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睡過午覺的元休走進書房,就覺得眼前一亮,劉娥已經在書桌前磨墨了。
見元休進來,劉娥忙跟著如芝行了禮,就見元休衝她一笑道:“咦,你來了。”
劉娥雖然在這王府覺得規矩太重,不免惴惴,見了元休這一笑,忽然間就忘了規矩,也笑道:“我來了好幾日了,早上整理的時候,你都不在呢。”
如芝怕她沒規矩惹著了主子,正想提醒,卻見雷允恭朝她使眼色,頓時就不說話了。元休還在問劉娥住得如何,吃得如何,習不習慣,有什麽不舒服的,劉娥一一答了。
劉娥先開頭混說了一下,後來思忖過來了,不由得恭謹了幾分。元休也聽得出來,看了看書房內其他侍候的人,便也不說了。
過了一會兒,元休就裝模作樣地說氣悶,嫌書房人太多,把人都打發了出去,隻留下了雷允恭與劉娥。這邊捧著一卷書看似在低頭閱讀,眼睛卻在悄悄地看向劉娥。
劉娥一直低著頭,將香料研成粉末,用工具將爐中香灰壓平,再將香篆模板鋪上,用香匙將香粉填在模板中,輕輕抹平,再拿起模板,然後在一端點著香。開始是不敢與元休目光對接,後來做得不禁有些投入,完全沒有發現元休的眼光一直跟著她。
侍立在一旁的雷允恭不由咳嗽一聲,見劉娥沒注意,便又咳嗽道:“劉小娘子。”
劉娥忙抬頭看他:“雷公公有事?”
雷允恭示意:“王爺的墨幹了,你去磨個墨。”
劉娥看頭了看,發現侍女們都不在房中,連忙走到元休的書桌邊挽袖磨墨。
元休輕咳一聲,裝模作樣地讀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一邊念,一邊拿眼神去窺劉娥。
不想劉娥鬥大的字識不得一筐,雖然會唱些詩詞,不過是憑著小聰明硬生生背下來,隻會模仿別人,於內容當真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這等借詩傳情的挑逗,如同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她隻覺得這王爺在念書,卻是眼睛嘀溜溜亂轉,全然不認真,哪曉得他的意思。
元休念了幾首,卻見劉娥沒有迴應,隻得自己厚起臉皮道:“我覺得李商隱這首詩寫得甚好,小娥,你覺得呢?”
劉娥隻能訕笑:“聽著好像很不錯,可……我、奴婢不明白是什麽意思!”
元休笑道:“哦,哪句不明白?”
劉娥直白地說:“哪句都不明白。王爺,我家裏窮,沒讀過書,不識字。”
元休詫異起來:“哦,那,你沒讀過書?可我在瓦肆中聽你說書,說得那麽精彩,你又是從哪裏學來的?”
劉娥就說:“我是向孫七叔學的,他能講許多書呢。”
元休問她:“我聽你說那麽長的故事,你若不識字,如何能背下來?”
劉娥想起辛苦來,不禁道:“是啊,孫七叔就隻講一次,我拚了命去記,連飯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安,天天口中念著,才能夠記下來呢。”又數著手指:“我如今一共記了三個故事,有三十六折,哪怕天天講,我也能說上一個多月呢。”
元休笑問她:“那你還在瓦肆時,這三個故事說完了呢?該怎麽辦?”
劉娥不在乎地說:“那我就再去學啊,去其他瓦肆中聽別人講故事,去大相國寺聽和尚講經,在街頭聽人講故事啊。”
元休想了想,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遞到劉娥麵前:“知道這是什麽書?”
劉娥看了看,指著封麵上讀:“太——平——”又搖頭,“後麵兩個字不認識。”
元休詫異:“咦,你不是不識字嗎?怎麽識得前兩個字?”
劉娥笑了:“王爺,我就算沒讀過書,日常招牌上字也能問人的。如今官家的年號叫‘太平興國’,到處都有這兩個字,連銅錢上都有。”
元休來了興趣,拉著劉娥的手,走到書桌邊:“那你說說,還有什麽字認識?”
劉娥羞愧地搖頭:“我,我不會寫,我從來沒拿過筆。”
元休就說:“我教你啊。”說著拿起劉娥的手,寫了四個字:“這四個字叫‘太平廣記’,現在認得了嗎?”
劉娥頓時起起來了,指著那“記”字興奮地說:“我想起來了,後街有個張家餅記,就是這個‘記’,那第三個字,是讀‘廣’?”
元休點頭:“對,廣,有廣闊、廣博之意。《太平廣記》這四個字,就是太平興國年間,廣博錄取曆代故事記實,其中有神仙有道術,有許多精彩有趣的故事,那日你講的白猿故事,就是來自這《太平廣記》的第四百四十四卷中的《補江總白猿傳》。”說到興起,又拿了一本《九成宮醴泉銘》的字貼:“這《九成宮醴泉銘》就是故事裏的白猿所生之子歐陽詢所寫,如今這本字貼送你,你拿著也好練字。”
劉娥敬畏地看著手中的書,不禁驚歎:“原來真的有這人啊,我還以為說書的故事都是編的。原來世上還真的有白猿成精不成?”
元休不禁捂嘴笑了幾聲,才同她解釋道:“故事並不是真的,人確有其人,他乃是唐代的書法大家,因長得有些醜陋,這故事原是與他不和的人,編出來取笑他的。隻是故事編得精彩,也就流傳下去了。”
劉娥很直白地說:“有學問的人真厲害,瓦子裏的姑娘們不合,隻會背後編派人家是狐媚子混賬東西王八糕子,可編不出這樣的故事來。”又好奇地指指那本《太平廣記》:“這裏有多少故事啊?”
元休看她眼神就曉得:“哦,你想學?”
