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惟演看著兩人表白,心中竟有些百感交集,他定了定神,將雷允恭一拉,悄悄走出房間,還把門帶上了。


    走到門外,錢惟演望天,長長地籲一口氣。


    雷允恭跟在後麵,不住道謝:“錢公子,今兒可多虧您了。要不然奴才這條命都要沒了。”


    錢惟演淡淡一笑,看了他一眼,反而道:“我剛才為了幫王爺說話,有些著急,未免口不擇言,並非有意,還望公公見諒。”


    雷允恭哪敢說個不字,賠笑道:“錢公子說的是實情啊,我不過是個奴才罷了。您能把劉娘子勸迴來,這是救了奴才一命,是奴才要謝謝您才是。”他正說著,卻見錢惟演往樓下走,忙問:“您這是要去哪兒啊?”


    錢惟演笑道:“如今已經沒我的事了,我去喝杯酒。”


    錢惟演走出去,樓下那茶博士早受他的吩咐纏住龔美,見他走了,這便是給了信號,當下就不再糾纏。龔美好不容易從這夾纏不清的人手裏脫身,鬆了一口氣,忽然想到劉娥,心中暗道:“苦也。”急忙衝上樓去,唯恐出了意外。


    不想他衝上樓去,卻見著原來錢惟演那包廂外,竟站著幾個內侍與護衛,擋住了他。再看張旻笑眯眯地過來,低聲同他說:“龔小哥別急,裏頭王爺在呢,別打擾了王爺。”


    龔美心裏咯噔一聲,最壞的預感終於發生了,他還真不敢高聲。他終究是個男子,在外頭幹活,比劉娥更能感覺到身份地位壓製之恐怖。當下心中雖然痛苦憤慨已極,卻也隻敢低聲哀求:“張給事,求您行行好,我妹子還在裏頭呢,讓我叫她出來吧。”


    張旻暗道他不識相,卻也不願在此時得罪他,隻嘿嘿笑道:“你放心好了,王爺是個好性子的,劉小娘子與王爺也是極熟的,等會兒她就出來了,到時候你自己問她便是。”


    果然過得不久,門就開了,但見劉娥低著頭,跟著元休出來。見了龔美在外頭,便說:“哥,我們迴去吧。”


    龔美心中極是難受,隻低聲問劉娥:“不是你說要出來的嗎,怎麽又改主意了?”


    劉娥看了龔美一眼,歎道:“哥,原是我沒想清楚呢。從孫大娘家,到瓦肆,再到王府,本來就是一步步過得更好,何必又折騰什麽。”


    龔美心中一沉,張了張口,想說些什麽,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這周邊站著的每一個人都叫他不敢說出來,而劉娥的態度,更是叫他無力說出口來。他軟弱地、腳步虛浮地跟著眾人走出茶坊,但見門外停著一輛馬車,韓王上了馬車,就伸出手來,拉著劉娥一同進了馬車。龔美看著劉娥上了馬車,隨著王爺遠去,而隻能站在原地,與眾人一起慢慢地跟在馬車後頭迴府。


    龔美心中充滿了沮喪,隻有在這一刻,他才如此刻骨地明白,他已經永遠失去她了。或許,他永遠也不曾得到過她,一切隻是自己的自作多情,白日作夢。如果沒進汴京城,這樣的夢或許有可能會實現,但進了汴京城以後,他就發現,他根本沒有能力讓她居於他撐起的那一方天空下。他太弱,而她要的世間,遠勝過他能撐起的。


    過了兩日,他被叫到後院,見著了劉娥。


    他看著此時的她,似乎已經與過去有了不同,那並不是穿著打扮帶來的改變,而是一種眉宇間的氣質。這種改變他形容不出來,想來想去,隻想到劉娥當日對他說過的比喻。她說汴京人如同那大富人家嬌養的吃飽了的狸貓,而外路人便如那野外餓瘦了的狼。


    那麽劉娥如今的模樣,讓他有了貓的感覺。


    龔美心情複雜,竟不知道她究竟說了什麽,好一會兒才被劉娥喚醒,恍然道:“啊,你說什麽?”


    劉娥嗔怪地看他一眼,才又再問他:“我聽說你拒絕王爺給你安排的銀鋪,為什麽?”


