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休假已經過半,餘誠不能一直耗在這邊。這兩天他粗略列出了一張單子,都是為了試水準備的一些商品。這其中大多數可以在批發商城買到,而有一些卻隻能求助於某寶了。
忙碌之餘,給晴兒的功課是一次也沒有落下,餘誠甚至專門定了鬧鍾,算好明朝現代兩處的時間流速,在現代哪怕是大半夜也要跑過去教導晴兒識字。
受著現代教育的摧殘的晴兒卻沒有絲毫的不耐煩,看得出來她很珍惜這種學習的機會。每天餘誠留下的作業要求她寫一頁的字,她都翻幾倍的完成。
這種認字的速度逼得餘誠又跑書店裏買了小學生的教材,開始惡補漢語拚音。
餘誠假期結束將要上班的前夜,正好是明朝這邊的正月十五。這個日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的。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又名元宵節,可以說是開封城一年到頭最為熱鬧的一天了。晴兒難得的偷懶了一迴,抄寫的字龍飛鳳舞,時而小耳朵豎著聽外邊街道上震耳欲聾的炮仗聲。
李蘭芝也早早地做好了湯圓,眾人吃過後,眼睛都是直溜溜盯著餘誠等他發話。
餘誠看的好笑,道:“趕緊收拾,收拾好了咱們看花燈去。”李河幾人歡唿一聲,難得勤快的一起湧入廚房幫著李蘭芝洗刷停當,各自換上新衣簇擁著餘誠與晴兒出了院子。
這時天色還未盡黑,街道兩旁都是擺著千奇百怪的花燈的鋪麵,沿街鋪設出一兩裏路。大街上舞旋、扮戲、雜技隨處可見。又有頑童手提彩燈穿梭在人群中,歡聲笑語不斷。
看到晴兒羨慕的眼神,餘誠也買了一個畫著花鳥的六角花燈塞進晴兒手裏。晴兒的眼睛瞬間亮起如天上的星辰,餘誠還是第一次在晴兒臉上看到從心底蕩漾而出的歡喜。說起來自己收養晴兒不到一月,或許忽略了,晴兒終究隻是一個經曆喪母之痛的小女孩而已。想到這裏,餘誠寵溺的摸著晴兒的腦袋,又買了一個糖人給晴兒。
前行數百步,就到了十二祖母廟的燈棚。李河他們賞玩花燈,餘誠聽說廟內供奉著一尊銅菩薩像,是宋時所鑄,精細無比,衣紋上都鑄有熙寧通寶錢的花樣。不曉得這菩薩有多大,若是拿到現代去恐怕也能賣不少錢。餘誠本想進廟一觀,卻見廟門緊閉,隻得作罷。
今天這個日子裏,各家廟宇都紮的有燈棚供人賞玩。餘誠一行逛不多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看那邊!”李河突然指著遠處驚訝喊道。餘誠順著李河所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遠方星星點點的燈盞從下往上燃起,約有十層樓高,燈火匯聚如一條火龍一般。
旁邊有本地的居民看著李河一副少見多怪的樣子,道:“那是鐵塔寺,好家夥,這次怕不得燒七八十斤香油。”
即使是餘誠在後世見慣了大場麵,也不禁咋舌。一行人舍了眼前的燈棚,順著人流往鐵塔的方向遊覽過去。
鐵塔坐落於佑國寺內,佑國寺原建於宋朝,當時叫做開寶寺。宋末此寺被毀,金人重修後改名光教寺,到元朝時又起名上方寺,直到明朝又改叫佑國寺。寺廟的名字改來改去,鐵塔卻一直矗立在此地,所以開封城內居民習慣將佑國寺喊作“鐵塔寺”。
鐵塔並不真的是鐵鑄成的,此塔也是建成於宋太宗趙光義時期,原本是一座木塔,後來因為遭到雷電而被損毀。到宋仁宗時重建此塔,式樣不變,材料卻換成了鐵色琉璃瓦。因為塔身琉璃磚瓦的顏色就像是鑄鐵一般,所以才被稱之為“鐵塔”。鐵塔共計十三層,有五六十米高,到現代依然留存。剛才餘誠他們所看到的,就是寺裏僧眾在塔身上遍點燈盞所造成的奇景。
看過了鐵塔,見到寺外有遊人匯聚在一起猜燈謎的,餘誠也領著晴兒擠進去瞧熱鬧。
