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感冒了,打了個針π_π)
火炮,不是越大越好,就比如現在,錢彪深深的愛上了這種小炮,又能發實心彈,也能發散彈,又輕便,又快捷。
小炮連續發射了幾輪散彈,很快就將那牆上的清軍一掃而空,更多的清軍聚集在牆後,不敢在登上牆頭。
隨著梯子的到來,勇悍的乾軍便快速的登上牆,而牆後的清軍則朝著牆上的乾軍,瘋狂射箭。
一個時辰的時間過去了,兩軍激烈的搏殺,戰鬥最激烈的地方,便是清軍新建的半月牆下,而其它三麵城牆,也陸續出現乾軍的身影。
柏永馥有些激動的對趙用平說道:“大帥,隻要再加把勁,破城就在今日啊!”
趙用平臉色也露出一絲輕鬆的神情,點點頭道:“火器大興,已是大勢所趨,若是以前,豈能十餘日便能攻下一座拚死抵抗的大城!”
濟爾哈郎此時已經將手中所有的預備隊都調往缺口處,其他三麵若是被突破,濟爾哈朗也調不出援兵了。
濟爾哈朗也已披甲上陣,親自在街道上督戰,趙用平見今日攻破沈陽城,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嚴令,全軍猛攻四城。
戰鬥越來越激烈,乾軍刀劈斧砍,箭矢橫飛,各類火器使勁的往清軍頭上招唿,就在半月牆下,屍體層層疊疊,許多受傷未死的士兵還在那淒慘的挪動。
這時,有一傳令兵奔馳而來,他是拜音圖所遣,向濟爾哈朗求援,而濟爾哈朗卻是苦笑一聲,他已經將手中最後的一支部隊都投入到戰場中,現在還能動的,就剩自己和身邊的十餘親衛戈什哈了。
乾軍兵力數倍於清兵,趙用平可以一隊又一隊的往上壓,這種車輪戰般的消耗,讓濟爾哈朗徹底沒了脾氣。
趙用平見遲遲不能奪下沈陽,隨即沉聲令道:“鼓聲不停,絕不收兵,傳本帥令,諸軍並擊,奪取沈陽!”
怒海般的喊殺聲,唿嘯聲,在沈陽城中響起,這聲浪,可直上九霄,時間持續的越久,清軍的劣勢就越明顯,攻防戰打到這般地步,什麽輪換製早已崩潰,許多清軍又累,又餓又渴,卻不能得到任何補充。
“王爺!北麵被突破了…………”
“王爺!東麵乾軍已經攻上城牆了,拜將軍求援!!”
濟爾哈朗聽著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雖然心中早有這個預感,但事情真的按最壞的方向前進時,濟爾哈朗心中還是湧現出絕望之情。
其子勒度滿臉血汙,甲胄到處都是破損,內甲中還嵌進去兩根斷箭,隻見他衝到濟爾哈朗麵前,拽著他的手,疾聲道:“阿瑪!該撤了,守不住了!”
濟爾哈朗搖搖頭,道:“乾軍四麵圍城,走不了了,你若是想突圍,便突圍吧,阿瑪,不走了!”
“阿瑪!!”
勒度見濟爾哈朗一臉堅定之色,他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咬咬牙,對著濟爾哈朗磕了個頭,隨後帶著身邊的戈什哈朝著東麵而去,就算突圍的希望渺小,但勒度,還想做最後一搏。
清軍上下其實已經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勝利了,堅守,隻是在為大清續命,殘餘的清軍,到處都彌漫著一股絕望的氣息。
搖搖欲墜便是此時最為完美的詮釋,廝殺至黃昏,四麵城牆都被突破,清軍殘餘者,退至城內的皇城中。
趙用平放眼望去,喊殺聲已經逐漸深入城中,這一戰,他終於攻克了沈陽城,這座從天啟元年便被清廷占據的遼東重鎮,時隔三十餘年,終被趙用平所收複。
東城是柏永馥負責,清廷大將拜音圖戰死於陣中,勒度突圍失敗身中十餘箭,死於城門處。
沈陽皇城,始建於天啟五年,建成於崇禎九年,這座皇宮建了十一年的時間,在多爾袞遷都北京後,關外的皇城也被稱作陪都宮殿。
即便清軍退到皇城,也隻能拖延時間,他們沒有援軍,結局一定是失敗的,乾軍將皇城團團圍住,因天色已暗,大軍停下繼續攻打皇城的腳步。
而這一夜,注定是濟爾哈朗最為痛苦的一夜,他兒子勒度的人頭就掛在乾軍的旗杆上,拜音圖也死了,而他自己,明天也要死了,知道自己會死,而自己卻又無法改變,這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
次日清晨,乾軍將士,士氣高漲,不到一個時辰,就攻入皇城中,諸鎮大將也紛紛披掛上陣,這最後一戰,清軍已所剩無幾,況且裏麵還有個重量級人物濟爾哈朗,誰能奪得濟爾哈朗的人頭,誰就是這一戰最靚的仔。
喊殺聲又一次在沈陽城中蔓延,濟爾哈朗留在崇政殿中,而這裏,就是雙方廝殺最為慘烈之地。
局勢有些膠著,乾軍再次用上小炮,炮轟清軍盾陣。
廝殺至正午,乾軍已經將崇政殿內外的清軍盡數誅滅,濟爾哈郎身旁僅剩兩名戈什哈。
濟爾哈朗仰天長歎:“太祖創業唯艱,大好河山,失於後輩之手,死後,有何麵目見太祖於地下!”