    龔美張了張口,想說什麽,最終還是咽了下去,開銀鋪,曾經是他最想要的,但現在不是了。他說:“其實我隻會埋頭做事,並不會生意應酬,我開鋪子搞不好會虧本的,還是這樣待在王府更好。現在王爺讓我去跟著府裏的侍衛大哥學武功,還讓我跟前麵的屬官們識字讀書,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比開銀鋪更好。”


    那日他毫無能力地任由小娥被帶迴,讓他深深感覺到了刺激。若是有下次,若是有下次,不管怎麽樣,至少他有一點點反抗的能力。不管小娥心意如何,總比現在好。若是他有能力,至少在一開始就可以拉著小娥跑掉,也不會被王府的人趕上來。再發生那樣的事情,小娥想要離府,也不至於他就跟木頭一樣跟著,不能為她安排,也沒有謀生的腦子。


    劉娥卻不明白他的想法,反而有些欣慰:“果然是你自己想通的,那就好了。我同你說,開銀鋪隻是掙點小錢,但你要學了文才武藝,將來說不定還能當官呢。”


    龔美沒有說話。


    劉娥見他不答,迴頭詫異地看著他:“怎麽了,哥?你為何不說話?”


    龔美忽然按捺不住:“為什麽?”他知道問這樣的話已經太遲,問這樣的話是得罪貴人,可是,他就是無望地想死也要死個明白。


    劉娥看著他的眼神,慢慢明白過來,一時百味交集,沉默片刻,才道:“我想過的。”


    龔美眼中有了光芒,他的心怦怦跳動著,他想,若是她願意,他可以為了她去與那不可逾越的一切拚一拚。


    可是劉娥卻緩緩地搖了搖頭:“我之前剛剛學了一段文章,是莊子的,上麵說‘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哥,你懂嗎?”


    龔美想說他不懂,他是不懂那句深奧的話,可他看懂了她的眼神。


    劉娥看著龔美:“哥,我們的前麵是大江大海,為什麽要執著於過去呢?”


    龔美扭過頭去:“不,我不明白,你知道我不識字,我也不懂這些深奧的道理。我知道他是王爺,他什麽都比我好,可我還是想問一句,為什麽?我們過去的情分呢,就什麽都不是了嗎?”


    劉娥卻不明白:“哥,隻要我們彼此過得比之前更好,哪怕你娶了別人,我也隻會替你高興。我們一起走過千山萬水,我們之間的情分,並不曾比別人低。”她頓了頓,還是道:“是,我跟他在一起,和跟你,是不一樣的。跟他在一起,我才覺得我是個女人。”可以被人憐惜,被人嗬護,被人小心翼翼地放在心尖上,讓她免於流離,免於孤苦,免於恐懼。


    龔美明白了,苦笑一聲,是的——跟我在一起,你比我更像個男人,是嗎?


    可是大凡能當女人,誰又想當男人呢?能當家養的肥貓,誰願意當野地裏的餓狼?


    他們之間再有情分,她跟自己在一起,也像是搭夥過日子,而不是男女之情。


    龔美搖著頭,失魂落魄地走開。


    劉娥看著龔美,眼神複雜。


    自劉娥重迴王府,便搬到正院邊的小院裏,生活看似與從前一樣,卻又更多了幾分變化。


    元休並沒有將她要到房裏,沒有讓她當通房丫環,也沒有讓她當侍妾,兩人相見更多的時候是在他的書房裏。他教她識字,教她讀書,教她臨貼,教她焚香烹茶,教她琴棋書畫,教她一切自己所會的東西。


    也看著她從一個目不識丁的野丫頭,漸漸識文斷字,甚至能夠跟他一起彈琴,一起下棋,一起看書,一起談天論地。她的一切都是他教的,所以她的一切與他都契合得無與倫比。


    與此同時,被派去照顧劉娥的如芝,把她自己所知所會的梳妝打扮、儀態舉止、規矩禮儀,以及皇室中上下人物的關係都一一教與她。


    世界向劉娥打開了另一道門,一個她從出生起到現在都不曾見過的新門,而她更是如魚得水,如饑似渴地學習著。


    她本是極聰明的,雖然知識如海,她學到的不過是淺淺一勺,但她興趣廣博,任何事對她來說,都是新鮮難得的,而這種明顯可見的進步,更讓元休倍增成就感。


    這日兩人正在學習,元休見劉娥學得認真,竟一時興起,偷偷在她額頭畫了個月牙形,見劉娥竟毫無覺察,還頂著個墨痕同他說話,更是忍不住偷笑。


    劉娥詫異:“咦,你在笑什麽?”


