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正月二十。
在餘家軍戰船的陪同下,張獻忠派出的使團乘坐商船抵達荊州。這支使團共二十六人,由張獻忠義子張文秀率領。
接到張獻忠將要派使團出訪荊州的時候,餘家軍上下都十分驚訝。雙方除夕夜開戰,大西軍損失慘重,至今不足一月,派來個使團是什麽意思?
雖說是大西軍主動挑釁,但並未給餘家軍造成什麽損失,反倒還讓餘家軍多了幾千俘虜當苦力,所以餘誠也並未拒絕使團的到來。
張文秀本姓為劉,在張獻忠四大義子中排行老三,也算是軍政雙優的人才。
從船上下來後,張文秀看著遊弋在江麵上的餘家軍戰船,眼神中滿是羨慕。
“這就是在夷陵以一己之力打退咱們運兵船隊的那艘戰船嗎?真是漂亮啊!”
張文秀不動聲色的說:“二哥,你說咱們有沒有機會奪他一條?”
張定國裝扮成親隨模樣,與張文秀身旁侍衛站在一起。他目不轉視的說:“小心些,這餘家軍邪門得很。”
張文秀道:“二哥放心,使團裏都是軍中老弟兄,可靠得很。再說,餘家軍這邊沒有認識咱們的,識不出你來。”
“凡事謹慎點,錯不了!”
這時荊門這邊負責接待的是江陵縣令張德厚,他在碼頭接上使團,與張文秀寒暄幾句後便邀請使團往城中館驛下榻。
張文秀追問道:“早就聽說餘司令威名,不知何時能有幸拜見?”
張德厚道:“司令不在城中,張將軍請先在館驛住下,等司令迴城之後再行定奪。”
張文秀早就猜到見一麵沒那麽容易,便也不多糾纏。他與張德厚乘坐馬車,張定國則一絲不苟的與使團護衛們混在一起,免得被餘家軍察覺身份。
不過他顯然還是小瞧了餘家軍,接待使團的隊伍剛進城中,一個縣衙小吏打扮的人便脫離隊伍,在街道轉角騎上自行車直奔王城。
進入王城後,小吏片刻不停的來到一處平平無奇的院子,院子門口掛著塊牌子:“對外軍事情報處”。
院子裏隻有五間平房,小吏快步走到最中間的屋子外敲了敲門。
“進來。”
屋子裏是對外軍事情報處的處長李汾生,對外軍事情報處從密營分割出來後,李汾生首次獨挑大梁,執掌這個新部門,專司對外滲透,獲取外部軍事情報。
“是小九啊,你不是跟著張縣令去接待使團去了嗎?”李汾生看到來人後問:“這麽急匆匆跑迴來,是有什麽發現嗎?”
小九將身上吏員的外套隨手一脫搭在臂彎處,獻寶似的說:“師父,你猜我在使團裏看著誰了?”
李汾生板起臉:“司令早就有指示,工作的時候要稱職務!”
“看你這神神秘秘的樣子,看來是有大發現啊,難不成是張獻忠混在使團裏過來了?”
小九的臉頓時耷拉下來,“師父你…”
被李汾生瞪了一眼後小九急忙改口:“處長你的胃口可真大,不過不是張獻忠,是他的義子張定國!”
“張定國?”李汾生臉色凝重:“就是前段時間率軍偷襲夷陵的那個張定國?”
小九道:“那還有假,我看得真真切切,使團領頭的是張文秀,那張定國穿了一身護衛的衣服混在隊伍裏。”
李汾生起身從櫃子裏取出一個文件盒,盒子打開後是一遝照片。李汾生快速的在裏邊翻找,最後挑出李定國的照片問:“你確定沒看錯?”
小九非常肯定的迴答:“沒看錯,這些照片還是我整理出來的呢。”
對外軍事情報處雖然派出了間諜前往大西軍,但地位太低,拿不到什麽重要的情報。但他們有一項優勢,就是技術手段完全是其他勢力無法想象的。
大西軍從張獻忠往下各主要將領,都被間諜偷拍了照片,也就是現在李汾生手裏的這個文件盒。
李自成的闖軍也是如此,不過闖軍作為餘誠最重視的一股勢力,當初的密營對闖軍滲透也最深。餘家軍非但有闖軍主要將領謀士的照片,甚至還在李自成的府邸中藏了竊聽器。
知道張定國就混在隊伍裏,李汾生不敢耽擱,立即起身趕往司令府。
餘誠正在與崔應朝等人開會,李汾生沒有資格進去,隻能找會議室外值守的近衛團營長趙禾代為通傳。
兩人正在交談間,徐望從值班室中出來,見狀問道:“什麽事?”
