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抄家一波肥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作者:顏醜文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倭國的戰亂還在繼續,守望家已經保下了倭國的一些小勢力不被吞並,作為盟主組織他們和大勢力對抗。
而草原那邊,隨著夏秋兩季的出兵,駿騎軍打進了一些十三胡家族的草場中,將他們收服或者趕走。
現在原本的十三胡已經有八家的草場被拿下,都是比較接近南方的草場,其餘的家族因為位置更遠不好進攻。
但駿騎軍並不著急,因為周宇陛下沒有給他們壓力,而且還讓他們可以打的穩一點。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隻要草原上的牧民都站在大明這邊,那些十三胡家族根本沒有反攻的可能性。
現在完顏家、兀家、赫連家、鮮於家、左丘家都算是和大明朝廷走的最近的五個十三胡家族了。
兀家、赫連家、鮮於家當然是因為他們的家主都被周宇抓了,所以“近的不能再近”。完顏家則是因為更靠近南方,左丘家靠海也想有一個港口來做生意,他們都是因為利益的關係願意靠近大明。
羊涉家、巫馬家則是被駿騎軍重點打擊,所以被打敗了之後,隻能屈服於大明。也不怪他們,他們的草場位置好,從他們的草場可以出發攻擊其他幾個家族,所以肯定先打他們。
單於家投大明的概率很高,因為他們已經在找單於義、單於冰雪和單於家家主的血緣關係了。
單於義作為駿騎軍的指揮,單於冰雪作為大明皇帝陛下的妃子,單於家不想攀上這層關係才怪。什麽十三胡的首領,比起大明外戚來說真的差的太遠了。
現在隻剩子車家、宇文家、拓跋家、烏雅家、佟佳家五家十三胡還“逍遙法外”,估計明年夏秋兩季駿騎軍又要出兵打下來兩家,到時候看他們還投不投。
這些十三胡的人終究是不願意放棄手裏的權力,還抱著僥幸的心理。
現在草原裏已經有許多牧民同意定牧了。先選草場的誘惑還是很大的。而且上麵沒有了頭人盤剝,也由義務兵役變成了募兵製,現在當兵有發錢,不需要他們自帶幹糧去打仗了,讓他們可以專心將注意力轉移到生產上來。
高麗降了之後三個省如今也開始土地改革。
和大明內部不同,周宇因為不想和大明的官僚地主階級打一場,徹底改革然後用十幾年的時間去在培養一批人才出來。那樣可能會更好,但也會讓大明錯過航海時代的寶貴時間段。
生產力、人口、知識群體,都會在和官僚地主階級的鬥爭中喪失,那太可惜了。
所以周宇準備用更柔和的手段來對付他們,用底層培養起來的知識分子來取代他們。可能要更漫長,更不徹底,但是對國土的擴張是有利的。
但高麗就享受不到這種柔和的手段了,迎接高麗地主階級的是一刀切的土地革命。
因為他們是被打下來的,在大明有駐軍而且還有高麗新軍的情況下,高麗地主隻能屈服,接受他們的田地被分給他們的佃戶。
仇恨肯定是有的,可是在底層民眾分地的狂歡和對大明狂熱的崇拜下,他們的仇恨不值一提。
高麗的田地就算被比較公平地分到大家手裏,改變了分配方式讓他們少了地主這一層的盤剝,日子依舊過的緊巴巴的。
山多田少,一些地方就算有了田地也隻是從餓肚子變成不餓肚子,離吃飽以及生孩子,讓孩子也能吃飽遠著呢。
但大明的手段當然不僅僅是分地,還有玉米、土豆、紅薯種子交給他們。給他們的是周宇從24世紀新拿的,一代代雖然不會死亡,但是退化很快的種子。
