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嘉慶殿中,宮女們捧了熱水上來,楊媛忙親自上前,服侍太後挽起袖子,那邊劉娥也拉了允升過去洗臉。
服侍李太後梳洗完畢,太後吩咐宮娥們領了允升下去,這邊長歎一聲對劉娥與楊媛道:“你們也坐下罷!”
劉娥忙笑道:“太後跟前哪有我的座兒,我原是該站著服侍的!”
李太後指著她道:“你這會子倒跟我裝怯,剛才皇帝皇後都不敢跟我說話,你倒敢了!”
劉娥垂首道:“方才是逼不得已,難道看著太後與官家生分不成,也是急出來的罷了!”
李太後長歎一聲,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隻是可惜了!”
劉娥笑道:“多謝太後體諒!”
她本有意避開太後引發的話,楊媛卻沒聽出其中的奧妙來,倒順道太後的話問下去了:“太後,可惜什麽?”
李太後幽幽地道:“我隻是想起德妃了!”
楊媛知道她說的就是八王元儼之母,德妃王氏,不解道:“德妃怎麽了!”
李太後歎道:“這一世若論尊貴榮寵,王氏是萬般不及我。可是隻一樁事,她便勝過了我,到如今我竟是萬般不及她了。”
劉娥忙勸道:“太後多慮了!”
李太後看了看她,點頭道:“她有一個兒子,而我沒有。因此上如今她安享兒孫之福,而我卻孤苦零丁,遭人作踐。但凡我若有一個親生的兒子,今日何至於會出這種事。”說著不禁垂下淚來:“你看允升,不是親生的骨肉,不管我待他多好,也不過是說去就去了,那邊才是他的親生父母啊,我又算得什麽呢!”
楊媛忙勸道:“太後放心,允升是個重情義的孩子,斷不會忘了太後的!”
李太後冷笑一聲:“你們兩個都是聰明的孩子,我告訴你們我這一生的教訓:在宮裏,什麽君恩哪榮寵哪位份哪,都是虛的,唯有自己有一個兒子,那才是實實在在的一輩子的依靠!”
劉娥隻覺得心頭一顫,整顆心頓時沉了下去。
見劉娥等人走了,紀嬤嬤才勸道:“太後何必說這樣的話,豈不是與皇後打起擂台了。”
李太後冷笑一聲:“那又如何?”說到這裏不禁咬牙:“當年若不是我,她哪有今日的皇後之位。不想我待她再好,她待我隻有恭敬,卻無真心。她的血,竟是冷的。今日若換一個人,哪裏會這般欺淩於我。便是官家又何曾會這樣待我,偏她這般急不可待。”
紀嬤嬤歎了口氣,不敢再說,換了話題道:“楊才人倒是難得,一直恭敬。”
李太後歎道:“這孩子原是我誤了她,原以為郭氏是個賢惠的,不想竟是個藏奸的,倒是害得這孩子苦了這些年。隻望她如今能抓住機會……”說到這裏,頓了一頓,道:“你去拿一些蜀中的貢物來給楊才人,就說叫她不要拘著,宮中若有同鄉的姐妹,也可以多走動走動,品嚐些家鄉的美食。”
紀嬤嬤不解:“太後,您這是……”
李太後擺了擺手,道:“你去吧,她往後自然會明白的。”
楊媛得李太後所賜之物,正叫人拿了,去往梧桐院去找劉娥,不想見梧桐院門口多了兩個小內侍。楊媛遠遠地一見,就站住了,掉頭就走。
倩兒忙道:“娘子,如何不去了?”
楊媛長歎一聲:“明天再來吧。”
別人不知道,她卻已經猜到,此時梧桐院中,必是皇帝在。不想這位竟盛寵如此,天還未暗,皇帝就已經在她那裏了。
她卻不知道皇帝正一肚子氣。趙恆匆匆迴前殿,把宰相李沆打發了以後,隻挑幾件重要的事處理了,就將仍在外頭等著的臣工們都打發了,當下就去梧桐院找了劉娥,將今日的事情說了。
他越說越氣,惱道:“這個人是怎麽想的,原來在王府之中,也還好好的,怎麽進了宮,心思竟就如此詭異起來。虧她想得出,竟以這樣的心胸來揣度朕?況且,她原是皇後,若是內心以為朕這樣做是不妥的,哪裏連句諫言都沒有了?”
劉娥知道他心裏惱怒,隻能任其滔滔不絕地發泄一番,才勸道:“當日你是夫君,如今你是官家。她心裏敬畏著官家,卻還隻當自己是個王妃。畏至尊之威,也是情有可原。”
趙恆惱道:“哪裏是情有可原了,你就不曾會起這樣的心思,更不會有這樣的患得患失。無非就是私心重了,以已度人罷了。想得又多,處不了事,竟隻會推脫。她是六宮之主,難不成後宮之事,還要朕幫她處理不成?”他說到這裏,忽然就看了劉娥一眼:“小娥,朕有事托你……”
話未說完,劉娥已經搖頭:“不成。”
趙恆嗔怪:“朕還沒說,你就說不成了?”
劉娥已經笑了:“我知道三郎要說什麽,所以不成的,三郎也別說了。”
趙恆說:“今日之事,你就處理得很好。”
劉娥搖頭:“不過狐假虎威罷了,若不是官家來了,我不過是個小小的美人,太後皇後跟前,哪有我說話的地兒。”
趙恆拉著她的手,道:“話雖如此,首功若推你,定然是無疑的了。照今天事看來,皇後雖然賢惠,能力卻有不及。後宮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以後多幫著朕留意些,也是幫朕分憂。”
劉娥就勸他:“官家給皇後一些時間吧,她多年來執掌王府上下,井井有條,並不出錯。如今隻是換了位置,還沒有這個心態。且之前,你來我這裏,還特意小心不讓人知道。總也是考慮怕我成了眾矢之的,如今倒是一會兒一個主意。”
趙恆看到他一眼,歎息道:“朕知道你是躲事兒,不想在後宮爭這個風頭罷了!也罷,朕也怕你有失,既如此,且等將來吧,隻是委屈了你。”
劉娥看著趙恆,心中一動,本想勸他實不必過於隱瞞,整個後宮都在盯著皇帝的行蹤,又能瞞得住多久,但看他興致勃勃,一心為自己打算,倒不忍拂了他這番心意,給他澆這盆冷水,隻是自己心裏明白小心就是。
一時就把這事給揭過去了。
如今既孝期過了,諸妃嬪也已經冊封,他也就零星著各處坐坐,一時也沒教人看出什麽來。隻是皇後郭熙不免有些疑惑,就叫人拿了彤冊來看。見著皇帝大部份時間還是在萬歲殿,其餘諸美人才人那裏,都各去了兩三次,也有過夜的,也有不過夜的,得的賞賜也都差不多,看不出皇帝喜歡誰來。
侍女燕兒也勸她:“官家一向都不好女色的,宮中聖人獨尊,有何可憂?”