“飛入尋常百姓家,打一字?”一個書生拿著燈謎苦苦思索。旁邊一名少女看見了捂嘴偷笑,輕輕用手中團扇觸了觸花燈。書生恍然大悟,叫道:“飛入尋常百姓家,戶下有羽,原來是個扇字。多謝小姐指點迷津。”
餘誠抬眼看那少女,穿一身素白色立領襖衫,因為天氣冷,外邊還罩著一件繡著牡丹花樣的淡綠色比甲。這少女也就十六七歲,眉如遠黛眼若晨星,渾身上下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如同十六歲的趙靈兒從屏幕中走入人間。餘誠一時竟看得癡了。
那少女察覺到餘誠直勾勾的眼光看著自己,不由臉帶慍色,狠狠瞪了餘誠一眼。
完了,丟人了!反應過來的餘誠想到自己剛才肯定一副癡漢神色,臉都紅了。恰在此時,晴兒也央李河取下一個燈謎,直接遞給餘誠,然後眼巴巴的看著。
餘誠借著拆開燈謎的機會掩藏窘色,隻見燈謎上寫著“柴門聞犬吠”。
那書生看到餘誠剛才無理的模樣,有意在那少女跟前擺弄,嗤笑道:“販夫走卒之輩,識得字嗎,就敢跑這兒出醜。”
餘誠哪裏由得他放肆,順口道:“自己謎語都猜不出來要靠人家小姑娘提醒的人,還有臉在我麵前說話。”
“你!”書生氣得麵色通紅,伸手要抓餘誠,卻有樊虎往前一步,目光冷冷的盯著他。在樊虎那極具威懾力的身軀前,書生終究還是不敢放肆,隻能忍氣吞聲站在一旁,期盼著餘誠猜不出來謎語出醜。
餘誠腦筋飛快轉動,這個謎底的字裏邊,必然是含著一個“門”字,聞應當隻是起著承接的作用,重點還在後麵“犬吠”二字。餘誠眼睛突然一亮,開口道:“柴門聞犬吠,謎底是一個潤字。”
看到他猜了出來,書生才忿忿的走開。晴兒拿了獎品,卻是一條手帕,興高采烈的拽著樊虎的衣襟,讓他再取下一個燈謎給餘誠。
餘誠打開,依舊是一個字謎,上寫著“丹唇未啟笑先聞”。這個字謎倒是簡單,餘誠輕輕鬆鬆就猜了出來,道:“這是個哈字。”
晴兒還待再取燈謎,餘誠急忙把她抱起走到一邊。開玩笑,佳人在側,要是有個自己猜不出來的燈謎豈不丟臉。
這時街麵上的人越發的多了,餘誠喜歡清淨,不喜嘈雜,本想直接打道迴府,可是看晴兒玩興正濃,不想掃了她的興,隻好跟著。
又逛了一個多小時,晴兒才算玩夠。餘誠看著路邊有賣小吃的攤子,便喊眾人坐下,一人點了一碗餛飩。正等著的時候,忽聽得不遠處有女子斥責聲。餘誠聞聲望去,發現那女子正是剛才在燈棚見過的姑娘。
這姑娘此刻正被幾個浪蕩子堵住去路,言語調戲。似這等日子,街上都有捕官鎮守,差官巡邏。偏生剛才遠處有焰火引燃了一處攤位,將差官吸引了過去,才有這浪蕩子放開膽子騷擾女眷的場景。
餘誠看的不忿,起身過去抬起一腳踹在背對自己的浪蕩子身上。這家夥挨了一腳,轉身揮拳要打餘誠,被樊虎一手攥住胳膊一手抓著衣領直接舉起摜在了路邊。幾個同夥看見同伴被打,一擁而上,和後邊趕來的李河劉二牛打作一團。
餘誠踹出一腳後便不再管,拉著那姑娘躲在一邊。實際上也不需要他動手,樊虎身高體壯,李河有幾分武藝,便是劉二牛那也是一等一的壯小夥。不過片刻這幾個浪蕩子就被揍得鼻青臉腫落荒而逃。
既趕跑了流氓,姑娘斂衽謝過餘誠。餘誠難得英雄救美成功了一次,尤其這姑娘長相身姿正是他最喜歡的類型,於是殷勤道:“姑娘家住哪裏,我送你迴去吧。”
餘誠剛才在燈棚裏一副色坯的模樣就看在這姑娘眼裏,即使剛幫了自己,那姑娘依舊在心裏將餘誠當成那幫登徒浪子一樣的人物。婉言拒絕之後,姑娘忽然眼中一亮,道:“不勞公子大駕,那邊我的家人也來了。”
餘誠看她所指的是一大戶人家,前方有仆役執燈開路,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走在中間,身旁圍繞著三名女眷。周圍還有八九名侍女及腰裏挎刀的護衛,將這幾人團團護在中間。
姑娘走上前去,周圍護衛顯然也都認識,自動讓開一條路。到了男子跟前,姑娘甜甜叫了聲“五哥”,男子看著她皺眉問道:“怎麽就你一個人出來了,綠竹呢?迴去打斷她的腿!”
