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官府施粥的消息,城內百姓從晚上就開始往東嶽廟匯集,生怕去的遲了領不到粥。


    事實上他們想得也沒錯,這次施粥用的米麥是李光壂費了好一番口舌,才從城內富戶那裏討來的。


    除了餘誠提供的二十石糧,李光壂自己出了十五石,加上其他富戶總共籌集了八十多石糧食。這些糧食還沒運到東嶽廟,就被官府先分走了四十石。


    李光壂非常氣憤,去找黃澎鬧了一場,卻沒有半點用處。


    餘誠知道後,也隻剩幾聲冷笑。四十石糧對滿城饑民猶如杯水車薪,他心下不落忍,又讓劉二牛偷偷送過去了些糧食,能多活幾個人就多活幾個人吧。


    劉二牛帶著四個餘府護衛也在東嶽廟,既是幫廚,也是監督糧食有沒有被哪個不長眼的昧掉。


    在粥棚外,還有付應平帶著的二十個社兵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免得發生踩踏。


    李光壂也早早來到粥棚,看到等待領粥的百姓在東嶽廟前排著四列隊伍,隊伍之間用繩子隔開。隊伍兩側是預留好的通道,供領到粥的百姓順利離開。付應平帶的社兵人手一根竹條,若是見到有人插隊,立刻便是竹條招唿。


    李光壂看得連連點頭,讚歎道:“餘社長果然是奇才,便是府中下人也都調教的如此能幹。”


    一同來的張堅眼底閃過一絲恨意,並不搭話,隻是看著劉二牛和付應平等一眾人若有所思。


    早上七點多,隨著太陽升起,第一批粥也已經熬好,東嶽廟前等待著的百姓聞到香氣,人頭頓時開始騷動起來。


    幫工將熬好的粥抬出來,倒進大桶裏,然後返迴接著熬煮下一鍋。東嶽廟內一共六口大鍋,但廟外等著的百姓不下萬人,今天這鍋是一刻也停歇不了了。


    李光壂瞄了眼熬好的粥,稠得能插住筷子,便問劉二牛道:“這粥會不會太費糧食了,那些米怕是支撐不了幾天吧?”


    劉二牛道:“我們東家說了,粥熬的稠一些,百姓們拿迴家再添些水,也能和不能來的家人分一些。”


    李光壂看著領到粥的百姓有迫不及待就開始吃的,但大多數人還是將粥捂在懷裏急匆匆往外走,不由歎口氣,知道餘誠所說是真。


    李光壂在廟外待了一會兒,見現場井井有條,便滿意的離開了,隻剩張堅執拗的還留在廟裏,監視看是否有人中飽私囊。


    第一批粥很快施完,在後邊沒有領到的百姓有些騷動,付應平急忙帶手下社兵散布消息,說第二鍋粥很快熬好,人群才平靜下來。


    十分鍾後,第二批粥熬好端了上來,劉二牛看了看排隊的百姓,不禁皺了皺眉頭,然後抓起一把沙子灑進了粥棚。


    這一幕正好被張堅看到,他怒氣衝衝的衝上去喝罵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禍害糧食,是想挑動民變嗎?”


    說罷指揮自己帶來的幾個社兵道:“把他給我抓起來!”


    那幾個社兵想要動手,衝得最前的一個被付應平一棍打在腿上,當即撲倒在地。其餘幾個也被付應平手下全部按倒。


    “張紀正,還請自重。二牛哥可不是總社中人,你這個紀正管不得他!”


    張堅怒目圓睜:“怎麽,我這個紀正管不得他,也管不得你嗎?”


    付應平呲牙一笑:“你不來煩我們,那你就還是紀正,壞了我們東家的事,我認得你,手裏的刀可認不得你!”


    自己隻有四個人,對麵卻有好幾十。張堅一拂袖子,氣鼓鼓走了。


    張堅走後,東嶽廟前繼續施粥,隻是隊伍裏有些穿著齊整的人默默退走了。


    劉二牛在粥棚裏盯著,過了一會兒,他眉頭突然一緊,快步上前攔住一人叫道:“德秀姑娘,你怎麽也來了?”


    來人正是張德秀,以前在慶餘堂做工時見過劉二牛。後來張德耀受傷,每次換藥是劉二牛去的,所以也算熟識。


    在這裏遇到熟人,張德秀滿臉通紅,聲音如同蚊子叫:“我聽說這裏放粥,所以也來領些。”


    “德耀不是也有糧食貼補嗎,不夠吃嗎?”


    作為興業坊社兵,張德耀確實有額外的糧食補助,可是他家人口多,還要從牙縫裏省出來一些以備意外。如此全家也是饑一頓飽一頓,所以聽說施粥,張德秀便和嫂子一起來了。。


    不等張德秀迴答,劉二牛便吩咐一個護衛道:“你去裏邊拿幾斤米來。”


    護衛跑進去,張德秀擔心道:“這樣不好吧,會被別人說的。”


    劉二牛大包大攬道:“不礙事,這是我們東家的糧食,旁人管不得。”


    很快,護衛提著一小袋糧出來,約莫有七八斤的樣子。劉二牛不由分說,將糧食塞進張德秀手中,又怕她一弱女子帶著糧食不安全,便又看向付應平。


    付應平看了,派了兩個社兵護送,還對著劉二牛擠眉弄眼的,把劉二牛也搞得老臉發紅。


    卻說張堅離開粥棚,徑直去找李光壂。在李府門口正碰上帶著兩輛偏廂車往外走的李光壂,便攔住李光壂說:“總巡,我看餘誠此人有反意啊!”


    李光壂一愣:“爾猷,這話可不能亂說。”


    張堅把剛才在粥棚裏看到的一幕說了,李光壂笑著說:“我找餘社長捐糧的時候他就提過這事。粥裏灑些沙子,饑民們隻求果腹,不會在乎,卻可以勸退家裏有些積蓄的人。”


    張堅忿忿不平:“他手下的社兵隻聽他一人號令,渾不把官府放在眼裏…”


    李光壂急著去找黃澎,求他引薦巡撫高名衡,展示自己的偏廂車和運糧戰法,便將張堅支應迴去,自己急急出發。


    找到黃澎後,李光壂將自己想法一說,黃澎也看不出什麽問題,便帶著他去找正在西城城牆巡視的高名衡。


    李光壂又給高名衡展示一番,高名衡正為城中缺糧憂愁,當即命李光壂加緊製造,還下了指標,曹門製造八百輛偏廂車,其餘各門分別製造四百輛。


    得到高名衡的看重,李光壂興衝衝迴去布置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鵲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鵲喜並收藏明朝的現代化改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