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嬤嬤迴宮沒幾天,二皇子玄佑又得了風寒。秋冬之交,本就容易受寒,郭熙初時也不以為意,隻叫了太醫趕緊看好,免得誤了承天節。
誰知道這病卻一時不見了,太醫用藥好幾日,玄佑病勢不未退,反而陷入高燒狀態,暈迷不醒說起胡話來,令得郭熙憂心異常。
“燕兒,”郭熙道:“看玄佑的病勢,怎麽會越發重了呢。看來莫說承天節前難以痊愈,隻怕這個時候,要不得不稟告官家了。隻是一拖過了承天節,咱們就沒機會在玉宸殿那個孩子出世前,將玄佑冊立為太子了。”
燕兒勸道:“聖人請寬心,不管立嫡立長,咱們小皇子都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更何況,那邊生下個什麽還不知道呢!”
郭熙心中卻是不安:“玄佑的事一天未定,我心裏頭就不安。前朝有多少宮中爭亂,皆因為儲位未定而引起。將來皇子多了,玄佑的將來,後患無窮啊!”
其實她並不知道,玄佑之所以病勢不減,皆是因為在重陽節上沒背好書,被她遷怒催促,小小人兒壓力太大,這才病了的。
玄佑的乳母見皇子學得苦,在皇後問她情由的時候,不由為皇子求情,道:“聖人,二郎畢竟還小,也是讀書太苦之故。”
郭熙頓時惱了:“還小?他都七歲了,連一首詩都背不下來。這般懶怠,你還敢說她讀書太苦。我看,皆是你們素日縱容著他們了。”她待要發作,卻顧忌著皇後體統,隻得將惱怒之意壓下,道:“想你照顧二皇子這麽多年,辛苦了,也該迴家去和家人團聚了。你去收拾一下,我賜你百金,過幾日就出宮吧。”
那乳母大驚,跪下苦求:“聖人,二郎還小,求聖人讓奴婢再照顧他……”
郭熙卻淡淡地道:“你放心,你服侍我兒一場,我自不會虧了你,不但賜你金帛,還會給你丈夫升官,給你兒子進學!”
那乳母淚流滿麵地磕頭:“奴婢舍不得二郎,聖人,奴婢抱了他七年啊,奴婢都不記得自己的兒子長什麽樣了,可奴婢每一夜都是抱著二郎的,他晚上會蹬被子,他晚上會口渴……”
郭熙微微俯下身,看著這膽大忘形之人:“我才是二郎的母親,你不過是個奴婢罷了,不要忘記你的本份。”
那乳母見了她神情,竟駭到不敢再作聲,隻僵硬著磕了頭,跌跌撞撞地下去了。
見郭熙按著頭歎息,塗嬤嬤走到她身邊替她按摩,勸道:“聖人別急,孩子要慢慢教的。”
郭熙歎道:“我如何能不急,眼看楊氏那邊的孩子都要……”說到這裏,又將話咽了下去。
塗嬤嬤見她憂愁,心中不免暗暗有了算計。她看著眼前的人,心中充滿了驕傲。她將她從一個嬰兒,養成到懂事可愛的小姑娘,直至如今母儀天下的皇後。她是她一生的驕傲與榮光,她就算拚上性命,也要將所有擋著她路的人都除了去。
她之前擅自作主,被郭熙逐出過。但她並不認為自己錯了,而隻認為她的小主子太過純良。而如今她又將她召了迴來,就是意識到,她的作法是對的。
而她迴來,自然就是要繼續自己的做法,教所有令她煩惱的人和事,都除了去。
忽然門外有人進來,道:“阿翁來了。”
郭熙知道是劉承規來了,心中暗惱,她入主中宮以來,知道劉承規得勢,也明裏暗裏拉攏過,沒想到這人竟然一直油鹽不進。可一迴頭,卻替劉娥那邊照應周到。她自然知道,劉承規也不見得看上劉娥,他肯替那邊照應,自然還是因為皇帝的吩咐。可是她責怪不著皇帝,卻能遷怒於一個內宦。
郭熙心中,其實還是有些踞傲的,內宦一流,她也是不假以辭色的。
劉承規此來,是為了裁撤宮人的事來請示。郭熙就道:“你既這麽忙,有些不必要的事,也別太過了。我幾迴找你都說有事,想是哪裏忙去了?”
劉承規知道她是拿自己最近為劉德妃封妃與楊媛懷孕的事忙碌而遷怒,哪裏敢應,隻道:“迴聖人,老奴最近一直在為秘閣藏書編書目的事在忙。”
郭熙一怔:“什麽書目?”
