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有點不甘心啊,這些都是好苗子啊,給那些人培養,真的是浪費了。”
李世民一邊把玩著手裏的零件一邊說道。
“你這是病,得治。”
“他們哪怕就是將所有的知識全部掌握了又能怎麽樣,沒有那些機械設備,又能怎麽樣。”
“他們要想將自己學到的東西發揮出來,就隻能依靠我。”
“再說了,隻不過當前算人才而已。”
“但是等過了幾年呢,甚至等過了十幾年以後,到時候每年畢業的高中生和大學生,每年都是幾十萬人,到時候你還覺這些學生算好苗子嗎?”
“我這裏麵還沒有算中學生在裏麵,如果算上中學生在裏麵,一年能夠讀書識字的那更是達到上百萬。”
“就這麽說吧,別的地方我不敢說,我封地內,不出六年,到時候百姓識字率就會達到一半以上,十年之內,百姓識字率能夠達到八成以上。”
“到那個時候,你們還覺得讀書識字是什麽優勢嗎?”
聽到楊旭的話,幾人都愣住了。
顯然被楊旭這一番話給震驚到了。
對啊,按照楊旭這所謂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方式。
再加上這些孩子們自發的教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識字,到時候楊旭封地內還真可能做到至少八成以上的百姓都識字。
再加上拚音識字法和字典的配合,普通百姓識字也會變得更加的簡單。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識字將不再是所謂的優勢。
隻有那些掌握特殊本事,掌握高等學識的人才算真正的人才。
“楊旭,今年你封地內會有多少孩童入學?”
“今年適合入學的適齡孩童為一百三十五萬,一般六年左右,這些孩童基本上就能夠認識九成左右的字體,並且掌握簡單的加減乘除算術。”
“等他們初中畢業以後,其實已經足夠用了,他們九年掌握的知識其實足夠做一些其他的事。”
“比如說製造出現在使用的燧發槍,製作出子彈,製作出火藥,提煉出食鹽,進行鋼鐵冶煉等等,其實他們都已經能夠試著嚐試了。”
“至於高中和大學的,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兩個階段畢業的學生,已經在工業發展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且你們要知道,這隻是今年的,明年照樣還有幾十上百萬孩童達到入學年齡。”
聽到楊旭的迴答,幾人都震驚到了。
“也就是說,等九年以後,封地內至少會有接近七八十萬初中畢業的學生。”
魏征驚訝道。
“不錯,而且接下來的每一年裏麵,都會有至少這麽多學生,甚至後麵還會增加。”
“沒吃飽飯的時候大家都想盡辦法省,更別說現在能夠有機會吃飽飯了,再加上各種生育政策,百姓們隻會越生越多,一家生個七八孩子絕對是常有的事。”
“生一個孩子,就能夠獲得至少五畝土地,並且還能免除各種稅收,換做是你們,你們願不願意生。”
聽到楊旭的詢問,幾人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代入百姓位置,他們自然也願意多生,畢竟多生一個就多了一個勞動力,就多了土地。
而且還能免除各種稅,不願意生那就是傻子。
反正孩子讀書又不要花錢。
“人人識字啊,這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結果現在居然有可能真的實現。”
魏征感慨道。
“行了,這學院你們也已經看了,接下來你們該去哪去哪。”
沒錯,楊旭又開始趕人了。
“你和陛下要去哪?”
長孫無忌好奇的詢問道。
“我不知道他,我是準備迴去的。”
“朕打算去你們口中的新城區看看,你真不一起去。”
“不去,那有什麽好看的,現在的那裏就是一個大型的建築工地現場,雖然說已經有一部分房屋修建起來了,但是又沒有開售,也沒有百姓入住。”
楊旭一邊搖頭一邊打開車門。
反正他是不會去新城區。
至於李世民他們,那他管不著,他們愛去哪去哪。
聽到楊旭的迴答,李世民也沒有強求他。
“那我們自己去吧。”
“是,陛下!”
