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草原和水手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作者:顏醜文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報紙這東西對於宣傳來說太有用了,有它沒它,對統治者來說差別巨大,所以周宇當時特意給“活版印刷”進行了“科技加速”。
周宇直接提供了活版印刷的成品,而且是經過改造後效率大大提升的,故障率大大下降,印刷清晰度也有所保證的一係列“科技樹”。
這才直接就能提前兩天開印,耗費大量人力連夜趕印,印出幾萬份之後分發全國。
到現在把培訓好的工人和印刷機下放到各個大城市,然後提前一天把定下來的“報紙版本”送到,讓當地的印刷機照著這個版本排版連夜開印,第二天就能出售。
然後邊印邊賣,一直印足了規定數量才停。在下一次排版之前,這個版本都可以隨時加印。有人將部分報紙帶走出售到周邊縣城,那些更遙遠的城市,接收到的報紙時效性也更差。
但在這個時代,身在邊疆能在半個月之後就接收到大明首都發生的新聞,已經是極快極快的了。沒人會因為太慢覺得不滿,反而覺得已經夠快了,對大明朝廷、皇帝都產生了好感。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以前興漢朝廷因為邊疆難以管理,太遠了也無法從邊疆獲得什麽資源,甚至還要往邊境運輸補給,是一種純粹的支出。
所以就任命了節度使讓他們自治。這導致興漢朝廷的消息沒有主動往邊疆輸送,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收到中原發生的消息的情況比比皆是。
現在節度使全都變成了省長,小地區改成州並入附近的省份,特殊情況如耽羅島這樣的就劃分為特區。
鳥渡島因為產金銀,也被劃分為特區,在地圖上也顯示出來,隻不過公開的地圖上,鳥渡島的地理位置是錯的,而且錯的很離譜,讓人知道有這個地方,但是真的按圖索驥去找是找不到的。
邊疆的民眾對大明朝廷的重視歡欣鼓舞,新的皇帝能看到他們,他們就已經很滿意了。能在報紙上看到大明的各種重要消息,讓他們對大明的認同感也強烈了不少。
最主要的是邊疆的民眾能夠看到大明的新政策,而這些新政策和他們目前生活的關聯很大,將很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此時草原上春暖花開,原本遍布草原的偵查無人機早已變成了播種無人機。
或許可以說周宇原本采購它們的時候就是按播種無人機的規格采購的,隻不過多了一個簡單的拍攝功能而已。到現在它們才發揮了最重要的功能——播種。
他們播種的是周宇從24世紀采購的改良苜蓿草母種所種出來的苜宿草,以及周宇采購的牧草種子。它們落在草原上,數量雖然少,但是它們和普通牧草競爭的時候,更強的根係將吸走更多的水分和土地裏的營養,長得更快更高。
草原上減少山羊的養殖變成更多培養綿羊剪羊毛之後,這些壽命更久更抗旱耐寒的新品種,將連帶著改良草原的土壤品質,如果順利發展,幾十年後某些水源較為充沛的地區,甚至有機會變成可耕種的耕地。
冬天過去,綿羊身上的厚羊毛就可以不留著了,找個溫暖的天氣把羊毛剪下來,這些羊毛將被商人買走。
如果牧民們覺得價格不好,就會自己去草原貿易中轉站出售羊毛的同時購買從大明運來的商品。
除了海路之外,大明也開始開辟前往草原的陸路貿易路線。
這些貿易路線經過地方必須要有適宜的水源,還有可以提供給商人的指路標識,以及一天的行進後可以停下來休息的安全營地。
營地裏可以提供食品和熱水,當然這是需要商人進行消費的。算是彌補養這些營地的支出。
草原上的牧民正在考慮定牧的事情,因為大明政府給出了比較優惠的條件。現在定牧的話,朝廷承諾會給他們想要定居的地方打井,以及幫助他們蓋一個儲藏貨物的倉庫,還有憑半價買一輛馬車的優惠。
總之,定牧不僅優惠多多,到時候牲畜、羊毛還會有人上門來收。而如果你遊牧的話,貨物就沒人上門收了,要是一戶人家的人手太少,甚至沒辦法離開。
