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洞穴像是張著大口準備擇人而噬,中介手中的燈光也隻能照亮身周十幾平米的空間。
沈葶有些不安的往餘誠身邊靠了靠,總覺得在山洞深處似乎藏著怪獸一般。
中介尷尬的笑了笑:“時間長了不用,照明係統的線路有些老化,隻要修理一下就能接著用。”
這是一處已經廢棄的防空洞,幾十年前的產物,藏在遠離城市的山區裏。
防空洞的麵積很大,足足有八千多平米,由蜿蜒曲折的通道連接起一個個倉室。這些倉室有大有小,大的能容納幾十人,小的兩人並排躺著都嫌擁擠。
這個防空洞掛了好幾年,一直無人問津,好不容易有個顧(傻)客(子)有意向,中介顯得熱情無比。
“手續方麵沒什麽問題吧?”
中介拍著胸脯保證:“您放心,都會給您辦得妥妥當當的!”
沈葶拉了拉餘誠的袖口:“還是再考慮考慮吧,這地方也太偏了些。從市區開車過來要兩個小時,太不方便了!”
餘誠說:“可是便宜啊,放在市裏想要找這麽大的倉庫一年租金就得不少。”
沈葶反駁道:“拿這裏當倉庫,我總覺得不太靠譜。你看這通道,又窄又低,叉車都不好進,好多地方得靠人工搬,省掉的租金都搭在人工成本上了。”
餘誠道:“你想想啊,防空洞啊,要是哪天外邊打仗了,咱都有個躲的地方。”
沈葶翻個白眼,不想理他。
餘誠問中介:“優惠力度是不是還可以再大些?”
中介咬咬牙,給出底數:“一年九萬,不過時間要照著二十年簽,租金押一付三。改造方麵,隻要不改變主體結構,不開挖新的倉室,其他您都可以自由發揮。”
餘誠點點頭:“行,就這樣,你先迴去準備合同吧,我再走一圈看看。”
中介走後,餘誠看著這廢棄的防空洞,越看越滿意。
遠離市區,不容易被外人發現;防空洞外山體厚實,隻要將入口一關,洞裏的人也察覺不到外邊的動靜。
相比之前帶明朝人到現代的庫房中躲避,還要做隔音等一係列措施,現在有了這個防空洞就簡單許多。
“滿意了吧?”沈葶雖然不知道餘誠簽下這個廢棄的防空洞做什麽用,唯一肯定的一點是肯定和他在明朝的事業有關。
餘誠道:“你找個施工隊,先把照明和通風係統搞定,我有大用!”
至於是有什麽大用,餘誠卻死不開口。
北上支隊營地。
陳達率領騎兵營與井澄帶的一個排憲兵趕到時,李河正在宴請大順軍使者。
這次來的使者就不是劉芳亮了,而是一個在陝西投降大順的舉人,名叫雷於霖。
此時李河醉眼朦朧,眼睛不時看向擺在案頭的那枚三寸見方的金印。
那是雷於霖帶來的封賞,李自成以擒殺潞王的功勞,封李河為新安伯,賜十二斤重的金印一枚,並賞黃金一千兩,銀三萬兩,綢緞五十匹。
雷於霖將李河眼神看在眼裏,於是舉杯祝賀道:“下官再敬新安伯一杯,如今我大順東征一路高歌猛進,頂多再有半月,陛下便可攻入京師。”
“到那時,伯爺以擒殺潞王之功,率軍從征之勞,從此與國通休,福澤百世,豈不快哉?”
李河聞言哈哈大笑,舉杯道:“承你吉言,幹杯!”
支隊長李河、參軍張道衝都在席間作陪,抽不出身來,隻安排了林雲瑞帶著新趕到的援軍前往營帳中休息。
井澄進了營地後,一刻都不得歇的帶著憲兵排前去接收俘虜,臨走前不忘囑托陳達:“陳營長,那兩個家夥一定要安排好!”
林雲瑞聽得一頭霧水,眼睛不由自主的瞥向隊伍末尾的一輛馬車上。
“營長,馬車上是誰呀?”
陳達迴頭看了一眼馬車,笑著迴答:“你也見過,不妨猜一把。”
“我見過?”林雲瑞想了一路也沒想出來,一直到騎兵營駐地,終究忍不住好奇心,掀開簾子看了一眼。
喲嗬,還真見過!
