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燁對結果很滿意。
他知道現在不是大康朝和瀛島開戰的時機,可他更清楚在開戰之前,必須要打壓瀛島的囂張氣焰,必須要全國上上下下團結一致,想要讓人們團結,除了利益之外,還有仇恨。
有了結果,齊燁對喻斌點了點頭。
作為齊燁的愛徒,喻斌心領神會,扯著嗓子繼續叫。
“車弩,可固於沙地。”
原本那國子監的三好學生喻斌,邁著大步來到板車旁邊,一腳將京衛踹開,隨即拉開了黑布,滿麵猙獰之色。
隻見板車上麵是一個包裹著鐵皮的橢圓形物體,和個縮小的馬車車廂似的。
“請看學生演示。”
一語落畢,喻斌從車邊撿起了小石錘,手起錘落,狠狠砸了下去。
“嗡”的一聲,一個像是鉤鎖的東西射了出去,後麵連接著鐵鏈。
“砰”的一聲,場外驚叫之聲不絕於耳。
一個瀛賊,就這麽“碎”了半截身體,光天化日之下,兩千多人麵前,當著君臣的麵,被喻斌就這麽“轟”碎了。
那瀛賊的麵前明明擋著那麽厚的木板,卻如同一層薄薄的紙張一樣不堪一擊。
鐵索頂端有點像是船錨,隻不過是x形的,如同破甲箭。
旁邊的倆京衛趕緊站到旁邊,擼起袖子轉動側麵的“軲轆”狀,半截身體,連帶著被射穿的厚木板就這麽輕而易舉的被“拖”迴來了。
孫子老六是第一個反應過來了,下意識叫道:“擊船所用?!”
老六是第一個叫的,第二個叫的是魏成鑫。
“大膽!”
魏成鑫發瘋一樣跑向喻斌:“瘋了,齊燁你瘋了,瀛島使節比鬥已輸,你等竟敢如此虐殺使節,就不怕瀛島借機開戰,瘋了,統統瘋了,成何體統,成何體統!”
魏成鑫朝著喻斌那邊跑,想要阻止。
天子站起身,那麽大歲數的人了,身手敏捷,直接從草垛子上跳了下來,快步走向喻斌等人。
一看老六都動了,小二和一群臣子以及部分禁衛連忙跟上。
老六來到場中的時候,魏成鑫也跑過來了。
“陛下,陛下。”
魏成鑫急的和什麽似的,仿佛被掛在木架上的不是一群瀛賊而是他親爹。
天子看都沒看向魏成鑫,而是車弩。
“齊燁!”
“學生在。”
齊燁快步走來,彎腰施禮。
“告知朕,此物是何。”
“這…”
齊燁指了指遠處的公輸雲:“公輸甲和公輸甲父子二人打造的,我也不太懂。”
天子無語至極:“朕不問他,朕隻問你,為何如此犀利,是何構造。”
“不道。”
這次連“學生”的自稱都不帶了,齊燁還翻了個白眼。
齊燁說的是實話,他光見識過威力,而且隻是一部分,具體怎麽迴事他也沒問,不是沒來得及問,而是不想問。
這是人家墨家流傳下來的智慧、技術,國朝都換了多少代了,墨家都存在多少年了,你一個本朝的世子問個錘子問,問啥啊,想要據為己有啊,要臉嗎。
齊燁是要臉的,可看天子那個樣,明顯是不想要臉了。
既然天子不要臉了,齊燁也不想要了,不過不是對公輸,不是對墨家,而是對天子。
“陛下,軍器不止這一樣,還有,您先睜大狗…您先睜大夠讓您吃驚異常的龍目好好看看,看過之後學生再一一和您稟報。”
“好。”
天子連連點頭:“速速演示一番。”
齊燁對喻斌打了個眼色,又退到一旁了。
站在天子身後的贇乘泰,眼淚汪汪,以後都不好意思自稱是喻斌的爹了,看看人家齊燁,親祖宗都未必這麽提攜喻斌。