土豆從手掌攤開那麽大退化成嬰兒拳頭大小也就是三四年的時間而已。產量雖然會下滑,但比起主糧來說它們的產量仍然更高,也更不挑地。對這個時代的人已經夠好的了。
高麗也必須每年向大明最低派遣2萬名女工從事紡織業。除此之外還必須培養足夠的造船匠,保證隻能木材和造船匠去等空船塢,不許讓船塢空著等造船匠。
而且造船也必須追溯,將責任製落實到位,要是誰不負責任用了不好的木頭或者造船過程中出現大疏漏,最後導致船隻事故的話。那麽造船匠將被追溯後最高判處死刑。
高麗的山上也不許隨意生火,如果發生山火的話附近村落的村民都必須要去救,如果山火燒掉了珍貴的造船用木材,村落的村民要受罰。
另外高麗將開礦粗煉鐵礦和銅礦,將它們賣到大明賺錢。大明會將粗煉後的鐵錠和銅錠進行再次冶煉,加工成商品在大明銷售。當然,也會加工成耐用的工具返銷高麗,但大多都會是利潤更高的日用品。
大明南方島國如今也有一大群權貴階級的後代被送到大明來“留學”了。因為盡管周宇的本意就是讓這些人在大明待久了之後,迴去未來掌握了他們國內政府的行政權力,至少知道怎麽和大明打交道。
而且因為熟悉大明,會更願意和大明打交道。
隻要不封閉而是開放的話,大明的商品、文化就會不斷侵蝕小國原本的文化,用更強勢的文化取代對方的文化,最終讓他們的子民說漢語識漢字。到時候就算沒有武力殖民,精神殖民也完成了。
大明打開海貿才一年,就出現了許多冒險家。因為在有強勢商品的情況下,海貿是真的掙錢。
如果沒有強勢的商品,所謂的海貿其實就是去偷騙搶。人家不想要你的商品的情況下怎麽辦,賣鴉片這種玩意兒唄。
大明不一樣,土地廣袤物產豐富,隨便弄一點花樣就能在當地換到土著們不在乎的特產。
什麽珍珠、象牙、玳瑁說不定就是人家的裝飾品呢。拿一些鮮玉米給人家烤著吃,要是把人家吃高興了,說不定真的就能換顆珍珠。
更不用說絲綢、瓷器了,在外麵都是奢侈品的範疇。
如今周宇已經在推進玻璃的研發和製造,到時候隻要解決了運輸問題,玻璃鏡子、玻璃窗戶絕對又是一項無比暴利的商品。
更不用說玻璃器皿、凸透鏡、凹透鏡對科學研究的加速效果了。
不僅是玻璃,周宇也讓延壽教的船隊出發向南方找尋橡膠樹。這東西的重要性不用多說,隻說輪胎就是一項能讓蒸汽汽車真正成為商品的好東西。
當然,道路先做平先硬化,把混凝土搞出來把路鋪平蒸汽汽車才有發展的空間。
不過周宇沒有靠著自己把科技攀到那種程度的想法,他更願意進行基礎教育,然後把學術研究環境弄好,然後總會有天才、人才湧現,將種種發明創造出來。
周宇需要更多的受教育人口,那樣就算隻能萬分之一出一個天才,他手裏的學術天才也會多如牛毛,在各種學術研究的路線上發力。
隨著時間過去,大明二年,也是公元二年來臨。
這一年大明拿下了高麗,北方草原的胡人降的降逃的逃,軍事方麵已經天下無敵,大明國內的民眾可以安心享受和平。
同時大明皇帝的隻征一半糧稅不收錢稅的承諾也做到了,而且大明也沒有因此出現財政困難的情況。
這種情況讓不少大明的官員感到吃驚。一些能接觸到財政狀況的官員也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麽做到的,但是猜測和大額軍事支出消失了,然後大明有國營廠子在造血有關。
但實際上大明的軍事支出並沒有降低,畢竟去年打了高麗,草原那邊也開戰。大明也用了募兵的方式給士兵們發錢,還建立了高麗新軍,還在支援守望禪師在倭國的行動,軍費方麵的支出其實並不低的。
但為什麽不缺錢呢?戰利品隻是其一,鳥渡島的金銀是其二,國企廠子的商品暢銷是其三,其實還有一個抄家的收入。