郭熙若有所思地搖搖頭,她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明明沒覺得哪裏不對,但就是說出上來哪裏不對。現在這種情況,又似乎到了她剛嫁進王府的時候,那時候他就是大部份時間都在前院書房,偶而迴後院,雖然態度溫和,但總有一種不可接近的疏離感。她隻感覺戰戰兢兢,這個不好接近的男人,讓她十分挫敗。但那時候她足夠年輕,也足夠有信心,一直努力恭謹侍奉,慢慢地也得了他的垂青,到後院也多了。到後來生下長子以後,才覺得那個人在她麵前有活氣兒,他逗弄著孩子的時候,笑得放鬆又開心,也此因能夠與她說些私房話,也讓她感受到原來他沉默的背後,原來是這樣溫柔的一個人,正如她當日在宮中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那樣。後來他們又有了二郎、四郎。
那真是她最好的時光,讓她差點就想著這樣的時光能夠永遠停留就好了。可惜他是個男人,更是個皇子。許王去世以後,他開始早出晚歸,哪怕迴府裏也大部份時候都在前麵與幕僚議事。她知道他在為皇位努力,而她也安心在後院養成孩子,哪怕見麵少了,她也安心得很,因為她知道,他要爭取的,是他們和他們的孩子更好的將來。可惜,可惜這後院太小了,小得讓她覺得,看到別的女人、別的孩子,都礙眼得很。
她的手慢慢握緊,如今她能夠知道,她將來會有更大的一片後院,大到可以容納比以前多許多倍的女人,她會不會更寬容些,更看開些。
乳母抱著孩子進來了,這是她的第二個兒子,也是她唯一的兒子,她緊緊地抱著孩子,聽著孩子給她念詩,叫著她“母後”,她想,無論這後院多大,大到可以容納再多的女人,她也不會允許有妨礙這個孩子,讓這個孩子將來會痛苦的那個可能性存在。
她說:“燕兒,你去查查,要查得清楚些。”
盡管她什麽根據也沒有,可是莫名地,她就覺得,他有人了。
她喃喃地說:“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和有人一起的味道,就是不一樣的。”
剛登基時,他身上是冒著冷氣兒的,那種感覺讓她畏懼,讓她甚至都不敢接近。可是孝期過完以後,他身上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那種從身心都透著舒適的感覺,哪怕他在她麵前仍然不怎麽說話,不怎麽笑,但是她就是感覺到,皇帝就是不一樣了。他在另外的地方,有一個讓他很喜歡的女人,所以他才會有這種身上不自覺散發著的通身愉悅之感。
甚至這種感覺,不是孝期過完以後,而是在孝期之前就有了,雖然因為守孝,他不怎麽過來,但是現在迴想起來,忽然就有一天他過來的時候,眉頭已經是舒展著了。
她閉上眼睛,想著,是的,那就是那些新人進宮以後的事了。這些人中,有哪一個,是被他見著了,從此就留上心了呢?
她又翻開彤冊,仔細地看著,希望能夠從這簡單的幾行字中,看出究竟來。
過了幾天,燕兒打聽了出來,皇帝除了賞物以外,又格外給另兩個妃嬪以特例。一個是給貴人陳大車賞了一個擅長做蜀中菜品的禦廚,而且還吩咐劉承規送書目給陳貴人,允其可以在宮中藏書庫秘閣,借閱書籍。另一個是美人曹氏賞貢馬兩匹,允其可以後苑馳馬。
皇後掩卷長歎,果然,也就是這兩人,能入皇帝的眼了。陳氏雖然年紀稍大,但眉宇之間,一派無憂,看上去就顯年輕,且腹有詩書,這樣的女子,反而是年歲越大,越顯韻味。而曹氏出身勳貴,性子爽朗,無閨閣之氣,見之忘俗,果然也是能吸引皇帝垂青的。
她不由看著鏡中,哪怕她這個皇後比陳氏劉氏還年輕,可是她畢竟生育過三胎了,對健康的損害是無可避免的。麵色黃了、斑點出來了,甚至肌膚都不夠緊致了,仔細看看,眼角的皺紋也出來了。
她把鏡子扣下,心中想,一定是曹氏,一定是曹氏。皇帝對陳氏,不過是愛其有才,樂於同她說話罷了,可是這世間真正能夠吸引男子注意力的,永遠是“年輕美貌”四個字。
她的內心,隻有覺得有蟲子在噬咬著。
皇帝正與貴人陳氏與坐在後苑亭中下棋,此時苑中正是繁花盛開之時,坐於一片花叢中,實是心曠神怡。
趙恆喜歡到陳氏這邊來,正是因為她特別喜歡享受。過完孝期正式受封後,趙恆按著人頭去各人處輪流轉了轉,頭次去,陳氏就向他提了請求,先是要了個禦膳房做蜀菜最好的廚子,後來又要了去後苑散步的自由。然後第二次去的時候,他就吃到了最好的菜肴,坐在後苑最舒服的看書之處。又向他要求去宮外買小吃點心,還要求去皇家的藏書秘閣自由看書。
陳氏名大車,她進宮,原是他安排的。陳氏的哥哥陳堯叟,在他在東宮時任太子中允。兩人交好,陳堯叟就曾提起家中妹妹,已過花信之年,卻猶不肯嫁,倒教家中老母操碎了心。問及她的意願時,竟說願意入宮為妃。陳堯叟無奈,隻得借著說笑之時半掩半露地說了一下。當時皇帝正準備將劉娥塞入宮中,多一個人,正可多一重掩護,當下就答應了。
趙恆亦好奇問她:“為什麽要入宮?”
