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壂憂心忡忡迴到家中,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麽阻止餘誠盜掘顯陵。
說是家不太準確,隻能說是一座帳篷。開封的百姓都是擔心洪水又找不到生路,所以自願遷徙。但是如李家、張家這些大族等就談不上自願了,往往是全家被攆出屋子,然後一把火將房屋點了,願意跟著南下的就走,不願意走的就迴到鑽進火場裏去。
這種高壓態勢下,這些家族隻能跟著一同南下。肯在餘誠手下做事,哪怕隻是動動筆杆子記記數,就有單獨帳篷等物資配發。脾氣硬不肯服軟的,就和所有普通百姓一樣幕天席地吃大鍋飯。
李光壂在開封時盡心竭力輔佐官軍守城,功勞甚大。等闖軍入了城,這些功勞就全成了罪狀。隻要闖軍追究,李家上下上百口,都免不了要做刀下之鬼。
還是餘誠出手護住了李家,再加上闖軍在開封待的時間不長,才讓李家幸免於難。有這層糾葛在,即使李光壂對餘誠怨氣再重,也隻能捏著鼻子在餘誠手下當差。
妻子看到李光壂迴來心情不佳,便問道:“老爺今日是怎麽了?有什麽難事?”
李光壂煩躁的說:“不關你的事,你把家裏照看好就行。”
“對了,爹身體好些了嗎?”
“已經大好了。昨日有位姓吳的郎中來看過,說是餘…餘司令讓他來的,開了些藥,還挺靈的,爹吃完藥不久燒就退了,今天早上都能自己喝粥了。”
李光壂鬆口氣的同時又有些感激,心中不免感歎,這餘誠要不是賊人,在他手下做事還是非常舒服的。
李光壂喝了杯茶水降降心中火氣,然後就去給父親請安。
李光壂之父李燊雖說年紀大了,又在病中,但到底是官場中人,一眼就看出李光壂心事重重,也問道:“出什麽事了?”
李光壂沒有隱瞞,將顯陵之事如實相告。
如此大事,李燊也頗感頭痛,道:“此種大事,你怎麽不勸勸?”
李光壂道:“兒子怎麽可能不勸,可是我人微言輕,那李河又是餘誠心腹。”
“盜掘皇陵,就算我李家隻是被迫屈身軍中,也一樣會被士林所不容。你有何打算?”
“此事我李家萬萬不可參與,若實在沒有法子,就隻能逃了。”
逃跑是最後的辦法,餘家軍管理森嚴,即使是百姓也都秩序井然。一個兩個逃還有可能,想一家人全跑掉,那是難如登天。
李燊沉思片刻,道:“逃跑太難,還是應當以勸說為主。如果能勸止此事,傳揚出去於我李家,也有大大的好處。”
隻要能勸止此事,李家就能從貪生怕死歸順賊人變成忍辱負重保全皇陵,有一日迴歸朝廷治下,官府也要好好表彰。
“我看那餘誠,應當也是重視讀書人的。不然開封城中那麽多世家大族,為何他隻抓些讀書人一起南下呢?”
“你不妨去找找張林宗,聯合營中讀書人一起勸說,他總要給些麵子。”
聽了李燊這些話,李光壂不得不說確實有實現的可能。而且拉上這麽多人一起勸止,把聲勢鬧出來,更容易將李家的名聲打響。
李光壂想起一人,若是能請動,說服餘誠的把握能再添幾成。
戰俘營。
李振聲和蕭漢兩人作為此次最重要的兩個俘虜,享受單獨關押的待遇。劉二牛指揮被俘的官兵現砍大樹,做成了一個囚車,將兩人關押在裏邊。
囚車中空間狹小,兩人隻能擠著坐下。李振聲忽然嗬嗬笑起來,蕭漢不解問:“按君為何發笑?”
李振聲道:“雲濤啊,能把咱倆裝進囚車,說明賊人無意招降,遲早要送我倆上路。這不是好事嗎?”
蕭漢想了想,也笑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死在賊人刀下,確實是好事。”
兩人相對而坐,隻等一死。這種心境下,說話倒也坦然許多。談起朝廷當政得失,也是放開來說,一時竟覺得快意非常。
過不多時,有兩個看守端著食盤過來,李振聲止住話頭,笑道:“雲濤,你說這斷頭飯會有些什麽?”
談了這麽久,兩人也不以官職相論,隻互稱表字。蕭漢道:“符浚兄,斷頭飯應當有酒,咱倆當痛飲幾杯才好。”
等飯盤端到跟前,卻隻有兩碗粥,別說酒了,連水都沒一碗。
李振聲苦笑道:“雲濤,看來這賊子也不講究,斷頭飯連杯水酒都沒有。”
一個看守聽了不耐煩的說:“斷頭飯?還早著呢。等挖了皇帝家的墓,說不定還能讓你吃頓好的!”