“陛下,剛剛那是弩車,可固於城牆、沙地,以及戰船之上,尋常瀛島戰船,隻需五具,射中後便可令敵船入水下沉。”
小二傻乎乎的問道:“要是射不沉呢。”
喻斌:“那就再加五具。”
小二:“有道理。”
“弩車其名,因便於運送,若是遇山路,三人便可挑抬運送。”
喻斌說完後朝著遠處打了個手勢,孫功帶著人又拉來了個板車,同樣蓋著個黑布。
一把扯開黑布,隻見上麵擺了六個長木匣子,木匣子是打開的,裏麵放著大腿長短粗細的連弩。
弓幹扁圓,獸筋纏紮,桑木為芯,前端有合口,弓臂緊密無間,一大兩小三重凹型箭道,上至備箭,射出後備箭落下,四重獸筋前後令後端咬合處快速推動輪換發力。
這種連弩才是真正的“硬貨”,很重,要端起來,還要瞄準,一般人用不了。
“連弩與秦弩不同,可連射十二發。”
喻斌拿起一個,反握遞給天子:“陛下可用瀛賊在不同距離下嚐試一番。”
天子剛接過來,魏成鑫大喊道:“不可,萬萬不可,陛下,瀛使…”
“贏使嗎?”小二淡淡的打斷道:“贏使要用長弓射殺我大康幽王世子,魏少卿你可知曉。”
魏成鑫啞口無言,不敢與康驍對視。
這事他是真不知道,隻是他是鴻臚寺少卿,真要追究起來的話,他難逃其咎。
“還有,別人不知那土船屋郎及麾下是何人,也就罷了,魏少卿,難道…”
太子微微皺眉:“難道你也不知曉。”
“下官…”
“孤在問你,知曉,還是不知曉!”
“知,知曉一些。”
“是知曉那土船屋郎常年假扮私掠海盜大肆屠戮我東海三道百姓,還是知曉那土船屋郎,想要借著比試之機取我大康幽王府世子性命?”
“夠了。”
老六終於發話了,瞪了一眼康驍,隨即對魏成鑫說道:“不管如何,土船屋郎等人必是使節,一路長途跋涉遠道而來也不容易,魏寺卿安心就是,朕會留他們全屍的。”
“多謝陛…”
“下”字沒說完,魏成鑫傻眼了,還是要弄死唄?
老六都懶得搭理魏成鑫,相比這事,他更好奇連弩。
連弩拿在手上掂量掂量,老六瞄準了最近的一個瀛賊。
文臣互相看著,想要勸諫。
試射可以,咱換個木靶子,這光天化日眾目睽睽的,還有那麽多使節在場,直接射已經沒了戰鬥力的瀛人,這都不是外交糾紛的事了,一個鬧不好,瀛島那邊都會宣戰。
按理來說,老六不應該這麽做,登基多年,他走的都是個“穩妥”路線,甚至可以說是龜了。
結果今天不知道怎麽迴事,抬手就射,明明是第一次用這種連弩,十五弩,中了十三根,七個貫通,六根入體大半。
被射中的瀛賊也是個硬漢,中了十三弩,哼都沒哼一聲,直接死了。
老六雙眼放光,這手感,這威力,這射程,就一個字,爽哉。
其實這種連弩並非墨家原創,而是諸葛亮設計的,最初叫諸葛連弩。
漢末時期馬鈞對其進行了改進,將其改成了五十矢的連弩,隻不過因為生產工藝特別複雜,成本又高,加之箭矢還需要特製,根本無法做到“量產”,導致這種技術慢慢失傳了。
隱居的墨家子弟雖然沒見過原物,卻根據一些古籍描述大致還原了一下,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改進。