陳大車歎息:“我前頭原有幾個哥哥,我小時候讀書寫字,也不弱於他們,也養成了驕傲的性子。父母身邊住得太舒服,又看到太多姐妹們出嫁以後,從原來的無憂無慮,變得操心受氣,以淚洗麵,就不想嫁了。不知不覺,歲月蹉跎,父母的家要變成兄嫂甚至子侄的家。我本來想出家入道的,可我娘抵死不肯。女子嫁人,無非夫榮妻貴,後半生有靠。我入宮,該有的都有了,還少了許多煩心的事。”
趙恆就道:“你們這樣的人家,往來也是書香門第,你哥哥是狀元,弟弟是狀元,妹夫也是狀元,你怎麽沒嫁個狀元?”
陳大車就道:“官家才是天底下最大的狀元啊。再說,狀元多了,就不稀罕了,何況也不是每個狀元都年輕俊俏的。”
陳大車說得開心,趙恆卻看到她身後的侍女急得把臉都擠歪了。就覺得她既大膽,又有趣。但她又是頭一個發現趙恆想要隱瞞的真相的人。
所以她看著趙恆頻頻看向那邊水榭處時,就道:“其實你應該跟她去賞花的,跟我待在這裏下棋,你也無趣,我也無趣。你看,不知道走神多少次,下幾局輸幾局,一點意思也沒有。”
那邊是劉娥與楊媛正在水榭邊喂魚,這日就是楊媛邀著陳大車與劉娥賞花喂魚,三人正玩著,皇帝過來,卻隻叫陳大車與自己一同在亭中下棋,讓楊媛與劉娥自去玩。
趙恆也不禁詫異,問她:“你怎麽看出來的?難道朕真表現的這麽明顯嗎?”這段時間他也去曹氏、杜氏處,賞賜也差不多,眾人皆沒看出來,怎麽陳大車就看出來了?
陳大車就指著棋盤道:“你又輸了。”
趙恆摸摸鼻子,他坐下來就一直輸,也不知道輸第幾盤了,他也不在意:“哦。這第幾局了。”
此時亭中也就兩人,侍從皆站在亭下,因此兩人說話,也是直白。
陳大車歎息道:“我以前聽說,你怎麽會當別人看不出來,你的眼睛乘人不備時就看她,人多時故意避免看她,人群中隻要有她,你整個人全身上下就無不透著愉悅,都在告訴人你愛著她,甚至連身上都帶著她的味道……”
趙恆不禁聞了聞身上,詫異:“什麽味道,她屋裏並沒有薰香。”
陳大車就道:“味道就是味道,並不能明白說出來,卻能感覺得到。所謂‘氣味相投’便是這個道理,難道是兩人薰一樣的香不成?”
趙恆就問:“難道這不是說兩人個性情誌趣相投,竟真是氣味相投?”
陳大車就道:“可不是,若是那樣,那詞就當是性情相投,如何竟還有個氣味相投,那自然說的就是氣味了。也不是香,也不是臭,每個人自然都是不一樣的氣味,有的相投,有的就是不相投。”
她之所以自請入宮,一來是傾慕宮中秘閣藏書,二來也是為了逃避家裏人安排的親事。而令她最後走出這一步的,卻是之前她母親要帶著她去各世交之家相看的時候,讓她感覺那些老夫人的宅子透著讓她不喜歡的氣味,而她無法想象將自己的一生,鎖於這樣的宅院中,因此才求了兄長,毅然入宮。
趙恆問她:“你既看出來了,為何還願意與她往來,你就不嫉妒?”
陳大車剛開始懷疑的時候,正是皇帝頭次去她那裏,就慫恿她多與劉美人、楊才人等往來,此後就留心觀察,看出詳情,聞言就笑道:“我有什麽好嫉妒的?嫁個注定三宮六院的皇帝,若要當妒婦,還不得先把自己氣死。”
就算要當妒婦,那也得是正宮皇後才有這個資格,她不過是個貴人而已。陳貴人想,她原本就不是為了爭皇帝的寵愛才進宮的,有這吃醋的功夫,還不如去秘閣多看幾本書,多研究些好吃的給自己吃。人生苦短,不過百年。要麽做些有意義的事,要麽做些開心的事,豈不更好。
趙恆點頭:“可惜未必人人如你這麽想,朕也不想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陳大車冷笑:“官家何必掩耳盜鈴,您要沒這麽多女人,就不會有這麽多紛爭了。”
趙恆苦笑:“並不都是朕想要的,有些是父母的好意,有些……”
他也沒說下去,就站起來,向外走去。
陳大車就高聲道:“楊娘子,你過來陪我下棋吧,跟官家十局十勝的,太沒意思了。”
楊媛迴到亭中坐下,看著與皇帝劉娥站有一起喂魚,忽然問陳大車:“我怎麽才能跟你一樣,心平氣和。”
陳大車搖頭:“你是你,我是我,每個人都不一樣,隻能活成自己的樣子,活不成別人的樣子。”
楊媛卻看著劉娥,道:“我想活成她那樣,能嗎?”
卻見陳大車搖頭:“不能,他既有了一個她,又何必再要一個她。”
楊媛沉默,她的眼睛仍然看著皇帝與劉娥在一起說話,忽然就說:“你說,他們在說什麽呢?”
陳大車道:“你想知道,為什麽不去問他們?”
楊媛哪裏會去討這個沒趣,又看了一會兒,歎道:“你說,這一天天的,他們怎麽就有說不完的話呢!”