劉娥點頭:“是啊。”學了這裏的故事,她就不愁沒故事講了,不像向孫七叔學習,每天都要給他買一隻肘子打半斤酒呢,可花錢了。
元休又想笑,又忍笑,道:“這套書一共有五百卷。”
劉娥大驚,五百卷,她得了這個,能掙一輩子的錢不發愁!哪怕離開桑家瓦肆,到蓮花棚都盡夠了。她看看這王爺,雖然脾氣好,或可哄著他說一兩個故事給她聽,但五百個故事,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這麽多故事擺在眼前,叫她入寶山而空手迴,又豈能甘心。
元休看她的表情就曉得她的想法,隻覺得單看她的表情就能看一輩子不厭的,當下也不再哄她,隻笑道:“其實隻要你能夠識字,就能夠自己看。”又哄她,翻了一頁同她說:“這裏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呢。有個板橋三娘子,是開飯店的老板娘,三十多歲,她很有錢,有很多房子,店裏還養了很多驢……”
劉娥一聽到開飯店的老板娘,就精神抖擻起來:“那她是怎麽掙到這麽多錢的?”
元休神秘一笑:“有個叫趙季和的客人,一天晚上在這家投宿,半夜裏睡不著,聽到隔壁老板娘住的地方傳來了稀裏嘩啦的聲音,他就在門縫裏偷看。這板橋三娘子呀,就拿出一副犁杖,還有一個木頭牛,一個木頭人,都隻有六七寸大小,讓他們耕種床前的地,還拿出一袋蕎麥種子,讓他們種下。不一會兒,這蕎麥就發芽、開花、成熟了。三娘子就讓木頭人把蕎麥收割了,磨成粉,自己用這麵粉做了燒餅,第二天拿給客人吃。”
劉娥滿眼羨慕地說:“還有這等好事!不用買麵,也不用花錢雇人,難怪她能攢下這麽多錢。”
元休哈哈大笑,刮了下她的鼻子:“第二天,別的客人都吃了燒餅,可劉季和不敢吃,急忙告辭了。不過他沒有走,偷偷在外麵看。結果這些客人,燒餅還沒吃完,就變成了一頭頭嗷嗷叫的驢子。三娘子把它們都趕進了驢棚,把它們落下的財物都占為己有。”
劉娥聽得眼睛越睜越大,滿是驚駭:“還能這樣?!原來這三娘子是個壞人,這家店原來是黑店?”說到這裏,她卻想起一事來,道:“我們當日逃難的時候,有一個張先生,聽說他原來也是一家子人熱鬧得很,卻是打算進京投親,半道上也遇上一個黑店,給他們下了藥,偏那日他肚子不舒服沒怎麽吃,半夜去茅房了。迴頭發現一家子都讓人害了,他逃出來,在當地官府報案沒人理,咬著牙要進京告禦狀……”
元休聽得也瞪大了眼睛,反過來問他:“後來呢?他可告上禦狀了?”
劉娥搖了搖頭,道:“後來半道上他就死了。”
元休不想竟是這樣的結果,隻覺得心裏梗塞了一下,勉強道:“那,他可有說過那黑店在哪裏?我叫人去地方上問問,若能為他們查清案子,或可……”
劉娥卻搖了搖頭,很直白地說:“我不記得了。一路上逃難的人,誰沒有苦事難事冤屈事呢,自己能不能活還不知道,哪裏會去記別人的事。”
元休拿起她的手,她年紀雖小,但手心粗糙,甚至手背手指上都有不少傷處,雖然她年少恢複得快,這段日子用著香膏油脂也消下去不少,但是那些看著細小的傷痕,想來背後都是一個個苦難的故事。
當下就問:“你當日逃難的事,可同我說說?”
劉娥有些不悅地抽迴手,支吾著道:“有什麽好說的,我早忘記了。”
元休卻是心情激蕩,他素日看到這類的事,不過是在誌怪小說中,卻不想居然還有親身經曆的當事人。他生於富貴長於宮闈,隻道天下皆是這樣的生活,哪裏曉得今日聽得劉娥寥寥數語,便可見那背後的無限恐怖來,不由又是憤慨,又是好奇。他自出宮開府,才剛搜集這些誌怪小說來看,恨不得自己化身大俠劍客來解決人間不平事,哪裏肯輕易放棄,當下就故意磨著劉娥來說。一邊又道:“不能隻是我給你講故事,你也要給我講故事才好。”
劉娥既想聽他講故事,隻得又搜腸刮肚地想著一路上的事情講來。隻是她也自尊心頗強,不肯說自己狼狽之事,要麽說說旁人的慘事,說到自己時那便是極聰明極能幹遇難呈祥遇盜翻轉的。
她自以為牛皮吹得厲害了,誰曉得元休聽著她的故事,隻覺得心驚膽戰,她吹說自己如何厲害,但他聽出了那些兇險與千鈞一發的危機可怖。不想世間竟有這樣的人生,不想世間竟有這樣的女子。劉娥得意於自己的屢脫大難,他卻體會出這背後的不易來。他原是少年心情,慕她容貌出色,也是貪著不曾見過的新奇有趣。但如今相處了一段時間,卻不知不覺,每日裏滿心滿眼,都是一個女子的倩影,這卻是平生未曾經曆過的事情。
趙元休今年十五歲,卻是初嚐情愛的滋味。他乃當今皇帝第三子,錦繡中生,富貴裏長,除了幼年喪母這一件事略有遺憾外,平生無有不順遂之事。旁人說帝王家君心莫測、後宮相爭等事,於他身上是不存在的。皇帝最心愛的長子楚王趙元佐,是他一母同胞的兄長,文武兼備,忠孝敏慧,在這樣的兄長旁邊,於父親眼裏他就是個小孩子,哪怕功課差點也頂多彈他個腦瓜崩。
此時主持後宮的德妃李氏無子,一心想將無母的楚王兄弟當成自己後半生的倚仗,對於略小的元休更是溺愛,隔三岔五地叫乳母進宮來問他起居如何,進了宮見了麵,還會摩挲著臉龐喂糕點。
他從小就是個被這樣養著慣著,看到的都是笑臉,從小就沒有聽過一個不字,便連發脾氣的時候也沒有,便養成他一副好性子來。功課上莫說不如比他年長的大哥二哥,便是在武課上他被四弟超過,在文課上被五弟超過的事也不在乎。
還好他的書法學的是父皇最喜歡的飛白書,抄書抄得最好,父皇一開心,過關!