公輸甲打造這玩意的時候,考慮了距離和準頭,所以減少了弩矢的數量。
事實上,剛剛的弩車內部結構與連弩也有幾分相似。
之後是手弩、大床弩、踏弩,都是大中型殺器,被孫功帶著人或推或搬弄到場中。
每一次試射,都有一個瀛賊咽氣,或是四分五裂。
這一切就發生在百姓麵前,就發生在各國使節的眼前。
當齊燁將這些軍器的“成本價格”一說,君臣終於明白了齊燁的用意。
大康現在擁有了很多軍器,很多威力更加巨大,射程更遠的軍器,這些軍器雖然不適合攻城掠地,但是守城綽綽有餘,對比之前所用的城駑、弓箭,威力翻了幾番。
瀛賊,可以開戰,全麵開戰,駕著戰船來東海三道,不是不可以,但是,這些戰船必須要扛揍,能夠扛得住弩車,或者,你們的弓箭比弩車射程更遠。
說的再通俗點,那就是一艘幾萬貫乃至十幾萬貫的戰船,是可以被一百來貫的東西給幹掉的,被輕而易舉的幹掉。
不敢和瀛賊開戰,瞻前顧後,因為東海沒戰船,沒真正能夠與瀛賊戰船抗衡的戰船,所以怕開戰,一旦開戰,隻能“守”,不能攻,光挨揍。
那麽一旦將這些軍器大量生產,部署在沿海區域的話,還是隻能守不能攻,性質卻大大改變了,不會像以前那樣靠著將士們搏命去守,而是站在軍器直接將戰船轟碎,以逸待勞等著瀛賊衝上來就好。
最妙的是這玩意造價也不高昂,理論上隻要朝廷肯投錢,投大量人力,部署在沿海區域每個登陸點,問題不大。
每個人都看出來了,這些軍器,統統是根據東海的形式研究出來的,不是針對今天來比試的瀛使,而是針對整個瀛島!
天子,龍顏大悅,大笑之聲震耳欲聾。
“齊燁!”
“學生在。”
“明日參朝,帶著有功之士參朝,朕要一一…不是,朝廷,要一一獎賞。”
“學生遵旨。”
他知道現在不是大康朝和瀛島開戰的時機,可他更清楚在開戰之前,必須要打壓瀛島的囂張氣焰,必須要全國上上下下團結一致,想要讓人們團結,除了利益之外,還有仇恨。
有了結果,齊燁對喻斌點了點頭。
作為齊燁的愛徒,喻斌心領神會,扯著嗓子繼續叫。
“車弩,可固於沙地。”
原本那國子監的三好學生喻斌,邁著大步來到板車旁邊,一腳將京衛踹開,隨即拉開了黑布,滿麵猙獰之色。
隻見板車上麵是一個包裹著鐵皮的橢圓形物體,和個縮小的馬車車廂似的。
“請看學生演示。”
一語落畢,喻斌從車邊撿起了小石錘,手起錘落,狠狠砸了下去。
“嗡”的一聲,一個像是鉤鎖的東西射了出去,後麵連接著鐵鏈。
“砰”的一聲,場外驚叫之聲不絕於耳。
一個瀛賊,就這麽“碎”了半截身體,光天化日之下,兩千多人麵前,當著君臣的麵,被喻斌就這麽“轟”碎了。
那瀛賊的麵前明明擋著那麽厚的木板,卻如同一層薄薄的紙張一樣不堪一擊。
鐵索頂端有點像是船錨,隻不過是x形的,如同破甲箭。
旁邊的倆京衛趕緊站到旁邊,擼起袖子轉動側麵的“軲轆”狀,半截身體,連帶著被射穿的厚木板就這麽輕而易舉的被“拖”迴來了。
孫子老六是第一個反應過來了,下意識叫道:“擊船所用?!”
老六是第一個叫的,第二個叫的是魏成鑫。
“大膽!”
魏成鑫發瘋一樣跑向喻斌:“瘋了,齊燁你瘋了,瀛島使節比鬥已輸,你等竟敢如此虐殺使節,就不怕瀛島借機開戰,瘋了,統統瘋了,成何體統,成何體統!”