陳大車已經煩了,站起來道:“話不投機半句多,話若投機了,說一輩子都說不完。”
楊媛看著陳大車走下去看花,怔了一下,醒悟到自己的失態,輕歎一聲,也跟著下去。
趙恆其實想法每天都在變,他一方麵想著讓劉娥不要這麽快露頭,免得成了眾矢之的,但一方麵,自己又克製不住去找她,還怕她寂寞,拉了楊氏與陳氏來陪她,又想讓楊陳兩人打掩護,自然就很快被楊陳兩人看了出來。但這兩人一來也是心領神會,知道有意讓她們幾個蜀女互為援引,且劉娥深得聖寵,與她交好大有裨益;另一方麵皇帝肯信任自己,又是何等的機會。楊媛有一爭之心,陳大車得了皇帝賞其秘閣觀書,自然也願意配合。
趙恆自以為安排得宜,所以剛開始有些謹慎,後來就漸漸忘形,帶著劉娥各處遊玩,有時候也拿朝政的事同她抱怨。他原來是覺得在孝期內,大臣們每天討論著先帝的葬禮服製,尊號,各種追封,分封,聽著他們一個個字地吵,感覺就夠勞心了。以為等這些過了,事情會輕鬆些。誰知道如今麵對著的就是各種內憂外患……
“契丹擾邊、黨項人在銀州作亂、西川劉旴兵亂,太白星犯太微星……”他細數著這些事,眉頭就皺了起來。
劉娥聽到後頭,不禁笑了:“連太白星都來惹事了,怪不得官家忙。”
趙恆歎道:“如今還要大赦天下,所有死囚的名單重新審核。明年要開科舉,諸國來使要朝賀,每件事情都要用到錢,可各州還要求天恩減稅……現在想想,每天聽他們吵封號爭儀製是多麽省心的事了。橫豎是會吵個結果出來的,朕不操心啊。可這些國計民生的事情,牽一發而動全身,朕這裏一句話,就是千萬黎民的禍福相依。小娥,朕是心累啊。”
劉娥就勸他:“幸而還有文武百官相助,官家可以多倚重他們一些。”
趙恆點頭:“那是自然,可是有許多事,還得自己拿主意。”他也知道自己對政事上才具不足,因此每日都召學士庭經講座,學曆朝曆代君臣之道。可是朝臣們心思各異,明著是給皇帝講學,其實暗中都希望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皇帝,以潛移默化皇帝的想法。這樣的想法,皇帝能夠明白,可這樣的做法,皇帝卻不願意接受。他學習經典,學習聖賢之言,明君良臣的典故,是要為已經所用,誰願意一件事,一本書,被今天這個人這麽說,明年那個人又那麽說,他不但要自己分辨出這書中真正的意思,還要去想對方這種解釋背後的潛意思是什麽,這樣自然弄得自己更累了。但卻又放鬆不得。他與劉娥素來無話不談,自然也向她抱怨了幾句。
劉娥聽著他抱怨,也替他難受,本來朝政就夠累人了,還要多這些心思。心裏想了想,就建議道:“既如此,不如叫他們一起編書,有什麽想法,在編書的時候就吵明白了,定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釋方式來。既然他們自己都吵明白了,都能夠接受,那官家對這些事情,也有個章程依舊,哪怕他們將來意見不一,也可拿這個同他們說。”
這倒是個好主意,趙恆撫掌道:“唐太宗說:‘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我記得父皇也編過太平禦覽,如今就讓他們編類似《貞觀政要》這種曆代君臣事跡,朕也看看,到底如何做好一個皇帝,前人又是怎麽做的。”
劉娥說:“誰也不是生來的明君英主,隻要心懷仁德,明白曆代得失,學著做,自然就能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當下趙恆於次日,就令素日負責給他講學的幾個大臣,如王欽若、楊億、孫奭等一同編修曆代君臣事跡,王欽若等商議了十餘日之後,擬定了一個章程,擬取材以正史為主,間及經書、子書,而小說、雜書一律不收;錄以人物、事類,不及其餘,側重唐至五代的群臣實錄。
這日劉娥正在調香,忽然壽成殿有人過來說,是皇後請她去喝茶。劉娥詫異,這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皇後為人清冷,不愛熱鬧,除正日子受妃嬪之禮外,平時並不大召妃嬪們。也不知道她這是單召自己一個,還是召了旁人。也來不及打聽楊陳兩人是否去了,當下隻與身邊侍女交代一聲,忙過去了。
劉娥來時,就見著一名尚宮請她先在前殿相候,過了片刻,方請她了後殿去。
劉娥進來,皇後正叫人煮著茶,見人來了,就叫人坐到她身邊去,笑道:“往日眾位姐妹在前殿相見,雖然熱鬧,但卻不曾獨處,也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我想著,今日叫你來,也單獨說說話,更親近些。”
劉娥答應著坐下來,皇後握著她的手,細看她容顏,歎息:“你卻是如何保養的,竟是明媚如二八少女,我自養了四郎之後,這身體就大不如前了。如今竟不敢照鏡子了。”
劉娥也覺得握住的手有些涼,竟似有些寒症了,當下委婉道:“聖人何出此言,妾蒲柳之姿,何堪聖人謬讚。聖人如花容貌,冰肌玉骨,實是仙人之姿。”
皇後搖頭笑道:“什麽冰肌玉骨,不過是體有寒症罷了。”
劉娥就道:“太醫院盡多國手,為聖人調理,也是小事一樁。”
皇後搖頭:“治得了身,治不了心,自四郎出事以後,我這心裏一直放不下,睡不好,才漸成症候。”
劉娥不知其用意,小心迴答:“聖人年輕,將來再懷龍裔,自然就好了。”
皇後苦笑:“我恐官家如今厭了我,另有新人。”
劉娥心中一驚,這可不是皇後能與妃嬪說的話,她們不過是第一次坐近了說話,這話就顯得有些交淺言深,當下忙道:“聖人至尊,誰人能比。”
皇後緊緊盯著劉娥:“官家的心意變了,縱是皇後又能如何?”
劉娥俯首不敢答。
皇後問:“劉娘子,你來告訴我,我怎麽辦?”
劉娥沒有抬頭,隻道:“聖人何必多慮,官家的心意,從來不曾變過。”
皇後忽然就笑了:“但願如你所言。”
劉娥垂首等著她下一句話,卻見皇後久久不言,等了半晌,也沒看到皇後做了什麽示意,就有宮娥走到劉娥身邊,劉娥會意,就辭了出去。
劉娥心中疑惑,就跟那宮娥慢慢出去,閑閑問:“我看聖人今日心情甚好,可是有什麽歡喜之事?”
那宮娥推說不知,劉娥又問聖人今日喝的是什麽茶,那宮娥也說不知。劉娥料得這宮娥必是約束過的,當下有意又問了幾句皇後之事,那宮娥俱不敢答。劉娥忽然又轉而問起院中的花木來,那宮娥鬆了口氣,忙迴答得多些。就問得劉娥又問:“曹娘子是什麽時候來的?”
那宮娥不提防,順口答:“曹娘子在您後頭來,如今已經進去了。”
劉娥笑道:“那如今是杜娘子在等在外頭了?”
那宮娥就道:“是,剛來。”她說了這句,似有些迴醒過來,神情也有些警惕。
劉娥就道:“昨日還與陳娘子一起呢,她推薦了我一個香方甚是不錯,還分了些給楊娘子,不曉得杜娘子與曹娘子感不感興趣。”
那宮娥就道:“這些奴婢卻是不知。”
當下就說了些別的話岔過去,劉娥迴到梧桐院,心裏就猜想今日皇後忽然召諸妃嬪,又是挨個輪流著單獨說話,卻不知是什麽意思,再迴想她的話,心中暗忖,難不成是皇後看出了什麽來?