他從小是女人堆中長大的,他出生的時候,前頭就兩個哥哥,他是最小的。父皇,那時候還是父王,內院許多姬妾尚無子,都特別愛他,喜歡抱他、哄他、寵他。及至從王府內院到皇宮後苑,父皇身份變了,兄弟多了,但眾家娘娘們對他的寵愛卻是不變的。不管主子侍女,都是千中選一、萬裏挑一的美女,他見著的,都是一張張溫柔笑臉,從小到大看得多了,自是尋常,並不覺得有什麽特別。反而是出宮以後,偶爾偷溜出來,看到的市井百態,卻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
劉娥這個小姑娘在他眼中,其實並不是特別的美色,但是就是透著一股子特別,仿佛是吃多了糖糕以後,偶爾吃到的一味花椒炒雞,那種麻麻辣辣的感覺讓心頭微顫,時不時就會想起。那小姑娘又狡黠又潑辣,剛見麵就哄他的錢,又騙他,又不給他好臉色,可他忽然就感覺特別歡欣,是真真實實的兩個人相處,在她麵前,他不是皇子,不是需要哄著的人,反而更顯出真性情來。他把她哄進了府中,想著多見她,又怕她也變成府中那些侍女一樣,可她顯然不負他所望,或許是野慣了,或者是進府學規矩的時間太短,在人前她還能跟著別人一樣做做樣子,私底下略一放鬆,就不免鬆懈起來,就有些沒大沒小了。
他教她讀書,教她寫字,就有些明白古人說的“紅袖添香”的意味了,看著她在自己跟前,從一個野丫頭,慢慢地蛻變,有些明白了宮裏的娘娘們為什麽那麽喜歡哄著他了,感覺就像是自己親手養了個孩子似的,會有許多的滿足感。他聽著劉娥說起往事,那些崇山峻嶺逃難中的機巧靈敏,竟是看到了之前從未看過的世界。
他原以為天下太平,竟不知天下之大,還有許多地方,竟是猶活在無法無天的世界裏。他不知道大宋立國這幾十年,竟有些地方居然還過得如同太傅們說的亂世一般。
這個小姑娘,把世間的另一麵帶給了他。而讓她注定在他的眼中,和所有的女人都是不一樣的。
這日他得了一件禮物,忙來找劉娥。劉娥見他迴來,迎上來行禮。卻見他提著一個籃子,顯得頗為神秘,也不知道是什麽,卻又不告訴她,隻叫她閉上眼睛,說是有好東西給她。她滿心歡喜地伸出手來,忽然覺得手上一沉,碰到了什麽毛茸茸、暖乎乎的東西,嚇得未及睜眼就差點把手甩開,元休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她雙手,攏在一起托住了。
劉娥定睛一看,卻是一隻雪白的小兔兒,一雙紅紅的眼睛,與她麵麵相覷。
元休附在她耳邊笑了,氣息熱乎乎地撲在她脖子上:“小娥,你是嫦娥仙子,當然該配上一隻搗藥的玉兔了。”
劉娥接過那小兔子,一隻手便伸到這小兔的咽喉處,想著如何一刀斷喉,或者一手扭斷。那兔子也頗著靈性,在她的手裏頓覺不妙,拚命掙紮起來。
元休正在得意,哪曉得這兔子如此不溫馴,忙從劉娥手中接過來,那兔子到了他手中,就立馬鑽進懷中不動了。元休一怔,輕撫幾下,準備還給劉娥,那兔子後腿蹬得險些脫手而去,忙自己按住了,有些尷尬地同她解釋:“想來這兔子怕生,過會兒就好了。”又問她:“喜不喜歡?”
劉娥看著他懷中的兔子,很是歡喜:“喜歡,瞧著很肥呢。”
元休一怔:“很肥?”
他哪曉得,劉娥逃難路上為了填飽肚子,不知生吞熟吃過多少小鳥小獸,哪會注意可愛不可愛。此時見到這隻小兔兒,她拿到手裏,首先想到的就是怎麽把它給吃了。
劉娥正想說:“這隻要怎麽吃?”
卻聽得元休同她解釋:“這是我特地叫他們從靈囿中挑的兔子,你看這毛色雪白,眼神靈活,頗有靈性。你名字中有個娥字,那便應著月宮嫦娥,嫦娥哪能沒有兔子呢,是不是?來,你抱著它,我給你畫一幅畫。”
劉娥險險沒把那句“不是給我吃的”說出來,忙掩飾道:“好啊好啊。隻是……畫完以後呢?”
元休納悶:“畫完以後?哦,你若是喜歡,留著玩耍也好的。”
劉娥滿臉失望:“留著玩耍?”
元休見了她神情,細想了想,忽然會意了,不由得笑到彎下腰不停拍案,好半晌才停歇下來,解釋道:“這些兔子都是專門挑了好的品種喂養了,給宮裏的娘子們當玩物的,並不是用來吃的,你若要吃兔肉,我讓膳房迴頭給你做去。”
解釋完了,劉娥這才明白,心中有些失望。這時候元休又將這小兔子遞給她。她這時候接過兔子,也就如元休般一手捧著,一手在它背上撫著。
這兔子原是養來當後妃寵物的,本就親人,察覺她的手勢沒有殺意了,頓時就安靜下來。就見著元休親自挑選衣飾,讓劉娥換上素衣繡帶,搭配青色披帛,換上成套玉飾和七寶瓔珞,抱著兔兒站在窗下,自己鋪開一張大紙,眉開眼笑地對著她細細勾勒起來。隻是這幅畫又足足畫了半個來月,劉娥頭幾天還覺得新奇,沒過幾天就不耐煩了。元休隻好哄著勸著,才讓她勉強支持了下去。
而劉娥也同樣在體驗著不一樣的生命經曆。
她進了書房以後,發現作為一個侍女,要學的東西居然這麽多。從如芝那裏要學所有的規矩和書房整理、焚香蒔花等,還要被元休拉著學習。自那日起,劉娥在書房侍候時,元休練完當日的課業,就給她講一個故事,教她學字、練字。
一開始劉娥總是記得後頭的忘記前頭的,元休就每日裏給她寫一頁字貼,叫她在他學習時,自行在一邊練習。又叫雷允恭去庫房給她尋了一套筆墨紙硯來,叫她迴去也練著。過不了幾日,這天劉娥就拎了那本《九成宮醴泉銘》和一套筆墨紙硯迴房去了。
不想她迴房之後,如芝看到那硯台卻是嚇了一跳,問她:“你怎麽敢隨便把這個拿迴來?”