幾人連忙應和道。
“你們不用走路去,你們可以打車,也可以坐公交車。”
楊旭說完就一腳油門駕駛著座駕往城內駛去。
“孫統領,楊旭說的打車和坐公交車又是什麽?”
段綸對著孫陽詢問道。
“段大人,這個在下也不好解釋,要不我領陛下和諸位體驗一番。”
“行!”
聽到李世民的迴答,孫陽立即往學院不遠處的公交站牌走去。
“陛下,您是打算體驗打車還是乘坐公交車?”
“打車吧。”
聽到李世民的迴答,孫陽領著幾人來到一輛馬車前。
“去新城區。”
“好嘞,陛下和諸位國公爺請上車。”
聽到車夫的話,幾人紛紛坐進馬車內。
很快車夫就駕駛著馬車往新城方向駛去。
當馬車行駛在橋麵上後,幾人頓時驚訝了起來。
“愛卿,工部是否有能力修建這樣的大橋?”
聽到李世民的詢問,段綸思索了一會後,搖搖頭。
“陛下,如果光靠工部恐怕做不到,除非王爺這邊提供相關的支持。”
聽到段綸的迴答,李世民選擇閉嘴。
很快馬車就停了下來。
“陛下,國公爺,我隻能到這裏,前麵我們不能再進入。”
李世民聽到車夫的話,隻是點了下頭,並沒有說什麽。
孫陽則是掏出了五十塊錢遞給了車夫。
“這也太貴了吧,從那邊過來,也就三裏路左右吧,居然要五塊一位。”
“貴嗎,我覺得還好。”
長孫無忌出聲道。
反正他是沒有覺得貴,五塊錢而已,哪裏貴了。
“不錯,五塊錢也還好,如果不行,至少一炷香時間,而且還要受到寒風吹,哪有這舒服。”
房玄齡也開口道。
李世民雖然沒有說什麽,但是也點了點頭。
魏征看到這一幕,選擇了閉嘴。
顯然這裏麵估計也就他一個人覺得這個車費貴。
李世民一邊把玩著手裏的零件一邊說道。
“你這是病,得治。”
“他們哪怕就是將所有的知識全部掌握了又能怎麽樣,沒有那些機械設備,又能怎麽樣。”
“他們要想將自己學到的東西發揮出來,就隻能依靠我。”
“再說了,隻不過當前算人才而已。”
“但是等過了幾年呢,甚至等過了十幾年以後,到時候每年畢業的高中生和大學生,每年都是幾十萬人,到時候你還覺這些學生算好苗子嗎?”
“我這裏麵還沒有算中學生在裏麵,如果算上中學生在裏麵,一年能夠讀書識字的那更是達到上百萬。”
“就這麽說吧,別的地方我不敢說,我封地內,不出六年,到時候百姓識字率就會達到一半以上,十年之內,百姓識字率能夠達到八成以上。”
“到那個時候,你們還覺得讀書識字是什麽優勢嗎?”
聽到楊旭的話,幾人都愣住了。
顯然被楊旭這一番話給震驚到了。
對啊,按照楊旭這所謂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方式。
再加上這些孩子們自發的教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識字,到時候楊旭封地內還真可能做到至少八成以上的百姓都識字。
再加上拚音識字法和字典的配合,普通百姓識字也會變得更加的簡單。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識字將不再是所謂的優勢。
隻有那些掌握特殊本事,掌握高等學識的人才算真正的人才。
“楊旭,今年你封地內會有多少孩童入學?”
