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伏龍傳》到今天算是寫完了,終於可以大舒一口氣了,雖然這本書的成績非常不佳,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但我心裏卻感到很欣慰,畢竟能夠堅持把它寫完也算是自己人生當中一件有意義的事!


    《飛燕伏龍傳》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本書,寫的非常辛苦,這本書是從我上高中二年紀時就開始著筆寫的,我還不會用電腦,我是用筆寫在日記本上的,足足寫滿了四大本日記本。


    我的朋友們問我為什麽會有興趣寫這本武俠小說呢?我是一個八零後,出生正趕上改革開放,那會兒家庭條件不太好,沒有什麽可以娛樂的,不像現在電視、電腦、手機……什麽都齊全,想玩什麽就玩什麽,那會唯有看一些有趣的書來解悶。首發 https:// https://


    小時候,家裏種了幾百顆果樹,每到果實快要成熟時,我都會被父母安排到果園去看果樹,以防被人偷摘。


    到果園裏去看果樹,實在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沒有小朋友陪著一塊玩,也沒有什麽玩具可以消磨時間,整座果園就我一個人坐在簡陋的窩棚裏看守果園。


    於是,有趣的書,成了那時候我最好的夥伴,記得我那時才上小學三年級,父母的一位朋友在石油係統上班,家境比較殷實,為三個女兒買了大量的連環畫,那時候叫做小人書的連環畫是很流行的,他家的連環畫都是成套的,像什麽《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楊家將》、《嶽飛傳》、《行唐傳》……應有盡有,都是整套的。


    父母的那位朋友家的孩子比我大,就是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家把那些整套的小人書都送給了我!當時美的真是不知所措,真好似撿了寶貝一樣,那一年,那些小人書成了我最好的玩伴,也正是通過那些小人書,才燃起我對英雄俠義故事的向往。


    那些小人書陪著我在果園子裏呆了兩個秋季,隻可惜那是歲數小,不懂得珍惜保護,那些小人書都一本一本的損壞遺失了,現在每每談及此時,都深感痛惜與遺憾,雖然那些小人書沒有好好的保存下來,可那些小人書裏麵的精彩故事內容卻印記在腦子裏,時至今日都記憶猶新。


    到了五年紀的時候,就已經不滿足於看小人書了,開始四處借尋大部頭,那時候能到親戚朋友家找得到的都是一些評書類的小說,諸如《興唐傳》、《說嶽全傳》、《三俠五義》、《薛家將》、《唿家將》……雖然當時那些書都破爛不堪,但我仍舊可以看的津津有味。


    六年級時,開始去讀四大名著,雖然四大名著文詞深奧,但由於得以熟讀小人書的緣故,故此讀來,也到順暢。


    上了初中,大概是初一下半年,有一次去鄰村一個同學家玩耍,機緣巧合下,瞧見了一本豎版繁體字的書,當時瞧見那本書的封麵時立刻就被吸引了,那本書的封麵畫的是兩個持劍打鬥的人物。那本書是梁羽生先生寫的《聯劍風雲錄》。


    那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當時梁先生的那本《聯劍風雲錄》是豎版繁體字,我們一上學就學的是簡體字,沒學過繁體字,所以書裏的字大部分都不認識,所幸有字典可查,就這樣連查字典帶蒙,磕磕絆絆的讀完了那本《聯劍風雲錄》,雖然不是整部書,可也足以讓我大開了眼界,以前哪裏知道世上還有這樣的書。


    自打看了那本梁先生的《聯劍風雲錄》之後,就開始瘋狂的尋找類似的書,但是那個時候人們對於武俠小說還有一些偏見的,是不太願意讓我們那些初中生看的。不過越是管製,好奇心就越強烈,就越是想找到更多的類似於《聯劍風雲錄》的書來看。


    初二那年,班裏的一位同學,不知從哪裏搞來一本破破爛爛的書,由於沒有封麵,當時不知道書名是什麽,輾轉借到手中,一晚上一口氣看完,雖然那本書也是不全,但足可以震撼到我了,那年我知道了世上有一個牛人叫做金庸,而我讀金先生的第一本書就是那本破破爛爛不全的《神雕俠侶》,再後來知道電視上播放的《射雕英雄傳》也是金庸先生寫的,當時除了震感與敬佩之外還有膜拜。自此可謂是一發不可收拾,盡一切努力,想一切辦法去搜集找尋金庸、梁羽生的作品來讀。所幸那時武俠大興,街麵上出現了很多租書的地攤和店麵,而他們出租的書大部分都是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的書,當然也有一些臥龍生、劉青雲、柳殘陽等等。


    等上了高中,我已經讀了不知多少本武俠小說,但真正喜歡和記住的還是金庸先生和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其中以金庸先生的作品為甚。