劉娥詫異:“這是王爺桌上的,他讓我拿迴來練字。”看如芝這樣子,她也隱隱猜到了什麽,問道:“如芝姐,這是不是很貴重?”
如芝小心翼翼地將那硯台擺好,這才翻到後麵,指著方形篆字“太平興國元年端州府貢”道:“這是端硯,這可是貢物,若是摔壞了,十個你也不夠賠的!”
劉娥嚇了一跳,隻覺得這硯台也燙手起來,忙道:“我明日就送迴去。”
如芝倒笑了起來:“何必呢,既然王爺給了,你用著就是了。”又指了她那墨說是絳州墨,連筆與紙也都是大有來頭的。
劉娥聽著如芝細數來曆與價值,頓時連字也不敢練了。隻等了次日下午,就拿這筆墨紙硯去見元休,說是不敢用這等貴重東西。元休叫她隻管拿著,劉娥隻是不依,卻不妨一推一讓間,那硯台不知為何滑落下來。劉娥啊的一聲連忙去搶,卻是哪裏來得及,那硯台跌落在地,碎了一角。
元休便叫雷允恭拿去扔了,劉娥是知道這價值的,先是嚇得呆住,及至見雷允恭要去拿,倒來了勇氣,忙按住道:“你別扔,這還能用呢。”
元休已經叫著:“小娥,你別亂動,仔細割了手。”
雷允恭也忙笑著解釋:“劉娘子,你別動,讓我來收拾。這府裏硯台多著呢,不值什麽。”
劉娥將信將疑:“這可是貢物,很貴的。”
雷允恭笑了:“這府裏的東西,哪件不是貢物了?尋常得很呢。”
元休見劉娥愛惜這硯台,叫道:“雷允恭,你帶她去庫裏再挑一個。”
雷允恭應了,就帶了劉娥去庫裏讓她自己挑。劉娥見著那倉庫中寶物如山,不由得呆住了,更是嚇得戰戰兢兢,一步也不敢多走,一眼也不敢多瞧。及至到了硯台區,就見著那架子上擺著大大小小近百隻硯台,那些硯台大則如桌麵,小則如手掌,顏色也不並非一味的黑色,或是紫色,或是粉色,還有青白色的。劉娥不敢多看,隻胡亂指了一個擺在角落裏的雕著荷葉嬰戲模樣的紫色硯台,隻覺得這東西是最小的,自然不會太昂貴。
及至將這一硯台帶迴房去時,卻見如芝更加驚異,不由得問她:“如芝,這也很貴嗎?”
如芝點頭:“很貴,這是上好的端硯,叫孩兒麵。”比畫了幾根手指,道:“這個,能買你昨天的好幾個。”
劉娥一驚,看那硯台上果然是刻著荷葉嬰戲圖樣,就道:“是刻了個孩兒嗎?這隻這麽小,還不如昨日那隻大啊。”
如芝白她一眼,指著硯上光滑處道:“你自己看看這硯台表麵,光滑細膩且觸手溫潤,便如孩兒的麵龐一樣,這樣的石質,是極難得的。大約也要個幾百貫吧。”
劉娥嚇了一大跳,她這輩子最具雄心的壯誌,也不敢說要掙個幾百貫!不禁撫摸了一下,果然覺得不負這“光滑細膩、觸手溫潤”八字的讚譽,她這時候也不敢再說還給王爺了,隻暗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好好練字,也不負這般名貴的硯台。
這日元休進宮,不知道在禦前應答了些什麽,居然得了皇帝的誇獎,說他留心民事,十分難得。元休功課一向馬馬虎虎,在書房大部分時間看似讀書,實則發呆,作業要拖到最後一刻,才糊弄幾張。如今有了劉娥,就須得一開始把這一日該背的書背了,該寫的字寫了,才有足夠的時間去教她讀書寫字。不想這一來,自己的功課也不知不覺中竟提升了。
迴頭到了後宮,李德妃聽說他今日得了表揚,也歡喜地拿了一些補品給他,叫人同乳母說,要盯著不要讓他太累了,多吃些上好的補品。一邊又叫人拿了許多玩器來讓他放心多拿著玩,並說不會教皇帝知道。
元休自覺得出宮開府,已經是個大人了,對玩器已經不感興趣,但這迴想起劉娥來,不由得還是細細挑選了十來件,都叫拿迴府去了。他正在宮裏陪著李德妃說笑,忽然間內侍夏承忠自前頭匆匆進來,在李德妃耳邊低低說了幾句,李德妃驚得站起來,急道:“怎會如此?怎麽這般忽然?大郎,大郎他怎麽樣了?”
元休一驚,也站起來問:“娘娘,怎麽了,大哥怎麽樣了?”
