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問是不是吹牛b不知道,吳尚峰可不吹,那是真辦事。
之前到了?城折衝府沒多久,吳尚峰帶著倆司衛進入了東慶道,也是打探情況。
古代也沒個電話什麽的及時溝通,到了東慶道後沒幾天,吳尚峰聽說世子被幹死了,嚇夠嗆,馬不停蹄的帶著倆司衛跑事發地閶縣去了。
還沒等調查清楚,消息又傳出來了,被幹死的世子是假的。
吳尚峰鬆了口氣歸鬆了口氣,也不急著迴去,暗中調查誰下的手。
剛查出點眉目,聽說又來了個世子,在夅城大殺四方,通過手法和行事風格,老吳確定了,這個世子才是真的。
來到了夅城,跑進了官衙,走到齊燁麵前,一點前戲都沒有,開口直入主題。
“皮家並非主使,背後是瀛賊,刺客是從私掠船上下來的,私掠船是東慶道舟師營從五品寧遠將軍盧峰放進來的。”
齊燁眼眶微跳了一下:“幕後指使是厲良玉?”
“不見得。”
“你不是說舟師的校尉將刺客放進來的嗎?”
風塵仆仆的吳尚峰給自己倒了杯茶,坐下後這才將了解的情況說了一遍。
通過這近一個月的暗中打探,吳尚峰發現舟師與幾年前的情況有些不同。
舟師的確是大帥厲良玉說了算,一共十二營,朝廷是按每營八千人發的餉,也就是九萬六千人滿編。
東海外麵都以為舟師並沒有滿編,存在著大量的吃空餉情況,實則不然,每一營不止八千人,而是八千到一萬人,每營多出來的一千來人是由舟師大營也就是帥府發放的。
這將近十二萬人,不敢說所有軍伍都是厲良玉的私兵,但旗官及以上,其中至少七成到八成都是效忠厲良玉的。
剩下那兩三成並非是效忠朝廷,純粹是混日子,談不上效忠誰,王八過河隨大流。
厲良玉剛當大帥那會,也打擊瀛賊私掠船,為了戰功也好,為了讓朝廷安心也罷,總之每年都會動幾次手,至於是真的打擊私掠船,還是和瀛賊做戲,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厲良玉和瀛島的關係很微妙,根據吳尚峰的猜測,厲良玉對接的,與其合作的,是瀛島朝廷,而非某條私掠船,或是私掠船船隊。
私掠船,瀛島朝廷培養的不假,甚至很多瀛島的官軍都冒充私掠船海盜跑東海三道燒殺掠奪當練兵了。
但這些私掠船應該是沒資格讓厲良玉給麵子的,原本舟師軍伍見著也揍。
不過這並不能代表什麽,厲良玉並非是對瀛賊殺無赦,而是表明一種態度,私掠船想要靠近東海,必須經過他這位舟師大帥的同意。
從厲良玉派人給史恭通風報信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厲良玉將東海看成了私人領地,無論是私掠船還是瀛賊,想要到東海,想要進入大康朝腹地,都要他這位舟師大帥點頭才行。
可這是以前,而非現在。
十年前,也可能是九年前,這種情況變了,厲良玉對私掠船的態度鬆口了。
私掠船進入東海燒殺掠奪的話,想要讓舟師視而不見,就需要通過海商給舟師營送好處,也就是孝敬,類似於通行費。
對外,厲良玉對私掠船以及瀛賊是見著就殺的。
對內,,三道各舟師營是允許私掠船靠岸的,隻要海商能夠買通各營就行。
因此,舟師各營的校尉成了各大海商以及世家爭相拉攏的對象,一個個富得流油。
對比九年前,十年前,厲良玉雖然在很多東海百姓的名聲一落千丈,可在舟師內部,各營軍伍是對厲良玉感恩戴德。
因為厲良玉鬆口了,對私掠船的態度不是那麽強硬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容忍下麵的各營收好處。
“九年前,十年前,從九年或者十年前,厲良玉對瀛賊的態度愈發曖昧,慢慢開始容忍私掠船靠近東海三道燒殺掠奪…”
齊燁麵露沉思之色:“是什麽讓厲良玉態度開始改變,那時…那時候陛下剛登基沒幾年吧。”
“不錯。”
“改朝換代的原因?”