劉承規就道:“國朝以來,收了前朝各國的秘藏書庫,匯集到秘閣去,隻是來源各不同,雖然都按原來的順序擺放,但若要用到,迴迴還得逐一尋找。因前些時候,王大學士要修書,常來查閱,甚不方便。老奴想著就把以前管理內藏庫時的方法也用到秘閣整理上,將東西分門別類,記錄在冊,把秘閣的書都一一登記下來,這樣將來要找什麽書,先往這書目冊子上找,就方便得多。有些古本秘本,也能減少翻找帶來的破損。隻是這項工作細碎繁雜,又不好叫別人做,因此老奴不免有些分心於此。”
郭熙聽了這話,不但沒有消怒,反而更不悅了:“這原不是你的事,你攬這樣的事來做什麽?修書修史,這是朝堂大臣們的事,你隻不過是個內宦,把宮裏的事做好,才是你的本份。”說到這裏,不由冷笑道:“我的話,你大約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本朝有一個王繼恩就夠了。不需要高力士,也不需要李輔國。”
劉承規聽得這話,哪裏敢受,忙跪下道:“老奴絕對沒有這樣的非分之想,聖人這樣的話,老奴擔不起。”
郭熙心裏也悔了,隻強笑道:“我不過說說罷了。阿翁何必如此認真。嬤嬤忙扶了阿翁起來。”
塗嬤嬤見狀笑著打圓場,扶了劉承規起來,親自送了出去,又忙著塞上禮物。劉承規知道若是不收,反而不好,隻得收了,心中卻是鬱氣難解。
他知道皇後對他的看法,皇後背後曾經把他比成李輔國,說他比王繼恩還有野心。王繼恩不過想著拜將封侯的富貴,可他劉承規卻妄想著製訂衡器,插手修史立書,這是大人君子立德立言的領域,他一個閹人如何能配。
皇後這話,自然是私底下說的,可是他既然知道皇後對他不喜,又如何沒有點防備的手段。
作為主管皇城司的人,他知道的,其實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多。可他也明白,過多的秘密,隻能一輩子封死在自己的肚子裏,才最安全。越是掌控非份的權力,越不能越雷池一步。
他雖然極力說服自己,皇後是君,是主,他這個刑餘之奴,受幾句岐視又算得了什麽,但終究這心裏的意氣不平,難解難消。他隻能走到秘閣去整理書籍,也隻有在書中,他才能夠忘記自己的隱痛,而盡情暢快於書中的世界。
不想他走到秘閣時,就見著一女子也在,不由一怔,忙上前行禮:“見過陳娘子。”
貴人陳大車素來愛看書,進宮之後,就得了皇帝許可,常來秘閣借書看。她對劉承規的書目讚不絕口,之前諸人要找書查書,隻能憑借著自己的記憶力去找。後來劉承規就仿《漢書·藝文誌》的方式專修書目,卻是開人之先,令得查閱書目得了許多便利之處。
陳大車又知道劉承規前些年主持新訂了衡器,自唐末以來,五代十國征伐不止,錢糧衡器都各自混亂,如今天下太平,這衡器重訂,也是一大功勞。前不久皇帝北巡,要重修天雄軍城壘,劉承規也奉命前往傳授經畫,迴來後就建議增加環州木波鎮之戍兵,以便應援諸路。
此人雖是內宦,但一派清雅氣度,胸有籌略,故陳大車不以尋常內宦視之,忙道:“先生有禮。”
宮中諸人,親熱的叫阿翁,客氣的稱官職,討好的叫祖宗,卻唯有這陳貴人叫他做先生。
劉承規心中鬱悶之氣,竟忽然就消了,笑道:“不敢當,陳娘子勿這般稱唿了,老奴擔當不起。”
陳大車道:“學有先後,達者為師。先生在學問上教會我很多,我稱一聲先生並不為過。”
劉承規苦笑一聲:“貴人言重了,我……終究隻是一個宮中的奴才而已。”
陳大車敏感地問:“先生何以忽然灰心喪氣?”
劉承規卻搖搖頭,不肯多說。
陳大車見他不說,也沒有追問,隻點點頭走過去。
劉承規忽然道:“官家叫我助王學士修書,我、原是不敢領受。”
陳大車詫異:“先生說的哪裏話,可是聽了什麽閑言閑語?但以先生今日的地位,恐怕普通人說什麽,也不會影響到您。”劉承規掌皇城司、內藏庫,雖為內宦,權柄卻大,何以有此退縮之舉。
劉承規卻歎道:“修史曆來是至清至貴之事,非出身名門,舉世同欽的博學大儒不能為,我畢竟是個宦者,敢肖想製訂衡器,修史立書之偉業,乃是失了本分。恐清議非常,連累官家與王學士。”
陳大車卻皺眉道:“我以為先生應該是個不俗的人,何以用世俗的眼光看事情。先生不過是生逢亂世,年幼不能自主的時候,為了謀生而受此慘事,又何曾是你的過錯。如今你能夠努力奮進,修文習武,建功曆來不下於士大夫,其之難,更甚於士大夫。你執掌皇城司、內藏庫時井井有條,更有曾經平定民亂、治理黃河、修訂秤法等功勞……”
劉承規聽到她曆數自己的功勞,心中又愧又激動,道:“陳娘子,老奴不過低賤之人,哪裏敢當。”
陳大車素來思維有異於常人,她自己這輩子就從來不顧人言而活,哪裏又見得他這樣,隻道:“所謂布衣傲王侯,學問從來就是超越身份的。否則的話,人還要努力做什麽?人努力了,做到了超於身份的成就,就能得人之敬。若再有人拿身份說事,不是你低賤,是他自己低賤。”
劉承規一驚,忙道:“娘子慎言,仔細傳入他人耳中,倒連累娘子。”
陳大車頓了頓足,道:“我言盡於此,你自己思量吧。”說著轉身離開。
她本與楊媛約好了後苑賞花,兩人相見,楊媛見她神情有異,問了她,她就把方才的事說了,又道:“唐末至本朝開國,這其中百多年爭亂不休,那些大人先生們,做好自己的本分了嗎?他既然有這樣的才能,有這樣的貢獻,卻因為他的苦痛而貶低輕視他,那就有失公道。”
楊媛不由歎道:“大車姐姐當真是個純粹的人,這般從心而活,這樣的話,也就你才會說。”
陳大車卻道:“人生一遭,匆匆數十年光陰,轉眼而逝。縱這世上有許多不如意,可我隻想從心而活。”
正說著,見一個小內侍走上來,道:“娘子,該喝藥了。”
楊媛皺眉:“討嫌得很,悶在宮裏天天喝藥,好不容易能夠出來走動走動,又催過來。”
陳大車勸她:“為了孩子,藥還是得繼續喝的。”又說起這幾天時氣不好,太後都病了,她娘家妹子郭夫人進宮來探望,如今正住在宮裏。
說著就拉著楊媛的手,走進亭子裏。
這時候就有一個小內侍提著食盒上來,放到石桌上,打開蓋子,從裏麵拿出藥壺,倒了一碗藥出來。那藥壺外頭還用布包著,保著溫,此時倒出來還是冒著熱氣。
陳大車見楊媛不愛喝藥,接過了藥笑著哄道:“這藥終究是要喝的,閉上眼睛一氣灌下去就成了。再漱個口,吃點蜜餞就成。”
她端著藥遞給楊媛時,忽然覺得氣味有些不對,見楊媛端著藥已經遞到嘴邊,電光火石間不及多想,忽然抓住了藥碗,道:“且慢。”
楊媛嚇了一跳,隻嗆進一小口,哪裏敢再喝,由著陳大車奪過藥碗端到她麵前,低頭聞了聞,問楊媛:“太醫今天改藥方了嗎?”