魏成鑫朝著喻斌那邊跑,想要阻止。
天子站起身,那麽大歲數的人了,身手敏捷,直接從草垛子上跳了下來,快步走向喻斌等人。
一看老六都動了,小二和一群臣子以及部分禁衛連忙跟上。
老六來到場中的時候,魏成鑫也跑過來了。
“陛下,陛下。”
魏成鑫急的和什麽似的,仿佛被掛在木架上的不是一群瀛賊而是他親爹。
天子看都沒看向魏成鑫,而是車弩。
“齊燁!”
“學生在。”
齊燁快步走來,彎腰施禮。
“告知朕,此物是何。”
“這…”
齊燁指了指遠處的公輸雲:“公輸甲和公輸甲父子二人打造的,我也不太懂。”
天子無語至極:“朕不問他,朕隻問你,為何如此犀利,是何構造。”
“不道。”
這次連“學生”的自稱都不帶了,齊燁還翻了個白眼。
齊燁說的是實話,他光見識過威力,而且隻是一部分,具體怎麽迴事他也沒問,不是沒來得及問,而是不想問。
這是人家墨家流傳下來的智慧、技術,國朝都換了多少代了,墨家都存在多少年了,你一個本朝的世子問個錘子問,問啥啊,想要據為己有啊,要臉嗎。
齊燁是要臉的,可看天子那個樣,明顯是不想要臉了。
既然天子不要臉了,齊燁也不想要了,不過不是對公輸,不是對墨家,而是對天子。
“陛下,軍器不止這一樣,還有,您先睜大狗…您先睜大夠讓您吃驚異常的龍目好好看看,看過之後學生再一一和您稟報。”
“好。”
天子連連點頭:“速速演示一番。”
齊燁對喻斌打了個眼色,又退到一旁了。
站在天子身後的贇乘泰,眼淚汪汪,以後都不好意思自稱是喻斌的爹了,看看人家齊燁,親祖宗都未必這麽提攜喻斌。
“陛下,剛剛那是弩車,可固於城牆、沙地,以及戰船之上,尋常瀛島戰船,隻需五具,射中後便可令敵船入水下沉。”
小二傻乎乎的問道:“要是射不沉呢。”
喻斌:“那就再加五具。”
小二:“有道理。”
“弩車其名,因便於運送,若是遇山路,三人便可挑抬運送。”
喻斌說完後朝著遠處打了個手勢,孫功帶著人又拉來了個板車,同樣蓋著個黑布。
一把扯開黑布,隻見上麵擺了六個長木匣子,木匣子是打開的,裏麵放著大腿長短粗細的連弩。
弓幹扁圓,獸筋纏紮,桑木為芯,前端有合口,弓臂緊密無間,一大兩小三重凹型箭道,上至備箭,射出後備箭落下,四重獸筋前後令後端咬合處快速推動輪換發力。
這種連弩才是真正的“硬貨”,很重,要端起來,還要瞄準,一般人用不了。
“連弩與秦弩不同,可連射十二發。”
喻斌拿起一個,反握遞給天子:“陛下可用瀛賊在不同距離下嚐試一番。”
天子剛接過來,魏成鑫大喊道:“不可,萬萬不可,陛下,瀛使…”
“贏使嗎?”小二淡淡的打斷道:“贏使要用長弓射殺我大康幽王世子,魏少卿你可知曉。”
魏成鑫啞口無言,不敢與康驍對視。
這事他是真不知道,隻是他是鴻臚寺少卿,真要追究起來的話,他難逃其咎。
“還有,別人不知那土船屋郎及麾下是何人,也就罷了,魏少卿,難道…”
太子微微皺眉:“難道你也不知曉。”
“下官…”
“孤在問你,知曉,還是不知曉!”
“知,知曉一些。”
“是知曉那土船屋郎常年假扮私掠海盜大肆屠戮我東海三道百姓,還是知曉那土船屋郎,想要借著比試之機取我大康幽王府世子性命?”