服侍李太後梳洗完畢,太後吩咐宮娥們領了允升下去,這邊長歎一聲對劉娥與楊媛道:“你們也坐下罷!”
劉娥忙笑道:“太後跟前哪有我的座兒,我原是該站著服侍的!”
李太後指著她道:“你這會子倒跟我裝怯,剛才皇帝皇後都不敢跟我說話,你倒敢了!”
劉娥垂首道:“方才是逼不得已,難道看著太後與官家生分不成,也是急出來的罷了!”
李太後長歎一聲,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隻是可惜了!”
劉娥笑道:“多謝太後體諒!”
她本有意避開太後引發的話,楊媛卻沒聽出其中的奧妙來,倒順道太後的話問下去了:“太後,可惜什麽?”
李太後幽幽地道:“我隻是想起德妃了!”
楊媛知道她說的就是八王元儼之母,德妃王氏,不解道:“德妃怎麽了!”
李太後歎道:“這一世若論尊貴榮寵,王氏是萬般不及我。可是隻一樁事,她便勝過了我,到如今我竟是萬般不及她了。”
劉娥忙勸道:“太後多慮了!”
李太後看了看她,點頭道:“她有一個兒子,而我沒有。因此上如今她安享兒孫之福,而我卻孤苦零丁,遭人作踐。但凡我若有一個親生的兒子,今日何至於會出這種事。”說著不禁垂下淚來:“你看允升,不是親生的骨肉,不管我待他多好,也不過是說去就去了,那邊才是他的親生父母啊,我又算得什麽呢!”
楊媛忙勸道:“太後放心,允升是個重情義的孩子,斷不會忘了太後的!”
李太後冷笑一聲:“你們兩個都是聰明的孩子,我告訴你們我這一生的教訓:在宮裏,什麽君恩哪榮寵哪位份哪,都是虛的,唯有自己有一個兒子,那才是實實在在的一輩子的依靠!”
劉娥隻覺得心頭一顫,整顆心頓時沉了下去。
見劉娥等人走了,紀嬤嬤才勸道:“太後何必說這樣的話,豈不是與皇後打起擂台了。”
李太後冷笑一聲:“那又如何?”說到這裏不禁咬牙:“當年若不是我,她哪有今日的皇後之位。不想我待她再好,她待我隻有恭敬,卻無真心。她的血,竟是冷的。今日若換一個人,哪裏會這般欺淩於我。便是官家又何曾會這樣待我,偏她這般急不可待。”
紀嬤嬤歎了口氣,不敢再說,換了話題道:“楊才人倒是難得,一直恭敬。”
李太後歎道:“這孩子原是我誤了她,原以為郭氏是個賢惠的,不想竟是個藏奸的,倒是害得這孩子苦了這些年。隻望她如今能抓住機會……”說到這裏,頓了一頓,道:“你去拿一些蜀中的貢物來給楊才人,就說叫她不要拘著,宮中若有同鄉的姐妹,也可以多走動走動,品嚐些家鄉的美食。”
紀嬤嬤不解:“太後,您這是……”
李太後擺了擺手,道:“你去吧,她往後自然會明白的。”
楊媛得李太後所賜之物,正叫人拿了,去往梧桐院去找劉娥,不想見梧桐院門口多了兩個小內侍。楊媛遠遠地一見,就站住了,掉頭就走。
倩兒忙道:“娘子,如何不去了?”
楊媛長歎一聲:“明天再來吧。”
別人不知道,她卻已經猜到,此時梧桐院中,必是皇帝在。不想這位竟盛寵如此,天還未暗,皇帝就已經在她那裏了。
她卻不知道皇帝正一肚子氣。趙恆匆匆迴前殿,把宰相李沆打發了以後,隻挑幾件重要的事處理了,就將仍在外頭等著的臣工們都打發了,當下就去梧桐院找了劉娥,將今日的事情說了。
他越說越氣,惱道:“這個人是怎麽想的,原來在王府之中,也還好好的,怎麽進了宮,心思竟就如此詭異起來。虧她想得出,竟以這樣的心胸來揣度朕?況且,她原是皇後,若是內心以為朕這樣做是不妥的,哪裏連句諫言都沒有了?”
劉娥知道他心裏惱怒,隻能任其滔滔不絕地發泄一番,才勸道:“當日你是夫君,如今你是官家。她心裏敬畏著官家,卻還隻當自己是個王妃。畏至尊之威,也是情有可原。”
趙恆惱道:“哪裏是情有可原了,你就不曾會起這樣的心思,更不會有這樣的患得患失。無非就是私心重了,以已度人罷了。想得又多,處不了事,竟隻會推脫。她是六宮之主,難不成後宮之事,還要朕幫她處理不成?”他說到這裏,忽然就看了劉娥一眼:“小娥,朕有事托你……”
話未說完,劉娥已經搖頭:“不成。”
趙恆嗔怪:“朕還沒說,你就說不成了?”
劉娥已經笑了:“我知道三郎要說什麽,所以不成的,三郎也別說了。”
趙恆說:“今日之事,你就處理得很好。”
劉娥搖頭:“不過狐假虎威罷了,若不是官家來了,我不過是個小小的美人,太後皇後跟前,哪有我說話的地兒。”
趙恆拉著她的手,道:“話雖如此,首功若推你,定然是無疑的了。照今天事看來,皇後雖然賢惠,能力卻有不及。後宮的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以後多幫著朕留意些,也是幫朕分憂。”
劉娥就勸他:“官家給皇後一些時間吧,她多年來執掌王府上下,井井有條,並不出錯。如今隻是換了位置,還沒有這個心態。且之前,你來我這裏,還特意小心不讓人知道。總也是考慮怕我成了眾矢之的,如今倒是一會兒一個主意。”
趙恆看到他一眼,歎息道:“朕知道你是躲事兒,不想在後宮爭這個風頭罷了!也罷,朕也怕你有失,既如此,且等將來吧,隻是委屈了你。”
劉娥看著趙恆,心中一動,本想勸他實不必過於隱瞞,整個後宮都在盯著皇帝的行蹤,又能瞞得住多久,但看他興致勃勃,一心為自己打算,倒不忍拂了他這番心意,給他澆這盆冷水,隻是自己心裏明白小心就是。
一時就把這事給揭過去了。
如今既孝期過了,諸妃嬪也已經冊封,他也就零星著各處坐坐,一時也沒教人看出什麽來。隻是皇後郭熙不免有些疑惑,就叫人拿了彤冊來看。見著皇帝大部份時間還是在萬歲殿,其餘諸美人才人那裏,都各去了兩三次,也有過夜的,也有不過夜的,得的賞賜也都差不多,看不出皇帝喜歡誰來。
侍女燕兒也勸她:“官家一向都不好女色的,宮中聖人獨尊,有何可憂?”
