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十三年的保定,夏末的炎熱猶未消退,陣陣秋風卻帶來愜意的涼意。


    八百裏太行山最北端的白石山,峰林崢嶸,峭壁陡崖隱藏在雲霧之中,飄渺若仙。山巒中油鬆黑綠、樺葉金黃。遠遠望去,如同一副潑墨的山水國畫。


    白石山下的宜陽小築中,一個略有病容的男子手持書卷坐在搖椅上。身邊是燒得殷紅的紅泥小爐,爐上熱著一壺水汽蒸騰的新茶。


    碧綠的新茶,在壺中上下翻滾。


    散發著馥鬱的香氣。


    小築中寂靜無聲,隻能聽到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的聲音。


    秋風十裏,刮起輕煙細雨,空拂村外橫橋。


    男子諦聽著秋風秋雨秋蕭蕭,禁不住放下書冊,輕輕地歎了口氣,“策策桐葉風,蒙蒙菊花雨。空堂一燈青,幽壁百蟲語。嗟餘豈願仕,老病歸無所……”


    一首《秋懷》還未吟完,門簾就被掀起,有人笑著走了進來。


    “知敬兄何來傷秋之感?”來訪的人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文士,身材消瘦,唯有頜下美髯飄飄,令他多了幾分英武之氣。


    杜知敬展顏而笑,指了指對麵的搖椅,“平之兄,坐!”又道,“自己倒茶。”


    來人姓白,字平之,乃是白石山下土著人士,家族已在此居住將近三百年。


    是永安五年的舉人。


    白平之知道杜知敬身體不好,便笑著坐到他的對麵,自己倒了一杯茶。


    “知敬兄自京城歸來,可有什麽新聞不曾?”白平之飲了一口香茗,笑著道,“整日在這山野之地困著,著實是乏了。若是不是高堂在不遠遊,恨不得此身遊遍天下。”說著話,目中露出神往之色。


    “我這身子你也知道,哪裏能四處走動?這次進京就是找幾個好大夫會診,然後就迴來了。倒沒聽說有什麽新聞!”杜知敬笑了笑,閃爍其辭。


    杜知敬在白山石下已住了十幾年,與這個白平之也認識了十幾年。


    後來也不知怎麽迴事,白平之發現了杜知敬與眾不同處,就時常來攀談。話裏話外,要請杜知敬出山,做一番大事業!


    杜知敬本就是聰明絕頂的人物,幾次攀談下來便知道,這個白平之可能入了聞香教。


    所謂聞香教,不過是哄騙一些善男信眾,然後勸人捐家產。等到勢力壯大後,就聚眾作亂,反叛朝廷。


    曆朝曆代,都將這樣的教派視作心腹大患。


    往往的,這樣的教派也多不成什麽氣候!


    所以,杜知敬對白平之的態度是敬而遠之。


    見到杜知敬閃爍其辭,白平之臉上的神色變幻了一下。別人不知道杜知敬是誰,他可清楚得很。當年的三大才子之一,路遠路孚之。後因不滿永安帝登基,隱姓改名,領著幼弟杜長風在白石山下一住就是十幾年。


    這般氣度飛揚的人物,本該名動天下。可是這個杜知敬倒好,一間小築獨慰平生,平日裏教導幼弟讀書習字。


    竟是不理天下紛爭。


    若是聞香教能得這般的人才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可他來試探了許多次,都是猜不透杜知敬的心思。


    白平之笑了笑,又飲了一口香茗,朗聲道:“帝辛無道,周武王率諸侯伐紂。牧野之戰,官軍嘩變,倒戈朝歌……由此可見,哪怕是平民百姓,亦知紂王殘暴,不願居於暴君之下……”


    杜知敬含笑不語。


    白平之接著道:“想當年,嘉元帝信奉黃老無為之說,垂拱而治,國事盡數決於內閣。北拒韃靼,南抵倭寇,百姓安居樂業,河清海晏,時和歲豐。到如今……”白平之冷冷一笑,“連那韃靼小兒都敢要求我朝送女和親!在下聽說,韃靼王子的車隊已至熱河,不日即可入京。”


    “國朝孱弱至此,周圍群狼環伺,若不下猛藥,隻怕百姓又要受苦!”白平之痛心疾首。


    杜知敬微微而笑。


    見到杜知敬不接話,白平之微微變色。


    正想接著往下說,杜知敬卻輕輕揮了揮手,“平之,你的心思我明白。然而,我的心思你可曾明白?這間屋子倒了,是另起一間還是推倒重建?又或者繼續修繕?咱們是朋友,有些話不必言明。然而,我們的路,卻是不相同的。”


    白平之臉色微白。


    杜知敬一笑,“我的路,與你們皆不相同!”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無可挽迴。


    白平之便站了起來,拱了拱手,道:“既然如此,那弟便祝知敬兄心想事成了!咱們之間,也要看看,到底哪條路才是對的……”


    杜知敬輕輕咳了幾聲,也笑了起來,“不論對錯,我都是看不到了!”目中雖是神采飛揚,卻隱隱帶了一絲死氣。


    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他想起那宮城重樓飛簷下,一襲單薄衣衫。


    他抬起頭,小築外亂雲飛度。


    “福康……”


    有淚水緩緩自眼角滴落。


    ……


    …


    朝陽初升,將日月星辰漸漸向西推去。京城從沉睡中蘇醒。


    身處百花井巷的文府,仆人們開始忙碌起來。


    風重華一覺醒來,隻覺得神清氣爽。


    守在榻前的良玉笑著掀起帷帳,臉上露出淺淺的笑意:“姑娘醒了?”