趙禾迴道:“徐局長,李處長說有重要軍情要向司令稟告。”
自從章儉被綁案後,密營就被餘誠拆分,對外的軍事情報交給了拆分出來的對外軍事情報處,密營武力部分被劃分進了近衛團,其餘部分則組成了機要局,徐望任機要局局長。
麵對曾經的上司,還是當初在開封城設局拉自己進餘家軍的策劃人,李汾生依舊有些心虛,主動稟告道:“徐長官,我們發現此次大西軍使團中有一人,疑似不久前指揮偷襲夷陵的張獻忠義子張定國。”
“張定國?真是好大的膽子。你確定嗎?”
李汾生道:“發現張定國的是我的小徒弟任崇九,眼睛一向尖,而且軍情處有大西軍主要頭目的照片。”
“那就是確定了。”徐望道:“行了,這點事沒必要打斷司令開會,等會議結束後再給司令匯報吧。”
李汾生有些不甘心,徐望仿佛看出他的心思,補充了一句:“人既已經進了荊州城,那就由不得他了。”
李汾生想想也對,張定國就算是有三頭六臂,也逃不出荊州城,那麽早匯報一刻與晚匯報並沒有什麽區別。
過了一個多小時,負責接待使團的張德厚也迴來複命。得知餘誠正在開會,便和徐望、李汾生一起等在值班室中。
徐望問張德厚道:“張縣令,獻賊使團可有什麽異常?”
張德厚道:“未曾發現有什麽異常,我詢問過使團來荊州意圖,說是要與我軍經商。”
徐望笑了笑沒有說話,張德厚雖然有些不解,但也並不屑與這兩人有什麽交流。
在他看來,徐望與李汾生都是類似於東廠錦衣衛一般的角色,向為文人正道所不齒。尤其那李汾生,一個打行出身的混混頭子,隻不過攀天之幸早早搭上了餘家軍的大船,才有這番際遇,哪裏能比得上自己的正道官途。
在餘家軍戰船的陪同下,張獻忠派出的使團乘坐商船抵達荊州。這支使團共二十六人,由張獻忠義子張文秀率領。
接到張獻忠將要派使團出訪荊州的時候,餘家軍上下都十分驚訝。雙方除夕夜開戰,大西軍損失慘重,至今不足一月,派來個使團是什麽意思?
雖說是大西軍主動挑釁,但並未給餘家軍造成什麽損失,反倒還讓餘家軍多了幾千俘虜當苦力,所以餘誠也並未拒絕使團的到來。
張文秀本姓為劉,在張獻忠四大義子中排行老三,也算是軍政雙優的人才。
從船上下來後,張文秀看著遊弋在江麵上的餘家軍戰船,眼神中滿是羨慕。
“這就是在夷陵以一己之力打退咱們運兵船隊的那艘戰船嗎?真是漂亮啊!”
張文秀不動聲色的說:“二哥,你說咱們有沒有機會奪他一條?”
張定國裝扮成親隨模樣,與張文秀身旁侍衛站在一起。他目不轉視的說:“小心些,這餘家軍邪門得很。”
張文秀道:“二哥放心,使團裏都是軍中老弟兄,可靠得很。再說,餘家軍這邊沒有認識咱們的,識不出你來。”
“凡事謹慎點,錯不了!”
這時荊門這邊負責接待的是江陵縣令張德厚,他在碼頭接上使團,與張文秀寒暄幾句後便邀請使團往城中館驛下榻。
張文秀追問道:“早就聽說餘司令威名,不知何時能有幸拜見?”
張德厚道:“司令不在城中,張將軍請先在館驛住下,等司令迴城之後再行定奪。”
張文秀早就猜到見一麵沒那麽容易,便也不多糾纏。他與張德厚乘坐馬車,張定國則一絲不苟的與使團護衛們混在一起,免得被餘家軍察覺身份。
不過他顯然還是小瞧了餘家軍,接待使團的隊伍剛進城中,一個縣衙小吏打扮的人便脫離隊伍,在街道轉角騎上自行車直奔王城。
進入王城後,小吏片刻不停的來到一處平平無奇的院子,院子門口掛著塊牌子:“對外軍事情報處”。
院子裏隻有五間平房,小吏快步走到最中間的屋子外敲了敲門。
“進來。”
屋子裏是對外軍事情報處的處長李汾生,對外軍事情報處從密營分割出來後,李汾生首次獨挑大梁,執掌這個新部門,專司對外滲透,獲取外部軍事情報。
“是小九啊,你不是跟著張縣令去接待使團去了嗎?”李汾生看到來人後問:“這麽急匆匆跑迴來,是有什麽發現嗎?”
