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耍了的眾人並沒有馬上迴到夅城,一是累,二是夜晚行路不安全,三是齊燁想去商縣溜達一圈兒。
不止為何,齊燁總覺得梁伯鳳將會麵位置安排到商縣,不止是因為這地方不好設伏。
數百人,又是夜晚,哪能不驚動這座小城,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
進了城,馬蹄聲令無數人在睡夢中醒來,眾人直奔縣府。
不去縣府也不行,商縣沒客棧。
縣府姓孫,孫大雅。
孫大雅長的不雅,也不俗,沒什麽特點,身材中等,不高不瘦不矮不胖,見到一群暴徒,愣是眼珠子發直了半天不知道該說點什麽,連官袍都沒來得及穿。
齊燁騎在馬上自報了家門,孫大雅一臉地鐵老頭問號臉。
“世…世子?”孫大雅下意識問道:“哪個世子?”
“我,世子,幽王府世子!”齊燁指了指自己,困惑極了:“你沒聽說過我的故事?”
孫大雅搖了搖頭,瞅了瞅旁邊的衙役。
幾個穿著滿是補丁差服的衙役們麵麵相覷,沒聽說過。
阿卓是服了,將天子親軍腰牌扔了過去:“速速命人收拾好房間,供殿下及我等歇息。”
捧著腰牌,孫大雅和個大聰明似的:“陛下的人馬,宮中親軍?”
“臥槽。”齊燁服了,望著左右:“這是大康朝的地盤嗎,別告訴我這家夥連天子親軍都不知道。”
經過短暫且令人無語的溝通,大家終於搞明白怎麽迴事了。
說好聽點,這地方和世外桃源似的。
說直白點,這地方都快與世隔絕了。
先說縣老爺孫大雅,前朝那會就是本地的知縣,今年四十出頭,上任的時候正好三十歲,一幹就是十來年。
算是見著稀奇了,地方官員是有調動的,哪怕人不動地方,官位動一動,這位孫大雅絕對說得上是國朝第一人了,一個知縣幹了十來年。
再說這地方,商縣為什麽叫商縣,原本是商賈出入東海的必經之路之一。
前朝開朝的時候,大修官道,商賈商隊就不需要從商縣走了,太繞路。
沒了外來的商賈,也沒什麽外來者,商縣漸漸也就“落敗”了,縣中百姓越來越少,越來越窮,沒有任何目光投向過這裏。
別說朝廷和知州府了,世家、商賈、海商,沒有任何目光看向這裏,沒有任何人會在這裏駐足。
消息極為閉塞,知道改朝換代了,每年也會領取一些知州府送來的公文,可公文裏不會寫關於齊燁的事,更不會寫關於司衛的事。
很難想象,在東海這個地界竟然有一座小小的縣城是如此的與世隔絕,百姓們很窮,自給自足勉強度日,靠著城外的田地,靠著上山捕獵,一代又一代的這麽平靜的生活著,不富裕,也知足。
入了縣衙,孫大雅一路陪同,他沒懷疑齊燁的世子身份,因為世子殿下帶著這三百來號人足以攻打下整個縣城,沒必要騙他,他隻是不明白這群人為什麽來商縣。
或許是在這個與世隔絕的縣城待的太久了,孫大雅總想要表示出對國朝世子的恭敬,卻又極為生疏,有些不知所措。
十多年來,他見過唯一比自己官位高身份重的,隻有一位京中九寺主事,迴來遷墳的,還是九年前發生的事。
與世隔絕的小城,縣府很破,老舊,且破,居住條件自然不好,角落掛滿了蜘蛛網,平常都沒人進衙署,縣太爺都很少來。
司衛們奪過幾個兼職衙役的百姓手中工具,收拾滿是灰塵的臥房。
孫大雅跟在齊燁身後,小心翼翼的打量著眾人,突然注意到季元思手中抓著一根笛子,微微“咦”了一聲。
“這笛子…”
孫大雅自言自語嘀咕了一聲:“有些眼熟,怎地似是在哪裏見過。”
大家齊齊看向了孫大雅,麵色莫名。
齊燁轉過身,從季元思手裏接過笛子,遞到了孫大雅的麵前。
“孫大人認得這個笛子?”
