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即便沒有他,這天下,乃公也一樣能打下來!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連這樣的機會都抓不住?
活該被稱為縮頭烏龜?
看著鄭衝的貼臉嘲諷,賈延一句話都沒有再多說。
等眾人重新忽視他之後,他便悄然轉身離開了大殿。
“一幫將死而不自知的蠢貨。”
“真不知該說你們太瞧不起天子,還是太瞧得起自己。”
“你們的確抓住了機會,但卻是滿門赴死,舉族上下盡數被誅殺殆盡的機會!”
……
劉邦與毋丘儉大軍匯合,大軍抵達京師城下之時。
看到京中的兵力布置,他們多少都是有些驚訝。
兵力比他們預料的,要多出數倍!
“毋丘將軍,你覺得我軍需要多久能夠攻下京師?”
幾人查看了京師的布置之後,迴到營帳內,劉邦便開口問道。
“攻下?”
毋丘儉緊緊皺著眉頭,片刻之後,搖了搖頭。
“陛下,若是城中守軍內部不出問題,縱使我們將這十萬兵馬都丟在這,恐怕也未必能攻入城中。”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他們這十萬兵馬,麵對的幾乎是對等數量的守軍。
這種兵力差距,想要攻城,攻的還是京師,這就是癡人說夢!
原本毋丘儉以為在劉邦沿路擊潰了數支敵軍,俘虜招降五萬之後,士族已然損失慘重。
現在他才知道,所謂的損失慘重,不過是他的臆想。
擊潰八萬敵軍,在京師中,他們仍舊還能調集同樣數量的兵馬。
並且很有可能這也還不是他們的極限!
這麽快便能反應過來,從攻轉為守,將京師布置成鐵桶一塊。
毋丘儉有理由懷疑,除卻京中守軍之外,各路邊軍依舊還有兵馬在趕來勤王的路上。
他們現在的處境,比起當初的司馬師也是隻壞不好!
“如果圍而不攻呢?”
劉邦想了想道。
“那一旦京中士族利用太後與……與齊王發下詔書,號令天下兵馬勤王。”
“陛下,屆時我等是成是敗,可就要看他們的眼色了。”
“倒不如先退……”
很顯而易見的是,拖延下去,對己方是更不利的。
不管劉邦的能力如何,他的根基太淺薄。
相比於他,各路士族在大魏經營這麽多年,哪怕不能徹底掌控邊境兵馬,卻也能利用自己家族的威逼利誘來影響其中將領做出的選擇。
哪怕雙方都有天子詔令,可士族的優勢,還是太大了。
毋丘儉想勸劉邦先退迴許都,或者退迴淮南再從長計議。
“話的確是這麽說,真要拖延下去,朕也的確沒把握能憑個人魅力而讓邊境諸將都選朕。”
“但若真要退,卻也心有不甘,這樣吧,毋丘將軍,你先下去與文愛卿商討一番進攻的策略,讓朕自己待會。”
劉邦深知毋丘儉說的有理,卻沒有繼續聽下去。
退兵固然是更穩妥的做法,但他等不了。
“子房,你也覺得寡人該先退迴去嗎?”
等毋丘儉等人離開之後,劉邦才開口問道。
張良輔佐了他那麽多年,自然清楚他的想法。
退?
絕不可能退!
“陛下,臣知你定然不會退,並且眼下的局麵,也決不允許我們後退哪怕半步!”
要說穩妥,的確沒有任何選擇比現在退一步更穩妥。
可這一步一旦退了,從今往後再想跟京師中的曹芳爭正統,便永遠也爭不過了。
“那你說,寡人該如何做呢?”
“陛下心中應該已有答案吧?”
“既然不退,那就隻有死戰,更何況城中還有人能夠接應。”
“不管怎麽說,我軍的勝算要更大。”
張良想了想道。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誰也沒想到,京中的這些門閥竟然藏了這麽多。
要知道,在漢軍攻城之際,他們便已經拿出了不少人手來守城。
並且在那過程中,漢軍損失不小,士族同樣損失慘重。
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竟然還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籌備到這些兵馬。
並不是劉邦的準備不夠充分,而是著實沒料到,魏國的幾名天子竟然將士族放縱到這般地步。
“既然子房你都這麽說,那朕自然是再沒有退縮的理由了!”
“傳旨吧。”
“死戰,不退!”
