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新的倭國攻略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作者:顏醜文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宇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宗教解釋權,算是放下了一部分的心。
對一個王朝來說,宗教如果不統一的話真的非常可怕。內部的宗教動亂、仇殺絕對會綿延不絕,千年下來都會有宗教戰爭,不斷分裂。
許多的統治者在宗教上總是進行功利的選擇,哪個宗教對自己的統治有利就選擇哪個宗教。至於真信還是假信並不重要,隻要讓百姓以為你信就行了。
這種選擇就會讓各種宗教像是參與一場標書的拍賣一樣出價,誰出的價最合統治者的意,誰就能中標。
中標的宗教固然能在這個統治者執政的時期占據“優勢”,但是其他沒有中標的宗教也不是會坐看著人家不斷坐大。他們也是會臥薪嚐膽的,說不定哪一天換統治者了,他們就能逆襲。
甚至一些宗教直接就選擇一個新人來扶持著造反,想要用武力來更換統治者。
當這樣的宗教坐大之後,統治者就隻能在宗教之下忍受屈辱,最終“佛法大於國法”,最終陷入神權和世俗權的爭鬥,又是動亂的根源。
周宇才不會給自己的王朝留下宗教爭鬥,他直接又當皇帝又當宗教領袖。然後把延壽教打造成深入百姓生活中,處理從現實到精神上各種各樣事務的不可或缺的一員,而不是隻會張嘴要錢,其實是趴在民眾身上吸血的那些宗教。
原本興漢內部的宗教還是有不少的,外來的,內部的,還有十分小規模隻在當地活動的小宗教。根本難以清理幹淨。
但神權加政權合體,加上一個頭腦清醒的領袖,清理大明國內亂七八糟的宗教,屬實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
大環境的擠兌就能把這些宗教的教徒孤立起來,讓他們隻有存量沒有增量。等到那些最堅定的教徒慢慢壽命終結之後,那些宗教也就等同於消亡了。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打敗延壽教的話,就得讓大明朝廷令人失望,讓延壽教令民眾也失望,底層的民眾才會去找其他的宗教來彌補他們精神上的需求。
但周宇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或者說如果大明朝廷和延壽教都讓百姓失望了,那他應該頭痛的第一件事絕對不是宗教問題。
反過來,如果大明朝廷讓民眾們並不失望,延壽教也在民間承擔了重要的作用,那百姓怎麽可能去信那些莫名其妙的宗教。就算有,也絕對是極小的規模。
那些又隱秘又小的宗教,都得在封閉的地區才能生存地下來,但凡有外界大宗教注意到這片地區,它們立刻就會被毫無抵抗能力地創飛。
在周宇的規劃中,延壽教會像小血管一樣深入到每個鄉村去,最好每個鄉村都必須有延壽教的一個村鋪存在。
村鋪會是一個了解民間情況,在買賣上進行托底,並起到調節物價作用的重要手段。
村鋪就像人體裏的神經,如果神經正常就不會痛,而會痛的話,大腦就會知道這個地方肯定出了問題,然後去解決。
過去的朝廷靠知縣來管理那麽大一個地區,行政人員和實際管理的人員根本不夠覆蓋那麽多的人口。
可是舊時代的王朝又沒有那麽多的財政可以支撐地方政府的高額行政開支。於是將權力下放給地主,就成為了無解中唯一的辦法。
可是這樣做,就等於把通向皮肉的神經全都切斷,大腦能感知到的隻有骨頭那個位置。
附在骨頭上的皮肉被打成了青紫色,被切下來一塊拚命流血,都是麻木的不痛的。隻有知縣這個骨頭被刺到了砍到了,大腦才會知道。
長此以往,一個王朝如同一個渾身血淋淋的皮肉被挖開四散掉落,渾身上下散發著腐爛的味道的巨人,可是大腦卻還覺得自己肢體健全十分強壯呢。
