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高麗新軍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作者:顏醜文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麗人終於要投降了,可是他們投降的速度甚至比不過明軍進軍的速度。
原本他們要到明軍控製的地區去找到明軍將領,結果走到半路走到了一個剛被明軍攻下的城市外麵……
就算想跑都跑不掉,明軍已經有偵騎在外圍偵查了,甚至還有小規模的騎兵可以追擊小股高麗軍隊。
因為他們之中有李文賦,所以隻是被押送,而不是被當成俘虜,算是比較完整地進入了剛被明軍攻下的城市。
明軍無陣亡,隻有三個人受輕傷。高麗軍隊傷亡兩百多人就崩潰了,然後在一麵城牆被明軍占領後開始了投降。
這讓這座城市的秩序還在,明軍沒有劫掠和屠殺,這讓整個城市仿佛沒有遭遇戰火一般。
進城的高麗人四處觀察,發現明軍真的是一支又強大又文明的軍隊,與他們心裏那種強大的軍隊必然是兇殘的概念截然相反。
明軍可以做到在作戰的時候勇猛,戰鬥結束之後卻不兇殘,實在罕見。隻能說上國的軍隊著實不同。
李文賦被高麗人逮捕之後他們也不敢對他怎麽樣,隻是軟禁起來看看風向。
如果興漢贏了的話,李文賦可以作為高麗忠於興漢的證據被送到京城去當做反賊斬首。
可是他們等到的卻是李文賦口中那如同天書般的故事竟然在越來越多的證據下看起來像是“成真”了。
那個占了耽羅島的“延壽教”真的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拿下了原屬於興漢的天下,連一部分草原都被他們鯨吞了。
高麗君臣當然可以召集更多軍隊繼續打下去,可是隨著這一座座城市被明軍攻下,到時候他們難道躲到山裏去嗎?
高麗的“貴人們”可沒有那個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山上吃糠咽菜,睡覺都要被一大堆蚊蟲咬?那不如殺了他們算了。
於是趁著他們手裏名義上還有六個州的時候趕緊談條件吧。
結果這支高麗“投降使節團”的目的和動向被報給周宇之後,周宇給出了“拖延”的指示。
明知道可以繼續得到更多籌碼,怎麽可能現在就接受對方的投降呢?
於是這支明軍的師長借口自己做不了主,需要他們去找明軍的軍長討論投降事宜。
高麗人請求可以讓明軍停下進攻,等待談判完成。但是被拒絕了,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高麗人的緩兵之計。
於是這支“投降使節團”也沒有馬,隻能坐驢車和步行前往尋找進攻高麗的明軍軍長。
而明軍在知道高麗人有意投降後反而加快了進攻步伐,不停行軍和攻城,盡量搶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把高麗的城市拿下來。
鄉村先不占沒關係,隻要城市全拿下來,觀感上這個州就等於落入明軍手裏了。
明軍不停行軍進攻,每個打下的城市隻留下一千人駐守,將所有的兵力和輜重都拿來進攻。
他們準備在輜重耗盡之前奪下盡可能多的城市。
地形太差的溟州被明軍放棄了,他們直接攻入朔州威脅北原京。這邊全州最重要的南原京已經被攻下,明軍直取熊州的西原京,拿下尚州的軍隊也直衝中原京。
高麗之前的首都其實是早就被明軍拿下的良州金城。
但他們拿下之後才知道因為高麗內部爭權奪勢的緣故,金城已經不算實際意義上的首都,隻有首都之名。
