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使萬雲國一路上看見什麽都要說兩句,就是樹多一些,也要整兩句書袋子,什麽觀此繁木,若伐而用之,可為良器,惜乎此地之民,愚鈍慵懶,竟不知善加利用,土人蒙昧至此,無怪乎邦國不興,難比上國之昌盛雲雲。
在一旁的張順聽的實在膈應,朝廷派你來是為了讓渤泥國臣服,你這一路上胡說八道,萬一讓通譯聽到了,傳到渤泥國主的耳朵裏,那不是增添麻煩事。
於是張順在私下裏,警告了萬雲國兩句,萬雲國聽後,表麵上雖不再反駁,可心底裏卻依舊暗自嘀咕,隻是不敢再輕易表露。
使團一路行進,終至渤泥國都,而此時的渤泥國蘇丹博而基亞馬罕,已經在城外迎接。
馬罕見使團到來,起身相迎,萬雲國率使團成員穩步向前,一番寒暄過後,眾人移步至王宮大殿,分賓主落座。
馬罕為迎接使團,也是用了些心思,在宮中舉辦宴會,為了照顧乾朝使者,馬罕特意尋得中原廚師,就地取材,做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中餐。
雖說這菜不算太合眾人的口味,不過,使團成員畢竟是有要事在身,因此,酒過三巡後,便漸入正題。
萬雲國口若懸河般,詳述乾朝天威赫赫,幅員遼闊,物產豐饒雲雲,又說渤泥國曆來有向中原上貢的舊俗,而這話裏話外的意思,馬罕也聽了出來。
而對乾使的意思,馬罕心中早有預案,渤泥內戰已經持續了兩年,若此時有乾朝相助,那平定叛亂的希望也就更大了許多。
至於那些西夷,隻會趁火打劫,中原王朝的信譽在四方屬國看來,還是很有說服力。
於是,渤泥國蘇丹馬罕沉思片刻後,環顧左右臣子,微笑著說道:“乾朝威名,久聞於耳,可惜國中事務過多,且有賊人做亂,因此一直抽不出空,遣使入朝。
今日得見天朝使節,更感上國風範,吾國僻處一隅,乾朝聖德,心慕久矣,今願順應天時,遣派使者隨貴使團歸國,向皇帝陛下稱臣上貢,以求永結同好,絕無二心。”
此言一出,滿殿皆喜,萬雲國高興的是天子的的任務已經完成,自己也算圓滿完成,而渤泥諸臣也認為使團現在隨著乾朝的船一起迴去,既不用出船,就派幾個使者去就行。
而且向天朝上貢,虧肯定不會虧的,還能賺一筆,到時候使者要迴來,乾朝泱泱大國,總得調派船隻護送吧,他們渤泥國連路費都不用出。
一時間,大殿內氣氛融洽歡快,在宴後,乾使迴驛館歇息,而渤泥國中群臣,就稱臣上貢的具體事宜展開商議,諸如貢品品類,使團規模,何人出使等,進行了一一詳談。
使團圓滿完成使命,隻待擇日返程,將渤泥國稱臣的喜訊帶迴乾朝。
其實對乾朝周邊的國家而言,稱臣納貢,也隻是一個名頭罷了,過去一趟怎麽也不會虧。
………………
此時在遼闊的大海上,十三艘荷蘭商船正慢慢的進入了巴達維亞港口。
荷蘭人很早就來到了東南沿海,最開始時,荷蘭人想要取代葡萄牙人,控製澳門,後來又想要在福建沿海獲得一個口岸,但可惜都失敗。
好不容易占據了大員,最後又被鄭家給驅逐了,荷蘭人當初想要聯絡孟浚,共同攻擊鄭家,結果被孟浚所拒絕,荷蘭人的勢力無奈又退迴了巴達維亞。
直到呂宋的西班牙人也被鄭家所驅趕,荷蘭人才熄了重新奪取大員的心思,反而在鄭家大力發展呂宋後,荷蘭巴達維亞總督如翰燧格反而擔心鄭家威脅到巴達維亞的安全。
此時的荷蘭人占據巴達維亞已經超過了三十餘年,他們在此地建立了棱堡,修建了港口,碼頭和倉庫。
在棱堡的四周,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城市,沒有強大的軍力,已經很難驅逐荷蘭人了。