“不,應不是。”
“那是…”
“倒是有個傳聞,不知真假。”
“說說。”
“一個道人,厲良玉的謀士,舟師軍中稱之為鷹道人。”
齊燁瞳孔猛地一縮:“原濟世堂的郎中梁伯鳳!”
“殿下知曉此人?”
“嗯。”齊燁點了點頭,苦笑道:“算是龔道長的師弟吧,不過十幾二十年沒見過了,龔道長的師傅曾經是那梁伯鳳修道道觀的觀主。”
“竟有如此淵源。”
吳尚峰放下茶杯,搖了搖頭:“聽聞厲良玉對這鷹道人極為信賴,厲良玉從軍多年,居於戰船之上數十年來如一日,頑疾纏身,鷹道人毛遂自薦入了軍營為厲良玉診病,熟絡後厲良玉見此人文韜武略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加之診病養身之情,後納入營中引為謀士,不過也有人說二人是至交好友,總之,若問如今舟師軍中誰還可左右厲良玉,唯有鷹道人一人。”
“明白了。”齊燁衝著角落打瞌睡的周寶說道:“在黑名單上給梁伯鳳的名字加上,排厲良玉後麵。”
“是。”
周寶猶豫了一下,隨即拿出小本子,歪歪扭扭的寫著,!
“如果真的和鷹道人有關的話,當年厲良玉並不允許私掠船靠近海岸線,見到就打,但是下麵的軍伍過的很苦,反而百姓對厲良玉殺伐果斷極為讚揚,大約九年前,鷹道人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勸說厲良玉容忍私掠船通過海商給舟師各營好處,從而靠近海岸線對百姓燒殺掠奪,軍伍們過的不苦了,百姓更加水深火熱了。”
“若真與那雜毛老道有關,是這個意思。”
“這鷹道人到底怎麽迴事?”
齊燁揉著眉心,兩世為人,和尚他見的很多,道士倒是沒見過幾個,不過倒是有些了解。
修道的道家子弟鮮少入世,即便入世,也不問世,這個“問世”就如同龔信似的,進入世俗之中,世俗又與他沒太大關係,隻是遊曆,隻是看,隻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鮮少摻和權利爭奪、戰陣殺伐之類的事情。
梁伯鳳倒好,非但入世,還從了賊,給國之大賊出謀劃策,甚至可能還占據很大的主導地位。
“吳大人。”旺仔問起了另外一件事:“朝廷冊封厲良玉為國公,舟師軍伍和百姓們如何想。”
“舟師營中自然擊掌相慶,至於百姓…”
吳尚峰苦笑道:“不少百姓是知曉厲良玉這大帥徒有其名,私掠船來東海如入無人之境一般燒殺掠奪正是因厲良玉這大帥屍位素餐,聽聞了厲良玉獲封國公後,習以為常,覺著東海三道發生了什麽瞠目結舌之事也不算稀奇了。”
旺仔皺了皺眉:“許多百姓知曉厲良玉是賊,是大賊,聽聞朝廷封他為國公,竟不罵?”
“有何可罵的,為何要罵,見的多了,就懶得罵了。”
齊燁聳了聳肩,他倒是能理解,很正常,這種情況太正常了,全國朝的老百姓都知道某個人,某個家族是賣國賊,三代賣國賊,結果人家就是吃香喝辣過日子,該壓榨老百姓繼續壓榨老百姓,日子過的要多滋潤有多滋潤,太正常了,百姓早就麻木了,麻木麻木著就習以為常了。
還是那句話,世道就是如此,莫名其妙的事發生的多了,大家就習以為常了,習以為常了,就麻木了,麻木之後,莫名其妙的事就愈發的多了,血性就是這麽熬沒的,正義和公道也是如此。
“正好你迴來了,夅城被我砍死好多官員,你先代一下夅城操勞一番。”
說完後,齊燁對周寶叫道:“取個空白聖旨,蓋上玉璽的,封一下老吳夅城知府的官職。”
周寶張了張嘴,沒敢開口。
他是真心想問問,齊燁從哪聽說的自己會寫字?