這一點讓部分牧民感到心動,聯係了朝廷的人,想要看看怎麽定牧。
先到當然可以先得,好的草場就在那邊,願意先定牧的人可以選擇更好的草場。這立刻讓一些牧民願意定牧。
脫離家族是一件難事,但是在大明駿騎軍的“鋼刀”之下,沒有什麽家族不家族的,今後將會重新劃分草場和行政區域,把原本什麽十三胡家族的勢力撕的粉碎。
駿騎軍最近正在清剿草原上的馬賊。這些馬賊有的是真的馬賊,有的是還不願意投降的家族派人假扮的。
如果說過去的馬賊騎著馬可以來去如風,十分難剿滅。那麽駿騎軍現在卻可以經常找到馬賊的老巢,輕鬆端掉對方老巢來剿滅對方。
原因當然是在草原上空盤旋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在周宇離開之後,權限開放給了蜘蛛,她現在依然是延壽教副教主的身份,並沒有進入朝廷當官。
她為駿騎軍提供馬賊老巢的情報,引導駿騎軍清剿馬賊。
於是除了那些四海為家居無定所的馬賊之外,凡是有老巢的馬賊都被清剿了。而那些其實是草原北方十三胡家族的人假扮的馬賊,也遭到了優先打擊,最終退迴了十三胡舔舐傷口休養生息。
隨著大明建國的消息逐漸發酵,那些偏遠地區的小國家,終於陸續派遣使者來到大明朝貢。
說實話有些小國的使者,你甚至看不出來對方是個使者,感覺更像是個商人。
他們帶過來的禮物更是爛的很,拿一個不知名的果實就敢寫上是珍稀的藥材。看起來真的很像是騙子啊。
可這種事很難說的,萬一那小國就是這麽拉胯呢,窮的像個小縣城,說不定還真有可能派人過來“賺”一波天朝上國的迴賜。
周宇隻能捏鼻子認了,反正他不會把迴賜的東西直接交給這些人,而是直接派人護送去他們的國家。能見到國王也好酋長也罷,反正都比被騙了強。
時間來到5月中旬,大明準備陸續進行夏收。
延壽教被立為國教,延壽教的教徒也突破了200萬人。這個數字是發放身份證的延壽教教徒數字,他們大多數都是最底層的平民,因為窮困潦倒所以才放棄財產,加入延壽教為延壽教工作,換取隻要工作就有兩頓飯吃的生活。
但他們並非沒有上升空間。隻要當2年教徒之後他們就有資格擁有財產,從居住的房屋到10畝田地的收成,都是他們能獲得的財產的一部分。
而結婚生子,擁有孩子的話,田地給他們的分成還會上漲。加上他們自己賺的月錢,日子很有盼頭。
延壽教的飯現在大家都還很愛吃,特別是新加入的新教徒,每到開飯都精神抖擻,因為能吃飽。
在延壽教裏待了幾年的老教徒,如今手裏有了錢,倒是更愛去想辦法花錢打打牙祭。畢竟食堂飯菜講究的是大份、幹淨、好做、成本低。
真的要吃更美味的,那就得去下館子或者自己弄材料烹煮煎炸。
那些水手如今就學會了吃火鍋,大家從船上下來之後湊一湊錢去弄點食材,然後圍著煮火鍋吃。
不為什麽,就是為了嘴裏麵的味道能豐富些。
他們作為水手,在船上的時候要和風浪搏鬥,確實苦一些,所以收入也相對比較高。他們手裏比較寬裕,拿到錢之後就四處花銷,也算是能促進消費。
延壽教的水手可不像其他地方的水手,其他地方的水手都是窮鬼,死亡率又高:當水手因為衛生問題身上都是癬,吃的東西太差得痢疾拉肚子,沒有新鮮食物補充牙齒都要掉一大半,臭烘烘的。
而延壽教的水手因為船快,在海上停留的時間相對較短,他們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陸地上消遣。因此他們能吃到更多的蔬菜,延壽教也會注重給他們配備一些水果吃,沒有的話也多吃些瓜,還讓他們注意清潔牙齒。
就連船艙裏的淡水都是燒開之後的水注入水桶的,為的就是殺死生水裏的藻類和微小的蟲卵,免得它們孵化出來。
而像食物更是不允許拿到船艙各處去食用、存放,避免滋生蟑螂、老鼠。髒水和髒東西都要用布擦幹淨,擦幹之後的布要曬幹晾幹再使用,反正就是一定要盡量保證船艙裏的幹燥。
這些措施讓延壽教的水手們狀態比其他水手要好得多,同時他們也更闊綽,所以很受港口商人和各種店家的歡迎。他們都愛做延壽教水手的生意。
延壽教水手這種瀟灑的狀態,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加入到水手的行列中去,希望也和他們一樣過上自由奔放的生活,可以去各個地方長見識。