“夠了。”
老六終於發話了,瞪了一眼康驍,隨即對魏成鑫說道:“不管如何,土船屋郎等人必是使節,一路長途跋涉遠道而來也不容易,魏寺卿安心就是,朕會留他們全屍的。”
“多謝陛…”
“下”字沒說完,魏成鑫傻眼了,還是要弄死唄?
老六都懶得搭理魏成鑫,相比這事,他更好奇連弩。
連弩拿在手上掂量掂量,老六瞄準了最近的一個瀛賊。
文臣互相看著,想要勸諫。
試射可以,咱換個木靶子,這光天化日眾目睽睽的,還有那麽多使節在場,直接射已經沒了戰鬥力的瀛人,這都不是外交糾紛的事了,一個鬧不好,瀛島那邊都會宣戰。
按理來說,老六不應該這麽做,登基多年,他走的都是個“穩妥”路線,甚至可以說是龜了。
結果今天不知道怎麽迴事,抬手就射,明明是第一次用這種連弩,十五弩,中了十三根,七個貫通,六根入體大半。
被射中的瀛賊也是個硬漢,中了十三弩,哼都沒哼一聲,直接死了。
老六雙眼放光,這手感,這威力,這射程,就一個字,爽哉。
其實這種連弩並非墨家原創,而是諸葛亮設計的,最初叫諸葛連弩。
漢末時期馬鈞對其進行了改進,將其改成了五十矢的連弩,隻不過因為生產工藝特別複雜,成本又高,加之箭矢還需要特製,根本無法做到“量產”,導致這種技術慢慢失傳了。
隱居的墨家子弟雖然沒見過原物,卻根據一些古籍描述大致還原了一下,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改進。
公輸甲打造這玩意的時候,考慮了距離和準頭,所以減少了弩矢的數量。
事實上,剛剛的弩車內部結構與連弩也有幾分相似。
之後是手弩、大床弩、踏弩,都是大中型殺器,被孫功帶著人或推或搬弄到場中。
每一次試射,都有一個瀛賊咽氣,或是四分五裂。
這一切就發生在百姓麵前,就發生在各國使節的眼前。
當齊燁將這些軍器的“成本價格”一說,君臣終於明白了齊燁的用意。
大康現在擁有了很多軍器,很多威力更加巨大,射程更遠的軍器,這些軍器雖然不適合攻城掠地,但是守城綽綽有餘,對比之前所用的城駑、弓箭,威力翻了幾番。
瀛賊,可以開戰,全麵開戰,駕著戰船來東海三道,不是不可以,但是,這些戰船必須要扛揍,能夠扛得住弩車,或者,你們的弓箭比弩車射程更遠。
說的再通俗點,那就是一艘幾萬貫乃至十幾萬貫的戰船,是可以被一百來貫的東西給幹掉的,被輕而易舉的幹掉。
不敢和瀛賊開戰,瞻前顧後,因為東海沒戰船,沒真正能夠與瀛賊戰船抗衡的戰船,所以怕開戰,一旦開戰,隻能“守”,不能攻,光挨揍。
那麽一旦將這些軍器大量生產,部署在沿海區域的話,還是隻能守不能攻,性質卻大大改變了,不會像以前那樣靠著將士們搏命去守,而是站在軍器直接將戰船轟碎,以逸待勞等著瀛賊衝上來就好。
最妙的是這玩意造價也不高昂,理論上隻要朝廷肯投錢,投大量人力,部署在沿海區域每個登陸點,問題不大。
每個人都看出來了,這些軍器,統統是根據東海的形式研究出來的,不是針對今天來比試的瀛使,而是針對整個瀛島!
天子,龍顏大悅,大笑之聲震耳欲聾。
“齊燁!”
“學生在。”
“明日參朝,帶著有功之士參朝,朕要一一…不是,朝廷,要一一獎賞。”
“學生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