小九將身上吏員的外套隨手一脫搭在臂彎處,獻寶似的說:“師父,你猜我在使團裏看著誰了?”
李汾生板起臉:“司令早就有指示,工作的時候要稱職務!”
“看你這神神秘秘的樣子,看來是有大發現啊,難不成是張獻忠混在使團裏過來了?”
小九的臉頓時耷拉下來,“師父你…”
被李汾生瞪了一眼後小九急忙改口:“處長你的胃口可真大,不過不是張獻忠,是他的義子張定國!”
“張定國?”李汾生臉色凝重:“就是前段時間率軍偷襲夷陵的那個張定國?”
小九道:“那還有假,我看得真真切切,使團領頭的是張文秀,那張定國穿了一身護衛的衣服混在隊伍裏。”
李汾生起身從櫃子裏取出一個文件盒,盒子打開後是一遝照片。李汾生快速的在裏邊翻找,最後挑出李定國的照片問:“你確定沒看錯?”
小九非常肯定的迴答:“沒看錯,這些照片還是我整理出來的呢。”
對外軍事情報處雖然派出了間諜前往大西軍,但地位太低,拿不到什麽重要的情報。但他們有一項優勢,就是技術手段完全是其他勢力無法想象的。
大西軍從張獻忠往下各主要將領,都被間諜偷拍了照片,也就是現在李汾生手裏的這個文件盒。
李自成的闖軍也是如此,不過闖軍作為餘誠最重視的一股勢力,當初的密營對闖軍滲透也最深。餘家軍非但有闖軍主要將領謀士的照片,甚至還在李自成的府邸中藏了竊聽器。
知道張定國就混在隊伍裏,李汾生不敢耽擱,立即起身趕往司令府。
餘誠正在與崔應朝等人開會,李汾生沒有資格進去,隻能找會議室外值守的近衛團營長趙禾代為通傳。
兩人正在交談間,徐望從值班室中出來,見狀問道:“什麽事?”
趙禾迴道:“徐局長,李處長說有重要軍情要向司令稟告。”
自從章儉被綁案後,密營就被餘誠拆分,對外的軍事情報交給了拆分出來的對外軍事情報處,密營武力部分被劃分進了近衛團,其餘部分則組成了機要局,徐望任機要局局長。
麵對曾經的上司,還是當初在開封城設局拉自己進餘家軍的策劃人,李汾生依舊有些心虛,主動稟告道:“徐長官,我們發現此次大西軍使團中有一人,疑似不久前指揮偷襲夷陵的張獻忠義子張定國。”
“張定國?真是好大的膽子。你確定嗎?”
李汾生道:“發現張定國的是我的小徒弟任崇九,眼睛一向尖,而且軍情處有大西軍主要頭目的照片。”
“那就是確定了。”徐望道:“行了,這點事沒必要打斷司令開會,等會議結束後再給司令匯報吧。”
李汾生有些不甘心,徐望仿佛看出他的心思,補充了一句:“人既已經進了荊州城,那就由不得他了。”
李汾生想想也對,張定國就算是有三頭六臂,也逃不出荊州城,那麽早匯報一刻與晚匯報並沒有什麽區別。
過了一個多小時,負責接待使團的張德厚也迴來複命。得知餘誠正在開會,便和徐望、李汾生一起等在值班室中。
徐望問張德厚道:“張縣令,獻賊使團可有什麽異常?”
張德厚道:“未曾發現有什麽異常,我詢問過使團來荊州意圖,說是要與我軍經商。”
徐望笑了笑沒有說話,張德厚雖然有些不解,但也並不屑與這兩人有什麽交流。
在他看來,徐望與李汾生都是類似於東廠錦衣衛一般的角色,向為文人正道所不齒。尤其那李汾生,一個打行出身的混混頭子,隻不過攀天之幸早早搭上了餘家軍的大船,才有這番際遇,哪裏能比得上自己的正道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