郭熙若有所思地搖搖頭,她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明明沒覺得哪裏不對,但就是說出上來哪裏不對。現在這種情況,又似乎到了她剛嫁進王府的時候,那時候他就是大部份時間都在前院書房,偶而迴後院,雖然態度溫和,但總有一種不可接近的疏離感。她隻感覺戰戰兢兢,這個不好接近的男人,讓她十分挫敗。但那時候她足夠年輕,也足夠有信心,一直努力恭謹侍奉,慢慢地也得了他的垂青,到後院也多了。到後來生下長子以後,才覺得那個人在她麵前有活氣兒,他逗弄著孩子的時候,笑得放鬆又開心,也此因能夠與她說些私房話,也讓她感受到原來他沉默的背後,原來是這樣溫柔的一個人,正如她當日在宮中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那樣。後來他們又有了二郎、四郎。
那真是她最好的時光,讓她差點就想著這樣的時光能夠永遠停留就好了。可惜他是個男人,更是個皇子。許王去世以後,他開始早出晚歸,哪怕迴府裏也大部份時候都在前麵與幕僚議事。她知道他在為皇位努力,而她也安心在後院養成孩子,哪怕見麵少了,她也安心得很,因為她知道,他要爭取的,是他們和他們的孩子更好的將來。可惜,可惜這後院太小了,小得讓她覺得,看到別的女人、別的孩子,都礙眼得很。
她的手慢慢握緊,如今她能夠知道,她將來會有更大的一片後院,大到可以容納比以前多許多倍的女人,她會不會更寬容些,更看開些。
乳母抱著孩子進來了,這是她的第二個兒子,也是她唯一的兒子,她緊緊地抱著孩子,聽著孩子給她念詩,叫著她“母後”,她想,無論這後院多大,大到可以容納再多的女人,她也不會允許有妨礙這個孩子,讓這個孩子將來會痛苦的那個可能性存在。
她說:“燕兒,你去查查,要查得清楚些。”
盡管她什麽根據也沒有,可是莫名地,她就覺得,他有人了。
她喃喃地說:“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和有人一起的味道,就是不一樣的。”
剛登基時,他身上是冒著冷氣兒的,那種感覺讓她畏懼,讓她甚至都不敢接近。可是孝期過完以後,他身上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那種從身心都透著舒適的感覺,哪怕他在她麵前仍然不怎麽說話,不怎麽笑,但是她就是感覺到,皇帝就是不一樣了。他在另外的地方,有一個讓他很喜歡的女人,所以他才會有這種身上不自覺散發著的通身愉悅之感。
甚至這種感覺,不是孝期過完以後,而是在孝期之前就有了,雖然因為守孝,他不怎麽過來,但是現在迴想起來,忽然就有一天他過來的時候,眉頭已經是舒展著了。
她閉上眼睛,想著,是的,那就是那些新人進宮以後的事了。這些人中,有哪一個,是被他見著了,從此就留上心了呢?
她又翻開彤冊,仔細地看著,希望能夠從這簡單的幾行字中,看出究竟來。
過了幾天,燕兒打聽了出來,皇帝除了賞物以外,又格外給另兩個妃嬪以特例。一個是給貴人陳大車賞了一個擅長做蜀中菜品的禦廚,而且還吩咐劉承規送書目給陳貴人,允其可以在宮中藏書庫秘閣,借閱書籍。另一個是美人曹氏賞貢馬兩匹,允其可以後苑馳馬。
皇後掩卷長歎,果然,也就是這兩人,能入皇帝的眼了。陳氏雖然年紀稍大,但眉宇之間,一派無憂,看上去就顯年輕,且腹有詩書,這樣的女子,反而是年歲越大,越顯韻味。而曹氏出身勳貴,性子爽朗,無閨閣之氣,見之忘俗,果然也是能吸引皇帝垂青的。
她不由看著鏡中,哪怕她這個皇後比陳氏劉氏還年輕,可是她畢竟生育過三胎了,對健康的損害是無可避免的。麵色黃了、斑點出來了,甚至肌膚都不夠緊致了,仔細看看,眼角的皺紋也出來了。
她把鏡子扣下,心中想,一定是曹氏,一定是曹氏。皇帝對陳氏,不過是愛其有才,樂於同她說話罷了,可是這世間真正能夠吸引男子注意力的,永遠是“年輕美貌”四個字。
她的內心,隻有覺得有蟲子在噬咬著。
皇帝正與貴人陳氏與坐在後苑亭中下棋,此時苑中正是繁花盛開之時,坐於一片花叢中,實是心曠神怡。
趙恆喜歡到陳氏這邊來,正是因為她特別喜歡享受。過完孝期正式受封後,趙恆按著人頭去各人處輪流轉了轉,頭次去,陳氏就向他提了請求,先是要了個禦膳房做蜀菜最好的廚子,後來又要了去後苑散步的自由。然後第二次去的時候,他就吃到了最好的菜肴,坐在後苑最舒服的看書之處。又向他要求去宮外買小吃點心,還要求去皇家的藏書秘閣自由看書。
陳氏名大車,她進宮,原是他安排的。陳氏的哥哥陳堯叟,在他在東宮時任太子中允。兩人交好,陳堯叟就曾提起家中妹妹,已過花信之年,卻猶不肯嫁,倒教家中老母操碎了心。問及她的意願時,竟說願意入宮為妃。陳堯叟無奈,隻得借著說笑之時半掩半露地說了一下。當時皇帝正準備將劉娥塞入宮中,多一個人,正可多一重掩護,當下就答應了。
趙恆亦好奇問她:“為什麽要入宮?”
陳大車歎息:“我前頭原有幾個哥哥,我小時候讀書寫字,也不弱於他們,也養成了驕傲的性子。父母身邊住得太舒服,又看到太多姐妹們出嫁以後,從原來的無憂無慮,變得操心受氣,以淚洗麵,就不想嫁了。不知不覺,歲月蹉跎,父母的家要變成兄嫂甚至子侄的家。我本來想出家入道的,可我娘抵死不肯。女子嫁人,無非夫榮妻貴,後半生有靠。我入宮,該有的都有了,還少了許多煩心的事。”
趙恆就道:“你們這樣的人家,往來也是書香門第,你哥哥是狀元,弟弟是狀元,妹夫也是狀元,你怎麽沒嫁個狀元?”