姑娘搖著男子袖口連連求情說道:“我打發綠竹去買珠花,卻被人多衝散了。五哥你就不要責罰她了吧,說不定她這會正嚇得不曉得在哪兒哭呢。”
男子無奈,下巴朝餘誠的方向努了努,問道:“那人是誰?”
姑娘道:“路上碰到的,剛才有登徒子騷擾,還是他救了我。就是這家夥眼睛不老實,看著忒討厭。”
男子聽了姑娘的對餘誠的評價,就要喊身邊護衛去教訓餘誠,卻被姑娘攔了下來,道:“好歹也是幫了我一迴,就饒過他吧。”
男子餘恨未消,狠狠道:“明天就修書一封給王燮,問問他這縣令是怎麽當的。”
那廂餘誠看著姑娘最終跟著男子一行人一起離開,不由有些悵然若失。旁邊李蘭芝看在眼裏,笑道:“東家現在啥都不缺,就缺個媳婦了。就是不娶妻子,討房姬妾伺候起居也是好的。”
餘誠一想,對啊,現在可是萬惡的舊社會,沒有重婚罪這一說。想到西門大官人的罪惡生活自己也可以效仿,一時口水都快收不住了。
忙碌之餘,給晴兒的功課是一次也沒有落下,餘誠甚至專門定了鬧鍾,算好明朝現代兩處的時間流速,在現代哪怕是大半夜也要跑過去教導晴兒識字。
受著現代教育的摧殘的晴兒卻沒有絲毫的不耐煩,看得出來她很珍惜這種學習的機會。每天餘誠留下的作業要求她寫一頁的字,她都翻幾倍的完成。
這種認字的速度逼得餘誠又跑書店裏買了小學生的教材,開始惡補漢語拚音。
餘誠假期結束將要上班的前夜,正好是明朝這邊的正月十五。這個日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的。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又名元宵節,可以說是開封城一年到頭最為熱鬧的一天了。晴兒難得的偷懶了一迴,抄寫的字龍飛鳳舞,時而小耳朵豎著聽外邊街道上震耳欲聾的炮仗聲。
李蘭芝也早早地做好了湯圓,眾人吃過後,眼睛都是直溜溜盯著餘誠等他發話。
餘誠看的好笑,道:“趕緊收拾,收拾好了咱們看花燈去。”李河幾人歡唿一聲,難得勤快的一起湧入廚房幫著李蘭芝洗刷停當,各自換上新衣簇擁著餘誠與晴兒出了院子。
這時天色還未盡黑,街道兩旁都是擺著千奇百怪的花燈的鋪麵,沿街鋪設出一兩裏路。大街上舞旋、扮戲、雜技隨處可見。又有頑童手提彩燈穿梭在人群中,歡聲笑語不斷。
看到晴兒羨慕的眼神,餘誠也買了一個畫著花鳥的六角花燈塞進晴兒手裏。晴兒的眼睛瞬間亮起如天上的星辰,餘誠還是第一次在晴兒臉上看到從心底蕩漾而出的歡喜。說起來自己收養晴兒不到一月,或許忽略了,晴兒終究隻是一個經曆喪母之痛的小女孩而已。想到這裏,餘誠寵溺的摸著晴兒的腦袋,又買了一個糖人給晴兒。
前行數百步,就到了十二祖母廟的燈棚。李河他們賞玩花燈,餘誠聽說廟內供奉著一尊銅菩薩像,是宋時所鑄,精細無比,衣紋上都鑄有熙寧通寶錢的花樣。不曉得這菩薩有多大,若是拿到現代去恐怕也能賣不少錢。餘誠本想進廟一觀,卻見廟門緊閉,隻得作罷。
