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圖阿拉城中,趙用平的臨時節堂。


    此時的城中,除了軍隊以外,沒有一個平民,城中之民,已被趙用平盡數遷移至撫順。


    趙用平站在節堂中,眼神一直盯著牆上的那幅地形圖,上麵標注著山脈,河流,還有各個部落的位置,信息。


    這幅地圖,是趙用平費了好大的勁,讓無數的清軍降卒,投靠的部落,互相對應,才勉強製作出來的。


    即便如此,這幅地形圖,看著也是十分的簡略,但趙用平對此,卻是很滿意,畢竟再簡單的地圖,也比兩眼一抹黑好。


    對在山溝溝裏作戰,趙用平沒打過,不過他的部下中,卻有人很是熟悉,那便是郝永忠,李來亨二人。


    對此,趙用平問詢二人,該如何解決躲在山林中的博洛。


    李來亨沉吟片刻後,慢慢說道:“博洛退入山林中,若是想要長久的生存下去,那就必須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而在這片茫茫大山中,博洛隻有得到山中各部落的支持,其一是能得到糧草和補給,其二,也能得到一些兵員的補充以及消息。”


    趙用平點頭道:“不錯,博洛退入山林,山中也無大大規模種植,清軍靠漁獵,是很難維持,因此,這些部落,就是關鍵,隻要我們控製了這些部落,即便咱們不打,清軍也堅持不下去。”


    郝永忠摸了摸腦袋,說道:“大帥說的是挺好,隻是那些部落都在深山老林裏,平常沒事都不出來,咱們怎麽讓他們幫咱們打博洛?”


    趙用平聞言,也有些頭疼,這茫茫大山,別說三萬人,就是五萬十萬的填進去都不一定能找到博洛。


    趙用平沉吟片刻,提出對策:“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先派人聯絡各個部落,要向其展示我朝之仁義,然後,可以和那些部落進行貿易,鐵器,糧食,布匹,隻要是他們想要的,一切都可以換。”


    李來亨點了點頭,道:“可以試一試。”


    郝永忠這時也建議道:“大帥,以末將看,最後還是要靠自己,現在可以先派密探潛入山中,繪製地形,收集情報,作為大軍先驅,最好還是招募一些本地精通山林的向導。”


    這茫茫大山,方圓數百裏,裏麵有多少女真部落,乾軍一無所知,且這些在山林裏的漁獵部落,民風彪悍,成年男女,幾乎個個都會擺弄工具,若是將這些部落都推到清軍那邊,那想要徹底剿滅,那麽代價將會十分巨大。


    進山作戰,和平原作戰,是兩迴事,山林之中,一不小心就會中了伏擊,即便是冷槍冷箭,那也會讓乾軍痛苦不堪。


    就在趙用平因為博洛躲到山林裏,乾軍找不到而煩悶不已時,遠在京城的孟浚,也是有了極大的煩惱。


    明朝時,朱元璋得了天下,可能是幼年的悲慘經曆,讓他對家庭十分重視,因此對兒子,朱元璋可謂是上盡了心思,所有的兒子都封王,還是實封。


    朱元璋是想以兒子為屏障,拱衛京師,但他沒想到,僅僅二代,就爆發了靖難之役,不止是藩王叛亂,更重要的是明朝的藩王政策,也是將明朝壓垮的根由之一。


    正所謂,前車之鑒,猶未遠矣,這明朝的教訓就在眼前,孟浚怎麽可能會看不見,因此,孟浚絕對不可能走上明朝的老路,實封諸王。


    如今的孟浚,有長公主孟慧,太子孟承昭,三子孟承瑾,四子孟承熙,五女,安平公主孟婉,六女,永寧公主孟嫻,七子孟承璋,目前共計三女四子。


    而這幾個兒子裏,隻有次子孟承昭被立為太子,幾個女兒被封為公主,兒子卻仍是以皇子為稱唿,並未封王。


    對此,孟浚不急,老太太卻急了,因此在孟浚迴京不久後,老太太把孟浚叫過去,問道:“皇帝剛剛大封功臣,為何自己兒子卻不封王?”


    孟浚解釋道:“前明藩王之製,為禍甚烈!”


    周氏拿起拐杖,用力的敲了敲地磚,生氣的說道:“聖人尚且說親親相隱,皇帝對功臣甚厚,何以如此苛待子嗣,你要是說晚幾年,等孫兒大了再封,那我這老太太肯定不說話,可我聽你這意思,是真不打算給兒子封王了?”


    孟浚啞口無言,因為他知道,身處封建帝製之時,如果一個皇帝對自己兒子都十分苛刻,這並不會讓天下百姓讚揚,反而會認為皇帝一個殘暴的人,因為一個連自己兒子都不愛的人,又怎麽會仁愛天下。


    孟浚隻能推脫說並沒有這個想法,又以諸皇子還年幼為由,將老太太忽悠了過去。


    孟浚這幾年一直在南征北戰,東走西跑的,很少留在家中,因此與孩子之間,並沒有太多的交流,以至於孩子對孟浚則是畏懼大於親近。


    孟浚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於是數次攜帶子女妻眷出城郊遊,聯絡感情,幾次下來,孟浚很快就和孩子親近了許多。


    然而,此事未久,朝中便有禦史上疏:“昔聖王出遊,戒奢尚儉,慮百姓之疾苦,恤民生之艱難。陛下龍駕所至,上千扈從,車馬喧闐,道路為之堵塞,小民避之不及,商賈停業,鄉人驚惶。且侍衛森嚴,沿途警戒,擾攘民間,非但不便,實增煩累。況陛下為萬民之表率,一舉一動,關乎國體,誠願陛下能以天下蒼生為念!”


    對此,孟浚氣憤不已,他都當皇帝了,帶家人出城踏青怎麽了,他出城已經是減少護衛了,什麽叫鄉人驚惶,擾攘民間,完全就是誇大其詞,胡說八道。


    孟浚其實脾氣還算可以,至少和朱元璋比起來,那好的不是一星半點,但孟浚對這等站在道德至高點上,使勁批判自己的禦史還是很生氣,於是一紙詔書,就將此人貶到海南去。


    經過這事後,又過了幾天,楊恩上疏,請求為太子擇老師。


    楊恩言:“儲君,國本也,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儲君為國家根本,如今太子已四歲,聰慧睿智,若得名師以教導,將來定是一代明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