而在下麵的乾軍諸將顯然沒心思關注濟爾哈朗的感悟,眾將正在爭執濟爾哈朗該算誰的人頭。
眾將各執一詞,而濟爾哈朗看著那些如狼似虎的悍將,哈哈一笑,拔劍自刎,這一突然間的舉動,讓乾軍諸將一愣,紛紛暗罵可惜。
錢彪見眾將興致缺缺,於是提刀上前,將阻攔的兩個戈什哈斬殺,隨後將濟爾哈朗的人頭剁下,高舉頭顱,大搖大擺的走出大殿。
柏永馥有些迷惑的問道:“這錢彪應該沒這個臉說濟爾哈朗是他斬殺的吧?”
高進庫搖搖頭,道:“不可能,咱們又不是瞎子,濟爾哈朗是自殺的,他沒那麽厚臉皮,再說了,這冒領軍功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走出大殿的錢彪,邊走邊高聲呐喊:“斬濟爾哈朗人頭的,是錢彪!”
這一戰,打的慘烈,趙用平對濟爾哈朗和清軍拚死抵抗深為惱怒,因此下令,不留降卒,盡數斬殺。
乾史記載,寥寥數語:「昭武二年,冬月,趙用平克沈陽,禁降卒,悉戮。」
火炮,不是越大越好,就比如現在,錢彪深深的愛上了這種小炮,又能發實心彈,也能發散彈,又輕便,又快捷。
小炮連續發射了幾輪散彈,很快就將那牆上的清軍一掃而空,更多的清軍聚集在牆後,不敢在登上牆頭。
隨著梯子的到來,勇悍的乾軍便快速的登上牆,而牆後的清軍則朝著牆上的乾軍,瘋狂射箭。
一個時辰的時間過去了,兩軍激烈的搏殺,戰鬥最激烈的地方,便是清軍新建的半月牆下,而其它三麵城牆,也陸續出現乾軍的身影。
柏永馥有些激動的對趙用平說道:“大帥,隻要再加把勁,破城就在今日啊!”
趙用平臉色也露出一絲輕鬆的神情,點點頭道:“火器大興,已是大勢所趨,若是以前,豈能十餘日便能攻下一座拚死抵抗的大城!”
濟爾哈郎此時已經將手中所有的預備隊都調往缺口處,其他三麵若是被突破,濟爾哈朗也調不出援兵了。
濟爾哈朗也已披甲上陣,親自在街道上督戰,趙用平見今日攻破沈陽城,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嚴令,全軍猛攻四城。
戰鬥越來越激烈,乾軍刀劈斧砍,箭矢橫飛,各類火器使勁的往清軍頭上招唿,就在半月牆下,屍體層層疊疊,許多受傷未死的士兵還在那淒慘的挪動。
這時,有一傳令兵奔馳而來,他是拜音圖所遣,向濟爾哈朗求援,而濟爾哈朗卻是苦笑一聲,他已經將手中最後的一支部隊都投入到戰場中,現在還能動的,就剩自己和身邊的十餘親衛戈什哈了。
乾軍兵力數倍於清兵,趙用平可以一隊又一隊的往上壓,這種車輪戰般的消耗,讓濟爾哈朗徹底沒了脾氣。
趙用平見遲遲不能奪下沈陽,隨即沉聲令道:“鼓聲不停,絕不收兵,傳本帥令,諸軍並擊,奪取沈陽!”