“今年適合入學的適齡孩童為一百三十五萬,一般六年左右,這些孩童基本上就能夠認識九成左右的字體,並且掌握簡單的加減乘除算術。”
“等他們初中畢業以後,其實已經足夠用了,他們九年掌握的知識其實足夠做一些其他的事。”
“比如說製造出現在使用的燧發槍,製作出子彈,製作出火藥,提煉出食鹽,進行鋼鐵冶煉等等,其實他們都已經能夠試著嚐試了。”
“至於高中和大學的,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兩個階段畢業的學生,已經在工業發展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且你們要知道,這隻是今年的,明年照樣還有幾十上百萬孩童達到入學年齡。”
聽到楊旭的迴答,幾人都震驚到了。
“也就是說,等九年以後,封地內至少會有接近七八十萬初中畢業的學生。”
魏征驚訝道。
“不錯,而且接下來的每一年裏麵,都會有至少這麽多學生,甚至後麵還會增加。”
“沒吃飽飯的時候大家都想盡辦法省,更別說現在能夠有機會吃飽飯了,再加上各種生育政策,百姓們隻會越生越多,一家生個七八孩子絕對是常有的事。”
“生一個孩子,就能夠獲得至少五畝土地,並且還能免除各種稅收,換做是你們,你們願不願意生。”
聽到楊旭的詢問,幾人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代入百姓位置,他們自然也願意多生,畢竟多生一個就多了一個勞動力,就多了土地。
而且還能免除各種稅,不願意生那就是傻子。
反正孩子讀書又不要花錢。
“人人識字啊,這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結果現在居然有可能真的實現。”
魏征感慨道。
“行了,這學院你們也已經看了,接下來你們該去哪去哪。”
沒錯,楊旭又開始趕人了。
“你和陛下要去哪?”
長孫無忌好奇的詢問道。
“我不知道他,我是準備迴去的。”
“朕打算去你們口中的新城區看看,你真不一起去。”
“不去,那有什麽好看的,現在的那裏就是一個大型的建築工地現場,雖然說已經有一部分房屋修建起來了,但是又沒有開售,也沒有百姓入住。”
楊旭一邊搖頭一邊打開車門。
反正他是不會去新城區。
至於李世民他們,那他管不著,他們愛去哪去哪。
聽到楊旭的迴答,李世民也沒有強求他。
“那我們自己去吧。”
“是,陛下!”
幾人連忙應和道。
“你們不用走路去,你們可以打車,也可以坐公交車。”
楊旭說完就一腳油門駕駛著座駕往城內駛去。
“孫統領,楊旭說的打車和坐公交車又是什麽?”
段綸對著孫陽詢問道。
“段大人,這個在下也不好解釋,要不我領陛下和諸位體驗一番。”
“行!”
聽到李世民的迴答,孫陽立即往學院不遠處的公交站牌走去。
“陛下,您是打算體驗打車還是乘坐公交車?”
“打車吧。”
聽到李世民的迴答,孫陽領著幾人來到一輛馬車前。
“去新城區。”
“好嘞,陛下和諸位國公爺請上車。”
聽到車夫的話,幾人紛紛坐進馬車內。
很快車夫就駕駛著馬車往新城方向駛去。
當馬車行駛在橋麵上後,幾人頓時驚訝了起來。
“愛卿,工部是否有能力修建這樣的大橋?”
聽到李世民的詢問,段綸思索了一會後,搖搖頭。
“陛下,如果光靠工部恐怕做不到,除非王爺這邊提供相關的支持。”
聽到段綸的迴答,李世民選擇閉嘴。
很快馬車就停了下來。
“陛下,國公爺,我隻能到這裏,前麵我們不能再進入。”
李世民聽到車夫的話,隻是點了下頭,並沒有說什麽。
孫陽則是掏出了五十塊錢遞給了車夫。
“這也太貴了吧,從那邊過來,也就三裏路左右吧,居然要五塊一位。”
“貴嗎,我覺得還好。”
長孫無忌出聲道。
反正他是沒有覺得貴,五塊錢而已,哪裏貴了。
“不錯,五塊錢也還好,如果不行,至少一炷香時間,而且還要受到寒風吹,哪有這舒服。”
房玄齡也開口道。
李世民雖然沒有說什麽,但是也點了點頭。
魏征看到這一幕,選擇了閉嘴。
顯然這裏麵估計也就他一個人覺得這個車費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