李德妃忙安慰他:“不打緊的,與你大哥無關。嗯,是方才官家下旨,說要將、將秦王降為涪陵縣公,你大哥因此去向你父皇求情,想是無事的。”
夏承忠卻向外看了看,對李德妃低聲道:“依老奴看,這天色不好,怕是待會兒要下雨,若是下了雨,秦王跪在外頭,可是不好。”
李德妃心神不寧地點點頭,道:“你去外頭看著,若是下雨了大郎還沒起身,你就去……”她想了想,對夏承忠說了句話,夏承忠忙出去了。這邊李德妃忙對元休道:“我讓他去叫阿翁了,必是無事的。”
元休忙點了點頭,心裏卻仍是不安,本來這時候他已經可以出宮了,但卻還是留了下來,等著前頭的消息。
卻是之前因為秦王謀逆之案,查了一段時間,已經有了定論。這日皇帝召了幾名閣臣商議後就下了旨意:秦王悖逆,著即革去秦王之爵,降為涪陵縣公,遷往房州安置。其所有子女原都與太祖皇帝諸子同列為皇子公主,現重降名稱。其子趙德恭、趙德隆等仍降稱為皇侄,女兒雲陽公主已配韓崇業,皆削去公主駙馬的名號。
同時,令崇儀節度副使彥進為房州知州,監察禦史袁廓通判監軍房州知事,兩人受封同時,得皇帝賜白金三百兩。房州雖然荒涼,但此行任務簡在帝心,絕對是個極有前途的職位。
見元休進來,劉娥忙跟著如芝行了禮,就見元休衝她一笑道:“咦,你來了。”
劉娥雖然在這王府覺得規矩太重,不免惴惴,見了元休這一笑,忽然間就忘了規矩,也笑道:“我來了好幾日了,早上整理的時候,你都不在呢。”
如芝怕她沒規矩惹著了主子,正想提醒,卻見雷允恭朝她使眼色,頓時就不說話了。元休還在問劉娥住得如何,吃得如何,習不習慣,有什麽不舒服的,劉娥一一答了。
劉娥先開頭混說了一下,後來思忖過來了,不由得恭謹了幾分。元休也聽得出來,看了看書房內其他侍候的人,便也不說了。
過了一會兒,元休就裝模作樣地說氣悶,嫌書房人太多,把人都打發了出去,隻留下了雷允恭與劉娥。這邊捧著一卷書看似在低頭閱讀,眼睛卻在悄悄地看向劉娥。
劉娥一直低著頭,將香料研成粉末,用工具將爐中香灰壓平,再將香篆模板鋪上,用香匙將香粉填在模板中,輕輕抹平,再拿起模板,然後在一端點著香。開始是不敢與元休目光對接,後來做得不禁有些投入,完全沒有發現元休的眼光一直跟著她。
侍立在一旁的雷允恭不由咳嗽一聲,見劉娥沒注意,便又咳嗽道:“劉小娘子。”
劉娥忙抬頭看他:“雷公公有事?”
雷允恭示意:“王爺的墨幹了,你去磨個墨。”
劉娥看頭了看,發現侍女們都不在房中,連忙走到元休的書桌邊挽袖磨墨。
元休輕咳一聲,裝模作樣地讀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一邊念,一邊拿眼神去窺劉娥。
不想劉娥鬥大的字識不得一筐,雖然會唱些詩詞,不過是憑著小聰明硬生生背下來,隻會模仿別人,於內容當真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這等借詩傳情的挑逗,如同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她隻覺得這王爺在念書,卻是眼睛嘀溜溜亂轉,全然不認真,哪曉得他的意思。
元休念了幾首,卻見劉娥沒有迴應,隻得自己厚起臉皮道:“我覺得李商隱這首詩寫得甚好,小娥,你覺得呢?”
劉娥隻能訕笑:“聽著好像很不錯,可……我、奴婢不明白是什麽意思!”
元休笑道:“哦,哪句不明白?”
劉娥直白地說:“哪句都不明白。王爺,我家裏窮,沒讀過書,不識字。”
元休詫異起來:“哦,那,你沒讀過書?可我在瓦肆中聽你說書,說得那麽精彩,你又是從哪裏學來的?”
劉娥就說:“我是向孫七叔學的,他能講許多書呢。”
元休問她:“我聽你說那麽長的故事,你若不識字,如何能背下來?”
劉娥想起辛苦來,不禁道:“是啊,孫七叔就隻講一次,我拚了命去記,連飯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安,天天口中念著,才能夠記下來呢。”又數著手指:“我如今一共記了三個故事,有三十六折,哪怕天天講,我也能說上一個多月呢。”
元休笑問她:“那你還在瓦肆時,這三個故事說完了呢?該怎麽辦?”
劉娥不在乎地說:“那我就再去學啊,去其他瓦肆中聽別人講故事,去大相國寺聽和尚講經,在街頭聽人講故事啊。”
元休想了想,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遞到劉娥麵前:“知道這是什麽書?”
劉娥看了看,指著封麵上讀:“太——平——”又搖頭,“後麵兩個字不認識。”
元休詫異:“咦,你不是不識字嗎?怎麽識得前兩個字?”
劉娥笑了:“王爺,我就算沒讀過書,日常招牌上字也能問人的。如今官家的年號叫‘太平興國’,到處都有這兩個字,連銅錢上都有。”
元休來了興趣,拉著劉娥的手,走到書桌邊:“那你說說,還有什麽字認識?”
劉娥羞愧地搖頭:“我,我不會寫,我從來沒拿過筆。”
元休就說:“我教你啊。”說著拿起劉娥的手,寫了四個字:“這四個字叫‘太平廣記’,現在認得了嗎?”
劉娥頓時起起來了,指著那“記”字興奮地說:“我想起來了,後街有個張家餅記,就是這個‘記’,那第三個字,是讀‘廣’?”
元休點頭:“對,廣,有廣闊、廣博之意。《太平廣記》這四個字,就是太平興國年間,廣博錄取曆代故事記實,其中有神仙有道術,有許多精彩有趣的故事,那日你講的白猿故事,就是來自這《太平廣記》的第四百四十四卷中的《補江總白猿傳》。”說到興起,又拿了一本《九成宮醴泉銘》的字貼:“這《九成宮醴泉銘》就是故事裏的白猿所生之子歐陽詢所寫,如今這本字貼送你,你拿著也好練字。”
劉娥敬畏地看著手中的書,不禁驚歎:“原來真的有這人啊,我還以為說書的故事都是編的。原來世上還真的有白猿成精不成?”
元休不禁捂嘴笑了幾聲,才同她解釋道:“故事並不是真的,人確有其人,他乃是唐代的書法大家,因長得有些醜陋,這故事原是與他不和的人,編出來取笑他的。隻是故事編得精彩,也就流傳下去了。”
劉娥很直白地說:“有學問的人真厲害,瓦子裏的姑娘們不合,隻會背後編派人家是狐媚子混賬東西王八糕子,可編不出這樣的故事來。”又好奇地指指那本《太平廣記》:“這裏有多少故事啊?”
元休看她眼神就曉得:“哦,你想學?”
