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社兵的事很快有了機會。
二月十六,推官黃澎豎白旗於曹門,白旗上寫著一行大字:“汴梁豪傑願從吾遊者,立此旗下。”
郡王、鄉紳、士民、商賈等紛紛響應,短短兩日便有上萬人參與,黃澎將計劃將此與王燮創立的社兵相結合,為義勇大社。
當初王燮創辦的社兵是以每坊招社兵五十,城內有八十四坊,共計有四千二百人。結為義勇大社後,每坊社兵員額擴充為兩百。
當然,這是紙麵上的數據,參加義勇大社的人員組成複雜,目的也各不相同。比如官紳是借此邀名,商賈是想抱團取暖,而大多數的市民純粹是抱著混兩頓飯的想法參與進來的。
城池被圍至此時,糧價一路飆升至米麥每石五兩銀子,雜糧每石四兩的高價。即便是如此高價,糧商也紛紛關門閉戶,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
這種情況下,餘誠掌握的興業坊社因為經常拿糧食補貼社兵成了香餑餑,讓付應平輕輕鬆鬆就招了兩百多人。
這些人中餘誠挑了三十個老實本分的充實到護衛隊中,由劉二牛指揮。
作為護衛自然要長居餘府,餘府的格局也由此做了調整。餘誠所居的堂屋不變,楊念母子與晴兒住西廂房,劉二牛、付應平、徐望還有七名親信護衛搬到內院住東廂房,李蘭芝依舊住角院。
外院的三間倒座房成為了新招護衛們的居所,裏邊除了上下床,就隻能擺的下一張長桌。
就在餘府手忙腳亂收拾的時候,李光壂上門來訪。餘誠接到消息迎出去,笑著拱手道:“恭喜恭喜,如今得叫李總巡了。”
李光壂苦笑搖頭:“也是苦差事啊!”
新成立的義勇大社,照舊還是劃作五營,分別叫前茅、中權、後勁、左翼、右翼。
李光壂原來分管曹門左所總社,王燮離開後,接掌社兵這一攤子的黃澎對李光壂依舊器重無比。這次社兵擴為義勇大社,黃澎又點名李光壂做了義勇大社總社兼管總巡事。
餘誠執掌的興業坊依舊還在左翼,由守備程丹統領。左翼的主力大多是徽、杭商人,其中不少與無雙閣都有業務往來,所以餘誠在左翼的人際關係相當不錯。
唯一不爽的是掌書記張堅當了義勇大社的紀正,負責監管社兵軍紀,以後少不得要指手畫腳。
兩人一起往裏走,李光壂看到前院排成兩隊的護衛,疑惑道:“這是在做什麽?”
餘誠道:“這是新招的護衛,剛來到餘府,要將全身上下清洗幹淨才行。”
李光壂笑道:“聽說社兵剛組建的時候,你從災民裏招募青壯,招進來第一件事也是要讓他們用熱水洗個通透。當時都在傳你恨不能把他們扔進鍋裏煮一煮,看來此言非虛啊。”
“坊間傳言,總是會誇張些。”
這次招募的護衛都是普通市民,比之當初的流民衛生情況好得太多了。
“就是這麽多人洗熱水澡,要費不少幹柴吧?”
餘誠愣了一下,道:“還好還好,前段時間收了不少舊家具,有些不堪用的正好拆了燒火。”
這其實是假話,那些家具已經全部拉到現代了。至於燒水,那用的是煤氣罐。
“燒柴?”李光壂道:“那可都是用糧食換來的,餘社長不心疼嗎?”
餘誠道:“當初用糧食換家具,本意就是給城內乏糧的鄉親們一條路子。可惜,前幾日那些糧食都被巡撫衙門的人征收了。”
李光壂打個哈哈,兩人進了堂屋,巧兒將茶水奉上。
李光壂直入主題:“如今城內缺糧,有不少人家已經斷炊。我準備進言官府,在城內施粥,餘社長以為如何?”
餘誠拍掌道:“總巡心係城內百姓,這是好事啊!”
餘誠知道李光壂上門這是來化緣來了,他也不吝嗇,道:“餘某願出二十石糧,也算我迴饋城內百姓了。”
李光壂大喜:“我果然沒有看錯人,餘社長不是普通商賈,而是義商呀!”
餘誠笑著擺手:“總巡過譽了。城內糧荒一日更甚一日,隻要闖賊一日不退,這糧荒就一日不解。李總巡在官府頗有些關係,不知諸位大人可有什麽辦法?”
