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進坤決定隻身犯險,奔赴曲阜平息民亂時,在當夜,就遣派快馬奔赴德州一帶,通知柏永馥,請求其盡快南下。


    柏永馥受命出京時,以為是南下當個定海神針,因此,剛剛南下時,那是慢慢悠悠的,直到得到武進坤和陸平的急報後,柏永馥才加快南下的腳步。


    六月底的天氣,雖說現在已近黃昏,可還是那般悶熱,濟南城的城門裏,守軍也被這悶熱的天氣折騰的有氣無力,天下已經太平,所有人不可避免的失去了一些警惕力。


    忽然,遠處的地平線上揚起一片塵土,隱隱傳來馬蹄聲和大軍行進的聲浪,隨著聲響漸近,隻見一支氣勢恢宏的大軍如滾滾洪流般奔騰而來。


    守軍當即高唿戒備,城牆上的守軍也打起了精神,許多人眺望城外,相互議論,皆是疑惑如今天下已經太平,怎麽濟南城會來軍隊。


    為首的正是柏永馥,他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上,雖然柏永馥已經加快了行軍速度,但他還是沒有那般急切的心情,畢竟天下一統,乾朝的精銳大軍還未老去,柏永馥認為,曲阜最多也就是小亂,不可能搞出什麽大亂子來。


    隨著前方偵騎,奔赴濟南城下,向城中守軍通報大軍過境的消息,城中守軍才安心了一些。


    柏永馥打了個哈欠,令大軍在濟南城外紮營,準備等明日再出發南下,反正現在大軍距離曲阜已經不遠,最多也就三四天的路程了。


    入夜,濟南城外的軍營中燃起了點點篝火,今夜的風有些大,吹得營帳獵獵作響,不過,這般風大,似乎也吹散了一些悶熱。


    柏永馥在營帳內,早已經閉上了眼睛,打起了震耳欲聾的唿嚕聲。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夜的寧靜,馬蹄聲由遠及近,在大營前戛然而止。


    不多時,一個親兵匆匆跑到柏永馥大帳前,神情焦急地稟報道:“將軍,京城加急軍令!”


    柏永馥猛地睜開眼睛,睡意瞬間消散。他坐起身來,命令親兵入內,而接過親兵遞來的軍令,柏永馥借著燭光展開一看,隻見上麵赫然寫著天子的旨意:“曲阜局勢危急,欽差武進坤身陷險境,孔家煽動亂民,著柏永馥即刻率大軍星夜兼程,奔赴曲阜平亂,不得有誤!”


    柏永馥看完密令,臉色變得凝重起來,柏永馥本以為南下,不說是遊山玩水,但也不至於在內地需要動用軍隊,但現在看來,恐怕還真要動兵了。


    他站起身來,來迴踱步,片刻之後,柏永馥停下腳步,大聲下令道:“傳令下去,後營埋鍋造飯,全軍集合,待寅時末,大軍拔營出發!”


    柏永馥原本悠閑南下的心態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緊迫感。


    …………


    曲阜,孔府。


    孔方侑臉色極為難看的對著陶氏和一眾孔家族人敘述著前天圍攻驛館之事,武進坤逃出曲阜一事,在坐的所有人都已經得到情報了,讓孔方侑再說一遍,隻是看看有沒有什麽錯漏之處。


    陶氏聞罷孔方侑之言,麵色如土,雙中中盡是慌亂和恐懼之色,其身體竟也微微顫抖,陶氏惶急而言道:“今圍攻欽差,竟讓其逃出,那麽我聖府再難自圓其說,朝廷必然大怒,降罪於聖府。”


    這時一些人又開始指責孔方侑過於魯莽,朝廷本就對孔胤植降清一事不滿,現在又出了這麽一擔子事,稍有不慎,怕是聖府也就覆沒。


    其中一人說道:“往昔聖府蒙曆朝厚恩,得以榮華富貴,然今番此舉,實乃觸怒天威,夫逆龍鱗者,鮮有善終。”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總而言之,就是把圍攻驛館這等大逆不道之事,推到孔方侑的頭上。


    孔方侑本就麵色陰沉,聽到這般推諉之言,不禁勃然大怒,瞋目而叱責道:“汝等安敢如此妄言!吾之所為,又豈是為一己之私?若任由朝廷施行而不加已阻攔,聖府又豈能長存,況且吾之所為,諸位當日可都是讚成的,這才幾日。難道就不認帳了嗎?”


    府中眾人聞聽孔方侑之言,許多人都是不以為然之色,畢竟圍攻欽差一事,那可都是孔方侑一己為之,和他們可沒什麽關係,當然,孔方侑要是成功了更好,大家一起受益,失敗了,也怪不到大家夥的頭上來。


    孔方侑見到眾人的神情,又如何猜不出這些人的心中想法,孔方侑怒不可遏,直言若聖府不能保住他,那他就把欽差被圍殺一事,把所有人都攀咬一遍。


    孔方侑表示,他反正現在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不讓他活,那就讓大家夥一起死,即便其他族人表示,隻要孔方侑將此事一人扛下來,將來孔方侑這一脈,將永遠繼承管勾廳一職,孔方侑依然不願意自己就這麽死去。


    就在眾人爭論不下時,一封急報,仿佛是一聲驚雷,炸的眾人久久無言,那就是柏永馥大軍已經兵臨濟南,現在已經是在向曲阜進軍的路上。


    陶氏大驚,急聲道:“且觀當下局勢,朝廷恐怕不會輕饒,今調兵而來,或重兵圍剿,或嚴究族中諸人,屆時聖府恐將麵臨滅頂之災,事到如今,吾等當如何應對?”


    說到這,陶氏站了起來,對著眾人拜道:“吾今六神無主,方寸已亂,實難想出萬全之策,還望族中賢能之士,速謀良計,以解聖府此番危難之局,保得聖府一脈延續。”


    眾人有言速速上表請罪,冀求朝廷寬宥,並將罪責推於孔方侑一人,有言隱匿行蹤,讓族人逃出曲阜,暫避鋒芒。


    總之說什麽的都有,就是沒人說出可以和朝廷大軍一較高下的話來,畢竟前天驛館圍攻青鸞衛一事,他們還是記憶猶新啊。


    孔方侑不願攬罪,但是,陶氏向其跪拜,言聖府安危,托付其一人身上,有人再三保證,聖府對孔方侑後人,必然大加扶持,旁邊又有人陰沉沉的表示,若是不願,為了聖府大計,他們也顧不上族親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