燁再次看向了笛子,望向了那一小字,那一首詩,腦海中是昨夜梁伯鳳那說不清道不明的麵容與神情。
不知為何,齊燁總覺得這事還有隱情,厲良玉、梁伯鳳、聞家聞倩兒,似乎事情並非如此的簡單。
“算了,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先自保,然後鏟除世家,肅清舟師,內部問題解決後,帶領東海三道所有人抗擊瀛賊,同時打造戰船,時機成熟後發兵瀛島,將日狗亡國滅種!”
齊燁就是這樣,想不通的事從來不浪費腦細胞,專注眼前的事,為了相同的目的,帶領眾人朝前看,向前狂奔,想得到就想,想不到就莽,曆來如此。
一路狂奔,入夜的時候,大家終於趕迴了夅城,一來一迴,正好六日的時間。
結果眼看著快到夅城了,沒下官道,突然見到四五百軍伍高舉著火把疾馳而來。
大家紛紛拉住韁繩,季元思一頭霧水:“?城折衝府的將士們出城迎接咱來了?”
“不對!”阿卓叫道:“戒備,他們並未減緩馬速。”
司衛們齊齊端起了手弩散開,小夥伴們也將齊燁圍了起來。
折衝府將士的確沒減緩馬速,直奔東側,領頭的校尉見到了齊燁,趕緊止住馬速。
“殿下您迴來啦?”
齊燁冷聲問道:“你們去幹什麽。”
“去虎城。”校尉麵色極為古怪:“去虎城占城。”
“虎城?!”齊燁滿麵不敢置信之色:“莫須問真給虎城占下來了?”
“不知,光知莫知府令人報信,叫史都尉派遣軍伍去接手虎城。”
“真的假的。”
齊燁狂喜不已:“我莫哥真的做到了,他怎麽給虎城打下了的,調動的是哪的兵馬?”
“這…倒是不知,隻知…隻知和您的死訊有關。”
“死…”齊燁一臉懵逼:“什麽死訊。”
“虎城那邊傳瘋了,說您死了。”
“我他媽這不是活的好好呢嗎。”
一旁的旺仔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之前在城樓上的時候,莫須問說幹掉秦家人易如反掌,隻是有傷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