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兵派步兵打騎兵,如果沒有把握是不會做這種事的。


    敢把他們派出來,自然是很有把握才會做的事情。如果有熟悉延壽教軍事配置的人,一看大盾和步弓手就會知道這是延壽教在和胡騎共同操練的時候發明的,目前隻有延壽教能用、用得起的新戰術。


    就是直接用盾弩手加步弓手前頂,和胡騎對射進行殺傷。


    過去延壽教是不會這麽做的,因為如果敵軍不顧傷亡強勢衝擊大盾陣,把大盾陣衝破的話,這群弩手和步弓手必然是全部陣亡的。一旦近身,他們的戰鬥力就要打個巨大的折扣。


    可是在加入延壽教的胡騎眼中,這種戰術卻是非常可怕的。因為胡騎大概率都會先和他們射一輪,不會上來就衝盾陣,除非這個盾陣對他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威脅已經溢出來了,他們才會不計代價用命去衝這個長弩結合步弓手的盾陣。


    隻要和這個盾陣對射,胡騎就是死到臨頭,沒有任何幸免的可能。


    興漢的弩兵他們還能欺負一下,因為上弦又慢又累。延壽教的盾弩手上弦快不說還方便,現在每個人旁邊都會配一個裝弩箭的幫手,更是大大提升了射速。如果拉弦的士兵累了,還能換人拉弦射擊。


    弩箭射的遠殺傷力也大,但如果真的敵人衝過來,他們因為隻能平射,彈藥密度是有些不足的,隻要騎兵狠衝,還是能在短時間內衝到他們麵前破陣。


    因此加上了步弓手進行壓製,用步弓手拋射和遠處的胡騎進行對射消耗,用大盾來保護自己,弩兵不進行快速射擊,而是進行命中率更高,速度更慢的瞄準射擊。


    這樣一來既有彈藥投送量,又避免了太快成為“高威脅”,逼得胡騎的指揮官讓人硬衝盾陣。


    並且沒見過盾弩手射速的他們以為適應了盾弩的射擊頻率之後,衝鋒時沒有決死的心態,很容易就會在狂暴加速飛來的鋼鐵弩箭風暴中崩潰。


    因此延壽教教兵打造的盾弩加步弓手的戰鬥組合,故意不組織非常大的數量,而是用了2個盾弩大隊240人120架長弩120麵大盾,加2個步弓手大隊240人240把弓的組合出戰。


    這樣的組合派出了5組,規模不小也不大,中等水平,恰好可以頂到前線去,壓縮胡騎的機動空間。


    當然不可能把他們派的太靠前,在他們的身後也會有步兵陣若即若離地跟著,如果真的遇到騎兵衝盾陣,他們也有機會頂上去。


    但刀盾兵和重甲槍兵的步兵陣並不會使勁前頂,因為他們的機動需要消耗體力,如果往前頂的太厲害,隻會被胡騎慢慢拖光體力。


    將遠程兵前置在步兵陣的前麵,就好像一個打不到靈活對手的壯漢手上拿到了彈弓,對手立刻進退兩難。


    近身打不過,遠一點還要被彈弓抽。


    而這支胡騎當然是沒有見過這種陣勢的,他們還以為那大盾裏麵是防禦騎兵的長槍兵呢。


    這種誤判很正常,長槍兵配個大盾列陣防弓騎的射擊,後麵躲著步弓手進行反擊,他們又不是沒見識過興漢的步兵用這套。


    隻不過興漢步兵沒有這麽大的盾,步弓手的射擊水平隨著精銳士兵的大量陣亡,如今也越來越差了。


    射擊頻率、連射數量都下降了不少,讓胡騎麵對步弓手的壓力變得很小。


    對對手實力的心理預期比較低,所以這支胡騎在看到5“坨”大盾加步弓手的陣頂上來的時候,並沒有太將他們放在眼裏。這種架勢看起來厲害,但無非隻是麻煩點罷了。


    這5“坨”東西人數不算太多,不到2500人。可是他們去的地方恰好就是北原騎兵準備集中力量攻擊延壽教胡騎的戰場,如果他們要避開這5坨東西的話,就沒辦法形成數量優勢。


    戰線變短了,數量優勢的一方當然不高興。


    於是有北原騎兵就去找大盾陣的麻煩,想著繞一繞,繞開正麵我從側麵射也不是不行。


    可是哪裏有那麽簡單,這5組人馬的排列也是有講究的。他們相互唿應,騎兵很難找他們的側麵去射,因為某組人的側麵肯定有長弩或者步弓手在瞄著他們。


    隨著他們的嚐試,延壽教教兵的步弓手們發威了,隨著指揮所指的方向接連齊射,一波波240支箭矢飛向北原騎兵聚集的地方,每一次的戰果雖然都不會非常大,可是製造的殺傷卻很穩定,絕不會全空或者隻射一兩個騎兵。