    元休強忍笑意,岔開話題,支吾道:“嗯,沒,我想到一個笑話,特別好笑。”


    劉娥撒嬌道:“什麽笑話,說給我聽啊。”


    元休見她表情生動,更加忍不住了,扭頭不敢再看:“咳咳咳,我不能說,哈哈哈……”他終究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劉娥見他神情詭異,心裏隱隱覺得不好,更加堅持:“你說給我聽!”


    正在此時雷允恭匆匆走進來,忽然看到劉娥額頭上的墨印,嚇了一跳:“劉小娘子,你的額頭怎麽了……”


    劉娥奇道:“我額頭怎麽了?”


    卻見元休忙給雷允恭使眼色,雷允恭亦變得吞吞吐吐起來:“呃,沒,沒什麽。”


    劉娥遂衝到百寶架上的銅鏡前看,頓時發出一聲尖叫。


    元休再也忍不住了,狂笑起來。


    劉娥氣得衝到元休麵前拍著他:“你怎麽可以這麽壞啊,你賠我你賠我……”


    元休笑著邊跑邊求饒:“對不起哈哈哈太好玩了哈哈哈……”


    雷允恭瞪大了眼睛:“你好大膽,怎麽可以……”


    話未說完,元休就踢了雷允恭一腳:“滾出去,誰要你多管閑事。”


    雷允恭嚇得馬上跑出去還關上了門。


    就聽得書房裏劉娥在說:“你欺負人,你欺負人!”而韓王在告饒:“好妹妹,都是我的不是,我下次再也不了。你若生氣,也在我額頭畫迴來……”


    聽得不由得嘴角直抽,忽然間想到一事,不由得進退維穀,急得想闖進去,又怕打擾了王爺雅興招罵。好一會兒聽得裏頭的聲音安靜下來,聽得是韓王拿水給劉娥抹了臉,兩人似又去看書寫字,這才在門外恭敬地稟道:“迴王爺,楚王府差人過來。”


    就聽得裏頭韓王斥道:“你這該死的奴才,既有大哥的事,如何敢拖延!”


    當下跑進去,不免又挨了一腳,才把楚王的事情迴了。卻是楚王因替王叔求情被罰閉門一月之期已經結束,明日就是大朝會,讓他早些去上朝。


    元休喜不自勝,當下就匆匆去了前院,叫府中翊善把近日朝中事都整理出來,與屬官們商議補了一天課,免得次日讓大哥問得答不出來。他素日對朝政不關心,分府之後,依例每月初一十五也隨眾上朝,除此之外,就是在家裏紅袖添夜,勉強糊弄課業罷了。此時卻怕大哥失望,不免趕著補上這些政務之事,一直到晚膳之後,乳母劉媼親自去勸他迴房早些休息,免得次日上朝起不來。


    次日早朝,府中上下也是如前般侍候著。這次劉娥卻不用站在外院頂著黑迎著風空站大半個時辰,而隻是在早膳上來之前,站在王爺房外候了一下,送了一送罷了。


    就見著上來三四十種各式花樣的早點,卻見元休著寢衣坐在桌邊,隻略動了幾樣,其他的都原封不動,就撤了下去,賞與內院服侍的人。再換了外袍,戴上王冠,由內侍們護送著出去。


    雷允恭、張懷德提著燈,走到外院,屬官們也等在那裏,送了元休出門。王府長史、翊善等跟著元休入朝,其餘人等留在府中。


    車駕前麵,儀仗排開,元休登車以後,由數十名護衛左右護著,一路前行。


    此時天色仍是漆黑的,長街上能走動的隻有準備上朝的官員。他的車駕前頭打起韓王府的燈籠,大小官員路上見了,就趕忙避讓開來,不敢在皇子前頭走,要等他車駕過了,然後才繼續前行。


    而此時有些小巷裏,卻已經支撐開了早點鋪子。就有小官一邊避讓著,一邊就乘著等的時間,在這裏買些點心,填填肚子好上朝。


    韓王的車駕走著,忽然間張旻在車外低聲道:“王爺,前頭是楚王的車隊。”


    元休就道:“派個人上前,去打個招唿。”


    當下侍衛王繼恩就忙騎馬上前,不一會兒就迴來說:“楚王的車駕停下了,等您過去呢。”


    元休忙道:“快去。”


    當下就趕上了去,見楚王卻沒有坐車,而是騎馬,見了他來,反而道:“下來吧,同我一起騎馬。”


