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1月1日,大明皇帝周宇將今年定為明曆一年,也同時成為公元一年。


    直接說就算將來大明不在了,不用明曆了,也希望大家用公元來記錄時間,分公元前和公元後。


    同時朝天下正式頒布了各種標準,斤兩、長度、麵積、體積的標準公製單位,反正讓大家慢慢適應吧。


    這是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幾代人的更替才能慢慢普及的東西,花費個上百年都不是沒有可能。


    而這1月1日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正式確立大明的版圖,和周宇對這個版圖的大明的合法統治了。


    從北方草原到南方諸島,周宇提前畫了一個大圈,把那些沒有什麽居民,現在看起來不重要的島嶼都畫進了大明版圖裏。反正他們上麵的居民啥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估計也會挺高興的,這不是突然就成了天朝上國的百姓了麽。


    最重要的是,周宇這一次直接把高麗半島劃入了大明版圖,倒也沒用“自古以來”,而是把高麗君主說成興漢的忠犬,身為朝貢國發現興漢已滅還要為興漢而戰。


    那大明肯定要全其忠義,滅其國,並其地以示懲戒了。


    還打著就把高麗半島畫進版圖裏了,是不是有點太自大?


    並不,就算是倭國過來的使者也不會覺得唇亡齒寒什麽的,隻會覺得高麗君主雖然忠誠,可卻是愚忠,活該身死國滅。


    打贏大明?怎麽可能啊,那麽小的一個國家獨自麵對連滅北原、興漢兩個帝國的大明軍隊,小孩子都不會覺得他們能贏。


    除了倭國的使者之外,也隻有安南的使者來得及過來。還是因為延壽教有一支重要的商貿船隊到達安南,剛好有香爐可以通訊,這才及時通知到了安南國王,讓他們派使者。


    否則等通知到,他們路上趕路都來不及。


    倭國對自己內部不說對興漢朝貢,對興漢也是用朝貢的方式進行貿易而已。但安南是興漢正經的朝貢國,和高麗是一個等級。


    可他們的態度和高麗就大不相同了。當他們聽說大明戰勝了興漢建立新的帝國之後,立刻派出重要的使者帶上豐厚的禮物坐船前來祝賀。


    這種態度上的差別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明的皇帝是延壽教的教主,而安南在與興漢南部沿海貿易的時候,收集到了不少關於延壽教的消息,見到了不少延壽教的船隻。


    延壽教的高速尋寶船以及尋寶船上的可怕船弩他們都見識過。


    南方沿海的商人和海盜都被延壽教的船隻從倭國貿易中趕走,隻能往南麵經營,安南也是他們重要的貿易對象。


    這才讓延壽教的消息在安南君臣的心裏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麗本來也有這樣的機會的。怎奈鳥渡島的金礦讓周宇需要高麗的耽羅島當海運跳板的同時,也需要耽羅島充當馬場。


    反而提前和高麗人打了起來,封鎖了貿易的同時也封鎖了許多消息。


    安南人一聽是延壽教造反成功,知道有那種船隻的教派不可能像興漢一樣不重視海貿,反而可能擴大海貿。


    作為一個海岸線綿長的國家,他們怎麽可能不擔心身旁的大帝國突然在海洋上下注呢。當然趕緊畢恭畢敬地過來參加典禮,順便打探打探各種消息。


    他們對於高麗也沒有什麽憐憫的想法,也不認為高麗可能擋得住大明的攻勢。隻是感同身受,身為小國如果惹惱了大國,人家隨便伸一根手指過來說不定都能把你摁死了。


    他們隻能把姿態放得更低,表現得更諂媚更無害。


    過去的北原也被納入了大明的版圖,地盤上看起來就像是多了一個興漢那樣廣闊。


    雖然大明的軍隊還打不到那麽遠,但周宇有信心用貿易的方式把一部分的草原牧民變成定牧,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更北麵的牧民願意遊牧就遊牧吧,那邊的條件更加惡劣,他們也無法獲得什麽優秀的武器、護甲。人口劣勢的情況下想要和定牧的牧民打,那得等更南麵的好幾代牧民退化到騎不動馬才行。


    那得是多少年後了?周宇根本不用擔心。


    隻要他們沒辦法對中原造成威脅,隨著時間過去科技發展,更強力的連發弩甚至是火藥槍出現後,騎兵民族就要錯過最後的時間節點,走下曆史舞台了。


    安南使者看到大明沒有把他們也畫進大明版圖裏,心裏當然是鬆了一口氣的。但是大明帝國又強大了,甚至失去了北方遊牧的敵手,看起來已經天下無敵的模樣,讓他們還是有些憂心忡忡。


