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迴倭探親計劃的試行,每月來大明“務工”的倭國女工數量增加到了每月2千人,並且還在增長。


    如果算上戰亂中被各位領主賣給延壽教船隊的人口,這個數量可以達到3千人。


    這種級別的人口輸入對已經變身為大明的延壽教來說根本不算事。他們甚至提前都把房子建好了,也把崗位都留好了,就等著女工到達呢。


    延壽教在周宇的影響下,非常善於建立製度,對處理這種大規模的人員安置最有心得了。她們的衣食住行,語言學習工作培訓,各項規定的落實甚至精神狀態如果不佳應該如何開解,都有相應的“機製”來處理。


    延壽教習慣於提前做好準備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等等,隨著越來越多的倭國人抵達安江道,他們為了融入當地倭人社區,紛紛加入了倭人延壽教的“原土黨”。


    “原土黨”的頭頭是當初被東雲誠滅掉的原土繁家的一個遠房親戚,姓原土,叫原土久。他被賣到安江道後,因為姓原土,所以當時大多是來自原土家的人就以他為首,漸漸的就真的成了“原土黨”的領袖。


    現在隨著安江道的倭人社區裏原土黨的延壽教教徒數量不斷壯大,原土久也成了倭人裏真正的一個比較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他歲數比較大了,也沒什麽大的野心,所以一直規規矩矩的,不敢像一些和他一樣早的倭人已經開始腐化,對後來的倭人開始了威脅和詐騙。


    他們私下收取新倭人教徒一點點錢財,當做某種意義上的“保護費”。但最多也隻是給新來的倭人提供一些普通的建議,幫他們適應一下新的規矩而已。這些本來他們隻要生活一段時間後很快就能懂的,其實並不麻煩。


    但新來的倭人對這種能否融入的適應卻很看重,非常怕無法融入和被孤立,所以幾乎都乖乖地在賺到工錢之後交了錢。


    這些人也隻敢騙一騙新來的倭人,一直騙下去他們也不敢,他們能給的所謂“幫助”,隨便生活個幾個月什麽都懂了。


    但原土黨並未因為這種事就受到打擊,因為倭人社區內部的事務,大明人要管理還是很有難度的。就算有人知道自己被騙了也不敢去找官方申訴,害怕“帶來麻煩”,如果官方不替他們出頭,那他們接下來的生活就要過更艱難了,肯定要遭到報複。


    因此民不舉官不究,語言都不怎麽通的情況下,沒有倭人舉報,還真的很難發現這種事情。


    隻是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隨著更多的倭女嫁給了延壽教的人,逐漸學習了漢語之後,閑聊中總會聊到剛到安江道時發生的事情。大多數去了東瀛女人的延壽教教徒都是選擇息事寧人,反正損失不大,事情又過去了,他們也嫌麻煩。


    但總有較真的人,他們向延壽教中層裏認識的人講了這件事,然後引起了注意。延壽教開始下功夫悄悄調查,最後發現了“原土黨”裏還真的有人在做這種事。


    收集證據之後,延壽教忽然下手逮人,然後人證物證拿出來進行公審判決。


    到那個時候,一些倭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被這些人給騙了,他們收錢辦事竟然是不合法的啊。


    盡管如此,有些被騙的倭人覺得自己沒有損失太大,就不願意出頭當人證,選擇吃個啞巴虧。反正這件事都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了,他們後麵都沒有再上當被騙了。


    但延壽教是不可能放任這種事的,他們公審後沒收了這些人的財產,然後判處逐迴倭國的刑罰。


    對這些僥幸被賣到大明來,反而過上比過去更好生活的倭人來說,逐迴倭國是一項極為殘忍的刑罰。


    他們迴去之後並不會得到自由,反而會過的十分淒涼。在倭國他們已經失去了家產,除了當兵賣命之外連飯都吃不上的。而在倭國當兵賣命真的還不如在大明服刑一輩子。


    因此他們痛哭流涕極盡懺悔,希望能在大明服刑,死都不願意迴倭國去。


    但是他們的命運已經確定了,他們去的地方是——隆空山派。


    因為在周宇看來,這些人天生就是些不安分的家夥。把他們留在大明是不安定因素,但是把他們送到守望禪師的身邊,讓他們來發揮“忽悠”的能力,說不定能“忽悠”更多的倭女來大明。


    他們的道德底線低,在大明能做出“詐騙老鄉”的事情來,那麽把倭女往大明送他們肯定覺得自己是在做善事呢。


    所以當這些人當在絕望中抵達“守望家”的時候,麵對在守望禪師手下做事,還是自己去四處漂泊,他們無不選擇了幫守望禪師做事。


    有了這批幾十名在大明待過一兩年的倭人,守望禪師讓他們去附近的勢力想辦法把女子送到大明的工廠裏去做工。


    這些人接到任務之後各顯身手,要麽假扮商人,四處說自己是從大明迴來的倭人商人,然後把那邊的生活一通狂吹,然後說自己保證那邊的日子有多麽多麽好,最終把人給說動了,總有人會把女兒往駛向大明的海船上塞。