劉娥點頭:“是啊。”學了這裏的故事,她就不愁沒故事講了,不像向孫七叔學習,每天都要給他買一隻肘子打半斤酒呢,可花錢了。
元休又想笑,又忍笑,道:“這套書一共有五百卷。”
劉娥大驚,五百卷,她得了這個,能掙一輩子的錢不發愁!哪怕離開桑家瓦肆,到蓮花棚都盡夠了。她看看這王爺,雖然脾氣好,或可哄著他說一兩個故事給她聽,但五百個故事,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這麽多故事擺在眼前,叫她入寶山而空手迴,又豈能甘心。
元休看她的表情就曉得她的想法,隻覺得單看她的表情就能看一輩子不厭的,當下也不再哄她,隻笑道:“其實隻要你能夠識字,就能夠自己看。”又哄她,翻了一頁同她說:“這裏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呢。有個板橋三娘子,是開飯店的老板娘,三十多歲,她很有錢,有很多房子,店裏還養了很多驢……”
劉娥一聽到開飯店的老板娘,就精神抖擻起來:“那她是怎麽掙到這麽多錢的?”
元休神秘一笑:“有個叫趙季和的客人,一天晚上在這家投宿,半夜裏睡不著,聽到隔壁老板娘住的地方傳來了稀裏嘩啦的聲音,他就在門縫裏偷看。這板橋三娘子呀,就拿出一副犁杖,還有一個木頭牛,一個木頭人,都隻有六七寸大小,讓他們耕種床前的地,還拿出一袋蕎麥種子,讓他們種下。不一會兒,這蕎麥就發芽、開花、成熟了。三娘子就讓木頭人把蕎麥收割了,磨成粉,自己用這麵粉做了燒餅,第二天拿給客人吃。”
劉娥滿眼羨慕地說:“還有這等好事!不用買麵,也不用花錢雇人,難怪她能攢下這麽多錢。”
元休哈哈大笑,刮了下她的鼻子:“第二天,別的客人都吃了燒餅,可劉季和不敢吃,急忙告辭了。不過他沒有走,偷偷在外麵看。結果這些客人,燒餅還沒吃完,就變成了一頭頭嗷嗷叫的驢子。三娘子把它們都趕進了驢棚,把它們落下的財物都占為己有。”
劉娥聽得眼睛越睜越大,滿是驚駭:“還能這樣?!原來這三娘子是個壞人,這家店原來是黑店?”說到這裏,她卻想起一事來,道:“我們當日逃難的時候,有一個張先生,聽說他原來也是一家子人熱鬧得很,卻是打算進京投親,半道上也遇上一個黑店,給他們下了藥,偏那日他肚子不舒服沒怎麽吃,半夜去茅房了。迴頭發現一家子都讓人害了,他逃出來,在當地官府報案沒人理,咬著牙要進京告禦狀……”
元休聽得也瞪大了眼睛,反過來問他:“後來呢?他可告上禦狀了?”
劉娥搖了搖頭,道:“後來半道上他就死了。”
元休不想竟是這樣的結果,隻覺得心裏梗塞了一下,勉強道:“那,他可有說過那黑店在哪裏?我叫人去地方上問問,若能為他們查清案子,或可……”
劉娥卻搖了搖頭,很直白地說:“我不記得了。一路上逃難的人,誰沒有苦事難事冤屈事呢,自己能不能活還不知道,哪裏會去記別人的事。”
元休拿起她的手,她年紀雖小,但手心粗糙,甚至手背手指上都有不少傷處,雖然她年少恢複得快,這段日子用著香膏油脂也消下去不少,但是那些看著細小的傷痕,想來背後都是一個個苦難的故事。
當下就問:“你當日逃難的事,可同我說說?”
劉娥有些不悅地抽迴手,支吾著道:“有什麽好說的,我早忘記了。”
元休卻是心情激蕩,他素日看到這類的事,不過是在誌怪小說中,卻不想居然還有親身經曆的當事人。他生於富貴長於宮闈,隻道天下皆是這樣的生活,哪裏曉得今日聽得劉娥寥寥數語,便可見那背後的無限恐怖來,不由又是憤慨,又是好奇。他自出宮開府,才剛搜集這些誌怪小說來看,恨不得自己化身大俠劍客來解決人間不平事,哪裏肯輕易放棄,當下就故意磨著劉娥來說。一邊又道:“不能隻是我給你講故事,你也要給我講故事才好。”
劉娥既想聽他講故事,隻得又搜腸刮肚地想著一路上的事情講來。隻是她也自尊心頗強,不肯說自己狼狽之事,要麽說說旁人的慘事,說到自己時那便是極聰明極能幹遇難呈祥遇盜翻轉的。
她自以為牛皮吹得厲害了,誰曉得元休聽著她的故事,隻覺得心驚膽戰,她吹說自己如何厲害,但他聽出了那些兇險與千鈞一發的危機可怖。不想世間竟有這樣的人生,不想世間竟有這樣的女子。劉娥得意於自己的屢脫大難,他卻體會出這背後的不易來。他原是少年心情,慕她容貌出色,也是貪著不曾見過的新奇有趣。但如今相處了一段時間,卻不知不覺,每日裏滿心滿眼,都是一個女子的倩影,這卻是平生未曾經曆過的事情。
趙元休今年十五歲,卻是初嚐情愛的滋味。他乃當今皇帝第三子,錦繡中生,富貴裏長,除了幼年喪母這一件事略有遺憾外,平生無有不順遂之事。旁人說帝王家君心莫測、後宮相爭等事,於他身上是不存在的。皇帝最心愛的長子楚王趙元佐,是他一母同胞的兄長,文武兼備,忠孝敏慧,在這樣的兄長旁邊,於父親眼裏他就是個小孩子,哪怕功課差點也頂多彈他個腦瓜崩。
此時主持後宮的德妃李氏無子,一心想將無母的楚王兄弟當成自己後半生的倚仗,對於略小的元休更是溺愛,隔三岔五地叫乳母進宮來問他起居如何,進了宮見了麵,還會摩挲著臉龐喂糕點。
他從小就是個被這樣養著慣著,看到的都是笑臉,從小就沒有聽過一個不字,便連發脾氣的時候也沒有,便養成他一副好性子來。功課上莫說不如比他年長的大哥二哥,便是在武課上他被四弟超過,在文課上被五弟超過的事也不在乎。
還好他的書法學的是父皇最喜歡的飛白書,抄書抄得最好,父皇一開心,過關!