馬車中有兩個人,身形消瘦,胡子拉碴,正是餘家軍從開封南下途中抓到的的兩名俘虜:巡按禦史李振聲、鍾祥縣令蕭漢。
林雲瑞在進講武堂前是近衛團的士兵,也曾當過這兩個俘虜的看守,所以並不陌生。
“營長,營長,怎麽把這倆人帶出來了?”
陳達道:“是司令的命令,司令說這是明朝的忠臣,讓他倆去送明朝最後一程。”
陳達與林雲瑞的說話聲傳到馬車內,李振聲自嘲的笑笑:“象石,你說咱們這算不算是傳車送窮北了?”
蕭漢滿臉苦澀:“可不敢與文丞相相提並論。”
兩人在馬車裏並沒有上鐐銬,行動相比於被關在惠王府時自由許多。
他們兩個被關起來的時候想了很多種方法自盡,卻都失敗了。現在北上途中有很多尋死的機會,兩人卻都很有默契的沒有提及此事。
這不是因為他們二人惜命,而是想看看這傳承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真的會如那餘誠賊人說的那般轟然倒塌嗎?
蕭漢揭起窗簾一角,看著營地裏錯落有致的帳篷以及往來的北上支隊士兵,百般思索最終化作一聲長歎。
李振聲看出蕭漢意氣消沉,他二人被囚將近一年,彼此都已十分熟悉,知道蕭漢必然不是擔心自己的生死,於是便問:“慨然就義,本是你我心中所願,象石為何歎氣?”
蕭漢道:“符浚兄,你說短短十年間,國朝形勢何以淪落至此?”
“要說天災,固然有其原因,可為禍不過陝豫數地,便是我縣,糧食雖然也有減產,但也不至於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要說外敵,滿清確實步步緊逼,但山海關固若金湯,其雖能繞道蒙古入寇擄掠,但隻要邊關將士用心經營,必也能將其平定。”
“陛下勤政愛民,不好奢靡,也非那等遭致亡國的無道昏君,可形勢依舊糜爛至此。”
“難道真如賊人所說那樣,我大明天數已終?”
聽到蕭漢疑問,李振聲沉默良久,竟也不知該如何迴答。
沈葶有些不安的往餘誠身邊靠了靠,總覺得在山洞深處似乎藏著怪獸一般。
中介尷尬的笑了笑:“時間長了不用,照明係統的線路有些老化,隻要修理一下就能接著用。”
這是一處已經廢棄的防空洞,幾十年前的產物,藏在遠離城市的山區裏。
防空洞的麵積很大,足足有八千多平米,由蜿蜒曲折的通道連接起一個個倉室。這些倉室有大有小,大的能容納幾十人,小的兩人並排躺著都嫌擁擠。
這個防空洞掛了好幾年,一直無人問津,好不容易有個顧(傻)客(子)有意向,中介顯得熱情無比。
“手續方麵沒什麽問題吧?”
中介拍著胸脯保證:“您放心,都會給您辦得妥妥當當的!”
沈葶拉了拉餘誠的袖口:“還是再考慮考慮吧,這地方也太偏了些。從市區開車過來要兩個小時,太不方便了!”
餘誠說:“可是便宜啊,放在市裏想要找這麽大的倉庫一年租金就得不少。”
沈葶反駁道:“拿這裏當倉庫,我總覺得不太靠譜。你看這通道,又窄又低,叉車都不好進,好多地方得靠人工搬,省掉的租金都搭在人工成本上了。”
餘誠道:“你想想啊,防空洞啊,要是哪天外邊打仗了,咱都有個躲的地方。”
沈葶翻個白眼,不想理他。
餘誠問中介:“優惠力度是不是還可以再大些?”
中介咬咬牙,給出底數:“一年九萬,不過時間要照著二十年簽,租金押一付三。改造方麵,隻要不改變主體結構,不開挖新的倉室,其他您都可以自由發揮。”
餘誠點點頭:“行,就這樣,你先迴去準備合同吧,我再走一圈看看。”
中介走後,餘誠看著這廢棄的防空洞,越看越滿意。
遠離市區,不容易被外人發現;防空洞外山體厚實,隻要將入口一關,洞裏的人也察覺不到外邊的動靜。
相比之前帶明朝人到現代的庫房中躲避,還要做隔音等一係列措施,現在有了這個防空洞就簡單許多。
“滿意了吧?”沈葶雖然不知道餘誠簽下這個廢棄的防空洞做什麽用,唯一肯定的一點是肯定和他在明朝的事業有關。
餘誠道:“你找個施工隊,先把照明和通風係統搞定,我有大用!”