“先登者,賞萬金,封萬戶侯!”
“奪旗者,賞萬金,封萬戶侯!”
“攻下城門者,賞萬金,封萬戶侯!”
這個時候,劉邦已經不敢隨口承諾封王之事了,但萬戶侯這種東西,許出去幾個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看見他眼中的意氣風發,張良一時間愣在了原地。
他好像看到了剛剛暗度陳倉,立誌要與項羽爭天下之時的劉邦。
“愣著作甚?”
劉邦提醒道,隨即便是撇了撇嘴。
“以寡人對韓信的了解,這個時候他多半是在心中諷刺寡人有眼無珠,不帶他參與此番挑戰。”
“畢竟行軍布陣上,不管是遭遇戰還是攻城戰,他都遠遠在你我之上。”
“從前他也數次貶低乃公的領兵才能。”
“乃公今日就偏偏要讓他好生看看,即便沒有他,這天下,乃公也一樣能打下來!”
一時間,天幕內外的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看來高祖對韓信,多少還是有些意見的。”
“能讓高祖記到這個時候,可見韓信的性子之傲,估摸著史書上所記載的那些犯上之言,多半是真的。”
對韓信的兵法才能,李二佩服。
但作為臣子,在李二眼中,這位兵仙顯然是不及格的。
“你覺得韓信的那些話是犯上之言,史官或許也是這麽覺得,但在咱看來,高祖與韓信自己,卻未必是那麽想的。”
老朱微微搖頭道。
劉邦本就不是個拘泥於繁文縟節的天子,韓信更是個直性子。
不管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位置,還是齊王的位置,都是韓信自己主動開口要來的。
可你要說韓信通過威脅來迫使劉邦封賞,可他索要的是假齊王,劉邦卻反手給他封了個真的,這又作何解釋?
至少在老朱看來,這兩人就是相互了解,並且相互欣賞的直性子。
兩人相互嘲諷的話可能是真的,但在劉邦眼中,絕對算不得犯上,反而更像是惺惺相惜。
大漢王朝。
韓信:“……”
惺惺相惜?或許曾經有吧,但現在他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總覺得接下來會看到什麽辣眼睛的場麵。
他現在就很想問問,項羽死前到底對劉邦做了些什麽!
活該被稱為縮頭烏龜?
看著鄭衝的貼臉嘲諷,賈延一句話都沒有再多說。
等眾人重新忽視他之後,他便悄然轉身離開了大殿。
“一幫將死而不自知的蠢貨。”
“真不知該說你們太瞧不起天子,還是太瞧得起自己。”
“你們的確抓住了機會,但卻是滿門赴死,舉族上下盡數被誅殺殆盡的機會!”
……
劉邦與毋丘儉大軍匯合,大軍抵達京師城下之時。
看到京中的兵力布置,他們多少都是有些驚訝。
兵力比他們預料的,要多出數倍!
“毋丘將軍,你覺得我軍需要多久能夠攻下京師?”
幾人查看了京師的布置之後,迴到營帳內,劉邦便開口問道。
“攻下?”
毋丘儉緊緊皺著眉頭,片刻之後,搖了搖頭。
“陛下,若是城中守軍內部不出問題,縱使我們將這十萬兵馬都丟在這,恐怕也未必能攻入城中。”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他們這十萬兵馬,麵對的幾乎是對等數量的守軍。
這種兵力差距,想要攻城,攻的還是京師,這就是癡人說夢!
原本毋丘儉以為在劉邦沿路擊潰了數支敵軍,俘虜招降五萬之後,士族已然損失慘重。
現在他才知道,所謂的損失慘重,不過是他的臆想。
擊潰八萬敵軍,在京師中,他們仍舊還能調集同樣數量的兵馬。
並且很有可能這也還不是他們的極限!
這麽快便能反應過來,從攻轉為守,將京師布置成鐵桶一塊。
毋丘儉有理由懷疑,除卻京中守軍之外,各路邊軍依舊還有兵馬在趕來勤王的路上。
他們現在的處境,比起當初的司馬師也是隻壞不好!
“如果圍而不攻呢?”