    元休當下忙下了馬車,王繼恩牽來他的馬,他騎上去,與楚王行在一起。


    晨風淩冽,他不由縮了一縮。


    楚王見了,就道:“你一向養在宮中也罷了,如今開府了,就是大人了。早朝不要坐馬車,要習慣騎馬,都是年輕人,又不是老人。”


    元休隻得諾諾稱是,心裏叫苦。


    楚王也知他性子,道:“都是娘娘把你養得嬌了。須知本朝立國,從太祖到父皇,都是馬上的宿將。你我身為皇子,若不能練好弓馬,有朝一日上戰場豈不成了拖累?”


    元休心裏一凜,忙道:“依大哥之言,如今還有戰事不成?”


    楚王道:“天下未定,怎麽沒有戰事?”


    元休不語,心裏暗暗想著昨日與屬官們惡補的邊境之事。


    而此時兩人車駕合並,隊伍就更龐大了。兩邊俱是儀仗護衛,一路行來,其餘官員遠遠見著就避在一邊。


    直至兩人過後,旁邊一條巷子裏,方有一隊車駕出來,打著的燈籠卻是“陳王”字樣。


    陳王趙元佑騎在馬上,看著遠處並行的兩府燈籠,一言不發,夜色中也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跟在身邊的侍講閻象卻知道他的心事,暗暗歎息一聲。雖是俱為皇子,年紀相當,但楚王、韓王是一母同胞,同氣連枝,更顯得陳王孤單。陳王又是心氣極高的人,如何能夠服氣呢。


    當下這些人前前後後,到了大慶宮前。已經有些早來的官員候著了,人人手中都提著燈籠,依著品級大小排列,等到四更二刻時,宮門打開,就依著排隊順序從兩側宮門進來,過了禦橋,走過龍尾道,進入長春殿前。


    這燈籠是必備的,宮前有禦河,曾有小官沒帶燈籠,不小心踏錯滑進禦河中,雖然救得及時,卻也是差點出事。


    此時人都站定了,就見著太陽升起,五更天至,朝會開始。


    此時諸皇子已開府能上朝的,除早前已封王的皇長子楚王趙元佐外,還有前不久剛剛封王的四位皇子——陳王趙元佑,韓王趙元休、冀王趙元雋、益王趙元傑,皆已授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從今日起,正式入朝議事,站在兄長楚王的下方。宰相趙普、李沆、李昉列於諸王之後,率領群臣按品級列班而立。


    楚王元佐率群臣三拜九叩,皇帝眼光一掃,朝班上多了四位親王,宰相之位離得更遠了。本來依著舊例,親王上朝當列位於眾臣之前,此前領頭的就是秦王。秦王之事後,皇帝已經另有想法,就微一點頭。


    內侍夏承忠上前宣詔道:“宰相之任,實總百揆,與群司禮絕;藩邸之設,止奉朝請而已。自今宰相班宜在親王上。”


    宰相趙普、李沆、李昉等聞詔也是一怔,連忙出班跪地請辭。


    皇帝溫言道:“元佐等尚幼,朕欲其知謙損之道,卿等無固讓也。”這邊楚王元佐已經率四位親王退後幾步,讓出位置。


    自此之後,本朝上朝之儀,變更舊製,宰相位列群臣之首,親王位列宰相之後。本朝素來最重讀書人,但這般禮賢下士,曆代未有,令得群臣感動不已,更增報效忠心。


    排班既定,便議朝政。


    近來邊境事多,先是安南國權臣黎恆,欺國主丁璿年幼,孤兒寡母立朝江山不穩,於是發動政變,囚國主丁璿母子,又派了使臣前來上貢,並送上丁璿的讓位詔書,請上國賜其繼原屬丁璿的三使留後之職。


    皇帝便問群臣:“此事當作如何處置?”