陳大車就道:“官家才是天底下最大的狀元啊。再說,狀元多了,就不稀罕了,何況也不是每個狀元都年輕俊俏的。”
陳大車說得開心,趙恆卻看到她身後的侍女急得把臉都擠歪了。就覺得她既大膽,又有趣。但她又是頭一個發現趙恆想要隱瞞的真相的人。
所以她看著趙恆頻頻看向那邊水榭處時,就道:“其實你應該跟她去賞花的,跟我待在這裏下棋,你也無趣,我也無趣。你看,不知道走神多少次,下幾局輸幾局,一點意思也沒有。”
那邊是劉娥與楊媛正在水榭邊喂魚,這日就是楊媛邀著陳大車與劉娥賞花喂魚,三人正玩著,皇帝過來,卻隻叫陳大車與自己一同在亭中下棋,讓楊媛與劉娥自去玩。
趙恆也不禁詫異,問她:“你怎麽看出來的?難道朕真表現的這麽明顯嗎?”這段時間他也去曹氏、杜氏處,賞賜也差不多,眾人皆沒看出來,怎麽陳大車就看出來了?
陳大車就指著棋盤道:“你又輸了。”
趙恆摸摸鼻子,他坐下來就一直輸,也不知道輸第幾盤了,他也不在意:“哦。這第幾局了。”
此時亭中也就兩人,侍從皆站在亭下,因此兩人說話,也是直白。
陳大車歎息道:“我以前聽說,你怎麽會當別人看不出來,你的眼睛乘人不備時就看她,人多時故意避免看她,人群中隻要有她,你整個人全身上下就無不透著愉悅,都在告訴人你愛著她,甚至連身上都帶著她的味道……”
趙恆不禁聞了聞身上,詫異:“什麽味道,她屋裏並沒有薰香。”
陳大車就道:“味道就是味道,並不能明白說出來,卻能感覺得到。所謂‘氣味相投’便是這個道理,難道是兩人薰一樣的香不成?”
趙恆就問:“難道這不是說兩人個性情誌趣相投,竟真是氣味相投?”
陳大車就道:“可不是,若是那樣,那詞就當是性情相投,如何竟還有個氣味相投,那自然說的就是氣味了。也不是香,也不是臭,每個人自然都是不一樣的氣味,有的相投,有的就是不相投。”
她之所以自請入宮,一來是傾慕宮中秘閣藏書,二來也是為了逃避家裏人安排的親事。而令她最後走出這一步的,卻是之前她母親要帶著她去各世交之家相看的時候,讓她感覺那些老夫人的宅子透著讓她不喜歡的氣味,而她無法想象將自己的一生,鎖於這樣的宅院中,因此才求了兄長,毅然入宮。
趙恆問她:“你既看出來了,為何還願意與她往來,你就不嫉妒?”
陳大車剛開始懷疑的時候,正是皇帝頭次去她那裏,就慫恿她多與劉美人、楊才人等往來,此後就留心觀察,看出詳情,聞言就笑道:“我有什麽好嫉妒的?嫁個注定三宮六院的皇帝,若要當妒婦,還不得先把自己氣死。”
就算要當妒婦,那也得是正宮皇後才有這個資格,她不過是個貴人而已。陳貴人想,她原本就不是為了爭皇帝的寵愛才進宮的,有這吃醋的功夫,還不如去秘閣多看幾本書,多研究些好吃的給自己吃。人生苦短,不過百年。要麽做些有意義的事,要麽做些開心的事,豈不更好。
趙恆點頭:“可惜未必人人如你這麽想,朕也不想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陳大車冷笑:“官家何必掩耳盜鈴,您要沒這麽多女人,就不會有這麽多紛爭了。”
趙恆苦笑:“並不都是朕想要的,有些是父母的好意,有些……”
他也沒說下去,就站起來,向外走去。
陳大車就高聲道:“楊娘子,你過來陪我下棋吧,跟官家十局十勝的,太沒意思了。”
楊媛迴到亭中坐下,看著與皇帝劉娥站有一起喂魚,忽然問陳大車:“我怎麽才能跟你一樣,心平氣和。”
陳大車搖頭:“你是你,我是我,每個人都不一樣,隻能活成自己的樣子,活不成別人的樣子。”
楊媛卻看著劉娥,道:“我想活成她那樣,能嗎?”
卻見陳大車搖頭:“不能,他既有了一個她,又何必再要一個她。”
楊媛沉默,她的眼睛仍然看著皇帝與劉娥在一起說話,忽然就說:“你說,他們在說什麽呢?”
陳大車道:“你想知道,為什麽不去問他們?”
楊媛哪裏會去討這個沒趣,又看了一會兒,歎道:“你說,這一天天的,他們怎麽就有說不完的話呢!”