如果像其他地方的水手那樣淒慘,形象惡劣,大明人怎麽可能願意上船去,到海洋上拚搏呢?他們肯定更願意在家安安穩穩地種地,種地的收益是可以預見的,更穩定的。
更多的新型船隻,越來越多的水手,他們是大明開啟大航海時代的基石。
周宇直接提供了活版印刷的成品,而且是經過改造後效率大大提升的,故障率大大下降,印刷清晰度也有所保證的一係列“科技樹”。
這才直接就能提前兩天開印,耗費大量人力連夜趕印,印出幾萬份之後分發全國。
到現在把培訓好的工人和印刷機下放到各個大城市,然後提前一天把定下來的“報紙版本”送到,讓當地的印刷機照著這個版本排版連夜開印,第二天就能出售。
然後邊印邊賣,一直印足了規定數量才停。在下一次排版之前,這個版本都可以隨時加印。有人將部分報紙帶走出售到周邊縣城,那些更遙遠的城市,接收到的報紙時效性也更差。
但在這個時代,身在邊疆能在半個月之後就接收到大明首都發生的新聞,已經是極快極快的了。沒人會因為太慢覺得不滿,反而覺得已經夠快了,對大明朝廷、皇帝都產生了好感。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以前興漢朝廷因為邊疆難以管理,太遠了也無法從邊疆獲得什麽資源,甚至還要往邊境運輸補給,是一種純粹的支出。
所以就任命了節度使讓他們自治。這導致興漢朝廷的消息沒有主動往邊疆輸送,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收到中原發生的消息的情況比比皆是。
現在節度使全都變成了省長,小地區改成州並入附近的省份,特殊情況如耽羅島這樣的就劃分為特區。
鳥渡島因為產金銀,也被劃分為特區,在地圖上也顯示出來,隻不過公開的地圖上,鳥渡島的地理位置是錯的,而且錯的很離譜,讓人知道有這個地方,但是真的按圖索驥去找是找不到的。
邊疆的民眾對大明朝廷的重視歡欣鼓舞,新的皇帝能看到他們,他們就已經很滿意了。能在報紙上看到大明的各種重要消息,讓他們對大明的認同感也強烈了不少。
最主要的是邊疆的民眾能夠看到大明的新政策,而這些新政策和他們目前生活的關聯很大,將很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此時草原上春暖花開,原本遍布草原的偵查無人機早已變成了播種無人機。
或許可以說周宇原本采購它們的時候就是按播種無人機的規格采購的,隻不過多了一個簡單的拍攝功能而已。到現在它們才發揮了最重要的功能——播種。
他們播種的是周宇從24世紀采購的改良苜蓿草母種所種出來的苜宿草,以及周宇采購的牧草種子。它們落在草原上,數量雖然少,但是它們和普通牧草競爭的時候,更強的根係將吸走更多的水分和土地裏的營養,長得更快更高。
草原上減少山羊的養殖變成更多培養綿羊剪羊毛之後,這些壽命更久更抗旱耐寒的新品種,將連帶著改良草原的土壤品質,如果順利發展,幾十年後某些水源較為充沛的地區,甚至有機會變成可耕種的耕地。
冬天過去,綿羊身上的厚羊毛就可以不留著了,找個溫暖的天氣把羊毛剪下來,這些羊毛將被商人買走。
如果牧民們覺得價格不好,就會自己去草原貿易中轉站出售羊毛的同時購買從大明運來的商品。
除了海路之外,大明也開始開辟前往草原的陸路貿易路線。
這些貿易路線經過地方必須要有適宜的水源,還有可以提供給商人的指路標識,以及一天的行進後可以停下來休息的安全營地。
營地裏可以提供食品和熱水,當然這是需要商人進行消費的。算是彌補養這些營地的支出。
草原上的牧民正在考慮定牧的事情,因為大明政府給出了比較優惠的條件。現在定牧的話,朝廷承諾會給他們想要定居的地方打井,以及幫助他們蓋一個儲藏貨物的倉庫,還有憑半價買一輛馬車的優惠。
總之,定牧不僅優惠多多,到時候牲畜、羊毛還會有人上門來收。而如果你遊牧的話,貨物就沒人上門收了,要是一戶人家的人手太少,甚至沒辦法離開。
這一點讓部分牧民感到心動,聯係了朝廷的人,想要看看怎麽定牧。
先到當然可以先得,好的草場就在那邊,願意先定牧的人可以選擇更好的草場。這立刻讓一些牧民願意定牧。
脫離家族是一件難事,但是在大明駿騎軍的“鋼刀”之下,沒有什麽家族不家族的,今後將會重新劃分草場和行政區域,把原本什麽十三胡家族的勢力撕的粉碎。