    眾人聽了安南國之事,不由得為難起來。


    卻見趙普出列道:“安南地處偏遠,其間之事亦難斷是非。依臣之見,不如暫緩黎恆三使留後的奏請,再詔令他送丁璿母子赴京。待丁璿母子進京之後,辨明曲直,明了黎恆所掌握的實力,到時候是封賞是詔討,再作定奪。”


    皇帝一聽,正合心意,笑道:“這是老相公老成謀國之策,便依你之議擬詔。”


    其次是準南陽國王錢俶第三次上表,請辭去兵馬大元帥、淮海國王、尚書中書令、太師等官職。皇帝沉吟片刻,詔:罷兵馬大元帥之職,其餘官職照舊,辭官辭爵之言,不許再提。


    接下來才是今日議政的重大之事,是有關夏州李繼遷的反叛之亂。


    卻是皇帝原下令,命知秦州田仁朗等,會師往討。不想前日田仁朗副將王侁卻暗中於此時上書,密告田仁朗征討不力,三族寨被圍攻不去救援,卻一昧隻請求增添兵馬,而且居然在軍中飲酒賭博,影響極壞。


    皇帝震怒,將王侁本章示於群臣,宰相李沆上奏道:“夏州之事關緊,田仁朗素為良將,縱然再不明白事理,也不至於如此作為。田仁朗有此作法,必有深意,請官家派人詳查。”


    皇帝怒道:“還查什麽,田仁郎如此作為,深負朕恩。擬旨,詔田仁朗還京,下禦史獄。”


    李沆見皇帝震怒,不敢再言,隻得磕頭。


    接下去就說起科會之事,又說起幾處受災等,今日事多,這早朝議了足三個時辰,散朝時分,個個肚子都餓得咕咕叫了。散朝之後,宰相趙普率眾退出,迎著西斜的陽光,無聲地歎了一口氣。


    寇準看著日光下的趙普,皺起了眉頭。


    宰相趙普很容易讓人想起他的前輩馮道——不倒翁馮道。


    馮道自號“長樂老”,先後待事五朝十帝,自古忠臣不事二主,馮道此人於臣節卻是蕩然無存。不管天下怎樣風雲變幻,皇帝換來換去,他的相位卻安然不動近三十年,他先後事奉五朝、八姓、十帝,三入中書,每一個朝代變動,都要請他去輔政。一旦有一個強大的政權興起或者一個新的帝王出現,馮道一定會降服於這個政權或者歸順那個帝王,並輔佐他,以實現他的抱負。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但教方寸無諸惡,豺虎叢中也立身”“先賢伊尹五就湯、五就桀,正在安人而已”。


    不順從新皇帝,馮道難以繼續做宰相,不用馮道,新皇帝無以安群臣。數代之下,馮道儼然已是群臣之首、江山轉換的風向標。後周郭威得後晉隱帝之位,黃袍已經加身,兵馬都到了京城,見馮道當道而立,竟會不由得再繼續行下屬見上官之禮。馮道一生榮華享盡,富貴嚐遍,最後活到七十二,無疾而終,竟於當時被稱為“厚德稽古,宏才偉量,雖朝代遷貿,人間無言,屹若巨山,不可轉也”的長者,出殯時紙錢撒得讓樹上的青葉都變成了灰色。


    而趙普以小吏出身,先後仕後周柴榮、太祖趙匡胤和當今天子,三朝元老,當朝首相,其人生軌跡或似不如馮道精彩,其為人處事,卻與馮道近似。


    趙普正眯著眼睛看天色,忽然有人走到他的麵前,擋住了陽光。


    趙普看著此人,這是個身著五品服色的青年官員,他上前一步,行禮道:“下官寇準,見過趙相公。”見趙普點了點頭,寇準一揚眉,道:“下官少年未仕時,便聽過相公的大名。當年相公上奏太祖皇帝某事,再三之下,太祖撕了本章,相公卻將撕破的本章粘好,再奏太祖。相公一心為國,鐵骨錚錚,令太祖感動,也令天下敬服。”


    趙普點了點頭,頗為自得。寇準的臉上,浮起一絲諷刺的微笑:“如今王侁密告主帥,官家降下旨意下獄田仁朗,相公明見不該,卻不肯出言,當年的錚錚鐵骨,不知去了哪裏?”


    趙普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少年,微笑:“某沒有覺得不對,你既知不對,何不自己進言?”


    寇準臉上掠過一絲失望,亦有一份自傲:“不瞞相公,下官這就進奏。”


    趙普拱了拱手:“恭喜恭喜,果真是少年出英雄。某老了,該讓你們少年說話了。”


    寇準怔了一怔,臉上已經氣成紅色,一揮袖子,道:“下官送老相國。”趙普上了轎,徑直迴府。


    坐在轎中的趙普,想著剛才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當日之事,他有自恃。太祖為人寬厚,便是怒極亦不會加罪臣子,且事後迴想,便能納諫,而那時的趙普,與太祖的相知和了解,幾乎是不用說上第二句話。


    但是當今皇帝,不是太祖皇帝呀。今上多疑敏感,對趙普更有一層積蓄已久的心防。


    想到當年東晉時候,司馬昭下令召上黨李喜時曾問他:“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李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


    李喜的心情,何嚐不是他趙普的心情呢。


    太祖以國士相待,趙普以國士相報,隻要對國家有利,逆龍鱗擲烏紗用盡心力不惜一死。當今以臣下相待,他也隻能做一個恭敬的臣下,如果皇帝聽不進他的意見,他縱然把血嘔出來,又有什麽用呢!