這時,三艘從歐洲駛來的船隊,滿載著銀錢貨物駛入了碼頭,四周大量的各國商人,水員不禁發出一陣歡唿。
這些金銀,貨物會在巴達維亞卸下,換成東方的瓷器,茶葉,以及絲綢,海上跑船是有很大的風險,但是利潤也是十倍百倍的利潤。
這些商船的貨主在碼頭上和商量著貨物的價格,很快相繼有談成的交易。
交易一談成,就有許多骨瘦如柴的土人,被監工用皮鞭抽打著,陸續從倉庫裏搬出貨物,將這些貨物堆在碼頭上,很快,這些珍貴的東方貨物就堆滿了碼頭。
所有的交易,荷蘭人都從中收取稅收,荷蘭人占據著巴達維亞,就好比坐擁一座金山,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巴達維亞。
原先荷蘭人在巴達維亞陸軍就已經超過了一千五百人,大型蓋倫船有九艘,而在丟失大員後,本土又千裏迢迢運來了陸軍八百人,蓋倫船七艘。
雖然陸軍的實力看起來不多,但控製巴達維亞,卻是綽綽有餘了,而且十六艘蓋倫船,完全可以說是東亞一支強大的艦隊。
就在港口處忙忙碌碌裝運貨物時,荷蘭人的巡邏隊發現了一支由六條商船組成的船隊,緩緩的逼近巴達維亞。
這些船隻上麵都有鄭家的令旗,巡邏隊要求上船檢查,而這些船隊也很聽話的降下風帆。
而荷蘭巡邏隊熟練地拋出纜繩,勾住商船,而後順著繩索攀爬而上。
登上為首的商船,艙內整齊碼放著一箱箱貨物,巡邏隊員們開始逐一檢查。
貨物沒有問題,都是絲綢,茶葉,各類大小的瓷碗,瓷瓶,還有一些小巧玲瓏的工藝品。
然而,在檢查過程中,這些荷蘭人注意到船上的船員,很多人的眼神都很銳利,看起來頗為幹練。
巡邏隊在船上轉了一圈,仔細查看後,並未發現異常,於是揮揮手道:“好了,檢查完畢,你們可以停靠了。”隨後便順著原路迴返。
而迴到巡邏船的一個荷蘭人忍不住低聲對身旁同伴說:“瞧這些家夥,一個個兇神惡煞的,看起來就像殺過人的。”
同伴聳聳肩,滿不在乎道:“在海上討生活,沒點本事怎麽行,誰知道他們經曆過什麽,有點狠勁也正常。”
在一旁的張順聽的實在膈應,朝廷派你來是為了讓渤泥國臣服,你這一路上胡說八道,萬一讓通譯聽到了,傳到渤泥國主的耳朵裏,那不是增添麻煩事。
於是張順在私下裏,警告了萬雲國兩句,萬雲國聽後,表麵上雖不再反駁,可心底裏卻依舊暗自嘀咕,隻是不敢再輕易表露。
使團一路行進,終至渤泥國都,而此時的渤泥國蘇丹博而基亞馬罕,已經在城外迎接。
馬罕見使團到來,起身相迎,萬雲國率使團成員穩步向前,一番寒暄過後,眾人移步至王宮大殿,分賓主落座。
馬罕為迎接使團,也是用了些心思,在宮中舉辦宴會,為了照顧乾朝使者,馬罕特意尋得中原廚師,就地取材,做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中餐。
雖說這菜不算太合眾人的口味,不過,使團成員畢竟是有要事在身,因此,酒過三巡後,便漸入正題。
萬雲國口若懸河般,詳述乾朝天威赫赫,幅員遼闊,物產豐饒雲雲,又說渤泥國曆來有向中原上貢的舊俗,而這話裏話外的意思,馬罕也聽了出來。
而對乾使的意思,馬罕心中早有預案,渤泥內戰已經持續了兩年,若此時有乾朝相助,那平定叛亂的希望也就更大了許多。
至於那些西夷,隻會趁火打劫,中原王朝的信譽在四方屬國看來,還是很有說服力。
於是,渤泥國蘇丹馬罕沉思片刻後,環顧左右臣子,微笑著說道:“乾朝威名,久聞於耳,可惜國中事務過多,且有賊人做亂,因此一直抽不出空,遣使入朝。
今日得見天朝使節,更感上國風範,吾國僻處一隅,乾朝聖德,心慕久矣,今願順應天時,遣派使者隨貴使團歸國,向皇帝陛下稱臣上貢,以求永結同好,絕無二心。”