楊媛一怔,看向那小內侍閻文應,道:“文應,太醫可改過方子。”
閻文應也嚇了一跳,忙搖頭:“不曾聽說過。”
陳大車就放下藥碗,道:“叫太醫,去查查這藥裏有什麽。”
眾人都嚇了一跳,拿藥碗的拿藥碗,扶楊媛的扶楊媛,一直將她扶迴玉宸殿,又請了太醫來診脈。
幸而楊媛隻是不小心喝了一口進來就嗆出去了,太醫診了脈,隻道有些受驚,倒是無礙的。隻是卻在這藥中,驗出了碎骨子和鱉甲,都是滑胎之藥啊。
劉娥匆匆趕來,聽了這事,隻叫萬幸,對陳大車道:“幸而妹妹機警,隻是妹妹怎麽知道這藥裏有古怪?”
陳大車卻是無書不讀,兼又喜歡研究食譜,藥膳,尤其鼻子天生靈敏,許多藥方過目不忘,許多藥物的氣味對她來說極為明顯。她也隻道:“我隻是聞到這藥的氣味不對,似乎與昨日的不一樣,所以當時也是疑惑。結果拿過來一看,發現顏色也比昨日的淺些。嗯……對了,昨日藥中有砂仁的氣味。”
旁邊的張太藥就道:“陳娘子果然是極通的,砂仁有安胎之用,這幾日楊娘子用的藥中,就有砂仁。今日這藥中,卻有鱉甲。”
陳大車恍然:“怪不得這氣味有些腥氣……”鱉甲乃活殺鱉而取甲製成,自然隱隱有些腥氣,也虧得是陳大車嗅覺得靈敏,這才有些感覺。
楊媛驚魂初定,聽著她們討論,詫異地問:“我看著都是黑乎乎的顏色,氣味都是怪異難聞的,你怎麽分出來的?”
陳大車很自然地道:“懂藥的人自然分得出來。”
劉娥卻也有些不懂,道:“我往日聽人說書,說給人下胎,用的是什麽紅花麝香,沒想到妹妹博學,居然還能辨得出鱉甲來。”
陳大車掩口笑:“那不過都是不懂醫的人,編出來的市井流言罷了。這蕃紅花就是大染料,若用了,連鍋碗湯勺都是紅色的,哪會看不出來。那麝香更是氣味衝天,量少了沒用,量多一些,隔著道牆都能聞到。況紅花來自西域、麝香須得有鹿苑,源頭便是難得,使用上更是百種弊端。”就又指了楊媛那藥中,不但有鱉甲,更有碎骨子,即為是淡竹葉的根,藥典上列為墮胎催生第一,故名“碎骨子”。淡竹葉是隨處可見的東西,河邊牆下都有,民間常用來治咳嗽,此物來源方便,色味俱淡,效用最厲害。
那張太醫就讚道:“陳娘子果然是博聞強記,無所不通。”
劉娥就問張太醫:“你可能查到禦藥房有誰取用這些藥嗎?”
張太醫忙拱手:“正如陳娘子所說,這幾種藥是民間易得之物,便是不用禦藥房取藥,從外頭私自帶進來也是方便的,隻怕無從查起。”
楊媛就道:“宮中內外不許私自交通,宮門盤查甚嚴,有誰能夠帶藥進宮不被查到的?”說到這裏,心中就有所疑,與劉娥相視一眼。
劉娥就問:“今日送藥的人,可問出什麽來了?”