怒海般的喊殺聲,唿嘯聲,在沈陽城中響起,這聲浪,可直上九霄,時間持續的越久,清軍的劣勢就越明顯,攻防戰打到這般地步,什麽輪換製早已崩潰,許多清軍又累,又餓又渴,卻不能得到任何補充。
“王爺!北麵被突破了…………”
“王爺!東麵乾軍已經攻上城牆了,拜將軍求援!!”
濟爾哈朗聽著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雖然心中早有這個預感,但事情真的按最壞的方向前進時,濟爾哈朗心中還是湧現出絕望之情。
其子勒度滿臉血汙,甲胄到處都是破損,內甲中還嵌進去兩根斷箭,隻見他衝到濟爾哈朗麵前,拽著他的手,疾聲道:“阿瑪!該撤了,守不住了!”
濟爾哈朗搖搖頭,道:“乾軍四麵圍城,走不了了,你若是想突圍,便突圍吧,阿瑪,不走了!”
“阿瑪!!”
勒度見濟爾哈朗一臉堅定之色,他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咬咬牙,對著濟爾哈朗磕了個頭,隨後帶著身邊的戈什哈朝著東麵而去,就算突圍的希望渺小,但勒度,還想做最後一搏。
清軍上下其實已經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勝利了,堅守,隻是在為大清續命,殘餘的清軍,到處都彌漫著一股絕望的氣息。
搖搖欲墜便是此時最為完美的詮釋,廝殺至黃昏,四麵城牆都被突破,清軍殘餘者,退至城內的皇城中。
趙用平放眼望去,喊殺聲已經逐漸深入城中,這一戰,他終於攻克了沈陽城,這座從天啟元年便被清廷占據的遼東重鎮,時隔三十餘年,終被趙用平所收複。
東城是柏永馥負責,清廷大將拜音圖戰死於陣中,勒度突圍失敗身中十餘箭,死於城門處。
沈陽皇城,始建於天啟五年,建成於崇禎九年,這座皇宮建了十一年的時間,在多爾袞遷都北京後,關外的皇城也被稱作陪都宮殿。
即便清軍退到皇城,也隻能拖延時間,他們沒有援軍,結局一定是失敗的,乾軍將皇城團團圍住,因天色已暗,大軍停下繼續攻打皇城的腳步。
而這一夜,注定是濟爾哈朗最為痛苦的一夜,他兒子勒度的人頭就掛在乾軍的旗杆上,拜音圖也死了,而他自己,明天也要死了,知道自己會死,而自己卻又無法改變,這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
次日清晨,乾軍將士,士氣高漲,不到一個時辰,就攻入皇城中,諸鎮大將也紛紛披掛上陣,這最後一戰,清軍已所剩無幾,況且裏麵還有個重量級人物濟爾哈朗,誰能奪得濟爾哈朗的人頭,誰就是這一戰最靚的仔。
喊殺聲又一次在沈陽城中蔓延,濟爾哈朗留在崇政殿中,而這裏,就是雙方廝殺最為慘烈之地。
局勢有些膠著,乾軍再次用上小炮,炮轟清軍盾陣。
廝殺至正午,乾軍已經將崇政殿內外的清軍盡數誅滅,濟爾哈郎身旁僅剩兩名戈什哈。
濟爾哈朗仰天長歎:“太祖創業唯艱,大好河山,失於後輩之手,死後,有何麵目見太祖於地下!”
而在下麵的乾軍諸將顯然沒心思關注濟爾哈朗的感悟,眾將正在爭執濟爾哈朗該算誰的人頭。
眾將各執一詞,而濟爾哈朗看著那些如狼似虎的悍將,哈哈一笑,拔劍自刎,這一突然間的舉動,讓乾軍諸將一愣,紛紛暗罵可惜。
錢彪見眾將興致缺缺,於是提刀上前,將阻攔的兩個戈什哈斬殺,隨後將濟爾哈朗的人頭剁下,高舉頭顱,大搖大擺的走出大殿。
柏永馥有些迷惑的問道:“這錢彪應該沒這個臉說濟爾哈朗是他斬殺的吧?”
高進庫搖搖頭,道:“不可能,咱們又不是瞎子,濟爾哈朗是自殺的,他沒那麽厚臉皮,再說了,這冒領軍功可不是鬧著玩的!”
而走出大殿的錢彪,邊走邊高聲呐喊:“斬濟爾哈朗人頭的,是錢彪!”
這一戰,打的慘烈,趙用平對濟爾哈朗和清軍拚死抵抗深為惱怒,因此下令,不留降卒,盡數斬殺。
乾史記載,寥寥數語:「昭武二年,冬月,趙用平克沈陽,禁降卒,悉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