    唐皇帝以魏征為鏡,可是魏征曾先後事李密和建成太子,卻沒能做成明鏡。


    趙普,隻能是太祖皇帝的鏡子呀!


    吳越王錢俶走出宮門,錢惟演也迎了上來,問:“父王,今日……”


    錢俶沒有說話,隻說:“迴去吧。”


    錢惟演見狀,心裏明白,跟著錢俶上了馬車,就道:“官家沒有準您的請辭?”


    錢俶笑了笑:“是。”


    錢惟演皺眉:“竟不知他這是什麽意思。”


    錢俶卻道:“這不過是故作姿態而已,作三讓三辭的把戲。隻要我多上幾次,他必是會應的。”


    錢惟演道:“兒在宮外,看到楚王和襄王一同走了,陳王卻與代國公在一起走的。”代國公就是大將潘美,如今諸王中,除楚王外,均未婚娶。楚王娶的是李德妃的兄長李繼隆之女,李繼隆亦是一方大將。大宋立國未久,因此諸王的婚事,大多會與將門聯姻。想來是陳王看中代國公的勢力,因此有心結交。


    錢俶笑著搖搖頭:“畢竟還是年輕啊,野心都寫上臉上了。”


    錢惟演冷笑一聲:“正好前些日子官家與楚王為了秦王之事失和,他可不……”


    錢俶厲聲阻止:“惟演,慎言。”


    錢惟演忙住了口,呐呐道:“父王,是兒子說錯了。”


    錢俶歎息一聲:“天家之事,我們管不了,也不能管。否則就是殺身之禍。不要說我們亡國之人,便是秦王這樣官家的親兄弟,如今你看他的下場。甚至盧多遜身為宰相,與此事稍一涉及,便落得全家流放。天威不測,我們隻能看天躲雨,不要妄想幹涉風雨,投機取巧,否則就是粉身碎骨,懂了嗎?”


    錢惟演神情變幻,最終還是答了一聲:“是。”


    卻說見寇準氣得拂袖而去,楚王、元休正走出來,也看到這副場景。


    元休低聲同楚王道:“這寇準倒也梗直,竟然當眾質問趙老相公。”


    楚王卻同他說:“別先評論,在外頭要多聽,少問,有什麽不明白的,迴頭再問我。”


    元休點了點頭,不再說話,及至到了楚王府中,楚王方問他:“今日的朝會,你看到了什麽?”


    元休想了想:“安南國的事?”


    楚王點了點頭,就將安南國的事與他解說,安南國的事,本不複雜。臣奪君位,分明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若換作其他朝代,隻是說也不說,便該出兵征伐。隻是大宋開國至今二主,皆是奪了他人孤兒寡母的江山而來,此時接著黎恆的上表,未免尷尬。若是答應,將來怕是各屬國效法起來,更添動蕩。若是討伐,隻怕反被黎恆反諷迴來,甚是兩難。黎恆也是拿準這點,這才有此膽子。


    趙普的方案卻是不提名分之事,先令黎恆送丁璿母子赴京。若是丁璿母子進京之後,則名分握於朝廷之手,進退自如。若是黎恆不敢送丁璿母子進京,則就不能再向朝廷請封,則一直無法正名分,也讓其他屬國權臣無法效法。