楊媛的侍女倩兒就道,那小內侍原是每日送藥的,今日送藥過來時,路上正遇著兩個小宮女嬉鬧從一個宮殿裏忽然跑出來,差點撞著他。他隻一閃,結果那人摔倒在他麵前,那後來的小宮女喚他去扶,他便放下手中的食盒去扶,想是就是那時被人換了食盒。如今已經叫人押著他去那處宮殿找那兩個宮人了。
劉娥與楊媛對望,均是搖了搖頭,情知此時再去,哪裏找得著人來。隻是此事,卻不能這樣作罷。
劉娥就道:“今日官家下朝,我必會向他稟明此事。”
陳大車卻道:“便是查出此事,又能如何,難道官家還會……”
難道官家還會處置了背後那人不成?三人眼神對視,心照不宣。
劉娥卻站起,肅然道:“後宮此風不可開,否則的話,人人自危。不管是誰伸出的手,這手,便要斬了。”她與皇後彼此互不侵犯,便是皇後此前用心計阻止她封妃,那也是用得陽謀,她也還之以陽謀。可是若是宮中開始有這種陰私手段,那就是破了這道底線了,她相信皇帝容不得,她,更容不得。
而此時郭熙正在壽成殿中,看著皇子玄佑背書,不想玄佑背得磕磕巴巴,叫她心頭火起,正在斥喝。就見著塗嬤嬤慌亂地進來,朝她連使眼色。
郭熙見狀,就讓人將玄佑帶出來,這邊屏退左右,隻留下塗嬤嬤。
那塗嬤嬤見人去了,忽然跪在郭熙麵前,道:“聖人,老奴給聖人惹禍了,請聖人治罪。”也不待郭熙問話,就自己將事情說了出來。
郭熙看著塗嬤嬤,一言不發,此時室內隻有她二人,這份寂靜令得格外不安。
塗嬤嬤心中害怕,卻道:“是老奴該死,這種罪孽原是該老奴一身擔當。聖人是賢德之人,這種事最好從頭到尾都沒聽過才好。隻是老奴無能,恐如今要連累聖人。此事老奴自會了斷,隻與聖人說一聲,將來有人問到聖人,聖人心裏也好有個準備。”
郭熙卻冷冷一笑,聲音寒冷:“什麽叫自會了斷?你以為宮裏是什麽地方,你以為你一死,就能夠一了百了嗎?你是我的人,此事終究還是要落到我的頭上來的。”
塗嬤嬤心中無限恐懼,她真的怕極了,她沒想到,在府裏東宮可以無往而不利的事情,在宮中居然就失去了。她牙齒都在打顫:“可聖人是真不知情,待老奴一死,他們就算指證,也是沒有證據。聖人是皇後,有嫡子,就算有人想陷害您,終究朝堂上還有大臣不會坐視不管的。”
郭熙知她心存死誌,她蹲下去抓住塗嬤嬤,冷冷地道:“你不能死,你要死了,我更說不清了。”
塗嬤嬤俯首,不敢說話,心裏卻是越來越怕,忽然抬頭,想說什麽,卻看著郭熙的眼神卻是看似沉靜如水,但卻似藏著波瀾萬丈,有一種極危險的感覺存在著。她對皇後是極了解的,可此時的皇後,卻讓她根本不敢張口說話。
郭熙看著塗嬤嬤,她覺得她是應該憤怒的,這個老奴擅自作主,做事滿是破綻,她應該處置了她,斥責了她才對。可她的心裏卻是明白,正是因為她會擅自作主,她才會召她迴宮。她的擅自出手,她的思慮不周,甚至從她讓她迴宮時,她就已經是考慮在內了。
那日越王妃李阮的話,其實是正打中她的心。那一刻,她陡然在腦海中,轉過了千萬個出手的計劃,可是想得越多,她反而越沒有著落點。說實話,她這一生思慮周全,但其實並沒有自己動手過。天底下任何事,都是有破綻的,天底下大多數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一刹那間,閃過恨不得毀滅對方的惡念,而基本上都會在思慮再三以後放棄掉。因為普通人會去想為這一刻惡念得償付出的代價,以及是否有能夠全身而退的計劃。而通常二者都是無解的,最終不得不選擇放棄、遺忘和諒解。
而位置越高,可能行惡的代價越低,因為她隻要一個念頭,就會有無數的人,願意為博他(她)們一歡而付出代價,所以她一開始是恐懼這種權力的,她害怕因經不起誘惑而失去對自我的克製。那時候她是自信的,也是驕傲的。
可是隨著劉娥越來越得寵,她越來越明白皇帝的心原來不在她的身上,而她最後恃以克製的底線,她的兒子也表現不如她期望,直至劉娥封妃、楊媛懷孕,她那個最後克製自己的底線,也繃斷了。
她想了很久,每夜裏都睡不著,她環顧四周,竟覺得自塗嬤嬤一去,身邊就無可用來替她做這件事的人了。或許其中是有的,但是她不敢冒險。這種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她天性謹慎,不敢冒險。
所以她以身體欠安,相信乳母的名義,將塗嬤嬤重新召入宮中,她不知道塗嬤嬤會怎麽做,她也不敢去具體想。她隻是將自己的煩惱傾吐給塗嬤嬤,她相信塗嬤嬤會明白,會懂得替她出手的。
這段時間她沒有再讓戴氏來請安,隻說是體諒戴氏身體不好,而她身邊的侍女們,也很知機的不敢在她麵前提起戴氏。她什麽也沒說,但她把塗嬤嬤重新叫迴宮裏時,她知道,她是愧對戴氏的。
這個叫茜草的丫鬟,從小跟著她一起長大,忠心耿耿地侍候著她,完全沒有二心,雖然呆了些,卻用著放心。塗嬤嬤當時害了三郎,她當時知道的時候,是盛怒的,是羞愧的,是努力搶救過的,是為此大病一場的。
她一直以為,那個罪魁禍首是塗嬤嬤,她沒有處置塗嬤嬤,隻不過是念在她是自己的乳母。可如今六年過去了,當她決定再召塗嬤嬤進宮的時候,她才不得不麵對那個被自己內心強行壓下去的真相,真正要殺死三郎的,是她郭熙。
塗嬤嬤不是殺人兇手,而隻是她的一把刀。
她身為皇後,不必親手做一件害人的事,甚至不需要親口去吩咐別人去殺人,身為上位者,起心動念,就是在殺人。
當她認清這一現實的時候,忽然間,她感覺到了一陣輕鬆。人還沒有墮落的時候,想起來格外恐懼,覺得這是比死還可怕的事。可是一旦承認自己已經墮落的時候,反而有一種掙脫禁錮的快感。
塗嬤嬤擅自出手,卻遭遇失敗,這於她來說,是最可怕的。她這個皇後,處在了最危險的時候。可她此時明明知道自己很危險,不知怎地,卻像是有一種格外的興奮感。這讓她想起十餘歲的時候,父親帶著她們兄妹幾個去爬山,經過一個吊橋的時候,橋晃得格外厲害,已經走到另一頭的大哥還在嬉笑搖晃,她幾個弟弟妹妹嚇得失聲尖叫,她也怕得厲害,她一邊想著我若是掉下去怎麽辦,這種想法是和她的弟弟妹妹們一樣的,可另一邊,她卻因為這種危險的處境又有一種極度興奮的感覺。那種感覺可真美妙,讓她在弟弟妹妹們都過橋以後,幾番還想迴去重走一次,甚至是叫大哥再繼續搖晃給她那種危險的感覺。
她緩緩地道:“既然事已至此,我隻有把事情做絕,我們才能絕處逢生。”
誰知道這病卻一時不見了,太醫用藥好幾日,玄佑病勢不未退,反而陷入高燒狀態,暈迷不醒說起胡話來,令得郭熙憂心異常。
“燕兒,”郭熙道:“看玄佑的病勢,怎麽會越發重了呢。看來莫說承天節前難以痊愈,隻怕這個時候,要不得不稟告官家了。隻是一拖過了承天節,咱們就沒機會在玉宸殿那個孩子出世前,將玄佑冊立為太子了。”
燕兒勸道:“聖人請寬心,不管立嫡立長,咱們小皇子都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更何況,那邊生下個什麽還不知道呢!”