外人可能很難想象,興漢皇帝的親屬、外戚到底撈了多少錢。他們盤踞在興漢這棵大樹上汲取養分,把大樹都快吸死了,可見有多肥。
本來這些人的財產狀況是很難被外人得知的,可是延壽教過去辦過寶物拍賣,這些人自己就來參加了,豪擲金錢購買延壽教拍賣的寶物。
他們當然就成了高級客戶,有名單的。稍微查一下名單上的人跟腳是哪裏就知道了身份。
身份查不出來不要緊,找廠公黃中磊啊,他手裏什麽名單都有。給延壽教這個這麽好的合作夥伴提供一下信息,小事一樁。
隻可惜這位在京城被攻破之後消失的無影無蹤,隻能說畢竟是當廠公的,早就給自己安排好了退路,消失的周宇都找不到,確實有兩下子。
過去合作的時候他給延壽教提供的消息,現在就成了興漢皇帝親屬、外戚們的催命符,一個個抄家抄過去。
京城的民眾和前朝的官員們根本不意外,也沒人會為他們鳴不平。因為他們倚靠的皇帝劉承曜整個皇宮都被新皇帝占了,他們憑什麽能活的好好的繼續享受富貴?被新皇帝全都清算了再正常不過。
百姓討厭他們,前朝官員也覺得他們是帝國的蛀蟲,所以發現他們被抄家,一個個都隻有叫好的,沒人同情。隻要大明皇帝不對前朝的官員們動手他們就謝天謝地了,哪裏敢跳出來蹦躂。
殊不知從這些人家裏,陸陸續續拷問後查抄出來的錢財就有驚人的一千萬貫。更不用說各種商鋪、田地等等,折算下來價值又是兩千萬貫不止。
收稅哪裏有抄家快,直接把他們過去盤剝民眾,吸興漢血的老底都給翻了出來,讓大明一波肥。
周宇沒有把這些錢放到國庫裏,因為太紮眼了。他都放到了私庫裏,拿去補貼延壽教了。
想要把延壽教體係在全國推廣建立起來,需要的人力好說,財力真的是要不少的。
因此朝堂上的官員們都以為延壽教是自負盈虧,支出幾乎都沒有走國庫呢。卻不知道是他們那位有錢的教主兼皇帝一直在掏腰包補貼他們。
不過,這樣一來,延壽教倒是沒有了受朝廷控製的可能性。人家經濟獨立,皇帝是他們老大,你一些朝廷官員完全拿捏不了延壽教。
而草原那邊,隨著夏秋兩季的出兵,駿騎軍打進了一些十三胡家族的草場中,將他們收服或者趕走。
現在原本的十三胡已經有八家的草場被拿下,都是比較接近南方的草場,其餘的家族因為位置更遠不好進攻。
但駿騎軍並不著急,因為周宇陛下沒有給他們壓力,而且還讓他們可以打的穩一點。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隻要草原上的牧民都站在大明這邊,那些十三胡家族根本沒有反攻的可能性。
現在完顏家、兀家、赫連家、鮮於家、左丘家都算是和大明朝廷走的最近的五個十三胡家族了。
兀家、赫連家、鮮於家當然是因為他們的家主都被周宇抓了,所以“近的不能再近”。完顏家則是因為更靠近南方,左丘家靠海也想有一個港口來做生意,他們都是因為利益的關係願意靠近大明。
羊涉家、巫馬家則是被駿騎軍重點打擊,所以被打敗了之後,隻能屈服於大明。也不怪他們,他們的草場位置好,從他們的草場可以出發攻擊其他幾個家族,所以肯定先打他們。
單於家投大明的概率很高,因為他們已經在找單於義、單於冰雪和單於家家主的血緣關係了。
單於義作為駿騎軍的指揮,單於冰雪作為大明皇帝陛下的妃子,單於家不想攀上這層關係才怪。什麽十三胡的首領,比起大明外戚來說真的差的太遠了。
現在隻剩子車家、宇文家、拓跋家、烏雅家、佟佳家五家十三胡還“逍遙法外”,估計明年夏秋兩季駿騎軍又要出兵打下來兩家,到時候看他們還投不投。
這些十三胡的人終究是不願意放棄手裏的權力,還抱著僥幸的心理。