    元休就聽了楚王分析,不由點頭,又問黨項之事。


    楚王卻歎了一聲:“黨項之事,說起來甚為複雜……”當下就將這事的前因後果,一並詳細解說起來。


    卻是自唐末以來,秦、隴以北,有銀、夏、綏、宥、靜五州地,為拓跋氏所據。唐初拓跋赤辭入朝,賜姓李,至唐末,黃巢作亂,僖宗奔蜀,拓跋思恭糾合蕃眾,入境討賊,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複賜李姓,五代時據境如故。後周世宗顯德年中,李彝興嗣職,受後周封為西平王。本朝太祖初年,李彝興遣使入貢,太祖授其為太尉。當今皇帝伐北漢時,李彝興之孫繼筠曾遣將李光遠、光憲,渡河略太原境,遙作聲援。去年李繼筠死後,其弟李繼捧與李繼遷爭位。李繼捧年紀雖長,但是李繼遷為人兇悍,卻不認長幼相繼的規矩。李繼捧雖然繼位,但畏懼繼遷,於是在五月間入覲上表,自願獻上銀、夏、綏、宥四州地,並請求駐京安住。皇帝大喜,遣使至夏州,授李繼捧為彰德節度使並迎接繼捧及其親屬入京居住。另派都巡檢曹光實,前去接收四州。並封李繼遷為定難軍都知蕃落使,一並入京。


    正當曹光實前去接收銀州時,留居銀州的李繼遷聞宋使到來,詐言乳母病故,出葬郊外,竟與同黨數十人,奔入距夏州東北三百裏的地斤澤之地。李繼遷據地而號召黨項各族部落,聲勢漸盛。曹光實率師襲擊地斤澤,將斬首五百級,焚燒了近四百餘間帳蓬,李繼遷大敗倉猝遁去,其母與妻子竟不及隨奔,均被曹光實拿住,押迴夏州。李繼遷見勢不對,派人上書曹光實,稱願意歸降,等曹光實前來接收時,竟中了李繼遷的埋伏,全軍覆沒。李繼遷乘勢襲據銀州,並與四周各大部落結盟,先後連娶各大豪族的女兒,以結親的方式,勢力複日強大。


    邊警傳達汴京,皇帝便命知秦州田仁朗等,會師往討。


    說到這裏,元休就憤憤道:“既然如此,這田仁朗卻甚是不好,既然領了君令,為何三族寨被圍攻不去救援,卻一味隻請求增添兵馬,而且又在軍中飲酒賭博,怪不得他的部將都要向朝廷上書了。李相真是厚道人,還向父皇求情,真是……”


    楚王卻眉頭深鎖,道:“此事我卻是要再向父皇迴稟,田仁朗之事,還須從長計議。”


    元休問他:“為什麽?”


    楚王道:“正如李相所言,田仁朗素為良將,縱然再不明白事理,也不至於如此作為。且幾位老將也不曾斥責田仁朗,問罪田仁郎,竟是父皇自己先拿了主意,我心裏有些不安。你也看見了,今日趙老相公不說話,寇準反質問他為何不肯為田仁朗出言。軍前換將,是否太過倉促了呢?”


    元休道:“既如此,大哥何不出言?”


    楚王搖頭:“朝堂上盡有謀臣良將,你我皇子,年輕識淺,初入朝堂,隻宜多聽多看,不宜逞強,若是說錯話,丟的不止是你我的顏麵,更是有損父皇的威望。況此事父皇已經有話,你我身為兒臣,這時候出言,豈不是自尋沒趣。”他之得父皇鍾愛,卻是行事得體,進退有據,若不是秦王之事萬不得已,又豈會甘冒天威。正是因為他素日格外懂事,因此據理力爭的時候,也才顯得有分量。


    元休乖乖點頭,就聽得兄長又與他分析科舉之事:你可記得,前朝一次取中多少,皇伯父時又取中多少?父皇在太平興國二年取中幾人?


    元休一喜,這功課他做過,忙道:“前朝取士少則十餘人,多則也就三十餘人。皇伯父雖然辦得不多,最多一科也就三十餘人。父皇,父皇太平興國二年,一次就錄中了——”他扳著指頭算了一下,頗吃了一驚:“太平興國那年,中了五百人!”皇帝自登基以來,就開過那一科,如今是第二次。


    楚王點頭,問他:“可想明白了?”