郭熙心中卻是不安:“玄佑的事一天未定,我心裏頭就不安。前朝有多少宮中爭亂,皆因為儲位未定而引起。將來皇子多了,玄佑的將來,後患無窮啊!”
其實她並不知道,玄佑之所以病勢不減,皆是因為在重陽節上沒背好書,被她遷怒催促,小小人兒壓力太大,這才病了的。
玄佑的乳母見皇子學得苦,在皇後問她情由的時候,不由為皇子求情,道:“聖人,二郎畢竟還小,也是讀書太苦之故。”
郭熙頓時惱了:“還小?他都七歲了,連一首詩都背不下來。這般懶怠,你還敢說她讀書太苦。我看,皆是你們素日縱容著他們了。”她待要發作,卻顧忌著皇後體統,隻得將惱怒之意壓下,道:“想你照顧二皇子這麽多年,辛苦了,也該迴家去和家人團聚了。你去收拾一下,我賜你百金,過幾日就出宮吧。”
那乳母大驚,跪下苦求:“聖人,二郎還小,求聖人讓奴婢再照顧他……”
郭熙卻淡淡地道:“你放心,你服侍我兒一場,我自不會虧了你,不但賜你金帛,還會給你丈夫升官,給你兒子進學!”
那乳母淚流滿麵地磕頭:“奴婢舍不得二郎,聖人,奴婢抱了他七年啊,奴婢都不記得自己的兒子長什麽樣了,可奴婢每一夜都是抱著二郎的,他晚上會蹬被子,他晚上會口渴……”
郭熙微微俯下身,看著這膽大忘形之人:“我才是二郎的母親,你不過是個奴婢罷了,不要忘記你的本份。”
那乳母見了她神情,竟駭到不敢再作聲,隻僵硬著磕了頭,跌跌撞撞地下去了。
見郭熙按著頭歎息,塗嬤嬤走到她身邊替她按摩,勸道:“聖人別急,孩子要慢慢教的。”
郭熙歎道:“我如何能不急,眼看楊氏那邊的孩子都要……”說到這裏,又將話咽了下去。
塗嬤嬤見她憂愁,心中不免暗暗有了算計。她看著眼前的人,心中充滿了驕傲。她將她從一個嬰兒,養成到懂事可愛的小姑娘,直至如今母儀天下的皇後。她是她一生的驕傲與榮光,她就算拚上性命,也要將所有擋著她路的人都除了去。
她之前擅自作主,被郭熙逐出過。但她並不認為自己錯了,而隻認為她的小主子太過純良。而如今她又將她召了迴來,就是意識到,她的作法是對的。
而她迴來,自然就是要繼續自己的做法,教所有令她煩惱的人和事,都除了去。
忽然門外有人進來,道:“阿翁來了。”
郭熙知道是劉承規來了,心中暗惱,她入主中宮以來,知道劉承規得勢,也明裏暗裏拉攏過,沒想到這人竟然一直油鹽不進。可一迴頭,卻替劉娥那邊照應周到。她自然知道,劉承規也不見得看上劉娥,他肯替那邊照應,自然還是因為皇帝的吩咐。可是她責怪不著皇帝,卻能遷怒於一個內宦。
郭熙心中,其實還是有些踞傲的,內宦一流,她也是不假以辭色的。
劉承規此來,是為了裁撤宮人的事來請示。郭熙就道:“你既這麽忙,有些不必要的事,也別太過了。我幾迴找你都說有事,想是哪裏忙去了?”
劉承規知道她是拿自己最近為劉德妃封妃與楊媛懷孕的事忙碌而遷怒,哪裏敢應,隻道:“迴聖人,老奴最近一直在為秘閣藏書編書目的事在忙。”
郭熙一怔:“什麽書目?”
