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善死了,隨他而戰的一萬五千餘騎也大部戰死,剩下的在吳克善死後棄械投降,科爾沁追隨大清,在大清還未覆滅時,就已經為了大清,流幹了血。


    黃昏時分,草原的主戰場上,已經逐漸安靜下來。


    科爾沁部的騎兵除了少部分逃離了戰場,其餘的不是被俘虜,就是被十二部聯軍所消滅,戰場上,隻剩下鋪滿草地的屍體,還有成群結隊的俘虜,以及許多還在啃食牧草的戰馬。


    劉坤騎馬佇立在戰場上,看著夕陽的餘暉,灑在這方圓幾十裏外的戰場上,他的目光看見了殘破的旌旗,無主的戰馬的在隨意的漫步,一具具屍體被隨意的丟棄在一起。


    劉坤內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他的耳中不由的響起曾經和父親的最後一次會麵,那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至今記憶猶新:“汝時日虛度,隻知攆雞逐兔,不知勤讀詩書,考取功名,劉家耕讀傳家,世代賢名,必毀於汝手!”


    當時劉坤對此不屑一顧,自顧自的離開家,正值當時黃成滿江南的征募會騎馬的兵,劉坤義無反顧的投身軍中,做了劉父最不願他做的事。


    今時今日,疆場曆險,生死搏殺,方悟父愛子之深意。


    科爾沁已經敗了,不過戰鬥其實還未結束。


    十二部聯軍用少量的人清掃戰場,其餘大部開始對科爾沁草原進行無情的追殺,每到一個科爾沁小部落,都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科爾沁的壯丁大部分都在戰場上損失殆盡,女人和孩子是不可能維持一個部落,以及控製這片肥沃的牧場。


    十二部聯軍很快就將科爾沁部的婦女,牛羊,馬匹以及帳篷物資等瓜分一空,在漠南草原上曾經炙手可熱的科爾沁部落,就這麽煙消雲散了。


    就在黃成橫掃科爾沁草原時,滿達海的一萬騎兵才姍姍來遲,滿達海率騎兵解救了一個科爾沁小部落,又俘虜一些聯軍的俘虜後,從俘虜口中得知吳克善身死,科爾沁已經覆滅的消息。


    滿達海震驚不已,心中對大清的未來感到悲觀,十二部聯軍,再加上黃成的部隊,兵力強盛,且其挾大勝之威,士氣正盛,若是吳克善還沒敗,那滿達海還能和吳克善聯合,在草原上想法子拖住乾軍。


    滿達海在得到科爾沁覆滅後,立刻將這個緊急情報派快馬,急遞盛京,隨後滿達海多倫一帶駐軍兩日,直到聯軍有向多倫進軍的跡象後,滿達海才撤往遼東。


    在滿達海撤軍不久後,黃成率聯軍抵達多倫。


    隨著科爾沁覆滅,漠南的一些牆頭草部落,紛紛向乾朝表示效忠,並請朝廷請求頒發冊封詔書,同時為了表示與清廷不共戴天的態度,紛紛派遣騎兵,並貢獻牛羊,隻為了參加黃成的聯軍。


    黃成在多倫停了五日時間,從十二部聯軍,變成十六部聯軍,甚至漠北蒙古都有一些部落派人過來參加。


    黃成在多倫誓師,決定經都爾鼻,再渡過遼河,殺入遼東。


    …………


    科爾沁草原之戰,以乾軍大勝而結束,消息傳入京師,官員百姓都為之振奮。


    自明末以來,天下紛爭,胡虜肆虐中原的時代。終於要徹底結束了,所有人都意識到,一個強大的王朝又將登上舞台。


    孟浚內心也十分高興,不過,興奮之餘,孟浚對被擋在寧錦防線的趙用平,還需拿出更為有效的策略。


    遼西走廊地勢狹窄,就這麽一條路,清廷用了那麽多民夫,費了那麽大的精力,即便是戰神在世,如果非要讓他從這條防線打過去,那就隻能用人命一步一步的蹚過去。


    至於從喜峰口,青山關一帶繞道遼東,那實際上並不現實,大片崎嶇的山路,大軍輜重難行,少量部隊可以走,但是想走大部隊,危險極大。


    就在朝廷上下商議如何攻破寧錦防線時,孟浚等待的一個人,終於來到了北京城,他就是鄭成功。


    昭武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天津港口,以兩艘龐大的三桅炮艦為首,五條蓋倫船,四十餘艘大熕船組成的一支艦隊,在碼頭停靠。


    在乾朝一統關內,平息西南,兩廣以及閩地後,孟浚親自下詔,召見李定國,吳三桂,以及鄭成功。


    隻是詔書抵達三人處時,每個人的反應各不相同。


    李定國拒奉詔,並給孟浚上了一封書信:“皇輿一統,四方鹹寧,唯有聖主臨朝,然天下事了,風華散盡,各有所歸,本乃常理,餘幼年便臨戰陣,披堅執銳,轉戰數千裏,早已心力憔悴。


    故愚思量再三,富貴非吾所慕,爵祿非吾所求,曾記,草莽之時,誌在天下太平,今得償所願,何複他求。


    是以,懇請陛下允準,解甲歸田,隻願老於鄉梓,伴綠水青山,餘生悠遊林泉之間,足矣,不圖朝堂之位,不羨廟廊之尊。”


    而吳三桂則是立刻奉詔,高唿萬歲,將軍隊托付於心腹,隨後馬不停蹄,從廣西一路奔赴京師。


    而鄭成功收到詔書後,卻是遲疑不定,他深恐這是孟浚給自己下的陷阱。


    於是鄭成功在接詔後,以突染惡疾為由,拖延北上的時間,並急召在福州心腹陳永華,返迴泉州。


    數日後,陳永華急匆匆的迴到泉州。


    鄭成功對陳永華道:“北上,恐有懷王之禍!”(楚懷王和秦昭襄王會盟武關,結果秦國將他扣押,脅迫他割讓巫郡,黔中郡,但被拒絕,最後客死於秦)


    陳永華搖搖頭道:“天子起於微末,至今未曾毀諾。”說到這,有些遲疑的看了看鄭森,又道:“且為了福建一隅之地,在史上留下惡名,天子,非無智之人。”


    但見鄭成功仍然遲疑不決,於是又勸道:“天子相詔,若不從,必有禍端,且聽聞天子亦有詔書至吳三桂,李定國二人處,若郡王實在不安,不如率艦隊行於海上,停靠於港口,以示我水師之盛!”


    至此,鄭成功才答應啟行,鄭成功走海路,雖然吳三桂提前了半月,但最先抵達天津的,卻是鄭成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