實際上的高麗君臣其實在中原京和西原京對峙,爭奪高麗朝廷實際的權力。這讓他們反而躲過了明軍對金城的快速進攻,並沒有被逮到。
現在明軍直取西原京和中原京,算是準備拔掉高麗君臣最後的據點。隻要能拿下這兩個地方,高麗等於群龍無首,都不知道該去哪裏抵抗了。
因為再退就沒有像樣的城市了,幾乎全是鄉村。一旦淪落到那種地步,高麗政權和滅亡隻差一步。
高麗人根本沒有防備明軍的快速行軍,他們聚集的軍隊被擊潰後恢複組織的速度極慢,明軍直接越過他們繼續往下一個城市進攻,高麗軍隊甚至都沒有組織軍隊跟上去的能力。
現在行軍後進攻的城市,甚至出現了開城投降的情況。
因為有高麗官員以為前方有高麗軍隊在抵抗,他們是屬於後方。結果明軍忽然出現,讓他們以為前方的高麗軍隊已經大敗。已經被幾乎抽空軍隊的城市根本沒有守住的可能性,因此官員立刻離城逃跑。
官員一逃士兵也不可能繼續守,自然在恐懼下開門投降了。
明軍留下一千人防守,剩下的軍隊繼續前進,高速突進到了西原京外。
西原京裏已經是高麗權臣坐鎮,當即派人向明軍乞求暫緩攻擊,願意和談。
但明軍將領說沒見到被釋放的李文賦就繼續進攻,絕不會停下。哪怕對方說李文賦已經被釋放也沒用,沒看到人沒接到停止進攻的命令,他們就要執行軍令,不能拖延。
高麗高層都失去了抵抗意誌,軍隊更是因為明軍深入到了高麗腹地,抵達重要的城池之下而十分慌亂,兵無戰心。
高麗權臣因為害怕對和談不利而不敢讓人誓死抵抗,又不願意就這麽讓出這座對他來說很重要的城市,進退維穀,隻能派人一直和明軍師長溝通,送錢送人,還送物資給準備攻城的明軍,想要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等待已經釋放李文賦的消息傳過來,大家可以坐下來和談。
到了這種程度,他估計高麗隻當朝貢國都無法滿足大明的胃口了,心裏已經把條件下降到了當附庸國。甚至大明如果要派個宗室過來當高麗國王,隻要能讓權臣繼續掌權,他也願意答應。
但是天上的雪終於開始變大了,明軍本來還能行軍進攻的小雪天氣終於消失了,氣候開始變為大雪。
明軍師長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撤迴上一座城池,本來想進攻的,但想想能不能騙一把,幹脆試試。
於是明軍師長以避雪的理由要求進城,如果高麗一方不同意就是沒有和談的誠意,明軍將在一刻鍾後立刻發起進攻。
傳達出這個消息後明軍開始不管不顧地開始在城牆外20米的雪中搭建簡易箭塔,而城牆上的高麗守軍竟然被嚴令不許放箭。
知道隻能和談,打是打不贏的的高麗權臣最終還是不敢抵抗,竟然真的下令打開城門,讓明軍進來“避雪”。
高麗排名前三的重要城池,擁有近萬守軍,如果雪中強攻損失絕對要超過兩百的城池,就這麽難以置信地開門了。
明軍還以為可能有埋伏呢,先派了一支千人隊進去控製城門,然後大軍分批進城,沒想到竟然真的讓他們進了城。
明軍師長都難以相信這種事情竟然真的發生了。對方的守將沒跑,守軍數量也多,愣是開門讓他們進來了。
既然如此他們也不會客氣,步步緊逼,先是控製四座城門,然後再控製四麵城牆,一步步將高麗人的底線逼得往後麵挪。
最終四麵城牆都控製之後,明軍要求高麗人投降。高麗權臣還在那要求明軍兌現隻是“避雪”的承諾,等待和談呢。
可是明軍哪裏肯聽,讓高麗軍隊放下武器。高麗守軍此時麵對明軍數量占優裝備占優的鐵甲精銳,哪裏還有抵抗的想法,紛紛喪氣地放下武器投降。
見到這種情況高麗權臣無奈束手就擒。
明軍就這樣在大雪之前無血開城,拿下了西原京,在城市裏駐紮。
其餘進攻方向的明軍在大雪中遭遇行軍遲滯的問題,隻能就近找城市避雪,算是為這一次的軍事行動按下了暫停鍵。