“老夫…下官,下官瞧瞧。”
拿過笛子定睛看了片刻,注意到上麵小字,孫大雅確定了。
“認得,認得認得,得是…得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了,那時下官初上任商縣,親眼所見,誒呦,慘呐,瘋了,瘋了瘋了,沒見過這等慘事,”
齊燁也不著急,拉開了凳子讓孫大雅坐下:“慢慢說,怎麽迴事,瘋是何意,慘是何意,笛子又是怎麽迴事。”
“笛子,是一女子所佩。”
“女子?”
“是,應是大戶人家出身,陪同之人帶著錢財,將錢財給了鄉親們修路,叫那女子居住在商縣之中。”
孫大雅流一拍大腿,衝著衙役說道:“去將七叔叫來,七嬸兒當年還伺候過人家,七叔知曉的多。”
衙役匆匆跑走了,齊燁耐下心,親自為孫大雅泡了壺茶,也不著急。
小夥伴們讓司衛和軍伍們散開警戒後,都待在了臥房外,小聲交流著,猜測著,梁伯鳳將會麵地點定在商縣,不止是因“安全問題”,應是還有其他隱情。
等了片刻,來了一老者。
真的是老者,老的都不像樣了,古代少有長壽之人,七十七歲,牙都掉光了。
孫大雅連忙走上前將老者攙扶了進來,安頓其坐下。
“七叔,這位是咱大康朝尊貴的王府世子殿下。”
老者咧著大嘴:“哪下?”
“王府殿下。”
老者喊道:“往哪下?”
孫大雅喊道:“往殿下…不是,王府殿下。”
老者:“王家溝下麵?”
“王爺吧,對,王爺兒子,國朝王爺殿下!”
“鍋裏炒著王八呢?”
“行了您歇著吧。”孫大雅轉過頭衝著衙役喊道:“七叔兒子呢,給七叔兒子叫來。”
“拉倒吧。”齊燁無奈道:“你就說你知道的事,大概就行,知道什麽說什麽。”
“成,那女子不是居住下來了嗎,身邊跟著一男一女兩個人,女的一看就知是個丫鬟,男的應是軍伍,走路腳跟不著地,像是跑船的軍伍,舟師軍伍。”
齊燁瞳孔猛地一縮:“然後呢?”
“那軍伍寸步不離那女子,三人居住在縣北的院中,總是能聽到爭吵聲,還問什麽信件送給了誰,女子將人名兒說出來,女子倔的很,不知是什麽信件,隻知那軍伍有時怒罵,有時還動了手,也有時還跪著求女子,叫女子說出信件給了誰,他好迴去交差。”
說到這,孫大雅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麽:“敢問殿下,可是為了當年那個將軍來的?”
“將軍,什麽將軍?”
“原來不是為了那將軍,那是…為了那道人?”
一聽道人二字,龔信厲聲道:“少廢話,將你知道的都說出來,快。”
“是,是,陪伴那女子的軍伍也是被逼的急了,使出渾身解數得不了逞,隻能整日飲酒,有一日飲了酒喝的大醉,拿著柴刀要劈死那女子,既不說出名字,他交不了差,不如一起死了算了,女子身旁那丫鬟擋了一刀,橫死院中,周遭鄉親們聽到了爭吵聲,又見到殺了人,便將那軍伍扭到了縣衙中,當時主政的是富大人,商縣哪出過人命官司啊,富大人就告知了州府,誰知過了沒幾日,州府府衙的人來了,通判親自來的,餘者皆是軍伍,伴著一位軍中將軍。”
齊燁問道:“什麽將軍,姓甚名誰。”
“不知,帶著百十來號人,那將軍煞氣的很,進入了牢中說那軍伍辦事不利,隻說了四字,辦事不利,說罷就當著通判的麵兒,抽刀捅在了那軍伍的心窩窩上,之後這將軍又找了那女子,問那女子信交給了誰,女子應是未說,也不知那將軍又如何折磨了她,之後,之後就瘋了。”
“瘋了?”