此言一出,滿殿皆喜,萬雲國高興的是天子的的任務已經完成,自己也算圓滿完成,而渤泥諸臣也認為使團現在隨著乾朝的船一起迴去,既不用出船,就派幾個使者去就行。
而且向天朝上貢,虧肯定不會虧的,還能賺一筆,到時候使者要迴來,乾朝泱泱大國,總得調派船隻護送吧,他們渤泥國連路費都不用出。
一時間,大殿內氣氛融洽歡快,在宴後,乾使迴驛館歇息,而渤泥國中群臣,就稱臣上貢的具體事宜展開商議,諸如貢品品類,使團規模,何人出使等,進行了一一詳談。
使團圓滿完成使命,隻待擇日返程,將渤泥國稱臣的喜訊帶迴乾朝。
其實對乾朝周邊的國家而言,稱臣納貢,也隻是一個名頭罷了,過去一趟怎麽也不會虧。
………………
此時在遼闊的大海上,十三艘荷蘭商船正慢慢的進入了巴達維亞港口。
荷蘭人很早就來到了東南沿海,最開始時,荷蘭人想要取代葡萄牙人,控製澳門,後來又想要在福建沿海獲得一個口岸,但可惜都失敗。
好不容易占據了大員,最後又被鄭家給驅逐了,荷蘭人當初想要聯絡孟浚,共同攻擊鄭家,結果被孟浚所拒絕,荷蘭人的勢力無奈又退迴了巴達維亞。
直到呂宋的西班牙人也被鄭家所驅趕,荷蘭人才熄了重新奪取大員的心思,反而在鄭家大力發展呂宋後,荷蘭巴達維亞總督如翰燧格反而擔心鄭家威脅到巴達維亞的安全。
此時的荷蘭人占據巴達維亞已經超過了三十餘年,他們在此地建立了棱堡,修建了港口,碼頭和倉庫。
在棱堡的四周,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城市,沒有強大的軍力,已經很難驅逐荷蘭人了。
這時,三艘從歐洲駛來的船隊,滿載著銀錢貨物駛入了碼頭,四周大量的各國商人,水員不禁發出一陣歡唿。
這些金銀,貨物會在巴達維亞卸下,換成東方的瓷器,茶葉,以及絲綢,海上跑船是有很大的風險,但是利潤也是十倍百倍的利潤。
這些商船的貨主在碼頭上和商量著貨物的價格,很快相繼有談成的交易。
交易一談成,就有許多骨瘦如柴的土人,被監工用皮鞭抽打著,陸續從倉庫裏搬出貨物,將這些貨物堆在碼頭上,很快,這些珍貴的東方貨物就堆滿了碼頭。
所有的交易,荷蘭人都從中收取稅收,荷蘭人占據著巴達維亞,就好比坐擁一座金山,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巴達維亞。
原先荷蘭人在巴達維亞陸軍就已經超過了一千五百人,大型蓋倫船有九艘,而在丟失大員後,本土又千裏迢迢運來了陸軍八百人,蓋倫船七艘。
雖然陸軍的實力看起來不多,但控製巴達維亞,卻是綽綽有餘了,而且十六艘蓋倫船,完全可以說是東亞一支強大的艦隊。
就在港口處忙忙碌碌裝運貨物時,荷蘭人的巡邏隊發現了一支由六條商船組成的船隊,緩緩的逼近巴達維亞。
這些船隻上麵都有鄭家的令旗,巡邏隊要求上船檢查,而這些船隊也很聽話的降下風帆。
而荷蘭巡邏隊熟練地拋出纜繩,勾住商船,而後順著繩索攀爬而上。
登上為首的商船,艙內整齊碼放著一箱箱貨物,巡邏隊員們開始逐一檢查。
貨物沒有問題,都是絲綢,茶葉,各類大小的瓷碗,瓷瓶,還有一些小巧玲瓏的工藝品。
然而,在檢查過程中,這些荷蘭人注意到船上的船員,很多人的眼神都很銳利,看起來頗為幹練。
巡邏隊在船上轉了一圈,仔細查看後,並未發現異常,於是揮揮手道:“好了,檢查完畢,你們可以停靠了。”隨後便順著原路迴返。
而迴到巡邏船的一個荷蘭人忍不住低聲對身旁同伴說:“瞧這些家夥,一個個兇神惡煞的,看起來就像殺過人的。”
同伴聳聳肩,滿不在乎道:“在海上討生活,沒點本事怎麽行,誰知道他們經曆過什麽,有點狠勁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