他從小是女人堆中長大的,他出生的時候,前頭就兩個哥哥,他是最小的。父皇,那時候還是父王,內院許多姬妾尚無子,都特別愛他,喜歡抱他、哄他、寵他。及至從王府內院到皇宮後苑,父皇身份變了,兄弟多了,但眾家娘娘們對他的寵愛卻是不變的。不管主子侍女,都是千中選一、萬裏挑一的美女,他見著的,都是一張張溫柔笑臉,從小到大看得多了,自是尋常,並不覺得有什麽特別。反而是出宮以後,偶爾偷溜出來,看到的市井百態,卻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
劉娥這個小姑娘在他眼中,其實並不是特別的美色,但是就是透著一股子特別,仿佛是吃多了糖糕以後,偶爾吃到的一味花椒炒雞,那種麻麻辣辣的感覺讓心頭微顫,時不時就會想起。那小姑娘又狡黠又潑辣,剛見麵就哄他的錢,又騙他,又不給他好臉色,可他忽然就感覺特別歡欣,是真真實實的兩個人相處,在她麵前,他不是皇子,不是需要哄著的人,反而更顯出真性情來。他把她哄進了府中,想著多見她,又怕她也變成府中那些侍女一樣,可她顯然不負他所望,或許是野慣了,或者是進府學規矩的時間太短,在人前她還能跟著別人一樣做做樣子,私底下略一放鬆,就不免鬆懈起來,就有些沒大沒小了。
他教她讀書,教她寫字,就有些明白古人說的“紅袖添香”的意味了,看著她在自己跟前,從一個野丫頭,慢慢地蛻變,有些明白了宮裏的娘娘們為什麽那麽喜歡哄著他了,感覺就像是自己親手養了個孩子似的,會有許多的滿足感。他聽著劉娥說起往事,那些崇山峻嶺逃難中的機巧靈敏,竟是看到了之前從未看過的世界。
他原以為天下太平,竟不知天下之大,還有許多地方,竟是猶活在無法無天的世界裏。他不知道大宋立國這幾十年,竟有些地方居然還過得如同太傅們說的亂世一般。
這個小姑娘,把世間的另一麵帶給了他。而讓她注定在他的眼中,和所有的女人都是不一樣的。
這日他得了一件禮物,忙來找劉娥。劉娥見他迴來,迎上來行禮。卻見他提著一個籃子,顯得頗為神秘,也不知道是什麽,卻又不告訴她,隻叫她閉上眼睛,說是有好東西給她。她滿心歡喜地伸出手來,忽然覺得手上一沉,碰到了什麽毛茸茸、暖乎乎的東西,嚇得未及睜眼就差點把手甩開,元休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她雙手,攏在一起托住了。
劉娥定睛一看,卻是一隻雪白的小兔兒,一雙紅紅的眼睛,與她麵麵相覷。
元休附在她耳邊笑了,氣息熱乎乎地撲在她脖子上:“小娥,你是嫦娥仙子,當然該配上一隻搗藥的玉兔了。”
劉娥接過那小兔子,一隻手便伸到這小兔的咽喉處,想著如何一刀斷喉,或者一手扭斷。那兔子也頗著靈性,在她的手裏頓覺不妙,拚命掙紮起來。
元休正在得意,哪曉得這兔子如此不溫馴,忙從劉娥手中接過來,那兔子到了他手中,就立馬鑽進懷中不動了。元休一怔,輕撫幾下,準備還給劉娥,那兔子後腿蹬得險些脫手而去,忙自己按住了,有些尷尬地同她解釋:“想來這兔子怕生,過會兒就好了。”又問她:“喜不喜歡?”
劉娥看著他懷中的兔子,很是歡喜:“喜歡,瞧著很肥呢。”
元休一怔:“很肥?”
他哪曉得,劉娥逃難路上為了填飽肚子,不知生吞熟吃過多少小鳥小獸,哪會注意可愛不可愛。此時見到這隻小兔兒,她拿到手裏,首先想到的就是怎麽把它給吃了。
劉娥正想說:“這隻要怎麽吃?”
卻聽得元休同她解釋:“這是我特地叫他們從靈囿中挑的兔子,你看這毛色雪白,眼神靈活,頗有靈性。你名字中有個娥字,那便應著月宮嫦娥,嫦娥哪能沒有兔子呢,是不是?來,你抱著它,我給你畫一幅畫。”
劉娥險險沒把那句“不是給我吃的”說出來,忙掩飾道:“好啊好啊。隻是……畫完以後呢?”
元休納悶:“畫完以後?哦,你若是喜歡,留著玩耍也好的。”
劉娥滿臉失望:“留著玩耍?”
元休見了她神情,細想了想,忽然會意了,不由得笑到彎下腰不停拍案,好半晌才停歇下來,解釋道:“這些兔子都是專門挑了好的品種喂養了,給宮裏的娘子們當玩物的,並不是用來吃的,你若要吃兔肉,我讓膳房迴頭給你做去。”
解釋完了,劉娥這才明白,心中有些失望。這時候元休又將這小兔子遞給她。她這時候接過兔子,也就如元休般一手捧著,一手在它背上撫著。
這兔子原是養來當後妃寵物的,本就親人,察覺她的手勢沒有殺意了,頓時就安靜下來。就見著元休親自挑選衣飾,讓劉娥換上素衣繡帶,搭配青色披帛,換上成套玉飾和七寶瓔珞,抱著兔兒站在窗下,自己鋪開一張大紙,眉開眼笑地對著她細細勾勒起來。隻是這幅畫又足足畫了半個來月,劉娥頭幾天還覺得新奇,沒過幾天就不耐煩了。元休隻好哄著勸著,才讓她勉強支持了下去。
而劉娥也同樣在體驗著不一樣的生命經曆。
她進了書房以後,發現作為一個侍女,要學的東西居然這麽多。從如芝那裏要學所有的規矩和書房整理、焚香蒔花等,還要被元休拉著學習。自那日起,劉娥在書房侍候時,元休練完當日的課業,就給她講一個故事,教她學字、練字。
一開始劉娥總是記得後頭的忘記前頭的,元休就每日裏給她寫一頁字貼,叫她在他學習時,自行在一邊練習。又叫雷允恭去庫房給她尋了一套筆墨紙硯來,叫她迴去也練著。過不了幾日,這天劉娥就拎了那本《九成宮醴泉銘》和一套筆墨紙硯迴房去了。
不想她迴房之後,如芝看到那硯台卻是嚇了一跳,問她:“你怎麽敢隨便把這個拿迴來?”