劉承規就道:“國朝以來,收了前朝各國的秘藏書庫,匯集到秘閣去,隻是來源各不同,雖然都按原來的順序擺放,但若要用到,迴迴還得逐一尋找。因前些時候,王大學士要修書,常來查閱,甚不方便。老奴想著就把以前管理內藏庫時的方法也用到秘閣整理上,將東西分門別類,記錄在冊,把秘閣的書都一一登記下來,這樣將來要找什麽書,先往這書目冊子上找,就方便得多。有些古本秘本,也能減少翻找帶來的破損。隻是這項工作細碎繁雜,又不好叫別人做,因此老奴不免有些分心於此。”
郭熙聽了這話,不但沒有消怒,反而更不悅了:“這原不是你的事,你攬這樣的事來做什麽?修書修史,這是朝堂大臣們的事,你隻不過是個內宦,把宮裏的事做好,才是你的本份。”說到這裏,不由冷笑道:“我的話,你大約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本朝有一個王繼恩就夠了。不需要高力士,也不需要李輔國。”
劉承規聽得這話,哪裏敢受,忙跪下道:“老奴絕對沒有這樣的非分之想,聖人這樣的話,老奴擔不起。”
郭熙心裏也悔了,隻強笑道:“我不過說說罷了。阿翁何必如此認真。嬤嬤忙扶了阿翁起來。”
塗嬤嬤見狀笑著打圓場,扶了劉承規起來,親自送了出去,又忙著塞上禮物。劉承規知道若是不收,反而不好,隻得收了,心中卻是鬱氣難解。
他知道皇後對他的看法,皇後背後曾經把他比成李輔國,說他比王繼恩還有野心。王繼恩不過想著拜將封侯的富貴,可他劉承規卻妄想著製訂衡器,插手修史立書,這是大人君子立德立言的領域,他一個閹人如何能配。
皇後這話,自然是私底下說的,可是他既然知道皇後對他不喜,又如何沒有點防備的手段。
作為主管皇城司的人,他知道的,其實比所有人想象中都要多。可他也明白,過多的秘密,隻能一輩子封死在自己的肚子裏,才最安全。越是掌控非份的權力,越不能越雷池一步。
他雖然極力說服自己,皇後是君,是主,他這個刑餘之奴,受幾句岐視又算得了什麽,但終究這心裏的意氣不平,難解難消。他隻能走到秘閣去整理書籍,也隻有在書中,他才能夠忘記自己的隱痛,而盡情暢快於書中的世界。
不想他走到秘閣時,就見著一女子也在,不由一怔,忙上前行禮:“見過陳娘子。”
貴人陳大車素來愛看書,進宮之後,就得了皇帝許可,常來秘閣借書看。她對劉承規的書目讚不絕口,之前諸人要找書查書,隻能憑借著自己的記憶力去找。後來劉承規就仿《漢書·藝文誌》的方式專修書目,卻是開人之先,令得查閱書目得了許多便利之處。
陳大車又知道劉承規前些年主持新訂了衡器,自唐末以來,五代十國征伐不止,錢糧衡器都各自混亂,如今天下太平,這衡器重訂,也是一大功勞。前不久皇帝北巡,要重修天雄軍城壘,劉承規也奉命前往傳授經畫,迴來後就建議增加環州木波鎮之戍兵,以便應援諸路。
此人雖是內宦,但一派清雅氣度,胸有籌略,故陳大車不以尋常內宦視之,忙道:“先生有禮。”
宮中諸人,親熱的叫阿翁,客氣的稱官職,討好的叫祖宗,卻唯有這陳貴人叫他做先生。
劉承規心中鬱悶之氣,竟忽然就消了,笑道:“不敢當,陳娘子勿這般稱唿了,老奴擔當不起。”
陳大車道:“學有先後,達者為師。先生在學問上教會我很多,我稱一聲先生並不為過。”
劉承規苦笑一聲:“貴人言重了,我……終究隻是一個宮中的奴才而已。”
陳大車敏感地問:“先生何以忽然灰心喪氣?”
劉承規卻搖搖頭,不肯多說。
陳大車見他不說,也沒有追問,隻點點頭走過去。
劉承規忽然道:“官家叫我助王學士修書,我、原是不敢領受。”
陳大車詫異:“先生說的哪裏話,可是聽了什麽閑言閑語?但以先生今日的地位,恐怕普通人說什麽,也不會影響到您。”劉承規掌皇城司、內藏庫,雖為內宦,權柄卻大,何以有此退縮之舉。
劉承規卻歎道:“修史曆來是至清至貴之事,非出身名門,舉世同欽的博學大儒不能為,我畢竟是個宦者,敢肖想製訂衡器,修史立書之偉業,乃是失了本分。恐清議非常,連累官家與王學士。”
陳大車卻皺眉道:“我以為先生應該是個不俗的人,何以用世俗的眼光看事情。先生不過是生逢亂世,年幼不能自主的時候,為了謀生而受此慘事,又何曾是你的過錯。如今你能夠努力奮進,修文習武,建功曆來不下於士大夫,其之難,更甚於士大夫。你執掌皇城司、內藏庫時井井有條,更有曾經平定民亂、治理黃河、修訂秤法等功勞……”
劉承規聽到她曆數自己的功勞,心中又愧又激動,道:“陳娘子,老奴不過低賤之人,哪裏敢當。”
陳大車素來思維有異於常人,她自己這輩子就從來不顧人言而活,哪裏又見得他這樣,隻道:“所謂布衣傲王侯,學問從來就是超越身份的。否則的話,人還要努力做什麽?人努力了,做到了超於身份的成就,就能得人之敬。若再有人拿身份說事,不是你低賤,是他自己低賤。”
劉承規一驚,忙道:“娘子慎言,仔細傳入他人耳中,倒連累娘子。”
陳大車頓了頓足,道:“我言盡於此,你自己思量吧。”說著轉身離開。
她本與楊媛約好了後苑賞花,兩人相見,楊媛見她神情有異,問了她,她就把方才的事說了,又道:“唐末至本朝開國,這其中百多年爭亂不休,那些大人先生們,做好自己的本分了嗎?他既然有這樣的才能,有這樣的貢獻,卻因為他的苦痛而貶低輕視他,那就有失公道。”
楊媛不由歎道:“大車姐姐當真是個純粹的人,這般從心而活,這樣的話,也就你才會說。”
陳大車卻道:“人生一遭,匆匆數十年光陰,轉眼而逝。縱這世上有許多不如意,可我隻想從心而活。”
正說著,見一個小內侍走上來,道:“娘子,該喝藥了。”
楊媛皺眉:“討嫌得很,悶在宮裏天天喝藥,好不容易能夠出來走動走動,又催過來。”
陳大車勸她:“為了孩子,藥還是得繼續喝的。”又說起這幾天時氣不好,太後都病了,她娘家妹子郭夫人進宮來探望,如今正住在宮裏。
說著就拉著楊媛的手,走進亭子裏。
這時候就有一個小內侍提著食盒上來,放到石桌上,打開蓋子,從裏麵拿出藥壺,倒了一碗藥出來。那藥壺外頭還用布包著,保著溫,此時倒出來還是冒著熱氣。
陳大車見楊媛不愛喝藥,接過了藥笑著哄道:“這藥終究是要喝的,閉上眼睛一氣灌下去就成了。再漱個口,吃點蜜餞就成。”
她端著藥遞給楊媛時,忽然覺得氣味有些不對,見楊媛端著藥已經遞到嘴邊,電光火石間不及多想,忽然抓住了藥碗,道:“且慢。”
楊媛嚇了一跳,隻嗆進一小口,哪裏敢再喝,由著陳大車奪過藥碗端到她麵前,低頭聞了聞,問楊媛:“太醫今天改藥方了嗎?”
