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義名份,家族厚賞,又在威脅之下,孔方侑淚流滿麵,隻能無奈接受,將所有罪責攬在自己身上。
總而言之,反對攤丁入畝,又圍攻欽差,這些種種樁樁的惡事,皆是孔方侑一力為之,孔家其他族人都是被孔方侑所蒙蔽的。
在孔方侑寫下認罪書後,在當天夜裏,於府中上吊,畏罪自殺,隨後陶氏急派人將認罪書,書寫三份,一份送往柏永馥處,一份急遞朝廷,還有一份則送往武進坤處。
在認罪書的後麵,孔家還表示,願意接受朝廷攤丁入畝之製,但是對朝廷收迴曆朝曆代所賜之田畝,卻是保持反對意見。
孔家雖然認栽,但孟浚要把孔家的土地都剝奪,就給他們留下一個山地,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因此,他們這些人,仍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寄翼朝廷能看在聖人的麵上,不要盡數剝奪聖府田地。
………………
柏永馥所部大軍,星夜兼程,僅僅用兩日時間就抵達距離曲阜四十裏外。
柏永馥見大軍已經逼近曲阜,隨即下令大軍駐營,好好休養一夜,養足精神,好平息亂黨。
就在剛剛紮營不久,孔家的書信就送到柏永馥的麵前,裏麵有一份認罪書,以及一份給柏永馥的書信,認罪書那就是壞人隻有一個,那就是孔方侑,這並沒有什麽好說的。
而另外一份書信,則就稍微有意思一些,這份密信,一方麵說,聖人嫡脈,若死於兵戈之中,那麽這個罪責恐怕不是柏永馥所能承擔的,另一方麵,則建議柏永馥先按兵不動,等朝廷接下來的旨意就行,這些,無論如何,他柏永馥皆是有功而無過。
柏永馥看著這書信,想了又想,忽然覺得,這孔家人說的話,還真挺有道理的。
這人與人,果然是不同的,若是錢彪為帥,那孔府的書信就是對牛彈琴,錢彪一入曲阜,必然大開殺戒,而柏永馥就不同,他想的更多一些,因此,麵對孔府的書信,柏永馥舉旗不定,不知是不是該繼續南下,還是按兵不動。
隨後柏永馥召集兩個心腹部下,吳順昌和肖鳴祚。
而對柏永馥遲疑,兩名部下卻是一致認為,當即刻南下,先將孔家盡數控製,至於對孔家的最後處置結果,那才等朝廷的旨意。
柏永馥身居高位,有時看問題的角度,甚至不如部下,對柏永馥擔憂到時候被天底下的讀書人罵,吳順昌則言道:“大帥,咱們是天子的部下,大帥又很早就追隨天子了,現在正是關鍵時刻,大帥要是按兵不動,天子又該是什麽想法?難道說天子還指揮不動大軍了?”
肖鳴祚也附和道:“是啊,大帥,咱們要是按兵不動,過了這檔子事,咱們鐵定被踢到哪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說不定是去比吳三桂還遠的地方,至於讀書人罵,那算個屁,大帥是勳貴,何必跟讀書人一起玩!”
柏永馥聞言,猛的一拍腦袋,道:“哎呀,這幫讀書人,心眼就是黑,差點就上道了!”
隨後柏永馥站了起來,來迴踱步,忽然,對著二人問道:“那個信使呢?”
吳順昌迴道:“還在營中,應該在吃飯。”
柏永馥猛的一揮拳,說道:“把此人帶出營,找個地方,讓他消失,這封什麽認罪書,什麽書信,本帥一概不知情!”
肖鳴祚連忙點了點頭,道:“大帥果然睿智,末將這就去辦,保證萬無一失!”
柏永馥看著兩個部下離去的背影,歎了口氣,這都是什麽破差事,早知道就推薦錢彪來山東,自己還不如去趙用平麾下,和那幫羅刹人玩呢。
那信使毫不知情的被肖鳴祚給騙了出去,這名孔府信使還以為柏大帥要賞他呢,因此對出營一事,不疑有他。
直到死前,他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死,而肖鳴祚自然也沒心思去和這個信使解釋什麽,肖鳴祚看著被掩埋的信使,低聲道:“到了下麵,誰也別怪,隻能怪你自己命不好!”