有了延壽教將村鋪弄到每一個村莊,就像是大腦接上了通往巨人血肉的神經。就算有蚊子叮了巨人一口剛開始不容易發現,但是等紅腫起來瘙癢了,大腦絕對會發現,並且上手進行處理。
該抹藥的抹藥,該摸幾下的摸幾下,蚊子也得查一查飛到了哪裏,最好一巴掌打死免得它再叮別的地方。
更別說被砍一刀或者挖走了血肉這種事,王朝巨人會因為這種事,把不懂得什麽叫害怕的人知道知道什麽叫抄家滅族。
周宇出了《延壽本經》之後,守望禪師終於繃不住了,親自來求見周宇,希望能也入延壽教。
他一個當了大半輩子和尚,剩下的壽命都沒多少幾年的僧人為什麽要來當延壽教教徒呢?當然是他已經看清了周宇想要做什麽。
各地的佛教方丈們當然有找過守望禪師商量該怎麽辦。因為他作為事實上的皇帝陛下的手下之一,算是在周宇麵前最能說得上話的和尚了。
可是守望禪師聽完這些方丈的話之後卻很失望。因為他們想的是讓守望禪師向皇上求情放過佛教,他們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維持現有的規模就行,絕對不擴張了。
實在談不下來的話,關閉山門不再收僧人,也不雲遊天下了,反正靠著寺廟自己的田地,以及一些信仰堅定的教徒,他們至少能夠好好活過這一輩子。
至於佛教在大明的未來?呃,隻能選擇相信後麵僧侶們的智慧……
他失望在於守望禪師都知道周宇要打壓清理延壽教之外宗教了,這些蟲豸竟然還想著妥協。就算他們和倭國的佛教徒一樣,說出武裝反抗這種話來,他甚至都對自己待的這個宗教有信心一點,因為盡管不切實際,但起碼還是有爭的心氣的。
可一群人看到《延壽本經》發售之後的盛況,覺得延壽教教主和皇帝是同一人的時候根本沒有可能對抗,因此隻想著維持現狀,暫且蟄伏起來。
他們能有什麽辦法呢?大家的歲數比這位皇帝大得多,等這位皇帝去世的話,他們去世後都不知道又接了幾任方丈了,不相信“後人的智慧”還能如何?
守望禪師卻知道,一旦失去了心氣,隻想著蟄伏。那就按這位仙人皇帝隻能再活50年計算。蟄伏50年的宗教還能剩下什麽?
何況他是見過周宇神通的,在他的心裏,周宇再活個100年都不是沒有可能。那樣一直等下去,苦苦等到百年後,隻怕現在大家還能擋風遮雨的寺廟,到時候片瓦都不剩下了。
但最關鍵的是,他自己也想不出辦法來。既然如此幹嘛還糾結於要不要繼續在佛教這條路上走下去呢,為了前程考慮都得投入延壽教來發揮。繼續頂著佛教僧人的身份,隻會在大明越來越邊緣化。
甚至被放逐到倭國迴不來。
他可是知道自己的“好徒弟”無酉和尚現在連頭發都留起來了,已經明明白白連裝一個僧人都不想裝。
但是周宇對守望禪師的請求在思考後還是拒絕了他,因為既然這個人跳到了自己麵前,那他也確實有事情要讓他去做。
這件事剛好隻有他能做,因為和倭國有關。
守望禪師和無酉和尚在倭國還是闖下了名頭的。他們用要蓋寺廟的理由從倭國“進口”大的木料,然後運到萬舟縣去造船,也算是為大明的海軍建設出了力的。
如今周宇已經擁有天下所有的資源,可以不用擔心造船的材料問題了,畢竟從倭國轉運木材的成本也確實比本土的價格要更高。
例如高麗的樹木資源就頗為豐富,因為寒冷樹木生長的較為緩慢,木材材質也比較密實厚重,更亦有製造海船的傳統。所以直接在高麗開設造船廠,直接從木材原料產地造船,製造時間更短,成本可以壓的更低。
但守望禪師並不會因為“失業”而失去價值。
周宇讓倭國“亂起來”的戰略他也是可以出力的。因為倭國的佛教已經產生了變化,他們世俗化的非常嚴重。大和尚直接娶妻生子還當領主參與爭霸,還能發動佛教徒進行農民起義,其實就是為了他們的權勢去爭霸。
既然如此周宇也完全可以插一手,在倭國那邊弄個佛教勢力出來參與到“爭霸”裏嘛。看哪邊強就主動和弱的結盟,要的就是勢均力敵,充當攪屎棍的作用。
在倭國已經有了名氣的守望禪師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嗎?