劉邦想了想道。
“那一旦京中士族利用太後與……與齊王發下詔書,號令天下兵馬勤王。”
“陛下,屆時我等是成是敗,可就要看他們的眼色了。”
“倒不如先退……”
很顯而易見的是,拖延下去,對己方是更不利的。
不管劉邦的能力如何,他的根基太淺薄。
相比於他,各路士族在大魏經營這麽多年,哪怕不能徹底掌控邊境兵馬,卻也能利用自己家族的威逼利誘來影響其中將領做出的選擇。
哪怕雙方都有天子詔令,可士族的優勢,還是太大了。
毋丘儉想勸劉邦先退迴許都,或者退迴淮南再從長計議。
“話的確是這麽說,真要拖延下去,朕也的確沒把握能憑個人魅力而讓邊境諸將都選朕。”
“但若真要退,卻也心有不甘,這樣吧,毋丘將軍,你先下去與文愛卿商討一番進攻的策略,讓朕自己待會。”
劉邦深知毋丘儉說的有理,卻沒有繼續聽下去。
退兵固然是更穩妥的做法,但他等不了。
“子房,你也覺得寡人該先退迴去嗎?”
等毋丘儉等人離開之後,劉邦才開口問道。
張良輔佐了他那麽多年,自然清楚他的想法。
退?
絕不可能退!
“陛下,臣知你定然不會退,並且眼下的局麵,也決不允許我們後退哪怕半步!”
要說穩妥,的確沒有任何選擇比現在退一步更穩妥。
可這一步一旦退了,從今往後再想跟京師中的曹芳爭正統,便永遠也爭不過了。
“那你說,寡人該如何做呢?”
“陛下心中應該已有答案吧?”
“既然不退,那就隻有死戰,更何況城中還有人能夠接應。”
“不管怎麽說,我軍的勝算要更大。”
張良想了想道。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誰也沒想到,京中的這些門閥竟然藏了這麽多。
要知道,在漢軍攻城之際,他們便已經拿出了不少人手來守城。
並且在那過程中,漢軍損失不小,士族同樣損失慘重。
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竟然還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籌備到這些兵馬。
並不是劉邦的準備不夠充分,而是著實沒料到,魏國的幾名天子竟然將士族放縱到這般地步。
“既然子房你都這麽說,那朕自然是再沒有退縮的理由了!”
“傳旨吧。”
“死戰,不退!”
“先登者,賞萬金,封萬戶侯!”
“奪旗者,賞萬金,封萬戶侯!”
“攻下城門者,賞萬金,封萬戶侯!”
這個時候,劉邦已經不敢隨口承諾封王之事了,但萬戶侯這種東西,許出去幾個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看見他眼中的意氣風發,張良一時間愣在了原地。
他好像看到了剛剛暗度陳倉,立誌要與項羽爭天下之時的劉邦。
“愣著作甚?”
劉邦提醒道,隨即便是撇了撇嘴。
“以寡人對韓信的了解,這個時候他多半是在心中諷刺寡人有眼無珠,不帶他參與此番挑戰。”
“畢竟行軍布陣上,不管是遭遇戰還是攻城戰,他都遠遠在你我之上。”
“從前他也數次貶低乃公的領兵才能。”
“乃公今日就偏偏要讓他好生看看,即便沒有他,這天下,乃公也一樣能打下來!”
一時間,天幕內外的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看來高祖對韓信,多少還是有些意見的。”
“能讓高祖記到這個時候,可見韓信的性子之傲,估摸著史書上所記載的那些犯上之言,多半是真的。”
對韓信的兵法才能,李二佩服。
但作為臣子,在李二眼中,這位兵仙顯然是不及格的。
“你覺得韓信的那些話是犯上之言,史官或許也是這麽覺得,但在咱看來,高祖與韓信自己,卻未必是那麽想的。”
老朱微微搖頭道。
劉邦本就不是個拘泥於繁文縟節的天子,韓信更是個直性子。
不管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位置,還是齊王的位置,都是韓信自己主動開口要來的。
可你要說韓信通過威脅來迫使劉邦封賞,可他索要的是假齊王,劉邦卻反手給他封了個真的,這又作何解釋?
至少在老朱看來,這兩人就是相互了解,並且相互欣賞的直性子。
兩人相互嘲諷的話可能是真的,但在劉邦眼中,絕對算不得犯上,反而更像是惺惺相惜。
大漢王朝。
韓信:“……”
惺惺相惜?或許曾經有吧,但現在他有種不太好的預感。
總覺得接下來會看到什麽辣眼睛的場麵。
他現在就很想問問,項羽死前到底對劉邦做了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