    每個月有40文的壽字幣呢,在這種天下混戰,朝不保夕的日子裏,他們覺得值得。


    也不是所有的家人把女兒送去大明都是為了錢,有些人還真的是把女兒送去避難的。在他們看來大明已經統一了南北,此時已經和平了,日子隨便都要比倭國好千百倍。


    而守望禪師領地裏的“貴族女性”,就不是走務工路線去大明了。她們走了文化交流與學習的路子,不是去大明掙錢的,反而一開始要家裏補貼錢把她們送過去。


    結果大多數女子到了大明之後發現大明的消費比她們想象的要高,家裏補貼的錢隻能讓她們勉強生活而已,想要過的好真的支撐不起。


    所以她們要麽嚐試在大明找份工作,要麽就想辦法嫁給大明的人,以求有人養著,還留在大明。


    每個人的命運都有所不同,但是這些倭國的“貴族女性”最終迴到倭國的寥寥無幾,迴去也是因為在大明實在混不下去了,隻能灰溜溜地迴國,想要用自己身上“從大明迴來”的光環,能不能騙個小領主,繼續過好日子。


    女子通過務工賺錢再把錢寄迴倭國,對倭國的領主們來說是一件好事。自己領地裏的領民手裏有了錢,他們就能從他們手裏把這些錢壓榨出來,就相當於他們更有錢了。


    人口流失?隻要流失的不是男性人口,不是可以打仗的壯丁,他們根本不在意。比起女子孱弱的體力去代替男子種地,最終種出來一點點口糧都不一定足夠她們自己吃的,還不如去大明賺壽字幣,讓他們能多買一些大明進口盔甲呢。


    為了獲得“務工名額”,一些處在覆沒邊緣的附近小勢力甚至直接抓領地裏“多餘女子”,把她們集中起來之後送到守望禪師這邊,然後請他幫忙把她們送去做工,然後寄迴來的錢嘛,當然是直接交給領主了。


    守望禪師同意了。這種事他不接的話,對方也不可能把這些女子放了,好一點的一口價直接賣給收人的船隊,差一點的就是賣給倭國本地的人了。


    趁著這個機會,守望禪師開始推動“守備同盟”。


    守備同盟是一個簽署共同防禦條款的盟約,隻允許小勢力加入。凡是加入的勢力,遇到外敵入侵時將會觸發防禦條款,大家共同陪著打防禦戰爭。


    不過也隻會打防禦戰爭,絕不會打進攻戰,一旦敵軍撤退,防禦條款也自行解除。


    而為了避免被敵軍當傻子“遛”,將會設置幾個“機動兵力站”,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設置。當某個加入守備同盟的盟友遭遇攻擊,這些機動兵力會第一時間馳援對方,抵擋住進攻之後後續的援兵會源源不斷抵達,將敵軍擊退。


    這種想法當然好,對一些小勢力來說如同雪中送炭一般。但如果沒有人牽頭的話,是非常難以做成這種事的。


    好在守望禪師“大氣”地作為“盟主”,承包了這些“機動兵力”三分之一的數量,其他所有盟友加起來隻要負擔總共三分之二的“機動兵力”而已。並且“機動兵力站”的開銷,守望禪師也出三分之一,其餘所有盟友出三分之二。


    在推動盟約的前期,每個小勢力的領主隻要派出120人的“機動兵力”就夠了,質量不能太差,但也不用武士,120個敢打的足輕就夠了,無酉和尚會訓練他們的。


    夾在德川將軍家和伊達家之間的小勢力,很快就加入了這個“守備同盟”。加上“守望家”一共6家勢力。其他5家貢獻了600名士兵,守望禪師立刻安排了300名士兵加入,於是“守備同盟”立刻就有了一支900名士兵的機動兵力。


    這下子加入守備同盟的人立刻感覺到安全了不少。因為他們付出的不算多,卻得到了這麽大的一支援軍,如果真的被其他勢力入侵,這支援軍隻要能及時趕到戰場,是絕對能立刻改變戰場形勢的。


    而且不是隻有這些援軍,其他沒有受到攻擊的盟友,將會在機動兵力出擊之後,再集合一支援軍馳援。雖然可能數量不多,但是倭國的所謂“國戰”,規模本來就不大,如果過來2千援軍那已經算是一支“大軍”了。


    一時間,剛成立就有近千機動兵力的“守備同盟”引來了倭國許多勢力的側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顏醜文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顏醜文良並收藏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