“也是當時縣裏的鄉親們聽到的,那女子咒罵將軍,鄉親們聽的不真切,隻言片語,欺世盜名、豬狗不如,如何如何的。”
“還有呢?”
“將軍離開了,又留下了十人,也是軍伍,看守著那女子,誰知當夜將軍離開後,女子就瘋了,用尖銳的石頭割了自己的臉,割了手腳,每一寸皮膚都割爛了,割的鮮血淋淋,還喊著,喊著什麽,喊著…”
“以血浴身入酆都,到了陰曹地府,她要親口質問十殿閻羅,為何要將惡鬼放入人間荼毒東海!”
開口的聲音極為突兀,正是那看著昏昏欲睡的七叔。
再看七叔,哪裏還有老眼昏花之態,不知何時已是坐直了身體。
“女子滿身鮮血,縣中郎中倒是診治了,治的了一時治不了一世,每每下了床,又尋尖銳之物割皮刻骨,嘴裏嚷著瘋言癲語,島、群賊、島上群賊,有瀛狗,亦有欺世盜名之奸邪小人,多年後,女子失足落入了枯井之中,身死,鄉親們將其草草下葬,十名看守軍伍皆自縊而死,又過了半年,一名穿著道袍的道人來了商縣,腰間…腰間掛著的就是那笛子,埋頭痛哭,在墳前燒了一些物件,有信件,還有一個兒童玩的撥鼓。”
“道人?!”齊燁蹲在了七叔的麵前:“道人與那女子是什麽關係?”
“道人豎了碑,寫著家姐聞倩兒之墓。”
一語落,滿堂驚。
不止為何,齊燁總覺得梁伯鳳將會麵位置安排到商縣,不止是因為這地方不好設伏。
數百人,又是夜晚,哪能不驚動這座小城,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
進了城,馬蹄聲令無數人在睡夢中醒來,眾人直奔縣府。
不去縣府也不行,商縣沒客棧。
縣府姓孫,孫大雅。
孫大雅長的不雅,也不俗,沒什麽特點,身材中等,不高不瘦不矮不胖,見到一群暴徒,愣是眼珠子發直了半天不知道該說點什麽,連官袍都沒來得及穿。
齊燁騎在馬上自報了家門,孫大雅一臉地鐵老頭問號臉。
“世…世子?”孫大雅下意識問道:“哪個世子?”
“我,世子,幽王府世子!”齊燁指了指自己,困惑極了:“你沒聽說過我的故事?”
孫大雅搖了搖頭,瞅了瞅旁邊的衙役。
幾個穿著滿是補丁差服的衙役們麵麵相覷,沒聽說過。
阿卓是服了,將天子親軍腰牌扔了過去:“速速命人收拾好房間,供殿下及我等歇息。”
捧著腰牌,孫大雅和個大聰明似的:“陛下的人馬,宮中親軍?”
