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好的陵寢,講究後有靠,前有照。後有靠,說的是依山,前有照,指的是傍水。
點穴銷一指,如隔萬層山。墳後無來龍,久後絕人丁。來龍,是山。
風迴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複明。這裏的照,是水。
古人相信,依山傍水的陵寢,能夠讓子孫後代綿延久長,財運亨通,山主人丁,水主財。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有靠有照,看上去很美吧?
非也,反了。
好風水是應該背山麵水,但秦始皇陵的南麵是驪山,北麵是渭水,正南屬於乾卦,老陽;正北屬於坤卦,老陰,在風水中,山屬陽,水屬陰。
正南方老陽需要配陰,也就是水,正北方老陰需要配陽,也就是山,這樣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融結真兮將坐營,前後左右擁千兵,一唿百諾真堪愛,此結方知是大成。
此詩說的是堪輿學中,陵寢背後要有龍脈護衛纏繞,秦始皇陵在這一點上,也差點意思。
秦,源於東夷,龍興於西,所以秦始皇陵枕西朝東,左邊青龍是渭水,右邊白虎是驪山。
寧可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一頭。
驪山比渭河高,犯了白虎煞。
東方溝塘破,定主其家破。
秦始皇在其陵寢的東方,又開鑿了一個人工池水,不知何意。東方為震卦,主仁義,有水,損人丁、耗財物、體有妨。
兵馬俑坐西向東,手拿著兵器,殺氣重重。兵器主金,東方屬木,金木交戰,木氣受損,金主義,木主仁,仁義不久。再加上北邊渭水的反弓之狀,直射皇陵,犯了大忌。
秦始皇是個傻子嗎?後人都懂得他陵寢的缺陷,難道他自己不知?
原因是,他太貪了。
司馬遷《史記》載:“驪山者,古之驪國。晉獻公伐之而娶二女,曰驪姬。此山多黃金,其南多美玉,曰藍田,故始皇貪而葬焉。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三十七歲,錮水泉絕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極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將隸徒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狀。’製曰:‘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秦始皇在建陵時,讓李斯穿鑿驪山,當發現無法繼續深挖後,秦始皇於是讓他旁行三百丈。
這是因為,秦始皇陵挖得太深了,下三泉,一泉九裏,共二十七裏。
鑿之不入,是地宮已到了再也開掘不動的堅硬地層上,下三泉,也就到頭了。
燒之不然,陽燧取不到火。陽燧,金屬凹麵鏡,對日聚焦取火。秦始皇修建地宮時,已深已極,裏邊暗無天日,故燒之不然也。
能跟秦始皇陵寢有一比的,隻有天地之中的昆侖山了。
“日中無景,唿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曆朝曆代,沒有任何一個人,下過秦始皇陵。
可是,不是有一句心靈雞湯嘛,你要想得到你從來沒有得到的東西,就要做你從來都沒做過的事情。
激昂又上進。
酆都崔判官,一直沒有露麵,就是帶著酆都的盜墓團隊,在挖掘秦始皇陵。金天宮內,黑無常已說過,兩年時間,已經挖穿兩泉了。
為何崔判官要挖秦始皇陵?難道他要修地鐵嗎?他不是沒事閑的,而是想求《連山》。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金天宮一場大戰,人徹底走散了。蘇小紅和子冉逃出不久,黑白無常也逃脫了出來。
此刻,二人正向驪山而行,要和崔判官見麵。
“老八,這次能從金天宮內脫身,實屬不易,既然宗主派你前來和我一起參加華山論劍,不是沒什麽目的吧?”
“宗主說了,華山論劍拿不拿天下第一不要緊,重要的是讓你我二人會一會天下英雄。”黑無常邊走邊道,“宗主擔心,他不露麵,你我二人再不現身,恐怕會讓天下英雄疑心。”
“這次殺了六扇門座首,你我二人可是頭功一件啊!”白無常說道,“但不會招惹出什麽是非吧?”