周宇的計劃是讓守望禪師和他的徒弟無酉和尚直接東渡倭國,找到當地的佛教勢力,然後用利益和他們合作,獲得有自主權的“領地”來經營。
隻要這一步成了,倭國的人沒有警覺,讓守望禪師站穩了的話。周宇在後麵一援助,守望禪師的“領地”不就蒸蒸日上了嗎?
且不說爭霸的事情,起碼往大明轉運倭國生育女性人口都不用抓人了,直接用到大明做工掙錢的名義,引誘她們主動來大明務工,絕對比綁人來的快。
而且不是到了大明就迴不去了喲,到時候還會來一波“衣錦還鄉”,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大明“務工”。至於她們在大明生了孩子,作為孩子的媽跟著當了上國的大明人,倭國高層又能怎麽樣,戰亂中的底層平民隻會羨慕眼紅的。
無酉和尚聽完周宇的想法之後立刻答應了。他雖然不喜歡他師傅,但是當時就是以守望禪師的名義在倭國活動的,這件事要成功,守望禪師在那邊的名氣是不可或缺的。
無酉和尚作為更年輕的更敢打的人,他作為守望禪師的徒弟在倭國也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到時候以他為將領在倭國打仗,總比委托給隨便哪一個倭國人去打的好。
話都說到了這裏,守望禪師隻能無奈求周宇將他們全都收為延壽教教徒,然後佛教徒的外表隻是假冒,用來遮掩行動的“外衣”。
這也是他生怕到時候這位大明皇帝過河拆橋,事辦成了,但是他們成了被拋棄的工具。當了延壽教教徒就是自己人,您身為教主到時候總不能不管我們了吧。
周宇對這位老和尚這麽小心也是覺得有趣。不過當然答應了,甚至答應他如果在倭國幹的好,他會在延壽教內的職位也進行提升,進行獎勵。
大明的倭國攻略,翻開了新的一頁。
對一個王朝來說,宗教如果不統一的話真的非常可怕。內部的宗教動亂、仇殺絕對會綿延不絕,千年下來都會有宗教戰爭,不斷分裂。
許多的統治者在宗教上總是進行功利的選擇,哪個宗教對自己的統治有利就選擇哪個宗教。至於真信還是假信並不重要,隻要讓百姓以為你信就行了。
這種選擇就會讓各種宗教像是參與一場標書的拍賣一樣出價,誰出的價最合統治者的意,誰就能中標。
中標的宗教固然能在這個統治者執政的時期占據“優勢”,但是其他沒有中標的宗教也不是會坐看著人家不斷坐大。他們也是會臥薪嚐膽的,說不定哪一天換統治者了,他們就能逆襲。
甚至一些宗教直接就選擇一個新人來扶持著造反,想要用武力來更換統治者。
當這樣的宗教坐大之後,統治者就隻能在宗教之下忍受屈辱,最終“佛法大於國法”,最終陷入神權和世俗權的爭鬥,又是動亂的根源。
周宇才不會給自己的王朝留下宗教爭鬥,他直接又當皇帝又當宗教領袖。然後把延壽教打造成深入百姓生活中,處理從現實到精神上各種各樣事務的不可或缺的一員,而不是隻會張嘴要錢,其實是趴在民眾身上吸血的那些宗教。
原本興漢內部的宗教還是有不少的,外來的,內部的,還有十分小規模隻在當地活動的小宗教。根本難以清理幹淨。
但神權加政權合體,加上一個頭腦清醒的領袖,清理大明國內亂七八糟的宗教,屬實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
大環境的擠兌就能把這些宗教的教徒孤立起來,讓他們隻有存量沒有增量。等到那些最堅定的教徒慢慢壽命終結之後,那些宗教也就等同於消亡了。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打敗延壽教的話,就得讓大明朝廷令人失望,讓延壽教令民眾也失望,底層的民眾才會去找其他的宗教來彌補他們精神上的需求。