今天這個日子裏,各家廟宇都紮的有燈棚供人賞玩。餘誠一行逛不多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看那邊!”李河突然指著遠處驚訝喊道。餘誠順著李河所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遠方星星點點的燈盞從下往上燃起,約有十層樓高,燈火匯聚如一條火龍一般。
旁邊有本地的居民看著李河一副少見多怪的樣子,道:“那是鐵塔寺,好家夥,這次怕不得燒七八十斤香油。”
即使是餘誠在後世見慣了大場麵,也不禁咋舌。一行人舍了眼前的燈棚,順著人流往鐵塔的方向遊覽過去。
鐵塔坐落於佑國寺內,佑國寺原建於宋朝,當時叫做開寶寺。宋末此寺被毀,金人重修後改名光教寺,到元朝時又起名上方寺,直到明朝又改叫佑國寺。寺廟的名字改來改去,鐵塔卻一直矗立在此地,所以開封城內居民習慣將佑國寺喊作“鐵塔寺”。
鐵塔並不真的是鐵鑄成的,此塔也是建成於宋太宗趙光義時期,原本是一座木塔,後來因為遭到雷電而被損毀。到宋仁宗時重建此塔,式樣不變,材料卻換成了鐵色琉璃瓦。因為塔身琉璃磚瓦的顏色就像是鑄鐵一般,所以才被稱之為“鐵塔”。鐵塔共計十三層,有五六十米高,到現代依然留存。剛才餘誠他們所看到的,就是寺裏僧眾在塔身上遍點燈盞所造成的奇景。
看過了鐵塔,見到寺外有遊人匯聚在一起猜燈謎的,餘誠也領著晴兒擠進去瞧熱鬧。
“飛入尋常百姓家,打一字?”一個書生拿著燈謎苦苦思索。旁邊一名少女看見了捂嘴偷笑,輕輕用手中團扇觸了觸花燈。書生恍然大悟,叫道:“飛入尋常百姓家,戶下有羽,原來是個扇字。多謝小姐指點迷津。”
餘誠抬眼看那少女,穿一身素白色立領襖衫,因為天氣冷,外邊還罩著一件繡著牡丹花樣的淡綠色比甲。這少女也就十六七歲,眉如遠黛眼若晨星,渾身上下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如同十六歲的趙靈兒從屏幕中走入人間。餘誠一時竟看得癡了。
那少女察覺到餘誠直勾勾的眼光看著自己,不由臉帶慍色,狠狠瞪了餘誠一眼。
完了,丟人了!反應過來的餘誠想到自己剛才肯定一副癡漢神色,臉都紅了。恰在此時,晴兒也央李河取下一個燈謎,直接遞給餘誠,然後眼巴巴的看著。
餘誠借著拆開燈謎的機會掩藏窘色,隻見燈謎上寫著“柴門聞犬吠”。
那書生看到餘誠剛才無理的模樣,有意在那少女跟前擺弄,嗤笑道:“販夫走卒之輩,識得字嗎,就敢跑這兒出醜。”
餘誠哪裏由得他放肆,順口道:“自己謎語都猜不出來要靠人家小姑娘提醒的人,還有臉在我麵前說話。”
“你!”書生氣得麵色通紅,伸手要抓餘誠,卻有樊虎往前一步,目光冷冷的盯著他。在樊虎那極具威懾力的身軀前,書生終究還是不敢放肆,隻能忍氣吞聲站在一旁,期盼著餘誠猜不出來謎語出醜。
餘誠腦筋飛快轉動,這個謎底的字裏邊,必然是含著一個“門”字,聞應當隻是起著承接的作用,重點還在後麵“犬吠”二字。餘誠眼睛突然一亮,開口道:“柴門聞犬吠,謎底是一個潤字。”
看到他猜了出來,書生才忿忿的走開。晴兒拿了獎品,卻是一條手帕,興高采烈的拽著樊虎的衣襟,讓他再取下一個燈謎給餘誠。
餘誠打開,依舊是一個字謎,上寫著“丹唇未啟笑先聞”。這個字謎倒是簡單,餘誠輕輕鬆鬆就猜了出來,道:“這是個哈字。”