除去鄉村不談,明軍將重要城市拿下之後,等同於控製了高麗六個州,已經占領了高麗一半多一點的領土麵積。
可是高麗剩下的那三個州雖然地盤看起來大,卻是多山的貧瘠之地,如果按人口算的話,明軍已經控製的地盤裏有高麗四分之三的人口。
如果雪下的再晚一點,明軍再攻下幾座城,高麗八成的人口都在明軍占領的土地上後,那高麗的確和亡國沒有區別。
周宇在得知明軍順利的軍事進展後,決定在高麗組建一支除了將領、軍官之外純高麗人組成的軍隊。
這支軍隊必須全是貧苦民眾,他們將獲得和大明民兵同等的待遇,而且還會發月錢。
這種超規格待遇當然是一場秀,讓高麗的底層民眾看到給大明當狗是有好處的,而且是大到讓他們垂涎三尺的好處。
這樣他們在未來麵臨是否願意高麗被大明吞並的問題時,會興高采烈地想要加入大明。
做這種事不可能在當地搜刮劫掠,反而傷害了民心。做這種事是要下成本的,而周宇最不怕在這種事上下成本。
草原的羊毛被運送到赫連金港,裝船之後送往高麗港口。
這些羊毛將成為製作冬裝的原材料,明軍將花錢下單,提供原材料雇傭高麗百姓用羊毛製作毯子和衣物。
這是珍貴的賺錢機會不說,而且這可是在大雪天啊,大家本來就被困在家裏什麽都做不了,如果能在家裏做手工活賺錢,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這份工作優先提供給加入明軍幫忙統治本地的高麗人,可以由他們指定一個人拿到這個掙錢的機會。
加入明軍包吃包住,分裝備還給月錢,親屬朋友還能得到做手工賺錢的機會,頓時許多高麗貧民立刻心動了,一猶豫發現有人去了,他們也跟著搶著去。
搶著吃的東西最香不過,高麗人踴躍加入這支從屬於明軍的“高麗新軍”。
在大雪無法行動的一個月裏,這支規格為兩個師的軍隊輕鬆招滿了。每個州都有4千人的名額,這些名額都是當地民眾需要搶才能搶到的。
原本他們要到明軍控製的地區去找到明軍將領,結果走到半路走到了一個剛被明軍攻下的城市外麵……
就算想跑都跑不掉,明軍已經有偵騎在外圍偵查了,甚至還有小規模的騎兵可以追擊小股高麗軍隊。
因為他們之中有李文賦,所以隻是被押送,而不是被當成俘虜,算是比較完整地進入了剛被明軍攻下的城市。
明軍無陣亡,隻有三個人受輕傷。高麗軍隊傷亡兩百多人就崩潰了,然後在一麵城牆被明軍占領後開始了投降。
這讓這座城市的秩序還在,明軍沒有劫掠和屠殺,這讓整個城市仿佛沒有遭遇戰火一般。
進城的高麗人四處觀察,發現明軍真的是一支又強大又文明的軍隊,與他們心裏那種強大的軍隊必然是兇殘的概念截然相反。
明軍可以做到在作戰的時候勇猛,戰鬥結束之後卻不兇殘,實在罕見。隻能說上國的軍隊著實不同。
李文賦被高麗人逮捕之後他們也不敢對他怎麽樣,隻是軟禁起來看看風向。
如果興漢贏了的話,李文賦可以作為高麗忠於興漢的證據被送到京城去當做反賊斬首。
可是他們等到的卻是李文賦口中那如同天書般的故事竟然在越來越多的證據下看起來像是“成真”了。
那個占了耽羅島的“延壽教”真的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拿下了原屬於興漢的天下,連一部分草原都被他們鯨吞了。
高麗君臣當然可以召集更多軍隊繼續打下去,可是隨著這一座座城市被明軍攻下,到時候他們難道躲到山裏去嗎?
高麗的“貴人們”可沒有那個堅忍不拔的精神。在山上吃糠咽菜,睡覺都要被一大堆蚊蟲咬?那不如殺了他們算了。
於是趁著他們手裏名義上還有六個州的時候趕緊談條件吧。
結果這支高麗“投降使節團”的目的和動向被報給周宇之後,周宇給出了“拖延”的指示。
明知道可以繼續得到更多籌碼,怎麽可能現在就接受對方的投降呢?