劉娥詫異:“這是王爺桌上的,他讓我拿迴來練字。”看如芝這樣子,她也隱隱猜到了什麽,問道:“如芝姐,這是不是很貴重?”
如芝小心翼翼地將那硯台擺好,這才翻到後麵,指著方形篆字“太平興國元年端州府貢”道:“這是端硯,這可是貢物,若是摔壞了,十個你也不夠賠的!”
劉娥嚇了一跳,隻覺得這硯台也燙手起來,忙道:“我明日就送迴去。”
如芝倒笑了起來:“何必呢,既然王爺給了,你用著就是了。”又指了她那墨說是絳州墨,連筆與紙也都是大有來頭的。
劉娥聽著如芝細數來曆與價值,頓時連字也不敢練了。隻等了次日下午,就拿這筆墨紙硯去見元休,說是不敢用這等貴重東西。元休叫她隻管拿著,劉娥隻是不依,卻不妨一推一讓間,那硯台不知為何滑落下來。劉娥啊的一聲連忙去搶,卻是哪裏來得及,那硯台跌落在地,碎了一角。
元休便叫雷允恭拿去扔了,劉娥是知道這價值的,先是嚇得呆住,及至見雷允恭要去拿,倒來了勇氣,忙按住道:“你別扔,這還能用呢。”
元休已經叫著:“小娥,你別亂動,仔細割了手。”
雷允恭也忙笑著解釋:“劉娘子,你別動,讓我來收拾。這府裏硯台多著呢,不值什麽。”
劉娥將信將疑:“這可是貢物,很貴的。”
雷允恭笑了:“這府裏的東西,哪件不是貢物了?尋常得很呢。”
元休見劉娥愛惜這硯台,叫道:“雷允恭,你帶她去庫裏再挑一個。”
雷允恭應了,就帶了劉娥去庫裏讓她自己挑。劉娥見著那倉庫中寶物如山,不由得呆住了,更是嚇得戰戰兢兢,一步也不敢多走,一眼也不敢多瞧。及至到了硯台區,就見著那架子上擺著大大小小近百隻硯台,那些硯台大則如桌麵,小則如手掌,顏色也不並非一味的黑色,或是紫色,或是粉色,還有青白色的。劉娥不敢多看,隻胡亂指了一個擺在角落裏的雕著荷葉嬰戲模樣的紫色硯台,隻覺得這東西是最小的,自然不會太昂貴。
及至將這一硯台帶迴房去時,卻見如芝更加驚異,不由得問她:“如芝,這也很貴嗎?”
如芝點頭:“很貴,這是上好的端硯,叫孩兒麵。”比畫了幾根手指,道:“這個,能買你昨天的好幾個。”
劉娥一驚,看那硯台上果然是刻著荷葉嬰戲圖樣,就道:“是刻了個孩兒嗎?這隻這麽小,還不如昨日那隻大啊。”
如芝白她一眼,指著硯上光滑處道:“你自己看看這硯台表麵,光滑細膩且觸手溫潤,便如孩兒的麵龐一樣,這樣的石質,是極難得的。大約也要個幾百貫吧。”
劉娥嚇了一大跳,她這輩子最具雄心的壯誌,也不敢說要掙個幾百貫!不禁撫摸了一下,果然覺得不負這“光滑細膩、觸手溫潤”八字的讚譽,她這時候也不敢再說還給王爺了,隻暗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好好練字,也不負這般名貴的硯台。
這日元休進宮,不知道在禦前應答了些什麽,居然得了皇帝的誇獎,說他留心民事,十分難得。元休功課一向馬馬虎虎,在書房大部分時間看似讀書,實則發呆,作業要拖到最後一刻,才糊弄幾張。如今有了劉娥,就須得一開始把這一日該背的書背了,該寫的字寫了,才有足夠的時間去教她讀書寫字。不想這一來,自己的功課也不知不覺中竟提升了。
迴頭到了後宮,李德妃聽說他今日得了表揚,也歡喜地拿了一些補品給他,叫人同乳母說,要盯著不要讓他太累了,多吃些上好的補品。一邊又叫人拿了許多玩器來讓他放心多拿著玩,並說不會教皇帝知道。
元休自覺得出宮開府,已經是個大人了,對玩器已經不感興趣,但這迴想起劉娥來,不由得還是細細挑選了十來件,都叫拿迴府去了。他正在宮裏陪著李德妃說笑,忽然間內侍夏承忠自前頭匆匆進來,在李德妃耳邊低低說了幾句,李德妃驚得站起來,急道:“怎會如此?怎麽這般忽然?大郎,大郎他怎麽樣了?”
元休一驚,也站起來問:“娘娘,怎麽了,大哥怎麽樣了?”
李德妃忙安慰他:“不打緊的,與你大哥無關。嗯,是方才官家下旨,說要將、將秦王降為涪陵縣公,你大哥因此去向你父皇求情,想是無事的。”
夏承忠卻向外看了看,對李德妃低聲道:“依老奴看,這天色不好,怕是待會兒要下雨,若是下了雨,秦王跪在外頭,可是不好。”
李德妃心神不寧地點點頭,道:“你去外頭看著,若是下雨了大郎還沒起身,你就去……”她想了想,對夏承忠說了句話,夏承忠忙出去了。這邊李德妃忙對元休道:“我讓他去叫阿翁了,必是無事的。”
元休忙點了點頭,心裏卻仍是不安,本來這時候他已經可以出宮了,但卻還是留了下來,等著前頭的消息。
卻是之前因為秦王謀逆之案,查了一段時間,已經有了定論。這日皇帝召了幾名閣臣商議後就下了旨意:秦王悖逆,著即革去秦王之爵,降為涪陵縣公,遷往房州安置。其所有子女原都與太祖皇帝諸子同列為皇子公主,現重降名稱。其子趙德恭、趙德隆等仍降稱為皇侄,女兒雲陽公主已配韓崇業,皆削去公主駙馬的名號。
同時,令崇儀節度副使彥進為房州知州,監察禦史袁廓通判監軍房州知事,兩人受封同時,得皇帝賜白金三百兩。房州雖然荒涼,但此行任務簡在帝心,絕對是個極有前途的職位。