    “什麽時辰了?”風重華擁被而坐。


    “辰時(早7點)了。”憫月笑著接過了話,扶著風重華坐好,替她穿衣服。


    惜花與射月奉上盥漱之物。


    憫月輕輕地笑,“昨個宴席上吃的酒都不少,夫人就吩咐各個院子今兒吃的清淡些。廚房裏準備了蒸餃、餛飩、酸筍雞皮湯、糟香舌掌、各色清粥,姑娘要吃些什麽?”


    聽到憫月報的菜名,風重華不禁胃口大開,笑道:“隻用清粥吧,再來一點清淡的小菜,旁的不要。”


    旁邊就有小丫鬟應了一聲,出去吩咐了。


    四個大丫鬟服侍風重華下床和梳頭。


    梳洗完畢後,早膳也送來了。


    初秋淡淡的微風中,風重華喝了一口米粥,想著郭老夫人誇海口說要告她的事情,輕蔑地笑了。


    鬥米恩擔米仇!幫的越多,別人越不會感激你,反而會覺得理所當然。若是一次沒幫,就會記恨你!


    良玉遞過來一張紙。


    紙上寫著杜知敬的詳細資料。


    韓辰對風重華並沒有隱瞞,將自己得到的所有消息全部共享了出來。


    看完了杜知敬的資料,風重華陷入了沉思中。


    一個保定的秀才,怎麽可能與解江相識?


    前一世,杜知敬為其弟杜長風求取,風慎索要五萬兩銀子。


    杜知敬拿不出這筆銀子,這才做罷。


    而後,杜知敬就領著其弟銷聲匿跡。


    不對!


    如果他們真銷聲匿跡了,為什麽自己會對杜知敬這個名字這麽敏感?


    她皺起了眉頭,苦苦思索。


    她嫁給葉憲離開京城,再也沒迴過京。


    葉憲經常會進京,然後在京中住上一年半載的,她在杭州家中替葉憲打理庶務和商鋪。


    無聊之餘,她就經常辦宴會,在與那些太太和貴婦們的聊天中,得知了一星半點京中的消息。前世,杭州府府丞的太太葛氏性格活潑,消息也較為靈通,經常與別人講朝中的消息。


    突然間,腦中似乎劃過一道閃電!


    她想起來了!


    原來是二皇子殺寧朗的理由就是他藏匿前朝皇子!


    不對啊!如果杜長風是前朝皇子?


    她是什麽?她不就是長公主與前朝廢帝所生下的遺腹女嗎?


    殺了杜長風,不是應該緊接來殺她嗎?


    可為什麽,二皇子放任她在杭州住了幾十年?不聞不問的。


    難道說,她並不是前朝廢帝的女兒?


    也不對,如果她不是前朝廢帝的女兒,為什麽長公主會費盡心計把她借托於文氏之手藏在風府做了風慎的女兒?不就是為了保她嗎?


    風重華的腦子,一時間亂了。


    怎麽也想不明白。


    她叫過良玉,俯耳說了幾句。


    隻聽得良玉臉色煞白。


    就在這時,門房傳來郭老夫人要她迴府商議事情的消息。


    風重華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先去上房院稟報,請周夫人派了幾名護院護送。


    然後讓衛管事與衛陽套了馬車。


    出府後,她沒有先去雙魚胡同,而是去了找了文府經常采買丫鬟的中人。


    與她一樣,避暑行宮裏的韓辰也在皺著眉頭。


    昨天夜裏,他接到了一條消息,說是經常去尋杜知敬的那位白平之是聞香教的香主。


    聞香教?


    古往今來,凡是和教門扯上關係的,都沒什麽好事情。


    難道說,杜知敬有反梁興教之心?


    這件事情,也不知道風慎有沒有牽扯進去。


    他必須第一時間取得風慎的口供。


    如果風慎真牽涉到教門之中,為了風重華,隻能滅口了。


    韓辰越想越覺得不太對,低聲囑咐了趙義恭幾句。


    與百花井巷的喜悅相比,雙魚胡同看起來死寂許多。


    風重華進了垂花門,將榮大管家與衛管事父子留在前院。


    垂花門內,範嬤嬤在等她。


    與此同時,正在落梅院中的柳氏也得到了消息,領著何嬤嬤急勿勿地往三瑞堂趕。


    柳氏臉色陰沉,心中忐忑。


    昨天,哥嫂來尋她。


    當她說出準備留下來時,她看到哥嫂臉上的表情明顯輕鬆很多。


    她不可能和離的!為了哥嫂,她也不會和離。


    哥嫂承了文府多少情?現在同峰未來妻子的叔叔顧秀才又準備跟著狀元公去通州。


    沒有文府,同峰能娶秀才的女兒嗎?


    就是為了這些,她也得一輩子守在風家,守著那個在大牢裏的渣男。


    風重華被範嬤嬤引著穿過甬道和穿堂,兩旁是高高的翹角屋簷。穿堂的盡頭就是郭老夫人所居的三瑞堂。雖是隔得有些遠,可是金桂的濃鬱香氣,依舊能聞了。走得近了,就隱約看到牆頭上伸出幾枝蔥鬱的樹枝,有金黃色的小花點綴在葳蕤綠葉中。


    風重華笑著問範嬤嬤,“嬤嬤,不知祖母尋我有什麽事情?”


    範嬤嬤皮笑肉不笑地敷衍,“老奴隻知在垂花門迎接二姑娘,其餘的一概不知。”


    風重華抿了抿唇,不再說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重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薑並收藏九重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