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的隊伍,距離京城越來越近,齊燁卻反而讓隊伍的速度行進越來越慢。
很多人不解,以為齊燁歸心似箭。
唯有熊思賢頗為欣慰,看著齊燁,就仿佛看見自己小輩越來越懂事穩重似的。
齊燁的確歸心似箭,可他早就不是當初那個剛出道的素人了。
速度越來越慢,是因要等待消息、了解形勢、分析情況。
走的越慢,信件來的越多,齊燁則是對京中的情況越了解。
眼看都到京城下縣了,齊燁再次下令原地休息。
秋涼,夜早,冷風起。
夕陽西下,齊燁蹲在馬車旁,折疊小木桌上麵放著七封信。
除了季小鹿等異族外,其他小夥伴都在。
眾人一一傳閱著從南莊寫來的信件,越是看,麵色越是陰沉。
“啪”的一聲,阿卓一巴掌將信件拍在了桌子上,目眥欲裂。
“好狗膽,國子監當誅,明倫坊,當誅!”
其他人都看向了齊燁,大氣都不敢喘。
在場的都是t0t1團隊中的核心,既是核心,哪能不知齊燁滅瀛之誌。
“挺逗的是不是。”
齊燁反倒是笑了,聳了聳肩:“就連坊間百姓都知道,東海屠我大康百姓的瀛島私掠船,本就是瀛島朝廷支持,可我大康朝廷卻允許瀛狗使團中的學子入京求學。”
阿卓咬牙道:“陛下究竟是何意,難不成忘記了東海三道百姓的血海深仇!”
“別那麽急著下結論。”
齊燁搖了搖頭:“陛下不會忘,要是忘的話,就直接讓那些瀛狗學子入國子監了,而不是相互扯皮扯了這麽久讓國子監下設一個明倫坊教授那些瀛狗學子。”
信件多是季渃嫣與段平寫的,老段寫了三封,包括京中的局勢,最近發生了什麽,十分客觀,講述事實,沒有分析或是揣測。
季渃嫣的信件就比較主觀了,信件中主要提及了三件事,或者說是三方勢力,這三方原本毫無牽扯的勢力,如今隱隱有著統一戰線的意思。
首先是最早入京的瀛島使團,瀛島使團這次來了很多人,一部分是所謂的學子,用瀛狗的話來說,這些學子都是精挑細選聰穎好學之人,仰慕漢家文化,想要去漢人最高學府國子監求學。
除了這些學子外,還有一些所謂的“武士”,這些武士極為重視榮耀感,上一次齊燁將演武的那些瀛賊近乎團滅,這些武士就是來找場子的,想要和齊燁再“切磋”一下。
不說這些武士,就說那些學子,倒是很受京中士林部分人的歡迎,入京後操著完全沒有口音的漢話去各個名士大儒的家中拜訪求教,很謙遜,也很恭敬。
能在京中混的,能混成名士大儒的,有幾個真正是讀書讀傻了的,哪能不知大康朝和瀛島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因此並不是所有讀書人都喜歡這些瀛賊學子。
這時候國子監就跳出來了,大力支持瀛賊學子入學,帶點為其背書的意思,張口教化,閉口兩國情誼,再張口就是禮儀之邦如何如何的。
因為國子監跳了出來,京中有些盲目的讀書人開始接納這些瀛島學子了。
而在這個期間,瀛賊學子去了南莊,一些人想要入學南莊的書樓。
那時候外界還看熱鬧呢,以為南莊肯定會將這些瀛島學子給打出來,畢竟天下皆知去年演武切磋,死在齊燁手裏的瀛賊至少三位數,東一塊西一塊的。
南莊倒是動手了,不過動手的不是南莊的人,而是皇孫康玨。
康玨帶著一群東宮衛,拎著棍棒將十多名瀛賊學子打的屁滾尿流,從南莊入口追殺上了官道,追了七裏路,一共十二個學子,瘸了四個,胳膊斷了仨,剩下的全都是頭破血流。
國子監再次跳了出來,是否代表了京中讀書人不知道,反正他們說是代表了,甚至還說代表了天下讀書人,譴責皇孫康玨的魯莽行為。