“臥槽。”齊燁服了,望著左右:“這是大康朝的地盤嗎,別告訴我這家夥連天子親軍都不知道。”
經過短暫且令人無語的溝通,大家終於搞明白怎麽迴事了。
說好聽點,這地方和世外桃源似的。
說直白點,這地方都快與世隔絕了。
先說縣老爺孫大雅,前朝那會就是本地的知縣,今年四十出頭,上任的時候正好三十歲,一幹就是十來年。
算是見著稀奇了,地方官員是有調動的,哪怕人不動地方,官位動一動,這位孫大雅絕對說得上是國朝第一人了,一個知縣幹了十來年。
再說這地方,商縣為什麽叫商縣,原本是商賈出入東海的必經之路之一。
前朝開朝的時候,大修官道,商賈商隊就不需要從商縣走了,太繞路。
沒了外來的商賈,也沒什麽外來者,商縣漸漸也就“落敗”了,縣中百姓越來越少,越來越窮,沒有任何目光投向過這裏。
別說朝廷和知州府了,世家、商賈、海商,沒有任何目光看向這裏,沒有任何人會在這裏駐足。
消息極為閉塞,知道改朝換代了,每年也會領取一些知州府送來的公文,可公文裏不會寫關於齊燁的事,更不會寫關於司衛的事。
很難想象,在東海這個地界竟然有一座小小的縣城是如此的與世隔絕,百姓們很窮,自給自足勉強度日,靠著城外的田地,靠著上山捕獵,一代又一代的這麽平靜的生活著,不富裕,也知足。
入了縣衙,孫大雅一路陪同,他沒懷疑齊燁的世子身份,因為世子殿下帶著這三百來號人足以攻打下整個縣城,沒必要騙他,他隻是不明白這群人為什麽來商縣。
或許是在這個與世隔絕的縣城待的太久了,孫大雅總想要表示出對國朝世子的恭敬,卻又極為生疏,有些不知所措。
十多年來,他見過唯一比自己官位高身份重的,隻有一位京中九寺主事,迴來遷墳的,還是九年前發生的事。
與世隔絕的小城,縣府很破,老舊,且破,居住條件自然不好,角落掛滿了蜘蛛網,平常都沒人進衙署,縣太爺都很少來。
司衛們奪過幾個兼職衙役的百姓手中工具,收拾滿是灰塵的臥房。
孫大雅跟在齊燁身後,小心翼翼的打量著眾人,突然注意到季元思手中抓著一根笛子,微微“咦”了一聲。
“這笛子…”
孫大雅自言自語嘀咕了一聲:“有些眼熟,怎地似是在哪裏見過。”
大家齊齊看向了孫大雅,麵色莫名。
齊燁轉過身,從季元思手裏接過笛子,遞到了孫大雅的麵前。
“孫大人認得這個笛子?”
“老夫…下官,下官瞧瞧。”
拿過笛子定睛看了片刻,注意到上麵小字,孫大雅確定了。
“認得,認得認得,得是…得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了,那時下官初上任商縣,親眼所見,誒呦,慘呐,瘋了,瘋了瘋了,沒見過這等慘事,”
齊燁也不著急,拉開了凳子讓孫大雅坐下:“慢慢說,怎麽迴事,瘋是何意,慘是何意,笛子又是怎麽迴事。”
“笛子,是一女子所佩。”
“女子?”
“是,應是大戶人家出身,陪同之人帶著錢財,將錢財給了鄉親們修路,叫那女子居住在商縣之中。”
孫大雅流一拍大腿,衝著衙役說道:“去將七叔叫來,七嬸兒當年還伺候過人家,七叔知曉的多。”
衙役匆匆跑走了,齊燁耐下心,親自為孫大雅泡了壺茶,也不著急。
小夥伴們讓司衛和軍伍們散開警戒後,都待在了臥房外,小聲交流著,猜測著,梁伯鳳將會麵地點定在商縣,不止是因“安全問題”,應是還有其他隱情。
等了片刻,來了一老者。
真的是老者,老的都不像樣了,古代少有長壽之人,七十七歲,牙都掉光了。
孫大雅連忙走上前將老者攙扶了進來,安頓其坐下。
“七叔,這位是咱大康朝尊貴的王府世子殿下。”
老者咧著大嘴:“哪下?”
“王府殿下。”
老者喊道:“往哪下?”
孫大雅喊道:“往殿下…不是,王府殿下。”
老者:“王家溝下麵?”
“王爺吧,對,王爺兒子,國朝王爺殿下!”