怕挨罵的周寶下意識看了眼還沒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吳尚峰,隻能鬧心扒拉的去取聖旨了。
之前到了?城折衝府沒多久,吳尚峰帶著倆司衛進入了東慶道,也是打探情況。
古代也沒個電話什麽的及時溝通,到了東慶道後沒幾天,吳尚峰聽說世子被幹死了,嚇夠嗆,馬不停蹄的帶著倆司衛跑事發地閶縣去了。
還沒等調查清楚,消息又傳出來了,被幹死的世子是假的。
吳尚峰鬆了口氣歸鬆了口氣,也不急著迴去,暗中調查誰下的手。
剛查出點眉目,聽說又來了個世子,在夅城大殺四方,通過手法和行事風格,老吳確定了,這個世子才是真的。
來到了夅城,跑進了官衙,走到齊燁麵前,一點前戲都沒有,開口直入主題。
“皮家並非主使,背後是瀛賊,刺客是從私掠船上下來的,私掠船是東慶道舟師營從五品寧遠將軍盧峰放進來的。”
齊燁眼眶微跳了一下:“幕後指使是厲良玉?”
“不見得。”
“你不是說舟師的校尉將刺客放進來的嗎?”
風塵仆仆的吳尚峰給自己倒了杯茶,坐下後這才將了解的情況說了一遍。
通過這近一個月的暗中打探,吳尚峰發現舟師與幾年前的情況有些不同。
舟師的確是大帥厲良玉說了算,一共十二營,朝廷是按每營八千人發的餉,也就是九萬六千人滿編。
東海外麵都以為舟師並沒有滿編,存在著大量的吃空餉情況,實則不然,每一營不止八千人,而是八千到一萬人,每營多出來的一千來人是由舟師大營也就是帥府發放的。
這將近十二萬人,不敢說所有軍伍都是厲良玉的私兵,但旗官及以上,其中至少七成到八成都是效忠厲良玉的。
剩下那兩三成並非是效忠朝廷,純粹是混日子,談不上效忠誰,王八過河隨大流。
厲良玉剛當大帥那會,也打擊瀛賊私掠船,為了戰功也好,為了讓朝廷安心也罷,總之每年都會動幾次手,至於是真的打擊私掠船,還是和瀛賊做戲,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厲良玉和瀛島的關係很微妙,根據吳尚峰的猜測,厲良玉對接的,與其合作的,是瀛島朝廷,而非某條私掠船,或是私掠船船隊。
私掠船,瀛島朝廷培養的不假,甚至很多瀛島的官軍都冒充私掠船海盜跑東海三道燒殺掠奪當練兵了。
但這些私掠船應該是沒資格讓厲良玉給麵子的,原本舟師軍伍見著也揍。
不過這並不能代表什麽,厲良玉並非是對瀛賊殺無赦,而是表明一種態度,私掠船想要靠近東海,必須經過他這位舟師大帥的同意。
從厲良玉派人給史恭通風報信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厲良玉將東海看成了私人領地,無論是私掠船還是瀛賊,想要到東海,想要進入大康朝腹地,都要他這位舟師大帥點頭才行。
可這是以前,而非現在。
十年前,也可能是九年前,這種情況變了,厲良玉對私掠船的態度鬆口了。
私掠船進入東海燒殺掠奪的話,想要讓舟師視而不見,就需要通過海商給舟師營送好處,也就是孝敬,類似於通行費。
對外,厲良玉對私掠船以及瀛賊是見著就殺的。
對內,,三道各舟師營是允許私掠船靠岸的,隻要海商能夠買通各營就行。
因此,舟師各營的校尉成了各大海商以及世家爭相拉攏的對象,一個個富得流油。
對比九年前,十年前,厲良玉雖然在很多東海百姓的名聲一落千丈,可在舟師內部,各營軍伍是對厲良玉感恩戴德。
因為厲良玉鬆口了,對私掠船的態度不是那麽強硬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容忍下麵的各營收好處。
“九年前,十年前,從九年或者十年前,厲良玉對瀛賊的態度愈發曖昧,慢慢開始容忍私掠船靠近東海三道燒殺掠奪…”
齊燁麵露沉思之色:“是什麽讓厲良玉態度開始改變,那時…那時候陛下剛登基沒幾年吧。”
“不錯。”
“改朝換代的原因?”