康玨歲數小,也沒什麽名聲,他爹還沒當皇帝呢,別說他這皇孫了,自然沒太大的威懾力,至少對自詡“一身傲骨”的國子監沒什麽威懾力。
這時候,東宮下場了,準確的說是太子康驍康小二下場了,帶著一群東宮屬官上朝,嚴厲譴責“偷感”太重的瀛賊學子。
用太子的話來說,那就是南莊書樓開設一個新的科目,叫做“器”,教授的是打造軍器相關工藝知識,那群瀛島學子實則是奔著“偷”去的。
國子監為瀛島學子辯解,說人家隻是出於仰慕罷了,想學四書五經,而非軍器打造工藝。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太子說之前瀛島使節就是被南莊打造的軍器給團滅的,這些軍器可以用於東海沿海線的防守。
國子監那邊說這些是瀛賊學子,手無縛雞之力的瀛島學子,根本不是去“偷”的。
太子獲得了兵部那邊的支持,兵部將軍們認為小二說的對。
國子監那邊受到了不少監察使的支持,這些大多數讀書人出身的監察使認為太子做的太過了。
要是換了一年以前,這群監察使別說和太子強嘴了,站都不敢站出來。
那時候老六退位之事傳的沸沸揚揚,結果這都過去一年多了,沒人提了,明顯是老六還要幹幾年。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初老六是準備打算這幾年退位的,要麽他幹世家,要麽小二幹世家,父子二人肯定得有一個“祭”出去的,結果橫空殺出一個齊燁,一個衙署一個衙署的端,端完之後跑南地去了,手法愈發嫻熟,麵對世家,要麽殺,要麽收下當狗,要麽大出血打半殘,反正三選一。
不能說全是因為齊燁吧,反正有關係,老六如今還坐在龍椅上,宮中再未傳出過老六要退位的風聲。
本來康玨打瀛賊學子就是個扯皮的事,扯來扯去慢慢就沒人提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無頭官司,太子不想因為和國子監對罵而不斷降低自己在士林讀書人中的名聲,國子監也真的不敢和小二撕破臉皮。
誰知眼看著這事都快沒人談論了,一個誰也沒想到的人悄聲無息的出現在了京中,三皇子,康凜,與瀛賊走動密切,與國子監走動密切,與京中名士大儒,走動密切!
“康凜,三皇子,楚王殿下。”
齊燁將所有信件都丟到火堆裏,目光幽幽:“他豈會不知曉那些瀛賊武士是奔著我來的,現在蹦躂出來給那群瀛狗站台,嗬,看來我這幽王府小世子,應與他好好結識一番了。”
阿卓歎了口氣,康小三啊康小三,你說你惹他幹嘛啊。
很多人不解,以為齊燁歸心似箭。
唯有熊思賢頗為欣慰,看著齊燁,就仿佛看見自己小輩越來越懂事穩重似的。
齊燁的確歸心似箭,可他早就不是當初那個剛出道的素人了。
速度越來越慢,是因要等待消息、了解形勢、分析情況。
走的越慢,信件來的越多,齊燁則是對京中的情況越了解。
眼看都到京城下縣了,齊燁再次下令原地休息。
秋涼,夜早,冷風起。
夕陽西下,齊燁蹲在馬車旁,折疊小木桌上麵放著七封信。
除了季小鹿等異族外,其他小夥伴都在。
眾人一一傳閱著從南莊寫來的信件,越是看,麵色越是陰沉。
“啪”的一聲,阿卓一巴掌將信件拍在了桌子上,目眥欲裂。
“好狗膽,國子監當誅,明倫坊,當誅!”
其他人都看向了齊燁,大氣都不敢喘。
在場的都是t0t1團隊中的核心,既是核心,哪能不知齊燁滅瀛之誌。
“挺逗的是不是。”
齊燁反倒是笑了,聳了聳肩:“就連坊間百姓都知道,東海屠我大康百姓的瀛島私掠船,本就是瀛島朝廷支持,可我大康朝廷卻允許瀛狗使團中的學子入京求學。”
阿卓咬牙道:“陛下究竟是何意,難不成忘記了東海三道百姓的血海深仇!”
