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兵營的慘叫哀嚎讓羅瑛心煩意亂,她憤憤一拳擊在身旁柳樹上,突然的用力牽動了左臂的傷勢,令她也發出一聲悶哼。


    附近負責警戒的持劍侍女想過來照看,被羅瑛揮手製止。


    “張獻忠!”羅瑛咬牙切齒,自己已經百般退讓,卻還是引來了大西軍的無恥偷襲。


    五千人之眾的前營在大西軍的偷襲下幾乎一觸即潰,羅瑛率後營的一千精銳甲士為前鋒拚死衝殺,才將大西軍殺退。


    混戰之中羅瑛左臂被一把大刀砍中,雖然有著環臂甲的遮護,但那股巨力透過環臂甲作用在臂膀上,應該是傷到了骨頭。


    軍中隻有抓來的一個郎中,沒啥大本事,隻能拿柳枝固定住左臂,等待傷處自己愈合。


    比傷處更令羅瑛心痛的是甲士的折損,昨日一場混戰,陣亡了一百三十多甲士。這些可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兵,從襄陽外一直追隨她殺到洞庭湖的鐵杆。


    從餘家軍買來最精良得軍械都裝備給了他們,事實證明,這支軍隊也確實發揮了他的作用。三萬大西軍,被這一千人硬生生殺退。


    可惜餘家軍提供的甲胄雖好,畢竟不會把人打造成鋼鐵俠,甲胄的連接處依然還是有弱點,損失的那百餘名甲士就是這樣被兵力占優的大西軍淹沒在軍陣裏。


    此一戰,曹營雖將來犯的大西軍殺散,但自身也是損失慘重,羅瑛辛苦拉起的一萬多兵馬,此戰之後數量腰斬,隻餘六千。


    好在張可望也被羅瑛所率的精銳甲士殺出了心理陰影,收縮兵馬堅守營盤,同時向張獻忠發文求援。


    張可望背靠大西軍,雖然戰敗卻不傷筋動骨。羅瑛雖然打贏這一仗,損失的兵馬卻補充不迴來。


    羅瑛左思右想後,招來韓邦華,命他火速北上向餘家軍求援,餘家軍就算不會直接出兵,能支援些軍械也是好的。


    至於羅瑛自己,則拋棄已經占領的地盤,由主力護送家眷北上,自己領兩千精銳斷後。


    張可望接到探子迴報,派出五千兵馬試探,又被羅瑛殺散,便不敢再戰,轉而派兵接收曹營拋棄的地盤。


    自從大西軍偷襲夷陵失敗後,便將軍隊從沿江撤走,江麵上恢複了以往的平靜,韓邦華十分順利就來到了荊州。


    收到曹營的求援後,餘家軍對是否提供支援也產生了分歧。反對的人認為餘家軍與大西軍的交易正在關鍵時刻,若是幫助曹營會惹怒大西軍,那場價值五十二萬兩銀子的巨額采購就會淪為泡影。


    支持的人則是看中了曹營這支力量,六千兵馬,即使再淘汰部分,也有五千精壯。如果 能借機將這支兵馬吞並,餘家軍實力將大大增強。要知道餘家軍目前可戰之軍也不過萬餘而已。


    最後是崔應朝的意見打動了餘誠。


    崔應朝提議與曹營結盟,支持曹營在靠近長江南岸選定一塊地方立足,同時那塊地盤由曹營與餘家軍共管。


    雖然餘家軍下一步的戰略目標是尋機攻占襄陽,但長江以南遲早也有涉足的一天。與曹營結盟就是餘家軍打入長江以南的一塊楔子,減少以後渡江作戰的阻力。


    目標既定,餘誠當即派出使團。一支使團由徐望率領,前往長沙斡旋,同時與大西軍交流促進采購案的達成。


    另一支使團由崔應朝率領,前往曹營遊說羅瑛,同時考察長江以南地形,尋找合適的落腳地。


    兩支使團各配備有一台電台,方便與荊州進行聯係。一時長江上空電波往來不停,大西軍與曹營的談判進展當天便能傳迴荊州大本營報餘誠知曉。


    張獻忠其實還好說服,他派兵攻打曹營,隻因為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隻要羅瑛率曹營遠離大西軍勢力範圍便可。


    倒是崔應朝在羅瑛處碰了個大釘子。曹營與闖軍結盟時,被李自成襲殺了統帥羅汝才,部眾大多被吞並。好不容易逃離襄陽,在洞庭一帶發展起來,又遭到了張獻忠的偷襲。


    連續兩次被人捅刀子,羅瑛幾乎都要有心理陰影了。聽說要和餘家軍再結盟,頓時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崔應朝費盡口舌,請示過餘誠後又許下眾多條件,終於說服羅瑛兩軍結盟。


    雙方簽訂盟約,餘家軍協助曹營占領鬆滋縣作為根據地,並提供足夠武裝三千人的武器鎧甲。


    在鬆滋縣靠近長江處劃出一塊地方供餘家軍興建港口與市集,餘家軍戰船可以在港口停靠,同時允許餘家軍在港口駐軍三百人用以維持治安。


    曹營不參與市集的運營,但餘家軍每年交付曹營五萬塊銀元作為土地租金。


    羅瑛還特別要求在盟約中加入一條,雙方之間不得招降納叛,顯然是對之前李汝珪投奔餘家軍的事情還耿耿於懷。


    崔應朝這邊談判落下帷幕,徐望那頭與張獻忠的談判也進入了尾聲。


    與大西軍的談判主要集中在之前采購單的落實上。從張可望的戰報中,張獻忠得知了被餘家軍軍械裝備起來的曹營戰力突飛猛進,於是大筆一揮,爽快答應了這場大采購。


    為表誠意,張獻忠甚至還支付了五萬兩銀子的定金,同時從繳獲自楚王府的戰利品中挑選了幾件珍寶送給餘誠。


    徐望代表餘誠迴贈了一座落地鍾。這座鍾有一人多高,胡桃木的外殼,整麵玻璃製成的鏡麵,還有能發出美妙樂曲的報時音樂,很得張獻忠的喜愛。


    原本徐望還擔心送“鍾”的諧音會讓張獻忠不快,看到張獻忠的表現後才放下了心。


    “這種座鍾闖王那裏也有一座,不過遠不如西王這座精美!”


    “李自成他懂什麽?”張獻忠愛不釋手的撫摸著鍾殼:“就是這外殼有些寒酸,還有那盤麵,要什麽銅麵鎏金,直接用黃金不行嗎?”


    說完張獻忠看向徐望:“這些都能換吧?”


    “能換。”徐望迴答道:“不過此鍾構造十分精密,還是需要我方高手匠人操作才行。”


    其實換這些不打緊,隻要別弄壞藏在座鍾內的竊聽器就行!


    張獻忠大喜,還特意賞賜給徐望一百兩黃金。


    徐望連連感謝,低下頭時卻在腹誹:還是李自成好伺候,沒那麽多繁瑣要求,座鍾與竊聽器一直在發揮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鵲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鵲喜並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