楊媛一怔,看向那小內侍閻文應,道:“文應,太醫可改過方子。”
閻文應也嚇了一跳,忙搖頭:“不曾聽說過。”
陳大車就放下藥碗,道:“叫太醫,去查查這藥裏有什麽。”
眾人都嚇了一跳,拿藥碗的拿藥碗,扶楊媛的扶楊媛,一直將她扶迴玉宸殿,又請了太醫來診脈。
幸而楊媛隻是不小心喝了一口進來就嗆出去了,太醫診了脈,隻道有些受驚,倒是無礙的。隻是卻在這藥中,驗出了碎骨子和鱉甲,都是滑胎之藥啊。
劉娥匆匆趕來,聽了這事,隻叫萬幸,對陳大車道:“幸而妹妹機警,隻是妹妹怎麽知道這藥裏有古怪?”
陳大車卻是無書不讀,兼又喜歡研究食譜,藥膳,尤其鼻子天生靈敏,許多藥方過目不忘,許多藥物的氣味對她來說極為明顯。她也隻道:“我隻是聞到這藥的氣味不對,似乎與昨日的不一樣,所以當時也是疑惑。結果拿過來一看,發現顏色也比昨日的淺些。嗯……對了,昨日藥中有砂仁的氣味。”
旁邊的張太藥就道:“陳娘子果然是極通的,砂仁有安胎之用,這幾日楊娘子用的藥中,就有砂仁。今日這藥中,卻有鱉甲。”
陳大車恍然:“怪不得這氣味有些腥氣……”鱉甲乃活殺鱉而取甲製成,自然隱隱有些腥氣,也虧得是陳大車嗅覺得靈敏,這才有些感覺。
楊媛驚魂初定,聽著她們討論,詫異地問:“我看著都是黑乎乎的顏色,氣味都是怪異難聞的,你怎麽分出來的?”
陳大車很自然地道:“懂藥的人自然分得出來。”
劉娥卻也有些不懂,道:“我往日聽人說書,說給人下胎,用的是什麽紅花麝香,沒想到妹妹博學,居然還能辨得出鱉甲來。”
陳大車掩口笑:“那不過都是不懂醫的人,編出來的市井流言罷了。這蕃紅花就是大染料,若用了,連鍋碗湯勺都是紅色的,哪會看不出來。那麝香更是氣味衝天,量少了沒用,量多一些,隔著道牆都能聞到。況紅花來自西域、麝香須得有鹿苑,源頭便是難得,使用上更是百種弊端。”就又指了楊媛那藥中,不但有鱉甲,更有碎骨子,即為是淡竹葉的根,藥典上列為墮胎催生第一,故名“碎骨子”。淡竹葉是隨處可見的東西,河邊牆下都有,民間常用來治咳嗽,此物來源方便,色味俱淡,效用最厲害。
那張太醫就讚道:“陳娘子果然是博聞強記,無所不通。”
劉娥就問張太醫:“你可能查到禦藥房有誰取用這些藥嗎?”
張太醫忙拱手:“正如陳娘子所說,這幾種藥是民間易得之物,便是不用禦藥房取藥,從外頭私自帶進來也是方便的,隻怕無從查起。”
楊媛就道:“宮中內外不許私自交通,宮門盤查甚嚴,有誰能夠帶藥進宮不被查到的?”說到這裏,心中就有所疑,與劉娥相視一眼。
劉娥就問:“今日送藥的人,可問出什麽來了?”
楊媛的侍女倩兒就道,那小內侍原是每日送藥的,今日送藥過來時,路上正遇著兩個小宮女嬉鬧從一個宮殿裏忽然跑出來,差點撞著他。他隻一閃,結果那人摔倒在他麵前,那後來的小宮女喚他去扶,他便放下手中的食盒去扶,想是就是那時被人換了食盒。如今已經叫人押著他去那處宮殿找那兩個宮人了。
劉娥與楊媛對望,均是搖了搖頭,情知此時再去,哪裏找得著人來。隻是此事,卻不能這樣作罷。
劉娥就道:“今日官家下朝,我必會向他稟明此事。”
陳大車卻道:“便是查出此事,又能如何,難道官家還會……”
難道官家還會處置了背後那人不成?三人眼神對視,心照不宣。
劉娥卻站起,肅然道:“後宮此風不可開,否則的話,人人自危。不管是誰伸出的手,這手,便要斬了。”她與皇後彼此互不侵犯,便是皇後此前用心計阻止她封妃,那也是用得陽謀,她也還之以陽謀。可是若是宮中開始有這種陰私手段,那就是破了這道底線了,她相信皇帝容不得,她,更容不得。
而此時郭熙正在壽成殿中,看著皇子玄佑背書,不想玄佑背得磕磕巴巴,叫她心頭火起,正在斥喝。就見著塗嬤嬤慌亂地進來,朝她連使眼色。
郭熙見狀,就讓人將玄佑帶出來,這邊屏退左右,隻留下塗嬤嬤。
那塗嬤嬤見人去了,忽然跪在郭熙麵前,道:“聖人,老奴給聖人惹禍了,請聖人治罪。”也不待郭熙問話,就自己將事情說了出來。
郭熙看著塗嬤嬤,一言不發,此時室內隻有她二人,這份寂靜令得格外不安。
塗嬤嬤心中害怕,卻道:“是老奴該死,這種罪孽原是該老奴一身擔當。聖人是賢德之人,這種事最好從頭到尾都沒聽過才好。隻是老奴無能,恐如今要連累聖人。此事老奴自會了斷,隻與聖人說一聲,將來有人問到聖人,聖人心裏也好有個準備。”
郭熙卻冷冷一笑,聲音寒冷:“什麽叫自會了斷?你以為宮裏是什麽地方,你以為你一死,就能夠一了百了嗎?你是我的人,此事終究還是要落到我的頭上來的。”