現在草原裏已經有許多牧民同意定牧了。先選草場的誘惑還是很大的。而且上麵沒有了頭人盤剝,也由義務兵役變成了募兵製,現在當兵有發錢,不需要他們自帶幹糧去打仗了,讓他們可以專心將注意力轉移到生產上來。
高麗降了之後三個省如今也開始土地改革。
和大明內部不同,周宇因為不想和大明的官僚地主階級打一場,徹底改革然後用十幾年的時間去在培養一批人才出來。那樣可能會更好,但也會讓大明錯過航海時代的寶貴時間段。
生產力、人口、知識群體,都會在和官僚地主階級的鬥爭中喪失,那太可惜了。
所以周宇準備用更柔和的手段來對付他們,用底層培養起來的知識分子來取代他們。可能要更漫長,更不徹底,但是對國土的擴張是有利的。
但高麗就享受不到這種柔和的手段了,迎接高麗地主階級的是一刀切的土地革命。
因為他們是被打下來的,在大明有駐軍而且還有高麗新軍的情況下,高麗地主隻能屈服,接受他們的田地被分給他們的佃戶。
仇恨肯定是有的,可是在底層民眾分地的狂歡和對大明狂熱的崇拜下,他們的仇恨不值一提。
高麗的田地就算被比較公平地分到大家手裏,改變了分配方式讓他們少了地主這一層的盤剝,日子依舊過的緊巴巴的。
山多田少,一些地方就算有了田地也隻是從餓肚子變成不餓肚子,離吃飽以及生孩子,讓孩子也能吃飽遠著呢。
但大明的手段當然不僅僅是分地,還有玉米、土豆、紅薯種子交給他們。給他們的是周宇從24世紀新拿的,一代代雖然不會死亡,但是退化很快的種子。
土豆從手掌攤開那麽大退化成嬰兒拳頭大小也就是三四年的時間而已。產量雖然會下滑,但比起主糧來說它們的產量仍然更高,也更不挑地。對這個時代的人已經夠好的了。
高麗也必須每年向大明最低派遣2萬名女工從事紡織業。除此之外還必須培養足夠的造船匠,保證隻能木材和造船匠去等空船塢,不許讓船塢空著等造船匠。
而且造船也必須追溯,將責任製落實到位,要是誰不負責任用了不好的木頭或者造船過程中出現大疏漏,最後導致船隻事故的話。那麽造船匠將被追溯後最高判處死刑。
高麗的山上也不許隨意生火,如果發生山火的話附近村落的村民都必須要去救,如果山火燒掉了珍貴的造船用木材,村落的村民要受罰。
另外高麗將開礦粗煉鐵礦和銅礦,將它們賣到大明賺錢。大明會將粗煉後的鐵錠和銅錠進行再次冶煉,加工成商品在大明銷售。當然,也會加工成耐用的工具返銷高麗,但大多都會是利潤更高的日用品。
大明南方島國如今也有一大群權貴階級的後代被送到大明來“留學”了。因為盡管周宇的本意就是讓這些人在大明待久了之後,迴去未來掌握了他們國內政府的行政權力,至少知道怎麽和大明打交道。
而且因為熟悉大明,會更願意和大明打交道。
隻要不封閉而是開放的話,大明的商品、文化就會不斷侵蝕小國原本的文化,用更強勢的文化取代對方的文化,最終讓他們的子民說漢語識漢字。到時候就算沒有武力殖民,精神殖民也完成了。
大明打開海貿才一年,就出現了許多冒險家。因為在有強勢商品的情況下,海貿是真的掙錢。
如果沒有強勢的商品,所謂的海貿其實就是去偷騙搶。人家不想要你的商品的情況下怎麽辦,賣鴉片這種玩意兒唄。
大明不一樣,土地廣袤物產豐富,隨便弄一點花樣就能在當地換到土著們不在乎的特產。
什麽珍珠、象牙、玳瑁說不定就是人家的裝飾品呢。拿一些鮮玉米給人家烤著吃,要是把人家吃高興了,說不定真的就能換顆珍珠。
更不用說絲綢、瓷器了,在外麵都是奢侈品的範疇。
如今周宇已經在推進玻璃的研發和製造,到時候隻要解決了運輸問題,玻璃鏡子、玻璃窗戶絕對又是一項無比暴利的商品。
更不用說玻璃器皿、凸透鏡、凹透鏡對科學研究的加速效果了。