李光壂道:“吳知府、黃推官都在想辦法,隻是闖賊圍得太緊。前幾日河北道楊於古楊大人知道開封城內糧盡,派了五百鄉民,每人背三鬥糧渡河送糧。”
說到此處,李光壂長歎一聲:“可惜闖賊防守嚴密,這些鄉民從青孤堆渡河後不久就被闖賊發現,人與糧全落在了賊人手裏。”
“闖賊抓了這些鄉民後,將他們雙手剁去驅趕至西門,以亂我軍心。”
這件事餘誠也知道,還是徐望偵查到的。這些鄉民半數死在了城外壕溝,也有一部分被接進了城。從他們斷手的情況也可以看出闖營與曹營的區別,闖營執行軍令極為堅決,被抓的民夫手都是齊腕斷去。而曹營就隨意多了,有從手腕砍的,有砍去半截手掌的,也有仁慈些隻砍掉幾根手指頭的。
李光壂道:“說來我也有個想法,餘社長見多識廣,正好幫著參詳參詳。”
“我意組建一支車營,趁夜出北門直抵黃河,接應河北兵馬,開運糧道。”
“車營使用四輪車,車廂上一麵用欄木六根立起,每根高八尺,再以三寸厚的榆木或柳木板釘上,中間開幾個孔,用來朝外放火銃,車上還可載火炮。”
餘誠疑惑道:“一輛車不過幾尺寬,能容得下這麽多人嗎?”
李光壂得意道:“餘社長有所不知,此為偏廂車,隻有臨敵一麵有廂板,使用時兩車同行,一車護左,一車護右,士兵居於兩車中間,盡可施展得開。”
“從北門至朱家寨渡河點有七裏,每裏三百六十步。此車長兩步,有一千二百輛車便可連接過去。算左右兩側,也不過兩千四百輛車而已。”
聽懂了,你這是要擺一字長蛇陣啊!
“若是賊人來攻怎麽辦?”
李光壂當然想過這一點,餘誠提出的問題正中他下懷:“問得好!等賊人發現我們的動向並派出兵來,我們車陣已經排好。車陣中有大炮和火銃,賊人衝不到近前。”
“而在城頭上可布置左右兩翼,每翼用炮手兩百人,布置大炮百門。賊攻車營之左,則左翼開炮;攻車營之右,則右翼開炮。如前所說,車陣不過七裏長,正巧在城頭火炮攻擊距離內,闖賊不得近身。”
“由此,運糧隊可自車營中間通過,運糧進城,城內糧荒,由此可解。”
餘誠按捺住反駁的心思,這個計劃充滿了一廂情願和自以為是,完完全全是紙上談兵。
李光壂期待的看著餘誠:“餘社長以為我這計策如何?”
還問我計策如何?你這計策槽點太多,我一時不知該先說哪一個呀!
可惜餘誠此時人設是商賈,要是對著軍陣說得頭頭是道,太讓人懷疑了。
餘誠隻能裝作讚歎的樣子:“總巡此計甚妙,我看不如總巡先在家製出樣車,然後進呈巡撫,如何?”
李光壂深以為然:“你說得對,我這就迴家讓做個樣車出來。”
二月十六,推官黃澎豎白旗於曹門,白旗上寫著一行大字:“汴梁豪傑願從吾遊者,立此旗下。”
郡王、鄉紳、士民、商賈等紛紛響應,短短兩日便有上萬人參與,黃澎將計劃將此與王燮創立的社兵相結合,為義勇大社。
當初王燮創辦的社兵是以每坊招社兵五十,城內有八十四坊,共計有四千二百人。結為義勇大社後,每坊社兵員額擴充為兩百。
當然,這是紙麵上的數據,參加義勇大社的人員組成複雜,目的也各不相同。比如官紳是借此邀名,商賈是想抱團取暖,而大多數的市民純粹是抱著混兩頓飯的想法參與進來的。
城池被圍至此時,糧價一路飆升至米麥每石五兩銀子,雜糧每石四兩的高價。即便是如此高價,糧商也紛紛關門閉戶,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
這種情況下,餘誠掌握的興業坊社因為經常拿糧食補貼社兵成了香餑餑,讓付應平輕輕鬆鬆就招了兩百多人。
這些人中餘誠挑了三十個老實本分的充實到護衛隊中,由劉二牛指揮。
作為護衛自然要長居餘府,餘府的格局也由此做了調整。餘誠所居的堂屋不變,楊念母子與晴兒住西廂房,劉二牛、付應平、徐望還有七名親信護衛搬到內院住東廂房,李蘭芝依舊住角院。
外院的三間倒座房成為了新招護衛們的居所,裏邊除了上下床,就隻能擺的下一張長桌。
就在餘府手忙腳亂收拾的時候,李光壂上門來訪。餘誠接到消息迎出去,笑著拱手道:“恭喜恭喜,如今得叫李總巡了。”
李光壂苦笑搖頭:“也是苦差事啊!”
新成立的義勇大社,照舊還是劃作五營,分別叫前茅、中權、後勁、左翼、右翼。
李光壂原來分管曹門左所總社,王燮離開後,接掌社兵這一攤子的黃澎對李光壂依舊器重無比。這次社兵擴為義勇大社,黃澎又點名李光壂做了義勇大社總社兼管總巡事。
餘誠執掌的興業坊依舊還在左翼,由守備程丹統領。左翼的主力大多是徽、杭商人,其中不少與無雙閣都有業務往來,所以餘誠在左翼的人際關係相當不錯。
唯一不爽的是掌書記張堅當了義勇大社的紀正,負責監管社兵軍紀,以後少不得要指手畫腳。
兩人一起往裏走,李光壂看到前院排成兩隊的護衛,疑惑道:“這是在做什麽?”