    元休想起那次甚是熱鬧,皇帝不但親自錄取,而且全體賜宴,還賞官袍,賞每人二十萬錢置裝與宴,誇耀親朋。而且細想起來,這撥人也不過幾年,多數都提撥了。就再問楚王原委,楚王卻隻叫他仔細想,自開國初時到如今,朝堂上那些重臣的變化。


    元休細一想,除了國朝初年跟隨太祖與當今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將帥們外,文臣一係,大多是跟隨前朝後周柴氏的舊臣,後來還有後蜀孟昶時的降臣,還有南唐李煜以及吳越歸降時的降臣。


    楚王歎息:“可不正是如此。”他曆數著,前朝舊臣,皆出自河洛一帶,從龍之功先占了上風。但自從後蜀與南唐及吳越的降臣加入以後,雖然是降臣,但治理經濟,管理民政,卻是行家裏手。因此上初時北人占先,但漸漸就眼見著南人慢慢上來了。而這時候就明顯看出朝上北派重臣排擠打壓南派臣子的傾向來。


    楚王就道:“這洛、蜀、浙三派,可謂占據本朝文臣大半。他們出身各異,先天抱團,要想治理天下,必須理清這三家的關係……”


    元休搶著道:“而這些人,並不是跟隨父皇起家,並沒有這份忠誠之心!可是,沒有他們,這國家就沒辦法運轉啊!所以父皇要增加科舉,這些人就都是由父皇一手提撥,對父皇有忠誠之心!”


    楚王笑著點頭,這個弟弟雖然嬌慣了些懶散了些,但其實卻是諸兄弟中最有靈性的,當下又道:“但你也要看到,天下兵亂百年,到現在還能夠參加科舉的人,會是什麽出身呢?”


    元休想了想,有些明白了:“大多數人,還是與這洛、蜀、浙三地相關的。”


    這也是自然,這些年來王朝變幻,能夠活得下來還能讀得起書的,自然多多少少,都與這些大族有著些關係,獨善其身者反而少。但這是避不開的,重點是,要看君王怎麽運用。


    當下兩兄弟一教一學,直至華燈初上,元休這才迴府。


    劉媼見他迴來,服侍著更衣,元休想著一日未見劉娥了,借故要到書房坐會兒。劉媼就道:“天色已晚,也不急在這一時。王爺今日起得早,正應該早些歇息才好。書房在那裏,不會跑了的。”


    元休情知劉媼這話語帶雙關,隻得笑了笑,不說了。


    劉媼自劉娥入府以後,沒提起過她,她情知那個被韓王帶進府來的外來女子有古怪,且以她的精明與權勢,打聽到劉娥的來曆並不奇怪。一個瓦肆中賣唱的女人進了王府,先做繡娘,後做書房侍女,看著勢頭,必是韓王瞧中了她,要以她為姬妾。小主子長大了,納個喜歡的姬妾,這種事她這個奴婢管不了,哪怕她是個體麵的奴婢,到底也隻是個奴婢罷了,身在皇家,知道進退是生存頭一條。雖然這女子身份來路上差了些,她也隻能旁敲側擊,略加規勸罷了。


    可如今看王爺喜歡那人的樣子,有些過了,她不免又還是要再提醒一下,當下笑道:“前兒老奴進宮給德妃請安,德妃說起王爺的事來,說是如今二郎三郎四郎都大了,既出宮開了府,就得有個女主人。且等過了年,就要給幾位王爺議親呢。若有王妃進了宮,老奴也好歇息歇息了。”


    元休一怔,正在端茶喝的手就停了下來。開府後就是逃不開的立刻成親,這麽一件常識他自然是知道的,可他初開府,竟是就忘記了這件事。可是他若是成親,小娥,小娥怎麽辦呢?


    他再天真,也不會自以為可以讓劉娥作他的王妃,他的王妃隻能是帝後自將相之家所擇。說自己寧可要一個從瓦肆裏出來的小娘子而不要王妃,這樣的念頭他心裏偶爾會閃過,卻哪裏敢繼續想下去。天地君親,是倫理綱常,他從來不曾有過違拗的念頭,連想也沒有想過。大哥元佐敢於違抗父親,憑的也是天地倫常,勝過天子的私心。大義當前,坦坦蕩蕩。可他,有的隻是私欲啊,哪裏敢起這樣的念頭。


    可是天底下身份地位再尊貴的人,也逃不過一個情字,在感情麵前,同樣患得患失,同樣卑微無助,同樣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捧給對方,同樣一想到對方會傷心難過就會自己心痛如絞。


    他怎麽能告訴劉娥,自己要娶另一個女人呢?他要娶禦賜指婚的妻子,這是規矩禮法。他想和心愛的人相守不滲雜別人,這是人之天性。沒有人敢去違逆那規矩禮法,可同樣沒有人能夠拗轉那人之天性。


    他平生都是順從聽話的好孩子,可此時忽然湧起一個極強的念頭,他要在王妃進門之前,順從自己的心意,大膽一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聖令(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蔣勝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蔣勝男並收藏天聖令(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