於是這支明軍的師長借口自己做不了主,需要他們去找明軍的軍長討論投降事宜。
高麗人請求可以讓明軍停下進攻,等待談判完成。但是被拒絕了,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高麗人的緩兵之計。
於是這支“投降使節團”也沒有馬,隻能坐驢車和步行前往尋找進攻高麗的明軍軍長。
而明軍在知道高麗人有意投降後反而加快了進攻步伐,不停行軍和攻城,盡量搶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把高麗的城市拿下來。
鄉村先不占沒關係,隻要城市全拿下來,觀感上這個州就等於落入明軍手裏了。
明軍不停行軍進攻,每個打下的城市隻留下一千人駐守,將所有的兵力和輜重都拿來進攻。
他們準備在輜重耗盡之前奪下盡可能多的城市。
地形太差的溟州被明軍放棄了,他們直接攻入朔州威脅北原京。這邊全州最重要的南原京已經被攻下,明軍直取熊州的西原京,拿下尚州的軍隊也直衝中原京。
高麗之前的首都其實是早就被明軍拿下的良州金城。
但他們拿下之後才知道因為高麗內部爭權奪勢的緣故,金城已經不算實際意義上的首都,隻有首都之名。
實際上的高麗君臣其實在中原京和西原京對峙,爭奪高麗朝廷實際的權力。這讓他們反而躲過了明軍對金城的快速進攻,並沒有被逮到。
現在明軍直取西原京和中原京,算是準備拔掉高麗君臣最後的據點。隻要能拿下這兩個地方,高麗等於群龍無首,都不知道該去哪裏抵抗了。
因為再退就沒有像樣的城市了,幾乎全是鄉村。一旦淪落到那種地步,高麗政權和滅亡隻差一步。
高麗人根本沒有防備明軍的快速行軍,他們聚集的軍隊被擊潰後恢複組織的速度極慢,明軍直接越過他們繼續往下一個城市進攻,高麗軍隊甚至都沒有組織軍隊跟上去的能力。
現在行軍後進攻的城市,甚至出現了開城投降的情況。
因為有高麗官員以為前方有高麗軍隊在抵抗,他們是屬於後方。結果明軍忽然出現,讓他們以為前方的高麗軍隊已經大敗。已經被幾乎抽空軍隊的城市根本沒有守住的可能性,因此官員立刻離城逃跑。
官員一逃士兵也不可能繼續守,自然在恐懼下開門投降了。
明軍留下一千人防守,剩下的軍隊繼續前進,高速突進到了西原京外。
西原京裏已經是高麗權臣坐鎮,當即派人向明軍乞求暫緩攻擊,願意和談。
但明軍將領說沒見到被釋放的李文賦就繼續進攻,絕不會停下。哪怕對方說李文賦已經被釋放也沒用,沒看到人沒接到停止進攻的命令,他們就要執行軍令,不能拖延。
高麗高層都失去了抵抗意誌,軍隊更是因為明軍深入到了高麗腹地,抵達重要的城池之下而十分慌亂,兵無戰心。
高麗權臣因為害怕對和談不利而不敢讓人誓死抵抗,又不願意就這麽讓出這座對他來說很重要的城市,進退維穀,隻能派人一直和明軍師長溝通,送錢送人,還送物資給準備攻城的明軍,想要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等待已經釋放李文賦的消息傳過來,大家可以坐下來和談。
到了這種程度,他估計高麗隻當朝貢國都無法滿足大明的胃口了,心裏已經把條件下降到了當附庸國。甚至大明如果要派個宗室過來當高麗國王,隻要能讓權臣繼續掌權,他也願意答應。
但是天上的雪終於開始變大了,明軍本來還能行軍進攻的小雪天氣終於消失了,氣候開始變為大雪。
明軍師長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撤迴上一座城池,本來想進攻的,但想想能不能騙一把,幹脆試試。