不僅是玻璃,周宇也讓延壽教的船隊出發向南方找尋橡膠樹。這東西的重要性不用多說,隻說輪胎就是一項能讓蒸汽汽車真正成為商品的好東西。
當然,道路先做平先硬化,把混凝土搞出來把路鋪平蒸汽汽車才有發展的空間。
不過周宇沒有靠著自己把科技攀到那種程度的想法,他更願意進行基礎教育,然後把學術研究環境弄好,然後總會有天才、人才湧現,將種種發明創造出來。
周宇需要更多的受教育人口,那樣就算隻能萬分之一出一個天才,他手裏的學術天才也會多如牛毛,在各種學術研究的路線上發力。
隨著時間過去,大明二年,也是公元二年來臨。
這一年大明拿下了高麗,北方草原的胡人降的降逃的逃,軍事方麵已經天下無敵,大明國內的民眾可以安心享受和平。
同時大明皇帝的隻征一半糧稅不收錢稅的承諾也做到了,而且大明也沒有因此出現財政困難的情況。
這種情況讓不少大明的官員感到吃驚。一些能接觸到財政狀況的官員也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麽做到的,但是猜測和大額軍事支出消失了,然後大明有國營廠子在造血有關。
但實際上大明的軍事支出並沒有降低,畢竟去年打了高麗,草原那邊也開戰。大明也用了募兵的方式給士兵們發錢,還建立了高麗新軍,還在支援守望禪師在倭國的行動,軍費方麵的支出其實並不低的。
但為什麽不缺錢呢?戰利品隻是其一,鳥渡島的金銀是其二,國企廠子的商品暢銷是其三,其實還有一個抄家的收入。
外人可能很難想象,興漢皇帝的親屬、外戚到底撈了多少錢。他們盤踞在興漢這棵大樹上汲取養分,把大樹都快吸死了,可見有多肥。
本來這些人的財產狀況是很難被外人得知的,可是延壽教過去辦過寶物拍賣,這些人自己就來參加了,豪擲金錢購買延壽教拍賣的寶物。
他們當然就成了高級客戶,有名單的。稍微查一下名單上的人跟腳是哪裏就知道了身份。
身份查不出來不要緊,找廠公黃中磊啊,他手裏什麽名單都有。給延壽教這個這麽好的合作夥伴提供一下信息,小事一樁。
隻可惜這位在京城被攻破之後消失的無影無蹤,隻能說畢竟是當廠公的,早就給自己安排好了退路,消失的周宇都找不到,確實有兩下子。
過去合作的時候他給延壽教提供的消息,現在就成了興漢皇帝親屬、外戚們的催命符,一個個抄家抄過去。
京城的民眾和前朝的官員們根本不意外,也沒人會為他們鳴不平。因為他們倚靠的皇帝劉承曜整個皇宮都被新皇帝占了,他們憑什麽能活的好好的繼續享受富貴?被新皇帝全都清算了再正常不過。
百姓討厭他們,前朝官員也覺得他們是帝國的蛀蟲,所以發現他們被抄家,一個個都隻有叫好的,沒人同情。隻要大明皇帝不對前朝的官員們動手他們就謝天謝地了,哪裏敢跳出來蹦躂。
殊不知從這些人家裏,陸陸續續拷問後查抄出來的錢財就有驚人的一千萬貫。更不用說各種商鋪、田地等等,折算下來價值又是兩千萬貫不止。
收稅哪裏有抄家快,直接把他們過去盤剝民眾,吸興漢血的老底都給翻了出來,讓大明一波肥。
周宇沒有把這些錢放到國庫裏,因為太紮眼了。他都放到了私庫裏,拿去補貼延壽教了。
想要把延壽教體係在全國推廣建立起來,需要的人力好說,財力真的是要不少的。
因此朝堂上的官員們都以為延壽教是自負盈虧,支出幾乎都沒有走國庫呢。卻不知道是他們那位有錢的教主兼皇帝一直在掏腰包補貼他們。
不過,這樣一來,延壽教倒是沒有了受朝廷控製的可能性。人家經濟獨立,皇帝是他們老大,你一些朝廷官員完全拿捏不了延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