“鍋裏炒著王八呢?”
“行了您歇著吧。”孫大雅轉過頭衝著衙役喊道:“七叔兒子呢,給七叔兒子叫來。”
“拉倒吧。”齊燁無奈道:“你就說你知道的事,大概就行,知道什麽說什麽。”
“成,那女子不是居住下來了嗎,身邊跟著一男一女兩個人,女的一看就知是個丫鬟,男的應是軍伍,走路腳跟不著地,像是跑船的軍伍,舟師軍伍。”
齊燁瞳孔猛地一縮:“然後呢?”
“那軍伍寸步不離那女子,三人居住在縣北的院中,總是能聽到爭吵聲,還問什麽信件送給了誰,女子將人名兒說出來,女子倔的很,不知是什麽信件,隻知那軍伍有時怒罵,有時還動了手,也有時還跪著求女子,叫女子說出信件給了誰,他好迴去交差。”
說到這,孫大雅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麽:“敢問殿下,可是為了當年那個將軍來的?”
“將軍,什麽將軍?”
“原來不是為了那將軍,那是…為了那道人?”
一聽道人二字,龔信厲聲道:“少廢話,將你知道的都說出來,快。”
“是,是,陪伴那女子的軍伍也是被逼的急了,使出渾身解數得不了逞,隻能整日飲酒,有一日飲了酒喝的大醉,拿著柴刀要劈死那女子,既不說出名字,他交不了差,不如一起死了算了,女子身旁那丫鬟擋了一刀,橫死院中,周遭鄉親們聽到了爭吵聲,又見到殺了人,便將那軍伍扭到了縣衙中,當時主政的是富大人,商縣哪出過人命官司啊,富大人就告知了州府,誰知過了沒幾日,州府府衙的人來了,通判親自來的,餘者皆是軍伍,伴著一位軍中將軍。”
齊燁問道:“什麽將軍,姓甚名誰。”
“不知,帶著百十來號人,那將軍煞氣的很,進入了牢中說那軍伍辦事不利,隻說了四字,辦事不利,說罷就當著通判的麵兒,抽刀捅在了那軍伍的心窩窩上,之後這將軍又找了那女子,問那女子信交給了誰,女子應是未說,也不知那將軍又如何折磨了她,之後,之後就瘋了。”
“瘋了?”
“也是當時縣裏的鄉親們聽到的,那女子咒罵將軍,鄉親們聽的不真切,隻言片語,欺世盜名、豬狗不如,如何如何的。”
“還有呢?”
“將軍離開了,又留下了十人,也是軍伍,看守著那女子,誰知當夜將軍離開後,女子就瘋了,用尖銳的石頭割了自己的臉,割了手腳,每一寸皮膚都割爛了,割的鮮血淋淋,還喊著,喊著什麽,喊著…”
“以血浴身入酆都,到了陰曹地府,她要親口質問十殿閻羅,為何要將惡鬼放入人間荼毒東海!”
開口的聲音極為突兀,正是那看著昏昏欲睡的七叔。
再看七叔,哪裏還有老眼昏花之態,不知何時已是坐直了身體。
“女子滿身鮮血,縣中郎中倒是診治了,治的了一時治不了一世,每每下了床,又尋尖銳之物割皮刻骨,嘴裏嚷著瘋言癲語,島、群賊、島上群賊,有瀛狗,亦有欺世盜名之奸邪小人,多年後,女子失足落入了枯井之中,身死,鄉親們將其草草下葬,十名看守軍伍皆自縊而死,又過了半年,一名穿著道袍的道人來了商縣,腰間…腰間掛著的就是那笛子,埋頭痛哭,在墳前燒了一些物件,有信件,還有一個兒童玩的撥鼓。”
“道人?!”齊燁蹲在了七叔的麵前:“道人與那女子是什麽關係?”
“道人豎了碑,寫著家姐聞倩兒之墓。”
一語落,滿堂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