    讀的武俠小說多了,心中敬佩那些小說作家,也向往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故此萌生了也寫一本武俠小說的想法,想到做到,上高二那年,開始在日記本上試著寫,於是有了這本《飛燕伏龍傳》的雛形。


    《飛燕伏龍傳》借用了燕王掃北的故事,飛燕指的就是燕王朱棣,而龍則指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死後,由於長子朱標早逝,便由長孫朱允炆接替大統,登上皇帝之位,故此朱允炆是名正言順的大明第二位皇帝,按古代說法,他是真龍天子。但是他沒能守好自己的皇帝位子,被遠在燕京的藩王四叔燕王朱棣搶奪了龍座,作為真龍天子的朱允炆被鎮守燕京的藩王朱棣打敗,故此稱為飛燕伏龍。


    之所以依照明朝燕王靖難之役寫這麽一段故事,是因為我是滄州東光人,小時候,常聽老人們提及燕王掃北的故事,說燕王掃北時,欲將東光一帶的老百姓全部屠戮,當軍隊殺到老馬莊(現在的東光馬祠堂,亦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著曲狀元之稱的馬致遠的祖籍之地)附近時,燕王因馬皇後姓氏的緣故,下令“逢馬不殺”,其原意是見到姓馬的就不要殺了,可是燕王手下軍士把“逢馬不殺”誤解為“馮馬不殺”,恰巧此處住有馮姓,便沒有屠戮與老馬莊鄰近的馮莊,於是馮氏也逃脫滅族之禍,得以幸存,這段‘馮馬不殺’的傳說幾百年來一直在東光一帶流傳。


    這段燕王掃北‘馮馬不殺’的故事,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故此才寫了這篇依照燕王靖難之役為曆史依托的武俠小說。


    等我上完高中後,這篇書還沒能寫完,我沒能考上大學,步入社會後,一邊打工,一邊繼續努力寫作這篇小說,寫寫停停,等到快結婚時方才寫完,但那個時候,武俠小說盛行之風已過,漸入式微之地。我把厚厚的四本書稿用報紙包好,放入書櫃保存起來。


    再後來,網絡盛行起來,人們已經習慣從網上看書了,也是從那時開始,我知道網文這個詞匯。幾經查詢方才明白是怎麽迴事,遂萌發把自己寫的這本《飛燕伏龍傳》也發到網站上去的想法。可惜那時候家裏沒有電腦,手機也沒有寫作功能,便去網吧裏,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打。


    但是,那時候我還不太會擺弄電腦,打起字來特別的慢,堅持了一段時間,由於上班掙得工資不高,加之結婚後又有了兒子,沒有錢去網吧,於是就作罷了。


    二零一零年,家裏買了電腦,重新燃起把《飛燕伏龍傳》發到網站的夢想,但是那時工資依舊是處於入不敷出的時候,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我不可能整日坐在電腦前去打字,隻能是在有空的時候去打字,但為了不影響家人都休息,又不能打多少時間,就這樣一點兒一點兒的積累……直到二零一八年年底方才打完最後一個字。


    修改了一遍後,選擇了在發表。講到這裏,我要感謝一下,感謝一下的編輯星辰先生,審核通過了我的這篇小說,uu看書 wwukanshu使得這篇《飛燕伏龍傳》得以麵試,前麵已經說過,雖然成績很爛,但我也知足了,在此我由衷的感謝那些不知名的看過這篇小說的讀者,感謝一直以來支持幫助我的家人和朋友。


    雖然這篇小說曆史背景是靖難之役,但這篇小說畢竟不是曆史課本,隻是一本小說而已,寫小說,難免會杜撰,故此篇小說中難免會有紕漏與瑕疵,在此希望讀者朋友們給予諒解和指正批評,我會接受讀者朋友們的建議的,會努力修改和完善的!首發


    還有朋友問我,為何要給自己起步留印這麽一個筆名,其實說起來也簡單,步留印這三個字是取自於我自己寫給自己的一首自勵打油詩,這首詩全文是:腳踏實地步留印,相信蒼天定酬勤,幸福全靠雙手造,不必四處拜佛神!取步留印這個名字,就是告誡自己要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相信勤奮努力堅持一定會有迴報,幸福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勞動換來的,不用到處去信拜神佛。


    這篇小說雖然不完美,但也包含著我這幾年來的努力與心血,不求它能夠大紅大紫,但願它能夠成為自己日後教育子女去堅持努力的言傳身教。


    最後再次感謝我的家人、朋友!感謝、感謝我的編輯星辰先生!感謝所有看過《飛燕伏龍傳》的讀者朋友!感謝一直都在支持我的所有人!


    步留印


    二零一九年八月六日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飛燕伏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留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留印並收藏飛燕伏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