至於是有什麽大用,餘誠卻死不開口。
北上支隊營地。
陳達率領騎兵營與井澄帶的一個排憲兵趕到時,李河正在宴請大順軍使者。
這次來的使者就不是劉芳亮了,而是一個在陝西投降大順的舉人,名叫雷於霖。
此時李河醉眼朦朧,眼睛不時看向擺在案頭的那枚三寸見方的金印。
那是雷於霖帶來的封賞,李自成以擒殺潞王的功勞,封李河為新安伯,賜十二斤重的金印一枚,並賞黃金一千兩,銀三萬兩,綢緞五十匹。
雷於霖將李河眼神看在眼裏,於是舉杯祝賀道:“下官再敬新安伯一杯,如今我大順東征一路高歌猛進,頂多再有半月,陛下便可攻入京師。”
“到那時,伯爺以擒殺潞王之功,率軍從征之勞,從此與國通休,福澤百世,豈不快哉?”
李河聞言哈哈大笑,舉杯道:“承你吉言,幹杯!”
支隊長李河、參軍張道衝都在席間作陪,抽不出身來,隻安排了林雲瑞帶著新趕到的援軍前往營帳中休息。
井澄進了營地後,一刻都不得歇的帶著憲兵排前去接收俘虜,臨走前不忘囑托陳達:“陳營長,那兩個家夥一定要安排好!”
林雲瑞聽得一頭霧水,眼睛不由自主的瞥向隊伍末尾的一輛馬車上。
“營長,馬車上是誰呀?”
陳達迴頭看了一眼馬車,笑著迴答:“你也見過,不妨猜一把。”
“我見過?”林雲瑞想了一路也沒想出來,一直到騎兵營駐地,終究忍不住好奇心,掀開簾子看了一眼。
喲嗬,還真見過!
馬車中有兩個人,身形消瘦,胡子拉碴,正是餘家軍從開封南下途中抓到的的兩名俘虜:巡按禦史李振聲、鍾祥縣令蕭漢。
林雲瑞在進講武堂前是近衛團的士兵,也曾當過這兩個俘虜的看守,所以並不陌生。
“營長,營長,怎麽把這倆人帶出來了?”
陳達道:“是司令的命令,司令說這是明朝的忠臣,讓他倆去送明朝最後一程。”
陳達與林雲瑞的說話聲傳到馬車內,李振聲自嘲的笑笑:“象石,你說咱們這算不算是傳車送窮北了?”
蕭漢滿臉苦澀:“可不敢與文丞相相提並論。”
兩人在馬車裏並沒有上鐐銬,行動相比於被關在惠王府時自由許多。
他們兩個被關起來的時候想了很多種方法自盡,卻都失敗了。現在北上途中有很多尋死的機會,兩人卻都很有默契的沒有提及此事。
這不是因為他們二人惜命,而是想看看這傳承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真的會如那餘誠賊人說的那般轟然倒塌嗎?
蕭漢揭起窗簾一角,看著營地裏錯落有致的帳篷以及往來的北上支隊士兵,百般思索最終化作一聲長歎。
李振聲看出蕭漢意氣消沉,他二人被囚將近一年,彼此都已十分熟悉,知道蕭漢必然不是擔心自己的生死,於是便問:“慨然就義,本是你我心中所願,象石為何歎氣?”
蕭漢道:“符浚兄,你說短短十年間,國朝形勢何以淪落至此?”
“要說天災,固然有其原因,可為禍不過陝豫數地,便是我縣,糧食雖然也有減產,但也不至於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要說外敵,滿清確實步步緊逼,但山海關固若金湯,其雖能繞道蒙古入寇擄掠,但隻要邊關將士用心經營,必也能將其平定。”
“陛下勤政愛民,不好奢靡,也非那等遭致亡國的無道昏君,可形勢依舊糜爛至此。”
“難道真如賊人所說那樣,我大明天數已終?”
聽到蕭漢疑問,李振聲沉默良久,竟也不知該如何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