陳大車已經煩了,站起來道:“話不投機半句多,話若投機了,說一輩子都說不完。”
楊媛看著陳大車走下去看花,怔了一下,醒悟到自己的失態,輕歎一聲,也跟著下去。
趙恆其實想法每天都在變,他一方麵想著讓劉娥不要這麽快露頭,免得成了眾矢之的,但一方麵,自己又克製不住去找她,還怕她寂寞,拉了楊氏與陳氏來陪她,又想讓楊陳兩人打掩護,自然就很快被楊陳兩人看了出來。但這兩人一來也是心領神會,知道有意讓她們幾個蜀女互為援引,且劉娥深得聖寵,與她交好大有裨益;另一方麵皇帝肯信任自己,又是何等的機會。楊媛有一爭之心,陳大車得了皇帝賞其秘閣觀書,自然也願意配合。
趙恆自以為安排得宜,所以剛開始有些謹慎,後來就漸漸忘形,帶著劉娥各處遊玩,有時候也拿朝政的事同她抱怨。他原來是覺得在孝期內,大臣們每天討論著先帝的葬禮服製,尊號,各種追封,分封,聽著他們一個個字地吵,感覺就夠勞心了。以為等這些過了,事情會輕鬆些。誰知道如今麵對著的就是各種內憂外患……
“契丹擾邊、黨項人在銀州作亂、西川劉旴兵亂,太白星犯太微星……”他細數著這些事,眉頭就皺了起來。
劉娥聽到後頭,不禁笑了:“連太白星都來惹事了,怪不得官家忙。”
趙恆歎道:“如今還要大赦天下,所有死囚的名單重新審核。明年要開科舉,諸國來使要朝賀,每件事情都要用到錢,可各州還要求天恩減稅……現在想想,每天聽他們吵封號爭儀製是多麽省心的事了。橫豎是會吵個結果出來的,朕不操心啊。可這些國計民生的事情,牽一發而動全身,朕這裏一句話,就是千萬黎民的禍福相依。小娥,朕是心累啊。”
劉娥就勸他:“幸而還有文武百官相助,官家可以多倚重他們一些。”
趙恆點頭:“那是自然,可是有許多事,還得自己拿主意。”他也知道自己對政事上才具不足,因此每日都召學士庭經講座,學曆朝曆代君臣之道。可是朝臣們心思各異,明著是給皇帝講學,其實暗中都希望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皇帝,以潛移默化皇帝的想法。這樣的想法,皇帝能夠明白,可這樣的做法,皇帝卻不願意接受。他學習經典,學習聖賢之言,明君良臣的典故,是要為已經所用,誰願意一件事,一本書,被今天這個人這麽說,明年那個人又那麽說,他不但要自己分辨出這書中真正的意思,還要去想對方這種解釋背後的潛意思是什麽,這樣自然弄得自己更累了。但卻又放鬆不得。他與劉娥素來無話不談,自然也向她抱怨了幾句。
劉娥聽著他抱怨,也替他難受,本來朝政就夠累人了,還要多這些心思。心裏想了想,就建議道:“既如此,不如叫他們一起編書,有什麽想法,在編書的時候就吵明白了,定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釋方式來。既然他們自己都吵明白了,都能夠接受,那官家對這些事情,也有個章程依舊,哪怕他們將來意見不一,也可拿這個同他們說。”
這倒是個好主意,趙恆撫掌道:“唐太宗說:‘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我記得父皇也編過太平禦覽,如今就讓他們編類似《貞觀政要》這種曆代君臣事跡,朕也看看,到底如何做好一個皇帝,前人又是怎麽做的。”
劉娥說:“誰也不是生來的明君英主,隻要心懷仁德,明白曆代得失,學著做,自然就能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當下趙恆於次日,就令素日負責給他講學的幾個大臣,如王欽若、楊億、孫奭等一同編修曆代君臣事跡,王欽若等商議了十餘日之後,擬定了一個章程,擬取材以正史為主,間及經書、子書,而小說、雜書一律不收;錄以人物、事類,不及其餘,側重唐至五代的群臣實錄。
這日劉娥正在調香,忽然壽成殿有人過來說,是皇後請她去喝茶。劉娥詫異,這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皇後為人清冷,不愛熱鬧,除正日子受妃嬪之禮外,平時並不大召妃嬪們。也不知道她這是單召自己一個,還是召了旁人。也來不及打聽楊陳兩人是否去了,當下隻與身邊侍女交代一聲,忙過去了。
劉娥來時,就見著一名尚宮請她先在前殿相候,過了片刻,方請她了後殿去。
劉娥進來,皇後正叫人煮著茶,見人來了,就叫人坐到她身邊去,笑道:“往日眾位姐妹在前殿相見,雖然熱鬧,但卻不曾獨處,也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我想著,今日叫你來,也單獨說說話,更親近些。”
劉娥答應著坐下來,皇後握著她的手,細看她容顏,歎息:“你卻是如何保養的,竟是明媚如二八少女,我自養了四郎之後,這身體就大不如前了。如今竟不敢照鏡子了。”
劉娥也覺得握住的手有些涼,竟似有些寒症了,當下委婉道:“聖人何出此言,妾蒲柳之姿,何堪聖人謬讚。聖人如花容貌,冰肌玉骨,實是仙人之姿。”
皇後搖頭笑道:“什麽冰肌玉骨,不過是體有寒症罷了。”
劉娥就道:“太醫院盡多國手,為聖人調理,也是小事一樁。”
皇後搖頭:“治得了身,治不了心,自四郎出事以後,我這心裏一直放不下,睡不好,才漸成症候。”
劉娥不知其用意,小心迴答:“聖人年輕,將來再懷龍裔,自然就好了。”
皇後苦笑:“我恐官家如今厭了我,另有新人。”
劉娥心中一驚,這可不是皇後能與妃嬪說的話,她們不過是第一次坐近了說話,這話就顯得有些交淺言深,當下忙道:“聖人至尊,誰人能比。”
皇後緊緊盯著劉娥:“官家的心意變了,縱是皇後又能如何?”
劉娥俯首不敢答。
皇後問:“劉娘子,你來告訴我,我怎麽辦?”
劉娥沒有抬頭,隻道:“聖人何必多慮,官家的心意,從來不曾變過。”
皇後忽然就笑了:“但願如你所言。”
劉娥垂首等著她下一句話,卻見皇後久久不言,等了半晌,也沒看到皇後做了什麽示意,就有宮娥走到劉娥身邊,劉娥會意,就辭了出去。
劉娥心中疑惑,就跟那宮娥慢慢出去,閑閑問:“我看聖人今日心情甚好,可是有什麽歡喜之事?”
那宮娥推說不知,劉娥又問聖人今日喝的是什麽茶,那宮娥也說不知。劉娥料得這宮娥必是約束過的,當下有意又問了幾句皇後之事,那宮娥俱不敢答。劉娥忽然又轉而問起院中的花木來,那宮娥鬆了口氣,忙迴答得多些。就問得劉娥又問:“曹娘子是什麽時候來的?”
那宮娥不提防,順口答:“曹娘子在您後頭來,如今已經進去了。”
劉娥笑道:“那如今是杜娘子在等在外頭了?”
那宮娥就道:“是,剛來。”她說了這句,似有些迴醒過來,神情也有些警惕。
劉娥就道:“昨日還與陳娘子一起呢,她推薦了我一個香方甚是不錯,還分了些給楊娘子,不曉得杜娘子與曹娘子感不感興趣。”
那宮娥就道:“這些奴婢卻是不知。”
當下就說了些別的話岔過去,劉娥迴到梧桐院,心裏就猜想今日皇後忽然召諸妃嬪,又是挨個輪流著單獨說話,卻不知是什麽意思,再迴想她的話,心中暗忖,難不成是皇後看出了什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