駿騎軍最近正在清剿草原上的馬賊。這些馬賊有的是真的馬賊,有的是還不願意投降的家族派人假扮的。
如果說過去的馬賊騎著馬可以來去如風,十分難剿滅。那麽駿騎軍現在卻可以經常找到馬賊的老巢,輕鬆端掉對方老巢來剿滅對方。
原因當然是在草原上空盤旋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在周宇離開之後,權限開放給了蜘蛛,她現在依然是延壽教副教主的身份,並沒有進入朝廷當官。
她為駿騎軍提供馬賊老巢的情報,引導駿騎軍清剿馬賊。
於是除了那些四海為家居無定所的馬賊之外,凡是有老巢的馬賊都被清剿了。而那些其實是草原北方十三胡家族的人假扮的馬賊,也遭到了優先打擊,最終退迴了十三胡舔舐傷口休養生息。
隨著大明建國的消息逐漸發酵,那些偏遠地區的小國家,終於陸續派遣使者來到大明朝貢。
說實話有些小國的使者,你甚至看不出來對方是個使者,感覺更像是個商人。
他們帶過來的禮物更是爛的很,拿一個不知名的果實就敢寫上是珍稀的藥材。看起來真的很像是騙子啊。
可這種事很難說的,萬一那小國就是這麽拉胯呢,窮的像個小縣城,說不定還真有可能派人過來“賺”一波天朝上國的迴賜。
周宇隻能捏鼻子認了,反正他不會把迴賜的東西直接交給這些人,而是直接派人護送去他們的國家。能見到國王也好酋長也罷,反正都比被騙了強。
時間來到5月中旬,大明準備陸續進行夏收。
延壽教被立為國教,延壽教的教徒也突破了200萬人。這個數字是發放身份證的延壽教教徒數字,他們大多數都是最底層的平民,因為窮困潦倒所以才放棄財產,加入延壽教為延壽教工作,換取隻要工作就有兩頓飯吃的生活。
但他們並非沒有上升空間。隻要當2年教徒之後他們就有資格擁有財產,從居住的房屋到10畝田地的收成,都是他們能獲得的財產的一部分。
而結婚生子,擁有孩子的話,田地給他們的分成還會上漲。加上他們自己賺的月錢,日子很有盼頭。
延壽教的飯現在大家都還很愛吃,特別是新加入的新教徒,每到開飯都精神抖擻,因為能吃飽。
在延壽教裏待了幾年的老教徒,如今手裏有了錢,倒是更愛去想辦法花錢打打牙祭。畢竟食堂飯菜講究的是大份、幹淨、好做、成本低。
真的要吃更美味的,那就得去下館子或者自己弄材料烹煮煎炸。
那些水手如今就學會了吃火鍋,大家從船上下來之後湊一湊錢去弄點食材,然後圍著煮火鍋吃。
不為什麽,就是為了嘴裏麵的味道能豐富些。
他們作為水手,在船上的時候要和風浪搏鬥,確實苦一些,所以收入也相對比較高。他們手裏比較寬裕,拿到錢之後就四處花銷,也算是能促進消費。
延壽教的水手可不像其他地方的水手,其他地方的水手都是窮鬼,死亡率又高:當水手因為衛生問題身上都是癬,吃的東西太差得痢疾拉肚子,沒有新鮮食物補充牙齒都要掉一大半,臭烘烘的。
而延壽教的水手因為船快,在海上停留的時間相對較短,他們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陸地上消遣。因此他們能吃到更多的蔬菜,延壽教也會注重給他們配備一些水果吃,沒有的話也多吃些瓜,還讓他們注意清潔牙齒。
就連船艙裏的淡水都是燒開之後的水注入水桶的,為的就是殺死生水裏的藻類和微小的蟲卵,免得它們孵化出來。
而像食物更是不允許拿到船艙各處去食用、存放,避免滋生蟑螂、老鼠。髒水和髒東西都要用布擦幹淨,擦幹之後的布要曬幹晾幹再使用,反正就是一定要盡量保證船艙裏的幹燥。
這些措施讓延壽教的水手們狀態比其他水手要好得多,同時他們也更闊綽,所以很受港口商人和各種店家的歡迎。他們都愛做延壽教水手的生意。
延壽教水手這種瀟灑的狀態,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加入到水手的行列中去,希望也和他們一樣過上自由奔放的生活,可以去各個地方長見識。
如果像其他地方的水手那樣淒慘,形象惡劣,大明人怎麽可能願意上船去,到海洋上拚搏呢?他們肯定更願意在家安安穩穩地種地,種地的收益是可以預見的,更穩定的。
更多的新型船隻,越來越多的水手,他們是大明開啟大航海時代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