“不,應不是。”
“那是…”
“倒是有個傳聞,不知真假。”
“說說。”
“一個道人,厲良玉的謀士,舟師軍中稱之為鷹道人。”
齊燁瞳孔猛地一縮:“原濟世堂的郎中梁伯鳳!”
“殿下知曉此人?”
“嗯。”齊燁點了點頭,苦笑道:“算是龔道長的師弟吧,不過十幾二十年沒見過了,龔道長的師傅曾經是那梁伯鳳修道道觀的觀主。”
“竟有如此淵源。”
吳尚峰放下茶杯,搖了搖頭:“聽聞厲良玉對這鷹道人極為信賴,厲良玉從軍多年,居於戰船之上數十年來如一日,頑疾纏身,鷹道人毛遂自薦入了軍營為厲良玉診病,熟絡後厲良玉見此人文韜武略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加之診病養身之情,後納入營中引為謀士,不過也有人說二人是至交好友,總之,若問如今舟師軍中誰還可左右厲良玉,唯有鷹道人一人。”
“明白了。”齊燁衝著角落打瞌睡的周寶說道:“在黑名單上給梁伯鳳的名字加上,排厲良玉後麵。”
“是。”
周寶猶豫了一下,隨即拿出小本子,歪歪扭扭的寫著,!
“如果真的和鷹道人有關的話,當年厲良玉並不允許私掠船靠近海岸線,見到就打,但是下麵的軍伍過的很苦,反而百姓對厲良玉殺伐果斷極為讚揚,大約九年前,鷹道人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勸說厲良玉容忍私掠船通過海商給舟師各營好處,從而靠近海岸線對百姓燒殺掠奪,軍伍們過的不苦了,百姓更加水深火熱了。”
“若真與那雜毛老道有關,是這個意思。”
“這鷹道人到底怎麽迴事?”
齊燁揉著眉心,兩世為人,和尚他見的很多,道士倒是沒見過幾個,不過倒是有些了解。
修道的道家子弟鮮少入世,即便入世,也不問世,這個“問世”就如同龔信似的,進入世俗之中,世俗又與他沒太大關係,隻是遊曆,隻是看,隻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鮮少摻和權利爭奪、戰陣殺伐之類的事情。
梁伯鳳倒好,非但入世,還從了賊,給國之大賊出謀劃策,甚至可能還占據很大的主導地位。
“吳大人。”旺仔問起了另外一件事:“朝廷冊封厲良玉為國公,舟師軍伍和百姓們如何想。”
“舟師營中自然擊掌相慶,至於百姓…”
吳尚峰苦笑道:“不少百姓是知曉厲良玉這大帥徒有其名,私掠船來東海如入無人之境一般燒殺掠奪正是因厲良玉這大帥屍位素餐,聽聞了厲良玉獲封國公後,習以為常,覺著東海三道發生了什麽瞠目結舌之事也不算稀奇了。”
旺仔皺了皺眉:“許多百姓知曉厲良玉是賊,是大賊,聽聞朝廷封他為國公,竟不罵?”
“有何可罵的,為何要罵,見的多了,就懶得罵了。”
齊燁聳了聳肩,他倒是能理解,很正常,這種情況太正常了,全國朝的老百姓都知道某個人,某個家族是賣國賊,三代賣國賊,結果人家就是吃香喝辣過日子,該壓榨老百姓繼續壓榨老百姓,日子過的要多滋潤有多滋潤,太正常了,百姓早就麻木了,麻木麻木著就習以為常了。
還是那句話,世道就是如此,莫名其妙的事發生的多了,大家就習以為常了,習以為常了,就麻木了,麻木之後,莫名其妙的事就愈發的多了,血性就是這麽熬沒的,正義和公道也是如此。
“正好你迴來了,夅城被我砍死好多官員,你先代一下夅城操勞一番。”
說完後,齊燁對周寶叫道:“取個空白聖旨,蓋上玉璽的,封一下老吳夅城知府的官職。”
周寶張了張嘴,沒敢開口。
他是真心想問問,齊燁從哪聽說的自己會寫字?
怕挨罵的周寶下意識看了眼還沒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吳尚峰,隻能鬧心扒拉的去取聖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