柏永馥想通關係後,心中一陣輕鬆,隨後嚴令,除了朝廷諭令外,他誰也不見,無論是使者,還是書信,他一概不見,不接。
在第二日,柏永馥一聲令下,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曲阜,而孔家中人見柏永馥竟然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一個個皆是麵麵相覷。
陶氏以為是柏永馥沒收到書信,於是又連派十餘波信使,但令陶氏沒料到的是,這些信使全部都被擋在外麵。
那些斥候嚴聲嗬斥,言膽敢靠近大軍,就按奸細處置,有一人頭鐵,以為頂著聖府的名頭,這些武夫又怎麽敢動手,但沒想到,那些斥候毫不留情,幾根箭矢下去,直把此人射翻在地。
夜幕籠罩下的曲阜城,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壓抑的氣氛,孔府中人在圍攻欽差驛館一事後,便一直處於惶惶不安之中,直到朝廷大軍抵達曲阜城外,所有人都在等待對自己最後的審判。
因為柏永馥拒絕接見孔家人,因此,人人皆如驚弓之鳥,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
柏永馥一到曲阜,便令人將四門全部控製,封鎖,無論是縣令還是衙役,全部被柏永馥部下所控製。
大軍入城,如秋風掃葉般,完全沒有反抗者,柏永馥騎在馬上,掃視著周圍,那冷峻的目光讓孔家族人不敢直視,有幾名孔府老者,仗著輩分,想要上前套近乎,但卻被柏永馥親衛一腳踹倒。
柏永馥眼都不抬一眼,翻身下馬,大步邁進孔府。孔家族人見狀,皆麵露驚恐之色,卻無人敢有絲毫反抗之意,即便柏永馥的行為是極為無禮,似乎都沒將聖人放在眼裏。
柏永馥踏入孔府,環顧四周,冷冷地開口道:“聖上有令,徹查曲阜孔府謀逆之事。為防意外,孔府上下所有人,皆不得隨意走動。”言罷,他大手一揮。
身旁的親兵得令,迅速散開,如狼似虎地朝著孔府各個角落奔去,一時間,孔府內一片混亂,孔家族人或驚慌失措地站在原地,或被親兵強行帶往指定之地。陶氏麵色慘白,嘴唇顫抖,想要說些什麽,卻又被親兵嗬斥著押走。
柏永馥吩咐一聲,命吳順昌嚴肅軍紀,不得騷擾孔府家眷,隨後派快馬,急報朝廷,言已平息曲阜亂黨,而對孔家的處置,則請天子聖裁!
總而言之,反對攤丁入畝,又圍攻欽差,這些種種樁樁的惡事,皆是孔方侑一力為之,孔家其他族人都是被孔方侑所蒙蔽的。
在孔方侑寫下認罪書後,在當天夜裏,於府中上吊,畏罪自殺,隨後陶氏急派人將認罪書,書寫三份,一份送往柏永馥處,一份急遞朝廷,還有一份則送往武進坤處。
在認罪書的後麵,孔家還表示,願意接受朝廷攤丁入畝之製,但是對朝廷收迴曆朝曆代所賜之田畝,卻是保持反對意見。
孔家雖然認栽,但孟浚要把孔家的土地都剝奪,就給他們留下一個山地,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因此,他們這些人,仍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寄翼朝廷能看在聖人的麵上,不要盡數剝奪聖府田地。
………………
柏永馥所部大軍,星夜兼程,僅僅用兩日時間就抵達距離曲阜四十裏外。
柏永馥見大軍已經逼近曲阜,隨即下令大軍駐營,好好休養一夜,養足精神,好平息亂黨。
就在剛剛紮營不久,孔家的書信就送到柏永馥的麵前,裏麵有一份認罪書,以及一份給柏永馥的書信,認罪書那就是壞人隻有一個,那就是孔方侑,這並沒有什麽好說的。
而另外一份書信,則就稍微有意思一些,這份密信,一方麵說,聖人嫡脈,若死於兵戈之中,那麽這個罪責恐怕不是柏永馥所能承擔的,另一方麵,則建議柏永馥先按兵不動,等朝廷接下來的旨意就行,這些,無論如何,他柏永馥皆是有功而無過。
柏永馥看著這書信,想了又想,忽然覺得,這孔家人說的話,還真挺有道理的。
這人與人,果然是不同的,若是錢彪為帥,那孔府的書信就是對牛彈琴,錢彪一入曲阜,必然大開殺戒,而柏永馥就不同,他想的更多一些,因此,麵對孔府的書信,柏永馥舉旗不定,不知是不是該繼續南下,還是按兵不動。
隨後柏永馥召集兩個心腹部下,吳順昌和肖鳴祚。
而對柏永馥遲疑,兩名部下卻是一致認為,當即刻南下,先將孔家盡數控製,至於對孔家的最後處置結果,那才等朝廷的旨意。
柏永馥身居高位,有時看問題的角度,甚至不如部下,對柏永馥擔憂到時候被天底下的讀書人罵,吳順昌則言道:“大帥,咱們是天子的部下,大帥又很早就追隨天子了,現在正是關鍵時刻,大帥要是按兵不動,天子又該是什麽想法?難道說天子還指揮不動大軍了?”