但周宇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或者說如果大明朝廷和延壽教都讓百姓失望了,那他應該頭痛的第一件事絕對不是宗教問題。
反過來,如果大明朝廷讓民眾們並不失望,延壽教也在民間承擔了重要的作用,那百姓怎麽可能去信那些莫名其妙的宗教。就算有,也絕對是極小的規模。
那些又隱秘又小的宗教,都得在封閉的地區才能生存地下來,但凡有外界大宗教注意到這片地區,它們立刻就會被毫無抵抗能力地創飛。
在周宇的規劃中,延壽教會像小血管一樣深入到每個鄉村去,最好每個鄉村都必須有延壽教的一個村鋪存在。
村鋪會是一個了解民間情況,在買賣上進行托底,並起到調節物價作用的重要手段。
村鋪就像人體裏的神經,如果神經正常就不會痛,而會痛的話,大腦就會知道這個地方肯定出了問題,然後去解決。
過去的朝廷靠知縣來管理那麽大一個地區,行政人員和實際管理的人員根本不夠覆蓋那麽多的人口。
可是舊時代的王朝又沒有那麽多的財政可以支撐地方政府的高額行政開支。於是將權力下放給地主,就成為了無解中唯一的辦法。
可是這樣做,就等於把通向皮肉的神經全都切斷,大腦能感知到的隻有骨頭那個位置。
附在骨頭上的皮肉被打成了青紫色,被切下來一塊拚命流血,都是麻木的不痛的。隻有知縣這個骨頭被刺到了砍到了,大腦才會知道。
長此以往,一個王朝如同一個渾身血淋淋的皮肉被挖開四散掉落,渾身上下散發著腐爛的味道的巨人,可是大腦卻還覺得自己肢體健全十分強壯呢。
有了延壽教將村鋪弄到每一個村莊,就像是大腦接上了通往巨人血肉的神經。就算有蚊子叮了巨人一口剛開始不容易發現,但是等紅腫起來瘙癢了,大腦絕對會發現,並且上手進行處理。
該抹藥的抹藥,該摸幾下的摸幾下,蚊子也得查一查飛到了哪裏,最好一巴掌打死免得它再叮別的地方。
更別說被砍一刀或者挖走了血肉這種事,王朝巨人會因為這種事,把不懂得什麽叫害怕的人知道知道什麽叫抄家滅族。
周宇出了《延壽本經》之後,守望禪師終於繃不住了,親自來求見周宇,希望能也入延壽教。
他一個當了大半輩子和尚,剩下的壽命都沒多少幾年的僧人為什麽要來當延壽教教徒呢?當然是他已經看清了周宇想要做什麽。
各地的佛教方丈們當然有找過守望禪師商量該怎麽辦。因為他作為事實上的皇帝陛下的手下之一,算是在周宇麵前最能說得上話的和尚了。
可是守望禪師聽完這些方丈的話之後卻很失望。因為他們想的是讓守望禪師向皇上求情放過佛教,他們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維持現有的規模就行,絕對不擴張了。
實在談不下來的話,關閉山門不再收僧人,也不雲遊天下了,反正靠著寺廟自己的田地,以及一些信仰堅定的教徒,他們至少能夠好好活過這一輩子。
至於佛教在大明的未來?呃,隻能選擇相信後麵僧侶們的智慧……
他失望在於守望禪師都知道周宇要打壓清理延壽教之外宗教了,這些蟲豸竟然還想著妥協。就算他們和倭國的佛教徒一樣,說出武裝反抗這種話來,他甚至都對自己待的這個宗教有信心一點,因為盡管不切實際,但起碼還是有爭的心氣的。
可一群人看到《延壽本經》發售之後的盛況,覺得延壽教教主和皇帝是同一人的時候根本沒有可能對抗,因此隻想著維持現狀,暫且蟄伏起來。
他們能有什麽辦法呢?大家的歲數比這位皇帝大得多,等這位皇帝去世的話,他們去世後都不知道又接了幾任方丈了,不相信“後人的智慧”還能如何?
守望禪師卻知道,一旦失去了心氣,隻想著蟄伏。那就按這位仙人皇帝隻能再活50年計算。蟄伏50年的宗教還能剩下什麽?
