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何以知天
成為一代劍仙後,換了權謀副本 作者:三七花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堂兄那裏領迴最小的孩子後,白竹把他的名字記在了自己名下,雖說納妾或許還能生育,但他累了。
在軍營摸爬滾打快三十年,他手上鮮血無數,這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事,可白孟死了,他再無心於子嗣。
記下名字後孩子又被送了迴去,他的堂兄十分困惑:“阿弟,你不是要過繼嗎?”
白竹扔下幾塊金子便離開了,一句話也沒說。
他需要子嗣傳承,可他和妻子實在沒有心思重新撫養一個孩子了,而且讓小孩子和他們這樣的心死之人住在一起也是折磨。
他留下的財帛足夠一個孩童長到娶妻生子了,隻要名義上過得去就是了。
林青視線模糊,她試著拿起梭子繼續織布眼前卻一片散不去的迷霧,白竹也不勸她,這個時候他們都需要安靜。
織布機嘎吱嘎吱地運轉起來,線縷胡亂地織結起來,雜亂無章。
白竹感到身體空蕩蕩的,他曾經奪去無數人的生命,每一次出征都有再無法迴家的兒郎,可他從未想過原來在自己身上是如此空曠。
不是悲傷,該流的眼淚已經流了,而是空,什麽都沒有的空。
再多的軍功再高的爵位也無法填補,白竹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他久違地夢到了二十年前的往事,唐昭王言笑晏晏:“白竹,你會是最鋒利的唐劍。”
他跪下:“是的,臣會是大王最鋒利的劍。”
可年少的唐王搖搖頭:“你是唐國的劍,不是孤的劍。”
他要把白竹打造成專屬於唐國的利刃,不是為他一人服務,而是永遠為唐國而戰。隻有這樣,寶劍的鋒銳才能長存。
劍是會鏽蝕彎折的,如果主人不愛惜,削鐵如泥的利劍也會變為廢鐵,所以手執寶劍的人不能墮落。
每一任唐王都是不同的,他們也會老去犯糊塗,可寶劍不能跟隨,白竹必須是孤臣,他要聽從唐王,更要聽從唐國。
可利刃喪失了自己的劍鞘,唐王親自來了白家,這裏和主人關內侯的爵位相比樸素非常,沙盤地圖和兵器隨意地散亂著。
她安撫道:“將軍,您還年輕,想來再有子嗣也不難。”
白竹太息道:“臣已過繼一子,大王不必憂心。”
若是過繼能解決問題為何還要歎息呢?
唐王不知道父母是怎樣愛子的,她的母親在迴憶中多數時候是瘋癲的,深宮生活和母家的破落讓她心碎。
但她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春天時她會采來桃花戴在女孩的頭上,秋季為她縫製厚實的衣裳,給她梳理貴族女子的發髻。
可她死了,幼小的女孩拚命想記住母親,卻發現自己在逐漸遺忘,她日日思考賦稅和軍隊,母親的影子也愈發模糊。
如果做個任人擺布的公主大概就不會忘記了,無所事事的生活會放大痛苦,尤其是少年的苦難。
唐王也長歎:“將軍,我曾聽老師提及,崔先生的藥給其他患了和先王一樣的病的病人服用幾乎都能治愈,可先王隻是緩解而不能痊愈,將軍可知為何?”
“大概是因為先王病的更嚴重?”
白竹對唐昭王什麽病不清楚,但後來上朝時他能聽到急促的唿吸。
唐王笑笑:“因為他的天命就是英年早逝,留給唐國好的局麵,同時老師也不能活太久。將軍,人無法對抗天命。”
她不要農夫信是因為唐國隻能有唐王一個太陽,一位神隻,可她卻是相信的。
凡人何以知天?祭司獻上一生也隻能得一位神明的啟示,占卜也非人人可學,君王更不能得知天意。
“多謝大王開解。”
白竹有了安慰妻子的理由,心頭的沉重緩解一二,唐王也不能多留,她的事情很多。
驛站的餐食還算不錯,比起樸素的王宮好一些,可公子常隻吃了兩口便放下。
看守他的女官請求道:“公子,求您別讓我等為難。”
她們為了要他用膳辦法用遍,也無法讓他多吃些,撐起婚服。
“您成婚了嗎?”