“別那麽急著下結論。”
齊燁搖了搖頭:“陛下不會忘,要是忘的話,就直接讓那些瀛狗學子入國子監了,而不是相互扯皮扯了這麽久讓國子監下設一個明倫坊教授那些瀛狗學子。”
信件多是季渃嫣與段平寫的,老段寫了三封,包括京中的局勢,最近發生了什麽,十分客觀,講述事實,沒有分析或是揣測。
季渃嫣的信件就比較主觀了,信件中主要提及了三件事,或者說是三方勢力,這三方原本毫無牽扯的勢力,如今隱隱有著統一戰線的意思。
首先是最早入京的瀛島使團,瀛島使團這次來了很多人,一部分是所謂的學子,用瀛狗的話來說,這些學子都是精挑細選聰穎好學之人,仰慕漢家文化,想要去漢人最高學府國子監求學。
除了這些學子外,還有一些所謂的“武士”,這些武士極為重視榮耀感,上一次齊燁將演武的那些瀛賊近乎團滅,這些武士就是來找場子的,想要和齊燁再“切磋”一下。
不說這些武士,就說那些學子,倒是很受京中士林部分人的歡迎,入京後操著完全沒有口音的漢話去各個名士大儒的家中拜訪求教,很謙遜,也很恭敬。
能在京中混的,能混成名士大儒的,有幾個真正是讀書讀傻了的,哪能不知大康朝和瀛島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因此並不是所有讀書人都喜歡這些瀛賊學子。
這時候國子監就跳出來了,大力支持瀛賊學子入學,帶點為其背書的意思,張口教化,閉口兩國情誼,再張口就是禮儀之邦如何如何的。
因為國子監跳了出來,京中有些盲目的讀書人開始接納這些瀛島學子了。
而在這個期間,瀛賊學子去了南莊,一些人想要入學南莊的書樓。
那時候外界還看熱鬧呢,以為南莊肯定會將這些瀛島學子給打出來,畢竟天下皆知去年演武切磋,死在齊燁手裏的瀛賊至少三位數,東一塊西一塊的。
南莊倒是動手了,不過動手的不是南莊的人,而是皇孫康玨。
康玨帶著一群東宮衛,拎著棍棒將十多名瀛賊學子打的屁滾尿流,從南莊入口追殺上了官道,追了七裏路,一共十二個學子,瘸了四個,胳膊斷了仨,剩下的全都是頭破血流。
國子監再次跳了出來,是否代表了京中讀書人不知道,反正他們說是代表了,甚至還說代表了天下讀書人,譴責皇孫康玨的魯莽行為。
康玨歲數小,也沒什麽名聲,他爹還沒當皇帝呢,別說他這皇孫了,自然沒太大的威懾力,至少對自詡“一身傲骨”的國子監沒什麽威懾力。
這時候,東宮下場了,準確的說是太子康驍康小二下場了,帶著一群東宮屬官上朝,嚴厲譴責“偷感”太重的瀛賊學子。
用太子的話來說,那就是南莊書樓開設一個新的科目,叫做“器”,教授的是打造軍器相關工藝知識,那群瀛島學子實則是奔著“偷”去的。
國子監為瀛島學子辯解,說人家隻是出於仰慕罷了,想學四書五經,而非軍器打造工藝。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太子說之前瀛島使節就是被南莊打造的軍器給團滅的,這些軍器可以用於東海沿海線的防守。
國子監那邊說這些是瀛賊學子,手無縛雞之力的瀛島學子,根本不是去“偷”的。
太子獲得了兵部那邊的支持,兵部將軍們認為小二說的對。
國子監那邊受到了不少監察使的支持,這些大多數讀書人出身的監察使認為太子做的太過了。
要是換了一年以前,這群監察使別說和太子強嘴了,站都不敢站出來。
那時候老六退位之事傳的沸沸揚揚,結果這都過去一年多了,沒人提了,明顯是老六還要幹幾年。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初老六是準備打算這幾年退位的,要麽他幹世家,要麽小二幹世家,父子二人肯定得有一個“祭”出去的,結果橫空殺出一個齊燁,一個衙署一個衙署的端,端完之後跑南地去了,手法愈發嫻熟,麵對世家,要麽殺,要麽收下當狗,要麽大出血打半殘,反正三選一。
不能說全是因為齊燁吧,反正有關係,老六如今還坐在龍椅上,宮中再未傳出過老六要退位的風聲。
本來康玨打瀛賊學子就是個扯皮的事,扯來扯去慢慢就沒人提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無頭官司,太子不想因為和國子監對罵而不斷降低自己在士林讀書人中的名聲,國子監也真的不敢和小二撕破臉皮。
誰知眼看著這事都快沒人談論了,一個誰也沒想到的人悄聲無息的出現在了京中,三皇子,康凜,與瀛賊走動密切,與國子監走動密切,與京中名士大儒,走動密切!
“康凜,三皇子,楚王殿下。”
齊燁將所有信件都丟到火堆裏,目光幽幽:“他豈會不知曉那些瀛賊武士是奔著我來的,現在蹦躂出來給那群瀛狗站台,嗬,看來我這幽王府小世子,應與他好好結識一番了。”
阿卓歎了口氣,康小三啊康小三,你說你惹他幹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