    胡騎至少要10騎聚集才有資格接受步弓手的騎射,用240支箭的箭雨覆蓋來保證你沒有逆天的運氣就得吃箭。北原騎兵們和行人躲天上落下的雨水一樣難。


    那些隻有一兩騎進行機動的,則是盾弩手瞄準射擊的目標。


    他們專門找這些自以為速度很快騎術很好的騎兵,這些人喜歡跑到射程內射一支冷箭就跑,也不在乎他們的箭是射到人還是射到了盾上,主打的就是一個騷擾。


    恰好盾弩手們在這個階段也喜歡射冷箭,大家互射一下才知道高下。


    弩箭在長弩偏轉滑輪和弦凝聚的巨大勢能下咻地飛出去,隻要弩手在瞄準的時候給它一個提前量,這支快速飛出去,最遠射程能達千米的弩箭,在2百米內就能比較精準地射中敵人。


    射人不容易,射馬卻簡單。


    馬匹奔跑隻要是側跑,一般不會很快就轉向,隻要有對付奔跑騎兵的瞄準經驗,給的射擊提前量足夠,弩箭飛出去後直接就射中戰馬,讓它倒地不起。


    失去了戰馬的北原騎兵,已經等於損失了一個騎兵,已不足為慮。


    倒下的北原騎兵越來越多,他們很快發現這些盾陣不簡單,立刻停下了進攻,不再往上麵添人。


    他們想要用優勢兵力先殲滅一批延壽教胡騎的想法失敗了。


    延壽教胡騎是赫連家投降的騎兵,以及鮮於家軍屬加入的騎兵,還有一千之前的鮮於家俘虜駿騎軍作為領隊。


    他們的作戰水平並不高,但是騎射的熟練度並不差,和所謂的北原正規軍騎兵隻不過是在作戰意誌和士氣上有所差別。


    如果周宇沒有給他們更換裝備的話,他們在裝備方麵肯定也要差對方一截。


    可是這些天吃好喝好,補充了裝備用上了鐵箭頭的箭矢之後,大家可能命中率低於對手,可是殺傷力根本不差,射死對手的比射傷的還要多。


    北原騎兵遭受了幾場失敗還打不開局麵之後很快就放棄了。


    數量劣勢加上遠道而來,他們無法堅持戰鬥。麵對不斷壓上的盾弩手加步弓手的陣列,以及後麵緩步跟上的步兵陣,他們失去了作戰的意願,開始撤退。


    戰場上失敗的一方要失去許多傷兵,也沒有打掃戰場的機會,損失可謂是很大的。可是北原騎兵仍然堅決撤退了,因為他們的將領不願意將兵力投入到這裏來。


    這就要說到北原太子留下2萬機動兵力,隻派出3萬騎兵所引發的將領不滿了。


    如果是大量敵軍,本來就應該用最多的兵力過來阻擊才可能成功,否則怎麽不幹脆派5千人過來騷擾算了呢?


    目前3萬人麵對這麽多敵軍,能做到的也隻能是騷擾了,根本沒有阻擊對手的力量,更何況現在他們已經失去了兩三千騎兵。


    他對兀裏烈陛下離開之後,北原太子殿下指揮的事情感到不滿。他覺得太子口中害怕敵軍還有其他軍隊可能對前線發動襲擊的話隻是說辭,其實是不信任自己帶這麽多兵。


    兀裏烈忽然急匆匆帶領5萬兵往鮮於家的草場快速行軍而去,將領們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他們賄賂且威脅了陛下的內侍,從他口中得知兀裏烈陛下在收到來自古爾車城的飛鴿傳書之後情緒十分不對。


    因此將領們推測肯定有大事發生,而且事情很不妙,說不定是十三胡哪一家或者哪幾家反叛了。否則不可能要調5萬軍隊迴去,而且還交代他們準備5萬人,隨時聽他的命令也跟著北上。


    他們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眼下又出現了一支東麵過來要攻擊前線,目標很可能是這些被北原拿下的堡壘的大軍。


    而且還是精銳的興漢軍隊,這支軍隊裏還夾雜著胡騎。


    答案唿之欲出:興漢皇帝讓某個十三胡家族反叛了兀裏烈,說不定就是鮮於家和赫連家,他們和興漢的軍隊在赫連家的領地匯合後往西進攻,在這邊發生了衝突。


    太子在這種情況下卻不相信這位將領的忠誠,害怕他把5萬騎兵全都帶走之後跟著反叛,隻肯給他3萬騎兵進行阻擊。


    果不其然雙方實力差距太大,這位將領也懶得用不足3萬人和2倍敵人死纏爛打了,直接撤退迴去召集更多軍隊再說。


    看不見摸不著的敵情在每個人的心裏發酵,哪怕是北原將領也是如此,撤退的理由之中是否也有一部分不知道前途的忐忑不安呢?


    北原的情勢正在急轉直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顏醜文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顏醜文良並收藏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