“七哥,你是指會惹怒明宗宗主?”
“沒錯。”白無常答道,“如果崇禎知道了六扇門座首被我們殺了,豈能不動用江湖勢力,對我們酆都下手?”
“不可能。”黑無常嘿嘿一笑,“連屍體都沒有,多說算是失蹤,他無憑無據,怎知是我們做的?”
看白無常還是不放心,黑無常繼續說道:“我們殺六扇門座首的時候,你、我、蘇小紅,是自己人。錢金,投靠了我們,雖然走散了,但如今他無依無靠,我想也不敢說出去。不過……”
“哦,對了。”黑無常一拍腦門,“七哥,你看到王體乾是怎麽死的了嗎?怎麽突然屍首分離?以他的武功,不至於這樣吧?再說,對了,他的腦袋哪去了?”
“當時亂戰,我也看得不是特別清楚,隻見一道白光,他的屍體就倒了下來。”白無常迴憶道,“至於腦袋,我眨眼的工夫就不見了,隻見他脖頸噴血。”
“怪了。”黑無常思忖道,“圍攻我們的人裏,應該沒有高手才是。我看他們之中,除了倭人外,好像大部分都是白蓮教眾。他們勾結在一起,是為何?”
“這個我也不清楚。不過我聽到他們說話了,確是白蓮教中人。”白無常不求甚解地說道:“這些,以後慢慢調查再說吧,我擔心的不是這個。”
“七哥,莫不是擔心那個耍嘴的和姓孫的胖子?”黑無常一臉瞧不起,“這兩個人,是死是活,都無傷大局,而且他們也沒見到我們殺六扇門座首。”
這黑白無常,一口一個殺六扇門座首,好像真是他二人親手殺掉的一樣,要不是蘇小紅,怎會逼得六扇門座首自殺?
男人,不吹牛能死?
“那兩個人,確實是廢物點心,不值得擔心。”白無常說道,“我所擔心的是另一個人。”
“另一個人?誰?”
點穴銷一指,如隔萬層山。墳後無來龍,久後絕人丁。來龍,是山。
風迴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複明。這裏的照,是水。
古人相信,依山傍水的陵寢,能夠讓子孫後代綿延久長,財運亨通,山主人丁,水主財。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有靠有照,看上去很美吧?
非也,反了。
好風水是應該背山麵水,但秦始皇陵的南麵是驪山,北麵是渭水,正南屬於乾卦,老陽;正北屬於坤卦,老陰,在風水中,山屬陽,水屬陰。
正南方老陽需要配陰,也就是水,正北方老陰需要配陽,也就是山,這樣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融結真兮將坐營,前後左右擁千兵,一唿百諾真堪愛,此結方知是大成。
此詩說的是堪輿學中,陵寢背後要有龍脈護衛纏繞,秦始皇陵在這一點上,也差點意思。
秦,源於東夷,龍興於西,所以秦始皇陵枕西朝東,左邊青龍是渭水,右邊白虎是驪山。
寧可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一頭。
驪山比渭河高,犯了白虎煞。
東方溝塘破,定主其家破。
秦始皇在其陵寢的東方,又開鑿了一個人工池水,不知何意。東方為震卦,主仁義,有水,損人丁、耗財物、體有妨。
兵馬俑坐西向東,手拿著兵器,殺氣重重。兵器主金,東方屬木,金木交戰,木氣受損,金主義,木主仁,仁義不久。再加上北邊渭水的反弓之狀,直射皇陵,犯了大忌。
秦始皇是個傻子嗎?後人都懂得他陵寢的缺陷,難道他自己不知?