餘誠道:“這是新招的護衛,剛來到餘府,要將全身上下清洗幹淨才行。”
李光壂笑道:“聽說社兵剛組建的時候,你從災民裏招募青壯,招進來第一件事也是要讓他們用熱水洗個通透。當時都在傳你恨不能把他們扔進鍋裏煮一煮,看來此言非虛啊。”
“坊間傳言,總是會誇張些。”
這次招募的護衛都是普通市民,比之當初的流民衛生情況好得太多了。
“就是這麽多人洗熱水澡,要費不少幹柴吧?”
餘誠愣了一下,道:“還好還好,前段時間收了不少舊家具,有些不堪用的正好拆了燒火。”
這其實是假話,那些家具已經全部拉到現代了。至於燒水,那用的是煤氣罐。
“燒柴?”李光壂道:“那可都是用糧食換來的,餘社長不心疼嗎?”
餘誠道:“當初用糧食換家具,本意就是給城內乏糧的鄉親們一條路子。可惜,前幾日那些糧食都被巡撫衙門的人征收了。”
李光壂打個哈哈,兩人進了堂屋,巧兒將茶水奉上。
李光壂直入主題:“如今城內缺糧,有不少人家已經斷炊。我準備進言官府,在城內施粥,餘社長以為如何?”
餘誠拍掌道:“總巡心係城內百姓,這是好事啊!”
餘誠知道李光壂上門這是來化緣來了,他也不吝嗇,道:“餘某願出二十石糧,也算我迴饋城內百姓了。”
李光壂大喜:“我果然沒有看錯人,餘社長不是普通商賈,而是義商呀!”
餘誠笑著擺手:“總巡過譽了。城內糧荒一日更甚一日,隻要闖賊一日不退,這糧荒就一日不解。李總巡在官府頗有些關係,不知諸位大人可有什麽辦法?”
李光壂道:“吳知府、黃推官都在想辦法,隻是闖賊圍得太緊。前幾日河北道楊於古楊大人知道開封城內糧盡,派了五百鄉民,每人背三鬥糧渡河送糧。”
說到此處,李光壂長歎一聲:“可惜闖賊防守嚴密,這些鄉民從青孤堆渡河後不久就被闖賊發現,人與糧全落在了賊人手裏。”
“闖賊抓了這些鄉民後,將他們雙手剁去驅趕至西門,以亂我軍心。”
這件事餘誠也知道,還是徐望偵查到的。這些鄉民半數死在了城外壕溝,也有一部分被接進了城。從他們斷手的情況也可以看出闖營與曹營的區別,闖營執行軍令極為堅決,被抓的民夫手都是齊腕斷去。而曹營就隨意多了,有從手腕砍的,有砍去半截手掌的,也有仁慈些隻砍掉幾根手指頭的。
李光壂道:“說來我也有個想法,餘社長見多識廣,正好幫著參詳參詳。”
“我意組建一支車營,趁夜出北門直抵黃河,接應河北兵馬,開運糧道。”
“車營使用四輪車,車廂上一麵用欄木六根立起,每根高八尺,再以三寸厚的榆木或柳木板釘上,中間開幾個孔,用來朝外放火銃,車上還可載火炮。”
餘誠疑惑道:“一輛車不過幾尺寬,能容得下這麽多人嗎?”
李光壂得意道:“餘社長有所不知,此為偏廂車,隻有臨敵一麵有廂板,使用時兩車同行,一車護左,一車護右,士兵居於兩車中間,盡可施展得開。”
“從北門至朱家寨渡河點有七裏,每裏三百六十步。此車長兩步,有一千二百輛車便可連接過去。算左右兩側,也不過兩千四百輛車而已。”
聽懂了,你這是要擺一字長蛇陣啊!
“若是賊人來攻怎麽辦?”
李光壂當然想過這一點,餘誠提出的問題正中他下懷:“問得好!等賊人發現我們的動向並派出兵來,我們車陣已經排好。車陣中有大炮和火銃,賊人衝不到近前。”
“而在城頭上可布置左右兩翼,每翼用炮手兩百人,布置大炮百門。賊攻車營之左,則左翼開炮;攻車營之右,則右翼開炮。如前所說,車陣不過七裏長,正巧在城頭火炮攻擊距離內,闖賊不得近身。”
“由此,運糧隊可自車營中間通過,運糧進城,城內糧荒,由此可解。”
餘誠按捺住反駁的心思,這個計劃充滿了一廂情願和自以為是,完完全全是紙上談兵。
李光壂期待的看著餘誠:“餘社長以為我這計策如何?”
還問我計策如何?你這計策槽點太多,我一時不知該先說哪一個呀!
可惜餘誠此時人設是商賈,要是對著軍陣說得頭頭是道,太讓人懷疑了。
餘誠隻能裝作讚歎的樣子:“總巡此計甚妙,我看不如總巡先在家製出樣車,然後進呈巡撫,如何?”
李光壂深以為然:“你說得對,我這就迴家讓做個樣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