公子常終究不忍,他的母親是宮中負責園藝的女官,因而對於宮人他非常尊敬。
聞言女官一怔:“我們可以自己選,不想走就去格院做工,年老也能教學。”
她們最終的歸宿還是格院,年老不能服侍君王便該主動離開了,幾個好姐妹相依取暖,為大王培養下一代的女官。
公子常神色淒愴:“您看,我不想成婚的,父親畏懼唐國的鐵騎,兄長擔憂我會是阻礙,所以我被迫來到了唐國。”
樂家的小女兒英姿颯爽,大方開朗,他曾想著和這樣的女子共度一生也不錯,可唐王不同。
她是野獸,吸吮著他的血液,看他倉皇逃竄,看他遍體鱗傷,然後她捧腹大笑,哎呀,他怎麽這樣軟弱?
受到大王的影響,唐國的女子愈發強勢,女官理解不了公子常的哀傷,她們日日忙碌,沒有時間去想這些無用之事。
但勸他吃飯是職責,女官還是放軟了態度:“公子,格院有一種管子,可以通過鼻腔把飯食灌進去,您也不想吧。”
陳盈從崔祁處拿到了橡膠樹種,又派人去了南方種植,雖說離形成產業還遙遠,但做一根管子的材料還是足夠的。
他們在趙嬰留下的筆記中找到了鼻飼管,試了幾次後發現是真的有用,隻是鼻子會很難受。
她的語氣不是威脅,隻是在敘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公子常卻怕了,唐國人最不同尋常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漠視苦難。
沒有人會喜歡苦難,可唐國人卻做到了漠視,隻要不在意,就沒有任何痛苦。
而且他們很忙,忙碌會衝淡心中的感傷,他們也很苦,苦到無法看見他人的苦難。女官不懂得王族的哀愁,她隻要完成大王的指令。
在威脅下公子常乖乖地吃完了飯,饑餓許久的腸胃發出了悲鳴,他痛的幾乎暈倒,女官卻不再管。
她的任務是監督用膳,其他的事情由醫者負責。
唐國的各司其職也受到了一些學者的讚揚,畢竟在天子的時代每個人都以職業為自己和家族的姓氏,這是治世的體現啊。
當年的唐部族可是天子最忠心的簇擁之一,雖未得到帝的冊封,可唐在西方諸侯之中也是極具號召力的。
迴宮後唐王請來了夏釋之和趙安,她輕敲書案:“兩位對孤的安排有何見教?”
她要對士子的引進做出一些改革,唐國應該包容,隻要有用什麽人都可以過來,工匠更是歡迎。之前隻是請名士講學,現在唐國要製造名士。
輿論上唐國不能輸,兩人自然讚同:“大王英明,隻是來人良莠不齊,難免有渾水摸魚之輩,大奸大惡之徒。”
唐王笑道:“你們太年輕了,你看,齊國的學宮天下聞名,朝堂有幾人是寒門士子呢?他們隻是唐國的門麵罷了,唐國需要有人讚賞,每一場戰役都該記錄下來。”
她的目的是在士林掌握話語權,老師和先王已經打好了底子,她再努努力,唐國就能從虎狼變為文雅的士人。
用刀劍殺人是最容易的,用言語殺人卻是無形之中,為了唐的存在,唐王轉變了路線,唐劍當然鋒利,可唐國人也能詩文。
新法的體係下很難出現文人,文人是需要思考的,農夫見落雨隻會想旱澇,他們卻會說:雨打芭蕉是哀傷之意,落在水麵有圓融之思。
同時文人對君王有妄想,唐王做不到,也不想做,所以她要製造屬於唐國的文人。
能思考的人永遠是痛苦的,在唐國尤甚。
在軍營摸爬滾打快三十年,他手上鮮血無數,這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事,可白孟死了,他再無心於子嗣。
記下名字後孩子又被送了迴去,他的堂兄十分困惑:“阿弟,你不是要過繼嗎?”