挖墓?顯陵?
李振聲的眼睛頓時紅了,他不顧阻攔執意出兵討賊,就是怕賊人驚擾皇陵。如今自己兵敗被俘,賊人到底還是要奔著顯陵去了,李振聲一時怒火與悲憤交相襲來,大吼道:“賊子敢爾!”
聽到這個流言的朱呈祥也飛快的來見餘誠,在軍帳門口正遇上徐望出來。
看到朱呈祥後,徐望笑著行禮:“見過總指揮!”
朱呈祥陰著臉“嗯”了一聲。他不喜歡這個家夥,當初在開封,明裏暗裏監視自己家眷的就是此人手下。
徐望也知道朱呈祥不待見自己,行禮之後便即告退。朱呈祥進入帳內,看到餘誠拿著本子正在寫寫畫畫。
朱呈祥開門見山道:“賢弟,聽說你要挖顯陵?”
餘誠不置可否,問:“大哥,你怎麽看?”
朱呈祥拉過條椅子坐下,道:“我也說不好,挖了皇帝的祖墳,周邊官兵肯定得發了瘋似的來打我們,不然他們在皇帝那兒不好交代。”
“另一方麵,這皇陵之中肯定有不少珍寶,取了用來養軍,咱們肯定實力大漲。而且幹了這一票,就像當初義軍攻破鳳陽一樣,賢弟的名聲直追李自成、張獻忠,能招來不少小股義軍的投靠。”
“我就是分不清這事的利弊,所以才跑來問問賢弟有什麽想法。”
餘誠坦然道:“顯陵起初是座王陵,後來才升格成皇陵的,要說裏邊有多少寶貝,怕也不見得。區區一座死人墳,我還不放在眼裏。”
“和官軍的這仗打完後,我就已經讓樊虎帶一個營去了顯陵,要他守護皇陵,不準動皇陵的一草一木。”
朱呈祥納悶道:“那營裏怎麽在傳你要挖掘皇陵的消息?”
餘誠合上筆記本,笑道:“我故意傳出去的。那些書生總是覺得被我們脅迫南下,心裏別扭不好好做事,我借這機會敲打敲打他們。”
說是家不太準確,隻能說是一座帳篷。開封的百姓都是擔心洪水又找不到生路,所以自願遷徙。但是如李家、張家這些大族等就談不上自願了,往往是全家被攆出屋子,然後一把火將房屋點了,願意跟著南下的就走,不願意走的就迴到鑽進火場裏去。
這種高壓態勢下,這些家族隻能跟著一同南下。肯在餘誠手下做事,哪怕隻是動動筆杆子記記數,就有單獨帳篷等物資配發。脾氣硬不肯服軟的,就和所有普通百姓一樣幕天席地吃大鍋飯。
李光壂在開封時盡心竭力輔佐官軍守城,功勞甚大。等闖軍入了城,這些功勞就全成了罪狀。隻要闖軍追究,李家上下上百口,都免不了要做刀下之鬼。
還是餘誠出手護住了李家,再加上闖軍在開封待的時間不長,才讓李家幸免於難。有這層糾葛在,即使李光壂對餘誠怨氣再重,也隻能捏著鼻子在餘誠手下當差。
妻子看到李光壂迴來心情不佳,便問道:“老爺今日是怎麽了?有什麽難事?”
李光壂煩躁的說:“不關你的事,你把家裏照看好就行。”
“對了,爹身體好些了嗎?”
“已經大好了。昨日有位姓吳的郎中來看過,說是餘…餘司令讓他來的,開了些藥,還挺靈的,爹吃完藥不久燒就退了,今天早上都能自己喝粥了。”
李光壂鬆口氣的同時又有些感激,心中不免感歎,這餘誠要不是賊人,在他手下做事還是非常舒服的。
李光壂喝了杯茶水降降心中火氣,然後就去給父親請安。
李光壂之父李燊雖說年紀大了,又在病中,但到底是官場中人,一眼就看出李光壂心事重重,也問道:“出什麽事了?”
李光壂沒有隱瞞,將顯陵之事如實相告。
如此大事,李燊也頗感頭痛,道:“此種大事,你怎麽不勸勸?”
李光壂道:“兒子怎麽可能不勸,可是我人微言輕,那李河又是餘誠心腹。”
“盜掘皇陵,就算我李家隻是被迫屈身軍中,也一樣會被士林所不容。你有何打算?”