何況他是見過周宇神通的,在他的心裏,周宇再活個100年都不是沒有可能。那樣一直等下去,苦苦等到百年後,隻怕現在大家還能擋風遮雨的寺廟,到時候片瓦都不剩下了。
但最關鍵的是,他自己也想不出辦法來。既然如此幹嘛還糾結於要不要繼續在佛教這條路上走下去呢,為了前程考慮都得投入延壽教來發揮。繼續頂著佛教僧人的身份,隻會在大明越來越邊緣化。
甚至被放逐到倭國迴不來。
他可是知道自己的“好徒弟”無酉和尚現在連頭發都留起來了,已經明明白白連裝一個僧人都不想裝。
但是周宇對守望禪師的請求在思考後還是拒絕了他,因為既然這個人跳到了自己麵前,那他也確實有事情要讓他去做。
這件事剛好隻有他能做,因為和倭國有關。
守望禪師和無酉和尚在倭國還是闖下了名頭的。他們用要蓋寺廟的理由從倭國“進口”大的木料,然後運到萬舟縣去造船,也算是為大明的海軍建設出了力的。
如今周宇已經擁有天下所有的資源,可以不用擔心造船的材料問題了,畢竟從倭國轉運木材的成本也確實比本土的價格要更高。
例如高麗的樹木資源就頗為豐富,因為寒冷樹木生長的較為緩慢,木材材質也比較密實厚重,更亦有製造海船的傳統。所以直接在高麗開設造船廠,直接從木材原料產地造船,製造時間更短,成本可以壓的更低。
但守望禪師並不會因為“失業”而失去價值。
周宇讓倭國“亂起來”的戰略他也是可以出力的。因為倭國的佛教已經產生了變化,他們世俗化的非常嚴重。大和尚直接娶妻生子還當領主參與爭霸,還能發動佛教徒進行農民起義,其實就是為了他們的權勢去爭霸。
既然如此周宇也完全可以插一手,在倭國那邊弄個佛教勢力出來參與到“爭霸”裏嘛。看哪邊強就主動和弱的結盟,要的就是勢均力敵,充當攪屎棍的作用。
在倭國已經有了名氣的守望禪師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嗎?
周宇的計劃是讓守望禪師和他的徒弟無酉和尚直接東渡倭國,找到當地的佛教勢力,然後用利益和他們合作,獲得有自主權的“領地”來經營。
隻要這一步成了,倭國的人沒有警覺,讓守望禪師站穩了的話。周宇在後麵一援助,守望禪師的“領地”不就蒸蒸日上了嗎?
且不說爭霸的事情,起碼往大明轉運倭國生育女性人口都不用抓人了,直接用到大明做工掙錢的名義,引誘她們主動來大明務工,絕對比綁人來的快。
而且不是到了大明就迴不去了喲,到時候還會來一波“衣錦還鄉”,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大明“務工”。至於她們在大明生了孩子,作為孩子的媽跟著當了上國的大明人,倭國高層又能怎麽樣,戰亂中的底層平民隻會羨慕眼紅的。
無酉和尚聽完周宇的想法之後立刻答應了。他雖然不喜歡他師傅,但是當時就是以守望禪師的名義在倭國活動的,這件事要成功,守望禪師在那邊的名氣是不可或缺的。
無酉和尚作為更年輕的更敢打的人,他作為守望禪師的徒弟在倭國也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到時候以他為將領在倭國打仗,總比委托給隨便哪一個倭國人去打的好。
話都說到了這裏,守望禪師隻能無奈求周宇將他們全都收為延壽教教徒,然後佛教徒的外表隻是假冒,用來遮掩行動的“外衣”。
這也是他生怕到時候這位大明皇帝過河拆橋,事辦成了,但是他們成了被拋棄的工具。當了延壽教教徒就是自己人,您身為教主到時候總不能不管我們了吧。
周宇對這位老和尚這麽小心也是覺得有趣。不過當然答應了,甚至答應他如果在倭國幹的好,他會在延壽教內的職位也進行提升,進行獎勵。
大明的倭國攻略,翻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