白竹扔下幾塊金子便離開了,一句話也沒說。
他需要子嗣傳承,可他和妻子實在沒有心思重新撫養一個孩子了,而且讓小孩子和他們這樣的心死之人住在一起也是折磨。
他留下的財帛足夠一個孩童長到娶妻生子了,隻要名義上過得去就是了。
林青視線模糊,她試著拿起梭子繼續織布眼前卻一片散不去的迷霧,白竹也不勸她,這個時候他們都需要安靜。
織布機嘎吱嘎吱地運轉起來,線縷胡亂地織結起來,雜亂無章。
白竹感到身體空蕩蕩的,他曾經奪去無數人的生命,每一次出征都有再無法迴家的兒郎,可他從未想過原來在自己身上是如此空曠。
不是悲傷,該流的眼淚已經流了,而是空,什麽都沒有的空。
再多的軍功再高的爵位也無法填補,白竹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他久違地夢到了二十年前的往事,唐昭王言笑晏晏:“白竹,你會是最鋒利的唐劍。”
他跪下:“是的,臣會是大王最鋒利的劍。”
可年少的唐王搖搖頭:“你是唐國的劍,不是孤的劍。”
他要把白竹打造成專屬於唐國的利刃,不是為他一人服務,而是永遠為唐國而戰。隻有這樣,寶劍的鋒銳才能長存。
劍是會鏽蝕彎折的,如果主人不愛惜,削鐵如泥的利劍也會變為廢鐵,所以手執寶劍的人不能墮落。
每一任唐王都是不同的,他們也會老去犯糊塗,可寶劍不能跟隨,白竹必須是孤臣,他要聽從唐王,更要聽從唐國。
可利刃喪失了自己的劍鞘,唐王親自來了白家,這裏和主人關內侯的爵位相比樸素非常,沙盤地圖和兵器隨意地散亂著。
她安撫道:“將軍,您還年輕,想來再有子嗣也不難。”
白竹太息道:“臣已過繼一子,大王不必憂心。”
若是過繼能解決問題為何還要歎息呢?
唐王不知道父母是怎樣愛子的,她的母親在迴憶中多數時候是瘋癲的,深宮生活和母家的破落讓她心碎。
但她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春天時她會采來桃花戴在女孩的頭上,秋季為她縫製厚實的衣裳,給她梳理貴族女子的發髻。
可她死了,幼小的女孩拚命想記住母親,卻發現自己在逐漸遺忘,她日日思考賦稅和軍隊,母親的影子也愈發模糊。
如果做個任人擺布的公主大概就不會忘記了,無所事事的生活會放大痛苦,尤其是少年的苦難。
唐王也長歎:“將軍,我曾聽老師提及,崔先生的藥給其他患了和先王一樣的病的病人服用幾乎都能治愈,可先王隻是緩解而不能痊愈,將軍可知為何?”
“大概是因為先王病的更嚴重?”
白竹對唐昭王什麽病不清楚,但後來上朝時他能聽到急促的唿吸。
唐王笑笑:“因為他的天命就是英年早逝,留給唐國好的局麵,同時老師也不能活太久。將軍,人無法對抗天命。”
她不要農夫信是因為唐國隻能有唐王一個太陽,一位神隻,可她卻是相信的。
凡人何以知天?祭司獻上一生也隻能得一位神明的啟示,占卜也非人人可學,君王更不能得知天意。
“多謝大王開解。”
白竹有了安慰妻子的理由,心頭的沉重緩解一二,唐王也不能多留,她的事情很多。
驛站的餐食還算不錯,比起樸素的王宮好一些,可公子常隻吃了兩口便放下。
看守他的女官請求道:“公子,求您別讓我等為難。”
她們為了要他用膳辦法用遍,也無法讓他多吃些,撐起婚服。
“您成婚了嗎?”