塗嬤嬤心中無限恐懼,她真的怕極了,她沒想到,在府裏東宮可以無往而不利的事情,在宮中居然就失去了。她牙齒都在打顫:“可聖人是真不知情,待老奴一死,他們就算指證,也是沒有證據。聖人是皇後,有嫡子,就算有人想陷害您,終究朝堂上還有大臣不會坐視不管的。”
郭熙知她心存死誌,她蹲下去抓住塗嬤嬤,冷冷地道:“你不能死,你要死了,我更說不清了。”
塗嬤嬤俯首,不敢說話,心裏卻是越來越怕,忽然抬頭,想說什麽,卻看著郭熙的眼神卻是看似沉靜如水,但卻似藏著波瀾萬丈,有一種極危險的感覺存在著。她對皇後是極了解的,可此時的皇後,卻讓她根本不敢張口說話。
郭熙看著塗嬤嬤,她覺得她是應該憤怒的,這個老奴擅自作主,做事滿是破綻,她應該處置了她,斥責了她才對。可她的心裏卻是明白,正是因為她會擅自作主,她才會召她迴宮。她的擅自出手,她的思慮不周,甚至從她讓她迴宮時,她就已經是考慮在內了。
那日越王妃李阮的話,其實是正打中她的心。那一刻,她陡然在腦海中,轉過了千萬個出手的計劃,可是想得越多,她反而越沒有著落點。說實話,她這一生思慮周全,但其實並沒有自己動手過。天底下任何事,都是有破綻的,天底下大多數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一刹那間,閃過恨不得毀滅對方的惡念,而基本上都會在思慮再三以後放棄掉。因為普通人會去想為這一刻惡念得償付出的代價,以及是否有能夠全身而退的計劃。而通常二者都是無解的,最終不得不選擇放棄、遺忘和諒解。
而位置越高,可能行惡的代價越低,因為她隻要一個念頭,就會有無數的人,願意為博他(她)們一歡而付出代價,所以她一開始是恐懼這種權力的,她害怕因經不起誘惑而失去對自我的克製。那時候她是自信的,也是驕傲的。
可是隨著劉娥越來越得寵,她越來越明白皇帝的心原來不在她的身上,而她最後恃以克製的底線,她的兒子也表現不如她期望,直至劉娥封妃、楊媛懷孕,她那個最後克製自己的底線,也繃斷了。
她想了很久,每夜裏都睡不著,她環顧四周,竟覺得自塗嬤嬤一去,身邊就無可用來替她做這件事的人了。或許其中是有的,但是她不敢冒險。這種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她天性謹慎,不敢冒險。
所以她以身體欠安,相信乳母的名義,將塗嬤嬤重新召入宮中,她不知道塗嬤嬤會怎麽做,她也不敢去具體想。她隻是將自己的煩惱傾吐給塗嬤嬤,她相信塗嬤嬤會明白,會懂得替她出手的。
這段時間她沒有再讓戴氏來請安,隻說是體諒戴氏身體不好,而她身邊的侍女們,也很知機的不敢在她麵前提起戴氏。她什麽也沒說,但她把塗嬤嬤重新叫迴宮裏時,她知道,她是愧對戴氏的。
這個叫茜草的丫鬟,從小跟著她一起長大,忠心耿耿地侍候著她,完全沒有二心,雖然呆了些,卻用著放心。塗嬤嬤當時害了三郎,她當時知道的時候,是盛怒的,是羞愧的,是努力搶救過的,是為此大病一場的。
她一直以為,那個罪魁禍首是塗嬤嬤,她沒有處置塗嬤嬤,隻不過是念在她是自己的乳母。可如今六年過去了,當她決定再召塗嬤嬤進宮的時候,她才不得不麵對那個被自己內心強行壓下去的真相,真正要殺死三郎的,是她郭熙。
塗嬤嬤不是殺人兇手,而隻是她的一把刀。
她身為皇後,不必親手做一件害人的事,甚至不需要親口去吩咐別人去殺人,身為上位者,起心動念,就是在殺人。
當她認清這一現實的時候,忽然間,她感覺到了一陣輕鬆。人還沒有墮落的時候,想起來格外恐懼,覺得這是比死還可怕的事。可是一旦承認自己已經墮落的時候,反而有一種掙脫禁錮的快感。
塗嬤嬤擅自出手,卻遭遇失敗,這於她來說,是最可怕的。她這個皇後,處在了最危險的時候。可她此時明明知道自己很危險,不知怎地,卻像是有一種格外的興奮感。這讓她想起十餘歲的時候,父親帶著她們兄妹幾個去爬山,經過一個吊橋的時候,橋晃得格外厲害,已經走到另一頭的大哥還在嬉笑搖晃,她幾個弟弟妹妹嚇得失聲尖叫,她也怕得厲害,她一邊想著我若是掉下去怎麽辦,這種想法是和她的弟弟妹妹們一樣的,可另一邊,她卻因為這種危險的處境又有一種極度興奮的感覺。那種感覺可真美妙,讓她在弟弟妹妹們都過橋以後,幾番還想迴去重走一次,甚至是叫大哥再繼續搖晃給她那種危險的感覺。
她緩緩地道:“既然事已至此,我隻有把事情做絕,我們才能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