    大明皇帝還這麽年輕,萬一好大喜功,吞並了高麗還不夠,還要繼續擴張怎麽辦。安南作為鄰國,很難說會不會變成和高麗一個下場。


    倭國使者倒是沒有他們這樣的擔心。畢竟隔著一片海,大明得要多少船才能把大量的陸軍投送到倭國島上啊,他們不考慮這種比較遙遠的事情。倭國自己的內部都打出狗腦子呢。


    這一次來的使者雖然依舊是倭國名義上倭皇的使者,實際上倭皇自己就是個擺設,沒兵沒錢的。正因為太弱,弱到沒有威脅,反而在爭鬥的夾縫中能夠存活下來。任何打贏的勢力都要繼續借助這個皇帝的名頭進行傀儡統治。


    說實話也能理解,畢竟當真正的權臣可比當皇帝自由。


    一個沒有威脅的皇帝依舊要被困在皇宮裏,而真正的權臣卻可以一邊享受天下的權力,一邊更自由地什麽事都能做。


    那不比費盡心思耗費大量錢財也要“下江南”,隻為了從皇宮裏出來透透氣舒服得多麽?


    1月1日在京城還有一場浩大的閱兵。


    京城人和各地趕過來的將領、官員、權貴們一起觀看了閱兵,為大明軍隊的氣勢所震撼。


    這一天也是不少南方官員第一次見到大明皇帝周宇,正式麵對麵參拜稱臣。


    在閱兵上,周宇將劉承曜和兀裏烈都叫了出來,一起看閱兵。同時也讓許多人都能看到這兩位皇帝都還活著,傳遞出想搞事的反賊們不要想著玩立新君那一套的信號。


    劉承曜和兀裏烈如今隻能和他們的家人被軟禁,平日裏鬱鬱寡歡,這一次閱兵還算能出來透透氣。


    劉承曜過去都要等小太監試餐完了才能吃飯,怕有人下毒嘛。一般都是等的菜都有點涼了才能吃,吃的時候稍微吃多一點還要被旁人阻止,說是對身體不好。所以一直食欲都一般。


    沒想到被囚禁之後,因為覺得就算要毒死自己,自己也沒什麽辦法,再加上沒人攔著他吃熱菜了,劉承曜居然反而胃口變好了,兩個月吃胖了有十幾斤,看起來人都圓潤了不少。


    也不怪他,周宇本來就是想把他當豬養的。吃穿用不會虧待他,別的大開銷對不起沒有,隻有每月固定發下來一筆錢,不夠的話你自己想辦法。


    所以廚師總會做一些新鮮美食給劉承曜吃,也不管什麽健康不健康了,煎炸的上火的麻辣的能上都上,端到劉承曜麵前。劉承曜過去那可是多吃兩口就要用健康的理由被阻止的,現在能放開吃,哪裏還忍得住不逞口腹之欲。


    雖然失去了自由,但也失去了治國的壓力。要不是權力消失的失落感太重的話,劉承曜現在的日子可比過去天天熬夜想著和北原怎麽打仗輕鬆舒服多了。


    然後他和兀裏烈就觀看了大明的1月1日大閱兵。


    大閱兵組織了十萬名士兵,周宇想辦法給他們上了全盔全甲,全都是鐵盔鐵甲。


    雖然把所有倉庫底的盔甲儲備都運送過來進行裝備,而且周宇還迴24世紀運了三趟,但是這樣一步到位是值得的,周宇今後可以不用再從24世紀訂購轉運鐵甲了。


    並且這次閱兵後大明鐵甲雄師的威名絕對要響徹十萬裏之外。


    看著密密麻麻的鐵甲軍隊不斷路過京城外閱兵地點的閱兵台,再行向遠處,劉承曜和兀裏烈那最後一絲複國的火苗都被摁熄滅了。


    十萬鐵甲,是巔峰時期的興漢或者北原都不敢多瞥一眼的存在。哪怕二十萬三十萬人,隻要沒有甲,碰十萬鐵甲兵都一樣是以卵擊石。


    興漢、北原尚且如此,其他小國隻配在這樣的軍威下發出尖叫聲然後五體投地降於路邊。


    複國?在這樣可怕的大軍麵前,複得了鳥國。


    安南和倭國的使者更是全程嘴巴合不攏地看著綿延而過的閱兵大軍,盡是鐵甲,茫茫多的鐵甲,一眼望不到頭的鐵甲。


    真鐵甲和假鐵甲他們是分辨的出來的,從踏地的氣勢和鐵甲發出的聲響,都不是刷一層漆就能假冒的。


    鐵架上那股冷酷凝重的殺氣怎麽都不是普通護甲可以模仿得出來的。


    “大明,天下無敵也!”


    京城的百姓更是陷入狂歡。他們可從來沒見過這麽威武的雄師。


    當初明軍攻進城裏的氣勢已經很旺盛了,周宇皇帝進城時在馬車上朝大家揮手致意也讓京城人津津樂道了兩個月都不膩。


    可當時他們依舊是管中窺豹,身為百姓是看不到當時三十萬大軍圍京城的滔天氣勢的。


    如今在閱兵上,他們總算親眼目睹了無敵的雄師在京城外走過,每個人的心裏都充滿了崇拜之情。


    興漢?老黃曆了,我的心裏隻有大明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顏醜文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顏醜文良並收藏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