肖鳴祚也附和道:“是啊,大帥,咱們要是按兵不動,過了這檔子事,咱們鐵定被踢到哪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說不定是去比吳三桂還遠的地方,至於讀書人罵,那算個屁,大帥是勳貴,何必跟讀書人一起玩!”
柏永馥聞言,猛的一拍腦袋,道:“哎呀,這幫讀書人,心眼就是黑,差點就上道了!”
隨後柏永馥站了起來,來迴踱步,忽然,對著二人問道:“那個信使呢?”
吳順昌迴道:“還在營中,應該在吃飯。”
柏永馥猛的一揮拳,說道:“把此人帶出營,找個地方,讓他消失,這封什麽認罪書,什麽書信,本帥一概不知情!”
肖鳴祚連忙點了點頭,道:“大帥果然睿智,末將這就去辦,保證萬無一失!”
柏永馥看著兩個部下離去的背影,歎了口氣,這都是什麽破差事,早知道就推薦錢彪來山東,自己還不如去趙用平麾下,和那幫羅刹人玩呢。
那信使毫不知情的被肖鳴祚給騙了出去,這名孔府信使還以為柏大帥要賞他呢,因此對出營一事,不疑有他。
直到死前,他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死,而肖鳴祚自然也沒心思去和這個信使解釋什麽,肖鳴祚看著被掩埋的信使,低聲道:“到了下麵,誰也別怪,隻能怪你自己命不好!”
柏永馥想通關係後,心中一陣輕鬆,隨後嚴令,除了朝廷諭令外,他誰也不見,無論是使者,還是書信,他一概不見,不接。
在第二日,柏永馥一聲令下,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曲阜,而孔家中人見柏永馥竟然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一個個皆是麵麵相覷。
陶氏以為是柏永馥沒收到書信,於是又連派十餘波信使,但令陶氏沒料到的是,這些信使全部都被擋在外麵。
那些斥候嚴聲嗬斥,言膽敢靠近大軍,就按奸細處置,有一人頭鐵,以為頂著聖府的名頭,這些武夫又怎麽敢動手,但沒想到,那些斥候毫不留情,幾根箭矢下去,直把此人射翻在地。
夜幕籠罩下的曲阜城,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壓抑的氣氛,孔府中人在圍攻欽差驛館一事後,便一直處於惶惶不安之中,直到朝廷大軍抵達曲阜城外,所有人都在等待對自己最後的審判。
因為柏永馥拒絕接見孔家人,因此,人人皆如驚弓之鳥,心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
柏永馥一到曲阜,便令人將四門全部控製,封鎖,無論是縣令還是衙役,全部被柏永馥部下所控製。
大軍入城,如秋風掃葉般,完全沒有反抗者,柏永馥騎在馬上,掃視著周圍,那冷峻的目光讓孔家族人不敢直視,有幾名孔府老者,仗著輩分,想要上前套近乎,但卻被柏永馥親衛一腳踹倒。
柏永馥眼都不抬一眼,翻身下馬,大步邁進孔府。孔家族人見狀,皆麵露驚恐之色,卻無人敢有絲毫反抗之意,即便柏永馥的行為是極為無禮,似乎都沒將聖人放在眼裏。
柏永馥踏入孔府,環顧四周,冷冷地開口道:“聖上有令,徹查曲阜孔府謀逆之事。為防意外,孔府上下所有人,皆不得隨意走動。”言罷,他大手一揮。
身旁的親兵得令,迅速散開,如狼似虎地朝著孔府各個角落奔去,一時間,孔府內一片混亂,孔家族人或驚慌失措地站在原地,或被親兵強行帶往指定之地。陶氏麵色慘白,嘴唇顫抖,想要說些什麽,卻又被親兵嗬斥著押走。
柏永馥吩咐一聲,命吳順昌嚴肅軍紀,不得騷擾孔府家眷,隨後派快馬,急報朝廷,言已平息曲阜亂黨,而對孔家的處置,則請天子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