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一場考察耗時良久,當地文武在餘誠眼皮子底下完成了工業區選址,先期招募的工人開始進入劃定區域進行土地平整。


    建築材料很多都是從周邊山林中砍伐下來的木材,這也是為果樹種植做前期準備,可謂一舉兩得。


    緊趕慢趕,餘誠終於在冬至前夕趕迴了荊州。


    在餘家軍的治理下,今年荊州百姓的生活水平相比去年提升了很多,從城內彌漫著的過節氛圍就可以感受出來。


    包餃子的,打糍粑的,做湯圓的,來自南北各地的人們盡情發揮著自己的熱情,空氣中滿是人間煙火氣。


    這些天來迴奔波,崔應朝也累得不輕,一進城中就向餘誠告辭歸家。餘誠看到隨行吏員也都一臉疲憊,於是幹脆給他們也放了兩天假,引來一陣歡唿。


    迴到惠王府,聽到消息的百姓也都放下手中活計出來迎接。


    這些都是當初隨餘誠南下的開封百姓,對這位帶領他們脫離開封泥潭南下找尋生路的司令情誼深厚。


    經過大半年的發展,這些百姓大多數已經找尋到生路,搬離了惠王府的臨時營地。不過買房或者租房都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惠王府內至今仍然滯留著兩千多百姓。


    從歡迎的人群中擠出來,餘誠讓其餘護衛返迴駐地,隻留了付應平和兩個搬運行李的護衛。


    餘誠一個糙老爺們能有啥行李,那大包小包其實都是帶的禮物。


    朱若薇與楊念在一起看《大秦帝國》,兩人都沒什麽親族可以依靠,餘誠又時常不在,隻有聚在一起看看電視聊聊天才顯得沒那麽寂寞。


    朱若薇皇族貴胄,可周王一家自開封陷落之後就逃離寓居河北,荊州本地的朱明王族被餘誠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也被判苦役,所以並沒有親族可以依靠。


    楊念一家雖然都隨餘誠南下,可是開封城破那一夜給楊念家人留下的心理陰影實在太重,楊念長兄甚至殘了一條腿。隨著餘誠權勢越來越重,楊家父子想要巴結卻又害怕餘誠,隻壯著膽子求見過一迴,領了為槍械廠製作槍托的訂單就再也沒敢來。


    餘誠抱著餘征逗弄,小孩子被喂得圓乎乎的,讓餘誠總想掐兩把。


    就在朱若薇與楊念拆禮物包裝的時候,晴兒聽說義父外出迴來,也歡天喜地前來拜見。


    餘誠見晴兒雖然滿臉開心,但走路卻一瘸一拐,還以為她是騎車摔了,忙問:“怎麽迴事,摔哪了?”


    晴兒還沒說話,淚珠就滑落下來。還是朱若薇說了一句:“晴兒正在纏足呢。”


    “砰!”


    餘誠茶杯重重砸在桌上,屋內幾人都是一驚,餘征更是被嚇得“哇”一聲哭起來。


    餘誠沒有管兒子,而是黑著臉對晴兒說:“把鞋脫掉我看!”


    晴兒已經十歲了,日常都有請的嬤嬤教導禮儀,當著眾人脫掉鞋襪也實在太過難為情。


    “脫掉!”餘誠再次厲聲喝令。


    晴兒強忍淚水脫掉鞋襪,露出被布條緊緊纏到變形的小腳丫。


    餘誠將哇哇大哭的餘征遞到楊念懷裏,心疼得握住晴兒的腳想將裹腳布脫掉,可那裹腳布綁的很緊,一時竟拆不掉。


    朱若薇不明白餘誠為何發這麽大火,不解的問:“怎麽了這是?”


    餘誠怒火翻騰,問:“是誰讓給晴兒裹腳的?”


    也不怪餘誠,朱若薇與楊念兩人都沒有裹腳,要不是今天看到晴兒行動有異,他都忘了封建時代的裹腳陋習。


    朱若薇道:“是王嬤嬤,他說晴兒到年紀了要裹腳,以後才能找個好婆家。我覺得她說的有理,也問過晴兒,她也願意,所以才裹的。”


    餘誠問晴兒:“是嗎,你也願意?”


    晴兒含淚說道:“王嬤嬤說,有教養的人家女兒都是要裹腳的,不然就會被別人看不起。”


    “可是,裹腳也太疼了!”


    朱若薇與楊念的臉色都不好,她倆還真不知道王嬤嬤還對晴兒說過這話,這豈不是把她倆也罵進去了?


    楊念是家裏情況不好,從小就要幹活,所以沒有裹腳。朱若薇則是周王愛女,小時候雖也裹過,不過因為太疼哭哭啼啼撒嬌,所以才躲過了裹腳。


    餘誠一張臉黑的像鍋底,道:“讓王嬤嬤給我滾過來!”


    不一會兒,護衛就將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嬤嬤押了過來。


    王嬤嬤被一路押過來,護衛嘴太嚴,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有什麽錯處落在了餘司令手裏。


    一進門看到餘誠充滿殺意的眼神,王嬤嬤趕忙跪地求饒:“司令饒命!”


    剛發現晴兒裹起來的小腳,有那麽一瞬餘誠很想讓人將王嬤嬤拖出去亂杖打死。


    可餘誠很快就想通了,這是時代的痼疾,不是某個人的過錯!


    餘誠沉默片刻,沒有試圖再解,而是從護衛那裏要來刺刀,將晴兒腳上的裹腳布割斷。所幸晴兒裹了沒幾天,腳趾還沒有變形。


    餘誠摸摸晴兒的頭,起身坐在主位上,問王嬤嬤道:“你是怎麽想起要給晴兒裹腳的?”


    王嬤嬤茫然道:“大戶人家不都這樣嗎?老婆子我給劉員外、薛舉人家裏當差的時候,他們家中女眷都是這樣的啊。”


    餘誠又細細問了王嬤嬤那些官宦人家裹腳的習俗,以及普通人家裹腳的比例。


    總而言之,裹腳主要集中在官紳之家,一些家中富裕些的百姓也有樣學樣,而且與地域也有關,就像襄陽一帶人家裹腳的比例就比其他地方更大。


    問詢過後,餘誠也沒有為難王嬤嬤,隻是給她結了這個月工錢讓她走人。


    王嬤嬤雖說不舍這份差事,但剛才進屋時餘誠那充滿殺意的眼神讓她一陣後怕,拿了錢就趕緊逃了。


    朱若薇明白了餘誠的心意,問:“官人是不喜歡裹腳之習?”


    餘誠堅定的說道:“裹腳是陋習,不過是為了滿足某些人陰暗的心理而已。什麽三寸金蓮,我看著不覺得美,隻覺得惡心!”


    其實這不是餘誠第一次見裹腳,他第一次見到裹腳是在現代。那時候他還小,姨夫家的奶奶還在世,她就是裹腳的。天晴的時候曬裹腳布,那腳的形狀嚇了餘誠一跳。


    如今見到晴兒裹腳,讓他想起此事,心中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股陋習扭轉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鵲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鵲喜並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