原因是,他太貪了。
司馬遷《史記》載:“驪山者,古之驪國。晉獻公伐之而娶二女,曰驪姬。此山多黃金,其南多美玉,曰藍田,故始皇貪而葬焉。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三十七歲,錮水泉絕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極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將隸徒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狀。’製曰:‘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秦始皇在建陵時,讓李斯穿鑿驪山,當發現無法繼續深挖後,秦始皇於是讓他旁行三百丈。
這是因為,秦始皇陵挖得太深了,下三泉,一泉九裏,共二十七裏。
鑿之不入,是地宮已到了再也開掘不動的堅硬地層上,下三泉,也就到頭了。
燒之不然,陽燧取不到火。陽燧,金屬凹麵鏡,對日聚焦取火。秦始皇修建地宮時,已深已極,裏邊暗無天日,故燒之不然也。
能跟秦始皇陵寢有一比的,隻有天地之中的昆侖山了。
“日中無景,唿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曆朝曆代,沒有任何一個人,下過秦始皇陵。
可是,不是有一句心靈雞湯嘛,你要想得到你從來沒有得到的東西,就要做你從來都沒做過的事情。
激昂又上進。
酆都崔判官,一直沒有露麵,就是帶著酆都的盜墓團隊,在挖掘秦始皇陵。金天宮內,黑無常已說過,兩年時間,已經挖穿兩泉了。
為何崔判官要挖秦始皇陵?難道他要修地鐵嗎?他不是沒事閑的,而是想求《連山》。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金天宮一場大戰,人徹底走散了。蘇小紅和子冉逃出不久,黑白無常也逃脫了出來。
此刻,二人正向驪山而行,要和崔判官見麵。
“老八,這次能從金天宮內脫身,實屬不易,既然宗主派你前來和我一起參加華山論劍,不是沒什麽目的吧?”
“宗主說了,華山論劍拿不拿天下第一不要緊,重要的是讓你我二人會一會天下英雄。”黑無常邊走邊道,“宗主擔心,他不露麵,你我二人再不現身,恐怕會讓天下英雄疑心。”
“這次殺了六扇門座首,你我二人可是頭功一件啊!”白無常說道,“但不會招惹出什麽是非吧?”
“七哥,你是指會惹怒明宗宗主?”
“沒錯。”白無常答道,“如果崇禎知道了六扇門座首被我們殺了,豈能不動用江湖勢力,對我們酆都下手?”
“不可能。”黑無常嘿嘿一笑,“連屍體都沒有,多說算是失蹤,他無憑無據,怎知是我們做的?”
看白無常還是不放心,黑無常繼續說道:“我們殺六扇門座首的時候,你、我、蘇小紅,是自己人。錢金,投靠了我們,雖然走散了,但如今他無依無靠,我想也不敢說出去。不過……”
“哦,對了。”黑無常一拍腦門,“七哥,你看到王體乾是怎麽死的了嗎?怎麽突然屍首分離?以他的武功,不至於這樣吧?再說,對了,他的腦袋哪去了?”
“當時亂戰,我也看得不是特別清楚,隻見一道白光,他的屍體就倒了下來。”白無常迴憶道,“至於腦袋,我眨眼的工夫就不見了,隻見他脖頸噴血。”
“怪了。”黑無常思忖道,“圍攻我們的人裏,應該沒有高手才是。我看他們之中,除了倭人外,好像大部分都是白蓮教眾。他們勾結在一起,是為何?”
“這個我也不清楚。不過我聽到他們說話了,確是白蓮教中人。”白無常不求甚解地說道:“這些,以後慢慢調查再說吧,我擔心的不是這個。”
“七哥,莫不是擔心那個耍嘴的和姓孫的胖子?”黑無常一臉瞧不起,“這兩個人,是死是活,都無傷大局,而且他們也沒見到我們殺六扇門座首。”
這黑白無常,一口一個殺六扇門座首,好像真是他二人親手殺掉的一樣,要不是蘇小紅,怎會逼得六扇門座首自殺?
男人,不吹牛能死?
“那兩個人,確實是廢物點心,不值得擔心。”白無常說道,“我所擔心的是另一個人。”
“另一個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