晴兒還待再取燈謎,餘誠急忙把她抱起走到一邊。開玩笑,佳人在側,要是有個自己猜不出來的燈謎豈不丟臉。
這時街麵上的人越發的多了,餘誠喜歡清淨,不喜嘈雜,本想直接打道迴府,可是看晴兒玩興正濃,不想掃了她的興,隻好跟著。
又逛了一個多小時,晴兒才算玩夠。餘誠看著路邊有賣小吃的攤子,便喊眾人坐下,一人點了一碗餛飩。正等著的時候,忽聽得不遠處有女子斥責聲。餘誠聞聲望去,發現那女子正是剛才在燈棚見過的姑娘。
這姑娘此刻正被幾個浪蕩子堵住去路,言語調戲。似這等日子,街上都有捕官鎮守,差官巡邏。偏生剛才遠處有焰火引燃了一處攤位,將差官吸引了過去,才有這浪蕩子放開膽子騷擾女眷的場景。
餘誠看的不忿,起身過去抬起一腳踹在背對自己的浪蕩子身上。這家夥挨了一腳,轉身揮拳要打餘誠,被樊虎一手攥住胳膊一手抓著衣領直接舉起摜在了路邊。幾個同夥看見同伴被打,一擁而上,和後邊趕來的李河劉二牛打作一團。
餘誠踹出一腳後便不再管,拉著那姑娘躲在一邊。實際上也不需要他動手,樊虎身高體壯,李河有幾分武藝,便是劉二牛那也是一等一的壯小夥。不過片刻這幾個浪蕩子就被揍得鼻青臉腫落荒而逃。
既趕跑了流氓,姑娘斂衽謝過餘誠。餘誠難得英雄救美成功了一次,尤其這姑娘長相身姿正是他最喜歡的類型,於是殷勤道:“姑娘家住哪裏,我送你迴去吧。”
餘誠剛才在燈棚裏一副色坯的模樣就看在這姑娘眼裏,即使剛幫了自己,那姑娘依舊在心裏將餘誠當成那幫登徒浪子一樣的人物。婉言拒絕之後,姑娘忽然眼中一亮,道:“不勞公子大駕,那邊我的家人也來了。”
餘誠看她所指的是一大戶人家,前方有仆役執燈開路,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走在中間,身旁圍繞著三名女眷。周圍還有八九名侍女及腰裏挎刀的護衛,將這幾人團團護在中間。
姑娘走上前去,周圍護衛顯然也都認識,自動讓開一條路。到了男子跟前,姑娘甜甜叫了聲“五哥”,男子看著她皺眉問道:“怎麽就你一個人出來了,綠竹呢?迴去打斷她的腿!”
姑娘搖著男子袖口連連求情說道:“我打發綠竹去買珠花,卻被人多衝散了。五哥你就不要責罰她了吧,說不定她這會正嚇得不曉得在哪兒哭呢。”
男子無奈,下巴朝餘誠的方向努了努,問道:“那人是誰?”
姑娘道:“路上碰到的,剛才有登徒子騷擾,還是他救了我。就是這家夥眼睛不老實,看著忒討厭。”
男子聽了姑娘的對餘誠的評價,就要喊身邊護衛去教訓餘誠,卻被姑娘攔了下來,道:“好歹也是幫了我一迴,就饒過他吧。”
男子餘恨未消,狠狠道:“明天就修書一封給王燮,問問他這縣令是怎麽當的。”
那廂餘誠看著姑娘最終跟著男子一行人一起離開,不由有些悵然若失。旁邊李蘭芝看在眼裏,笑道:“東家現在啥都不缺,就缺個媳婦了。就是不娶妻子,討房姬妾伺候起居也是好的。”
餘誠一想,對啊,現在可是萬惡的舊社會,沒有重婚罪這一說。想到西門大官人的罪惡生活自己也可以效仿,一時口水都快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