“此事我李家萬萬不可參與,若實在沒有法子,就隻能逃了。”
逃跑是最後的辦法,餘家軍管理森嚴,即使是百姓也都秩序井然。一個兩個逃還有可能,想一家人全跑掉,那是難如登天。
李燊沉思片刻,道:“逃跑太難,還是應當以勸說為主。如果能勸止此事,傳揚出去於我李家,也有大大的好處。”
隻要能勸止此事,李家就能從貪生怕死歸順賊人變成忍辱負重保全皇陵,有一日迴歸朝廷治下,官府也要好好表彰。
“我看那餘誠,應當也是重視讀書人的。不然開封城中那麽多世家大族,為何他隻抓些讀書人一起南下呢?”
“你不妨去找找張林宗,聯合營中讀書人一起勸說,他總要給些麵子。”
聽了李燊這些話,李光壂不得不說確實有實現的可能。而且拉上這麽多人一起勸止,把聲勢鬧出來,更容易將李家的名聲打響。
李光壂想起一人,若是能請動,說服餘誠的把握能再添幾成。
戰俘營。
李振聲和蕭漢兩人作為此次最重要的兩個俘虜,享受單獨關押的待遇。劉二牛指揮被俘的官兵現砍大樹,做成了一個囚車,將兩人關押在裏邊。
囚車中空間狹小,兩人隻能擠著坐下。李振聲忽然嗬嗬笑起來,蕭漢不解問:“按君為何發笑?”
李振聲道:“雲濤啊,能把咱倆裝進囚車,說明賊人無意招降,遲早要送我倆上路。這不是好事嗎?”
蕭漢想了想,也笑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死在賊人刀下,確實是好事。”
兩人相對而坐,隻等一死。這種心境下,說話倒也坦然許多。談起朝廷當政得失,也是放開來說,一時竟覺得快意非常。
過不多時,有兩個看守端著食盤過來,李振聲止住話頭,笑道:“雲濤,你說這斷頭飯會有些什麽?”
談了這麽久,兩人也不以官職相論,隻互稱表字。蕭漢道:“符浚兄,斷頭飯應當有酒,咱倆當痛飲幾杯才好。”
等飯盤端到跟前,卻隻有兩碗粥,別說酒了,連水都沒一碗。
李振聲苦笑道:“雲濤,看來這賊子也不講究,斷頭飯連杯水酒都沒有。”
一個看守聽了不耐煩的說:“斷頭飯?還早著呢。等挖了皇帝家的墓,說不定還能讓你吃頓好的!”
挖墓?顯陵?
李振聲的眼睛頓時紅了,他不顧阻攔執意出兵討賊,就是怕賊人驚擾皇陵。如今自己兵敗被俘,賊人到底還是要奔著顯陵去了,李振聲一時怒火與悲憤交相襲來,大吼道:“賊子敢爾!”
聽到這個流言的朱呈祥也飛快的來見餘誠,在軍帳門口正遇上徐望出來。
看到朱呈祥後,徐望笑著行禮:“見過總指揮!”
朱呈祥陰著臉“嗯”了一聲。他不喜歡這個家夥,當初在開封,明裏暗裏監視自己家眷的就是此人手下。
徐望也知道朱呈祥不待見自己,行禮之後便即告退。朱呈祥進入帳內,看到餘誠拿著本子正在寫寫畫畫。
朱呈祥開門見山道:“賢弟,聽說你要挖顯陵?”
餘誠不置可否,問:“大哥,你怎麽看?”
朱呈祥拉過條椅子坐下,道:“我也說不好,挖了皇帝的祖墳,周邊官兵肯定得發了瘋似的來打我們,不然他們在皇帝那兒不好交代。”
“另一方麵,這皇陵之中肯定有不少珍寶,取了用來養軍,咱們肯定實力大漲。而且幹了這一票,就像當初義軍攻破鳳陽一樣,賢弟的名聲直追李自成、張獻忠,能招來不少小股義軍的投靠。”
“我就是分不清這事的利弊,所以才跑來問問賢弟有什麽想法。”
餘誠坦然道:“顯陵起初是座王陵,後來才升格成皇陵的,要說裏邊有多少寶貝,怕也不見得。區區一座死人墳,我還不放在眼裏。”
“和官軍的這仗打完後,我就已經讓樊虎帶一個營去了顯陵,要他守護皇陵,不準動皇陵的一草一木。”
朱呈祥納悶道:“那營裏怎麽在傳你要挖掘皇陵的消息?”
餘誠合上筆記本,笑道:“我故意傳出去的。那些書生總是覺得被我們脅迫南下,心裏別扭不好好做事,我借這機會敲打敲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