於是明軍師長以避雪的理由要求進城,如果高麗一方不同意就是沒有和談的誠意,明軍將在一刻鍾後立刻發起進攻。
傳達出這個消息後明軍開始不管不顧地開始在城牆外20米的雪中搭建簡易箭塔,而城牆上的高麗守軍竟然被嚴令不許放箭。
知道隻能和談,打是打不贏的的高麗權臣最終還是不敢抵抗,竟然真的下令打開城門,讓明軍進來“避雪”。
高麗排名前三的重要城池,擁有近萬守軍,如果雪中強攻損失絕對要超過兩百的城池,就這麽難以置信地開門了。
明軍還以為可能有埋伏呢,先派了一支千人隊進去控製城門,然後大軍分批進城,沒想到竟然真的讓他們進了城。
明軍師長都難以相信這種事情竟然真的發生了。對方的守將沒跑,守軍數量也多,愣是開門讓他們進來了。
既然如此他們也不會客氣,步步緊逼,先是控製四座城門,然後再控製四麵城牆,一步步將高麗人的底線逼得往後麵挪。
最終四麵城牆都控製之後,明軍要求高麗人投降。高麗權臣還在那要求明軍兌現隻是“避雪”的承諾,等待和談呢。
可是明軍哪裏肯聽,讓高麗軍隊放下武器。高麗守軍此時麵對明軍數量占優裝備占優的鐵甲精銳,哪裏還有抵抗的想法,紛紛喪氣地放下武器投降。
見到這種情況高麗權臣無奈束手就擒。
明軍就這樣在大雪之前無血開城,拿下了西原京,在城市裏駐紮。
其餘進攻方向的明軍在大雪中遭遇行軍遲滯的問題,隻能就近找城市避雪,算是為這一次的軍事行動按下了暫停鍵。
除去鄉村不談,明軍將重要城市拿下之後,等同於控製了高麗六個州,已經占領了高麗一半多一點的領土麵積。
可是高麗剩下的那三個州雖然地盤看起來大,卻是多山的貧瘠之地,如果按人口算的話,明軍已經控製的地盤裏有高麗四分之三的人口。
如果雪下的再晚一點,明軍再攻下幾座城,高麗八成的人口都在明軍占領的土地上後,那高麗的確和亡國沒有區別。
周宇在得知明軍順利的軍事進展後,決定在高麗組建一支除了將領、軍官之外純高麗人組成的軍隊。
這支軍隊必須全是貧苦民眾,他們將獲得和大明民兵同等的待遇,而且還會發月錢。
這種超規格待遇當然是一場秀,讓高麗的底層民眾看到給大明當狗是有好處的,而且是大到讓他們垂涎三尺的好處。
這樣他們在未來麵臨是否願意高麗被大明吞並的問題時,會興高采烈地想要加入大明。
做這種事不可能在當地搜刮劫掠,反而傷害了民心。做這種事是要下成本的,而周宇最不怕在這種事上下成本。
草原的羊毛被運送到赫連金港,裝船之後送往高麗港口。
這些羊毛將成為製作冬裝的原材料,明軍將花錢下單,提供原材料雇傭高麗百姓用羊毛製作毯子和衣物。
這是珍貴的賺錢機會不說,而且這可是在大雪天啊,大家本來就被困在家裏什麽都做不了,如果能在家裏做手工活賺錢,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這份工作優先提供給加入明軍幫忙統治本地的高麗人,可以由他們指定一個人拿到這個掙錢的機會。
加入明軍包吃包住,分裝備還給月錢,親屬朋友還能得到做手工賺錢的機會,頓時許多高麗貧民立刻心動了,一猶豫發現有人去了,他們也跟著搶著去。
搶著吃的東西最香不過,高麗人踴躍加入這支從屬於明軍的“高麗新軍”。
在大雪無法行動的一個月裏,這支規格為兩個師的軍隊輕鬆招滿了。每個州都有4千人的名額,這些名額都是當地民眾需要搶才能搶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