公子常終究不忍,他的母親是宮中負責園藝的女官,因而對於宮人他非常尊敬。
聞言女官一怔:“我們可以自己選,不想走就去格院做工,年老也能教學。”
她們最終的歸宿還是格院,年老不能服侍君王便該主動離開了,幾個好姐妹相依取暖,為大王培養下一代的女官。
公子常神色淒愴:“您看,我不想成婚的,父親畏懼唐國的鐵騎,兄長擔憂我會是阻礙,所以我被迫來到了唐國。”
樂家的小女兒英姿颯爽,大方開朗,他曾想著和這樣的女子共度一生也不錯,可唐王不同。
她是野獸,吸吮著他的血液,看他倉皇逃竄,看他遍體鱗傷,然後她捧腹大笑,哎呀,他怎麽這樣軟弱?
受到大王的影響,唐國的女子愈發強勢,女官理解不了公子常的哀傷,她們日日忙碌,沒有時間去想這些無用之事。
但勸他吃飯是職責,女官還是放軟了態度:“公子,格院有一種管子,可以通過鼻腔把飯食灌進去,您也不想吧。”
陳盈從崔祁處拿到了橡膠樹種,又派人去了南方種植,雖說離形成產業還遙遠,但做一根管子的材料還是足夠的。
他們在趙嬰留下的筆記中找到了鼻飼管,試了幾次後發現是真的有用,隻是鼻子會很難受。
她的語氣不是威脅,隻是在敘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公子常卻怕了,唐國人最不同尋常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漠視苦難。
沒有人會喜歡苦難,可唐國人卻做到了漠視,隻要不在意,就沒有任何痛苦。
而且他們很忙,忙碌會衝淡心中的感傷,他們也很苦,苦到無法看見他人的苦難。女官不懂得王族的哀愁,她隻要完成大王的指令。
在威脅下公子常乖乖地吃完了飯,饑餓許久的腸胃發出了悲鳴,他痛的幾乎暈倒,女官卻不再管。
她的任務是監督用膳,其他的事情由醫者負責。
唐國的各司其職也受到了一些學者的讚揚,畢竟在天子的時代每個人都以職業為自己和家族的姓氏,這是治世的體現啊。
當年的唐部族可是天子最忠心的簇擁之一,雖未得到帝的冊封,可唐在西方諸侯之中也是極具號召力的。
迴宮後唐王請來了夏釋之和趙安,她輕敲書案:“兩位對孤的安排有何見教?”
她要對士子的引進做出一些改革,唐國應該包容,隻要有用什麽人都可以過來,工匠更是歡迎。之前隻是請名士講學,現在唐國要製造名士。
輿論上唐國不能輸,兩人自然讚同:“大王英明,隻是來人良莠不齊,難免有渾水摸魚之輩,大奸大惡之徒。”
唐王笑道:“你們太年輕了,你看,齊國的學宮天下聞名,朝堂有幾人是寒門士子呢?他們隻是唐國的門麵罷了,唐國需要有人讚賞,每一場戰役都該記錄下來。”
她的目的是在士林掌握話語權,老師和先王已經打好了底子,她再努努力,唐國就能從虎狼變為文雅的士人。
用刀劍殺人是最容易的,用言語殺人卻是無形之中,為了唐的存在,唐王轉變了路線,唐劍當然鋒利,可唐國人也能詩文。
新法的體係下很難出現文人,文人是需要思考的,農夫見落雨隻會想旱澇,他們卻會說:雨打芭蕉是哀傷之意,落在水麵有圓融之思。
同時文人對君王有妄想,唐王做不到,也不想做,所以她要製造屬於唐國的文人。
能思考的人永遠是痛苦的,在唐國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